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國窖大橋。 牟科攝
G246施工現場。 (瀘州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9月24日,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啟動會召開,意味著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正式開啟,加快推進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由前期研究謀劃轉入規劃建設階段。
10月20日起,瀘州市發展改革委面向全社會用一個月時間公開徵集瀘州「十四五」規劃建議,將「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關鍵句提出。
11月5日,瀘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黃玉林表示,要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瀘州市委、市政府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部署要求落實到瀘州市「十四五」規劃中去,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引領,以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和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區為抓手,謀劃生成一批重大項目,力爭進入國省規劃,為瀘州高質量發展和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11月印發的《瀘州市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每一項都涉及瀘州市當前及未來的發展改革工作:如加快渝昆高鐵川渝段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車;推進重慶經敘永至筠連等高速公路實施等。
近一年來,瀘州市發展改革委真抓實幹促落實,系列動作和部署,皆為一個目標:推動瀘州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郭蕎璐羽客
布局
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將責任壓實與成渝互訪交流呈「鼓點式密集」
合力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瀘州將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引領,以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為目標,以打造成渝地區南翼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為抓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開啟瀘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近一年,瀘州市發展改革委圍繞目標提早布局——
看推進機制。2月7日,瀘州成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瀘州市發展改革委。3月起,瀘州市發展改革委自我加壓,不僅成立雙城經濟圈工作組,部門內調動50餘人分成交通、產業、生態等7個小組,還從瀘州市各區縣抽調了7名幹部專職開展工作。
看互訪交流。今年4月以來,在瀘州市發展改革委全力配合下,瀘州市黨政代表團與重慶有關方面及成都市的互訪交流呈「鼓點式密集」,著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共興、開放平臺協同增效、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積極促進瀘州市黨政代表團到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榮昌區、江北區開展交流考察,籤訂合作協議;促成與重慶市發改委、交通局籤署合作備忘錄。積極促進重慶萬盛經開區、涪陵區蒞瀘考察交流,達成合作協議。
實際上,去年11月,在渝川黔毗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協作第二次會議上,在瀘州市發展改革委努力下,兩地在交通互聯互通、商貿深度合作、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落實
擴大朋友圈與重慶多地籤訂合作協議
積極布局之後,瀘州市發展改革委的下一個舉措是打牢基礎,抓好落實。
7月31日,瀘州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上提出「建設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重點任務,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制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機制》,謀劃形成重大項目105個、重大平臺39個、重大政策9個、重大改革8個。
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瀘州市發展改革委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推動這個「全面」的落實,為此專門制定了瀘州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備案機制,定期跟蹤各項協議落實情況。在瀘州市發展改革委推動下,瀘州與成都,重慶永川、江津、榮昌、江北、涪陵、萬盛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達成專項協議超過50個。
除合作項目,瀘州市今年布局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多具有緊迫性高、操作性強的特點。全面融入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任務涵蓋範圍廣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有序推進,這也是瀘州市發展改革委在統籌項目時務實的考慮。
當前,在瀘州市發展改革委推動下,各個項目快速推進——渝昆高鐵川渝段已完成施工圖審核現場檢查,預計12月底動工;S33瀘永高速、G246瀘永公路已開工建設;合江縣入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方案》首批試點名單;川渝合作(江津·合江)工業園區列入全省2020年重點打造的10個產業合作示範區之一;永川區朱沱鎮、瀘縣雲錦鎮開通首條川渝跨省雙向對開省際公交。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除「全面融入」,還需「深度融入」,才能謂之「融」。為更好推動毗鄰地區融合發展,今年5月,瀘州和永川啟動瀘永融合發展課題調研,瀘州市發展改革委將近6萬字的調研成果在9月彙編成冊,囊括交通、農業、大數據等15個調研課題,涉及兩地30多個部門合作,對下一步瀘永兩地合作發展的科學謀划具有參考價值,兩地也將抓好成果轉化應用。
謀劃
以融入「雙圈」建設為引領全力推動「兩中心兩區兩地」建設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年、「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謀篇年,也是全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開局年。對瀘州市發展改革委而言,抓住「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窗口期尤為關鍵。
當前,瀘州市發展改革委正全力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助推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以此來推動瀘州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局。具體而言,瀘州將按照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發展邏輯,從高水平規劃建設瀘東新城到打造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再到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最終實現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高水平規劃建設瀘東新城,使之成為瀘州建設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載體,按照「大組群+小組團+特色產業帶」發展模式,全力謀劃山水一體,「三生」共融發展格局,將新城建設為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示範區和「產城人」融合發展新型城市。
瀘州、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是四川、重慶兩省市政府確定的川渝毗鄰地區首批合作共建的9大功能平臺之一。瀘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瀘州聯合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重點抓好跨省際區域合作和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點,在川南渝西地區率先突破,形成先行先試的發展經驗。目前,瀘州、永川、江津已達成合作共識,將按照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協同保障、共同實施的體制機制共同編制《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
下一步,瀘州市發展改革委還將積極對接國家、省「十四五」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綱要》及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專項規劃等,立足建設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功能定位,統籌推動《瀘州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及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做好內在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