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統管國家禮賓,一位主抓白宮社交
《環球人物》雜誌駐美國特約記者李正明
一位笑容甜美,舉止文雅,統管美國國家禮儀大典,是國務卿希拉蕊的左右手;另一位髮型時尚,做事滴水不漏,做人低調平和,主抓白宮招待貴賓的大事小情。這兩位出色的女性,就是幫歐巴馬招待貴客的禮賓官——美國國務院禮賓司長馬歇爾大使和白宮社交秘書斯莫特。
她登上專機迎請胡主席
2011年1月18日下午,美國首都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時值冬日,機場寒風刺骨,美國副總統拜登率領美方人員正在等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專機。人群中有位身材修長的中年女性,沉穩的眼神中帶著期盼,她就是馬歇爾。下午4時,專機平穩降落,馬歇爾和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一起登上專機,迎請胡主席踏上訪美紅地毯。
47歲的馬歇爾是大使級官員,總管美國所有國際國內禮儀事務,大到外國政要訪美的迎來送往,小到官方宴請中的客人排位,乃至挑選送給外國貴賓的禮品,她都得管。身為禮賓司長,她還有另一個身份——美國 「國賓館館長」。在與白宮一街之隔的地方,有個布萊爾國賓館,是美國貴賓下榻地之一。這裡原是19世紀美國政要布萊爾的私宅,1942年,羅斯福總統讓國務院把它買下改成國賓館。1948年白宮裝修,杜魯門總統在這裡住了4年。歐巴馬當選總統後,宣誓就任之前也住在這裡。馬歇爾掌管這個禮賓要地,權勢可見一斑。
1964年,馬歇爾出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一個移民聚居區,那裡外號「聯合國」。馬歇爾的父親是克羅埃西亞人,母親是墨西哥人。這個多元文化混雜的背景,讓她後來受益匪淺。她說:「理解和讚賞不同的文化,是我成長中的重要內容。這也是禮賓司的中心工作。」1986年,她從普度大學政治系畢業,4年後又從凱斯大學法學院取得了法學學位,並在學校裡擔任學生法學會的會長。
馬歇爾的成功,離不開柯林頓一家的栽培。1992年,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正在組建總統競選團隊,年輕的律師馬歇爾加入其中。她的組織能力很快引起了希拉蕊的注意。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馬歇爾繼續跟著希拉蕊,擔任她的行政助理。她陪伴希拉蕊到處旅行,和柯林頓女兒切爾西的關係也很密切。1997年,33歲的她被任命為白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社交秘書。
歐巴馬替她擋記者
白宮8年,馬歇爾時刻生活在電視鏡頭下,壓力很大。「如今的白宮生活越來越透明。在甘迺迪時代,國宴場面只有130位貴賓見過。如今,我媽媽看了國宴的電視直播後打電話來說:『寶貝,你看起來棒極了。』」
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意外。馬歇爾記得有一次,在招待時任義大利總理普羅迪的國宴上,希拉蕊搞了個「突然襲擊」。客人還沒吃完,32位美國歌唱家就在席間唱起了義大利歌劇。這可把馬歇爾嚇了一跳。美國的國宴很講究,席間應該是由小提琴家為客人演奏,這稱為席間樂。吃完飯,客人換到另一個廳,再欣賞歌唱家及管弦樂隊的表演,沒有這麼扯開嗓子就唱的。幸好普羅迪並不在意,也站起來引吭高歌,這才讓馬歇爾鬆了一口氣。
「白宮生活就是一天24小時、一周7天隨時待命。」馬歇爾說。丈夫羅伯特在華盛頓的喬治敦醫院當心臟病醫生,但馬歇爾很少有時間見到他。每天早上7時45分,馬歇爾參加白宮全體高級幕僚碰頭會,然後去希拉蕊辦公室開會,一直忙到深夜。希拉蕊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埋頭工作,精明強幹,但在馬歇爾眼裡,希拉蕊很愛熱鬧。和甘迺迪夫人傑奎琳偏愛法國情調不同,來自中西部小城的希拉蕊喜歡美國風味,愛給客人端出美國地方菜,美國葡萄酒,甚至主廚也換成了專做美國菜的廚師。「她把白宮變成了展示美國精神的櫥窗。」而馬歇爾要幫希拉蕊實現這一切。
在工作中,馬歇爾和希拉蕊十分合得來。這幾乎是所有白宮社交秘書的共同特點,因為第一夫人是白宮女主人,白宮的社交她說了算。但希拉蕊認定馬歇爾能有更大的作為,並決定帶她在政壇走下去。2000年,柯林頓即將結束總統任期。馬歇爾幫助希拉蕊贏得了兩次參議員競選,2008年又加入了希拉蕊的總統選舉陣營。希拉蕊輸掉了總統選舉,卻贏得了國務卿一職。馬歇爾也順勢當上了禮賓司長。
對這位經驗豐富的外交老手,歐巴馬很尊重。傳統上,禮賓司長要陪伴總統或國務卿進行國事訪問。考慮到她和希拉蕊關係深厚,歐巴馬就讓她多陪希拉蕊。2010年5月,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訪問美國,馬歇爾參加歡迎儀式,在陪歐巴馬走下白宮臺階時不慎摔倒。雖然她馬上站起,還機敏地舉起大拇指表示自己「沒事」。但記者們還是本能地舉起相機要拍。歐巴馬立刻阻止記者,讓大家別照。但這尷尬的一幕還是被曝光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了這段視頻,還辯解說「總統沒說別錄像」,歐巴馬也沒轍。但馬歇爾對歐巴馬的好意心領神會,更盡心盡力地為他效力。
在胡主席訪美之前,馬歇爾接受了媒體專訪。她深知歐巴馬對此訪非常重視,便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夜以繼日地籌備,我已經聲音嘶啞。我說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我對這次訪問真的感到很興奮,我的同事們也是。我們想向胡錦濤主席展示美國最好的一面,透過我們的美食、我們的表演與我們的人民,讓他感到備受敬重。」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馬歇爾協調各方,準備了大霧、大雪等惡劣天氣應急方案,還在1月13日上午對白宮南草坪上歡迎儀式進行了排練,這是前所未有的。
未獲《環球人物》雜誌事先書面許可,任何媒體不得轉載《環球人物》雜誌圖片及文字內容,違者《環球人物》雜誌將追究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