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名人繁多,眾多的名人故裡構成了文化旅遊的豐富資源。故裡旅遊成為了大家接觸最多的旅遊形式之一,為名人故裡所在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有關「故裡之爭」的新聞,國內的故裡旅遊可謂是一邊「熱火朝天」,一邊「亂象橫生」。
小編作為遊客也遊覽了不少名人故裡,對國內名人故裡的旅遊開發形成了三個粗淺的印象:
1、 局限小場景,疏離大環境。名人故裡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記錄著地區的社會文化變遷,展示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人文精神和地方形象,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區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大多數名人故裡的旅遊開發中,卻忽視了名人與地方文化的聯繫。把旅遊活動局限在一棟房子的小場景內,而未能與周邊其他文化資源形成互動。
2、 開發粗放,內容單薄。國內的名人故裡旅遊多以圍繞博物館、宅邸、公園等空間進行觀光。在展陳上常見使用文字、圖片的展板來對名人進行簡單的介紹。有的故裡景區的旅遊重點內容甚至完全脫離了人物本身,變成了建築或生態觀光項目。遊客遊覽下來不明所以,大呼「上當」。
3、 限於對物的靜態感知,輕視事跡(作品)的動態體驗。在大多數名人故裡景區中,遊客體驗的內容主要是名人的生活環境,通過名人住過的房子、用過的物件來感知名人的生活。忽略了對名人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的感知,難以建立起名人事跡、作品與名人本身的邏輯聯繫。
在領國日本鳥取縣的境港市,卻有這樣一個「妖怪小鎮」,它作為日本國民漫畫《怪怪怪的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故鄉,現已成為了著名的旅遊地。它由最初年接待遊客2萬人,達到了2010年370萬的峰值,累積遊客數超3000萬人。那麼,它究竟有何「魔力」呢?
這個被稱作「妖怪小鎮」地方就是位於日本中部鳥取縣的境港市,人口只有3.45萬。80年代末在經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境港市的傳統產業也進入蕭條。為了謀求區域發展、振興經濟,和許多地方城市一樣境港市也把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日本國民漫畫《怪怪怪的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故鄉,境港市另闢蹊徑,率先開闢了一條利用作品內容中的元素重建街道,以「妖怪之町」的形象進行宣傳,並取得巨大成功。境港市的商業街由最初年接待遊客2萬人,達到了2010年370萬的峰值,累積遊客數超3000萬人。取得如此成績也得益於以下幾點的成功實施:
1.旅遊產品的豐富多元
從1988 年境港市市政府組建「街道建設項目委員」會開始,各種提案計劃開始被構思籌備,水木茂本人也出席並商討街道再造計劃。從1993年開始,在市內建出一條長達800公尺的「水木茂之路」,在街道兩旁陸續打造出鬼太郎、鼠男、貓女等171座活靈活現的妖怪青銅像。銅像底座是由黑花岡巖製成,和青銅像合而為一,也可當藝術品欣賞,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可以說整條街道都充滿了妖怪的氣氛。
這對妖怪文化基底深厚的日本社會來講無疑充滿了吸引力。此後,世界妖怪會議,夢港博覽會等會展陸續召開,水木本人還監修了會展劇場的出展。水木之路的認知度進一步擴大。同時,汽車公司開始運營會有鬼太郎插圖的巴士,妖怪路燈等設施也得以完善。
此後,水木茂紀念館、妖怪神社的建設也得以竣工。民間團體積極舉辦妖怪嘉年華、妖怪模仿大賽、妖怪人氣投票等活動和比賽。遊客們坐妖怪列車而來,按照妖怪圖鑑指南沿滿是妖怪銅像的街道收集妖怪印章,品嘗獨一無二的妖怪美食,購買與妖怪相關的紀念品,去水木茂紀念館參觀,與穿著「鬼太郎」或「老鼠男」玩偶服裝的人握手合影,到妖怪神社祈福許願,甚至舉辦婚禮。根據時間段,遊客還能參加妖怪遊行、妖怪祭典等不同種類和主題的活動。
2.軟硬體建設的相輔相成
早期水木茂之路的建設重點,在於利用妖怪角色裝飾街道,通過視覺環境的刺激以達到吸引遊客前來消費的目的。一般通過官方召開世界妖怪會議等大型活動, 輔以舉辦妖怪相關的慶典節日。但隨著社會環境和旅遊形式發生改變,即便作為硬體的景觀建設趨於完備,也很難再創造出更多的吸引力。
因此,商店街後續內容的建設方向和重點便轉到了更加多樣化的活動型軟體建設上 。水木茂之路每年舉辦的特色活動既有妖怪探索之旅、新年倒計時、妖怪爵士音樂會等遊客參與體驗型活動, 也有妖怪燈籠節、妖怪女兒節、妖怪嘉年華等觀光和參與體驗並重型活動。部分常年舉辦的活動知名度高。大型節日慶典類活動範圍覆蓋整條商店街,極具氛圍感染力,遊客易融入、參與度高,旅遊體驗質量好,不僅吸引了鬼太郎的動漫粉絲,也吸引了大批普通遊客;舉辦時間以 8 月旅遊旺季最為集中;水木茂之路振興會參照日本神話傳說,將 8 月份設定為「靈在月」,並以此名義舉辦大型妖怪慶典活動,成為當地一大特色。
3.多方攜手共建
水木茂之路建成以來,不管在吸引遊客還是影響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背後離不開政府、公共機構和民間團體三者之間的團結協作。
初期,境港市政府將水木茂之路的建設作為一項公共事業展開,作為主體承擔了商店街區域再造的基建任務,以 JR 鐵路為代表的公共機構開通妖怪角色列車加以支援,商店街店家沿街擺放妖怪招牌、在捲簾門上繪製妖怪圖案等配合道路建設。
而當水木茂之路建成步入正軌後,政府由於財政困難無力繼續承擔商店街的維護以及後續文化內涵建設,於是民間自發成立各類團體,主動承擔商店街的衛生和安全維護工作,並且聯合境港市觀光協會等機構通過公開募捐的形式解決經費問題,攜手有關單位和企業開展比賽和活動以便吸引更多遊客,最後逐漸取代政府成為地方振興事業上的主體。
4.內容更新與宣傳的持續性
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旅遊目的地打造,旅遊目的地或多或少存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在旅遊目的地的熱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是衰落還是更進一步,發展的可持續性尤為關鍵。
鬼太郎漫畫誕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在被利用到舊商店街振興事業前已經歷 3 次動畫化,角色本身和水木茂本人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但作為作者故鄉的境港市卻並不出名。水木茂之路的建設以及當時媒體通過一些相關事件的助推,幸運地打開了水木茂的知名度。
中後期,動畫、電影和電視劇等媒體對提升水木茂之路遊客數、帶動周邊區域乃至整個鳥取縣旅遊的作用十分明顯。每當鬼太郎漫畫及相關內容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或電視劇,當年的遊客接待數幾乎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即便電影內容與鬼太郎無直接關係,作為電影拍攝取景地也取得了不錯的提升效果。
從「利用鬼太郎的知名度吸引粉絲前來參觀消費」這一出發點來看水木茂之路,其旅遊建設在一定程度可被歸為粉絲旅遊經濟,如今,在媒體的宣傳帶動下,「妖怪漫畫家和水木茂」「妖怪之鄉和境港市」「鬼太郎和水木茂之路」 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以極其深刻的印象被遊客們理所當然地接受,而「妖怪」也成了境港市最為突出的城市名片。
「妖怪小鎮」的經驗對於我國故裡旅遊的開發又有哪些啟示呢?
啟示1:故裡旅遊開發具有更多可能性
1、讓名人故居以「文化」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文物」的方式完好保存。這種文化的方式可以是下一代的培訓、社區活動支持、地方文化活動培育等,還要以文化的方式,讓後來的人們能夠很方便、很自覺地接受,並願意繼續傳承下去。文物只是一個「點」,而文化卻是一個「面」,文物如果沒有了真實生活場景的支撐,那它不過就是沒有了活氣的景片,是舞臺化了的歷史符號。而文化則依然在由生活作為支撐,是活態的,是歷史與現在的融合。
2、融入現代城市文化空間,構建視覺印象,形成文化品牌。真正抓住名人故居的當代存在意義,將其有效融入現代都市生活,融入現代城市文化空間,才是保護的正道和意義所在。
3、名人故居的整體環境進行生態性的保護。任何名人名家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真實的社會環境中的。可以說,社區環境與名人故居的文化效應,是相輔相成的。
啟示2:從名人故裡走向特色文化小鎮
中國有句諺語,叫做「書路人物皆文章」。按照中國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思想理念,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讀萬卷書、行千裡路同閱讀欣賞一篇篇膾炙人口、蘊含哲理的文學作品具有同樣的效用。名人故裡與歷史內涵、民俗習慣、宗教信仰、文物建築等物質因素與非物質因素一起,鑄成了當地的人文底蘊。完全可以形成特色文化小鎮的發展基礎。
1.突出特色:突出景點環境建設與動漫作品內容「故事性」、「主題性」的氛圍融合。利用動漫IP的「形象性」、「符號性」充分改造、美化旅遊景觀,發揮動漫IP的故事性、創造性」,提升旅遊活動的質量和遊客體驗,動漫資源作為觀光資源被貫穿到動漫旅遊建設的始末。
2.強化體驗:《體驗經濟》中提出「體驗」的 4 種 類型,即娛樂、教育、審美和逃避,其中,「逃離現實的體驗要比娛樂和教育更加令人著迷......逃離者更加沉浸在裡面,同時也是更加積極的參與者。」 需要通過創新,提高相關產品的參與性與互動性。
3.共同參與:旅遊特色小鎮的培育,需要動員政府、旅遊管理機構和部門、企業和社區居民等相關 利益群體參與其中,缺一不可。作為關鍵的利益群體,民眾和企業等社會力量的支持對旅遊發展至關重要。獲取民眾對旅遊建設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喚起他們對城市建設的共鳴,鼓勵他們參與到動漫旅遊建設中去, 對旅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的旅遊地尤其需要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