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正和島

作者:敏之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內心的光明若失去了,黑暗何等之大。反過來看,內心有一盞燈,世界哪裡有暗夜?

總有一群人,用內心的光亮,照亮了暗夜,溫暖了世界。

視頻裡講述了一群可愛的國華紀念中學學生們的故事,他們都曾被生活以痛相待,卻長成了「厲害」的人,他們的內心曾被點亮過,又開始照亮身邊的人。

在成功的企業家中,也有很多人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們經歷過苦難,更知道跨越苦難最好的方式。

任正非出生於1944年,小時候,一家9口人,只能依靠父母的微薄收入以維持生計,一直到高中都飽受著飢餓的折磨,臨近高考,母親為了能讓任正非安心複習功課,會在早上偷偷塞給他一個餅,而這個餅,是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忍著飢餓給他的。

畢業前夕,同學給了他大半個白面饅頭,他吃了整整兩天,每頓飯只捨得吃一口,剩下的裝口袋裡,下次接著吃。

曹德旺比任正非小兩歲,雖然曾祖父是當時的福清首富,但是曹家四代的命運到了曹德旺這裡卻跌到谷底。

曹德旺小時候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9歲前,他連名字都沒有。他9歲那年,母親借了5毛錢,讓他上學,可小學五年級都沒畢業,曹德旺就輟學了。不能上學,可仍想讀書,怎麼辦?

德旺幹了兩件事。他先是割了一年馬草,攢了8毛錢,他用這錢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又割了兩年馬草,攢了3塊錢,他用這錢買了一部《辭海》。然後他藉助這兩本工具書,開始瘋狂自學起來,曹德旺說:「只要是印有字的紙,我都會拿起來學。」

後來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任正非創辦了華為,曹德旺被譽為「玻璃大王」。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們心懷國家,努力承擔社會責任,採取了各種方式對家鄉予以回報。不約而同的一點是,他們都非常非常重視教育。

參加兩會的時候,作為企業家的曹德旺提出最多的問題就是教育。任正非講:「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老師。發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這些出身貧寒的企業家因為理解苦難,便不怕挫折;因為經歷了求學的艱難,更渴望獲取知識;因為經歷苦難,受過援助,更懂得感恩。而相似的是,他們都非常重視教育。

國華紀念中學就是在企業家心懷感恩、關心教育下建成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級中學。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及女兒楊惠妍投入2.6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旨在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

國華的校碑上,刻著這樣一段話:「立校辦學的目的,是讓年輕俊彥從擁有知識開始,繼而擁有高尚的品格和靈魂,以建設國家和回報社會為終點。」

從2002年創辦至今,18年來國華中學共接收了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把他們大部分培養成了重點大學的高材生。截至2020年,在校學生500人,已畢業2582人,已產生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像視頻中講述的那樣:

國華紀念中學2008屆畢業生蔡瑩,當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如今的她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工作者,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咿呀學語的女兒。

2020年3月期間,她自願跟隨醫護團隊支援武漢。當支援結束,家人和女兒盼她回家的時候,她看著突然增加的急診病人,又衝到了救護一線。

紀錄片中蔡瑩救助病人

國華紀念中學2009屆畢業生王永琨,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自主創辦斯坦德機器人有限公司,事業有成,卻依然住著小房子,很多同事開玩笑說這次成了大單,要換大房子了吧?他卻笑而不語。

他從不曾忘記自己曾經擁有過的資助,平日裡,他更關注貧困地區的學校條件,更關心貧困學生的日常所需,在他的筆記本裡默默地記錄著要為孩子們捐助的東西:社科類圖書200冊,書包47個,桌球臺2個,足球5個,球鞋每人一雙……

紀錄片中王永琨關心貧困學生日常所需

國華紀念中學2014屆畢業生楊少敏,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志願加入「美麗鄉村」計劃,到廣西偏遠地區支教。

楊少敏找回因家境困難逃學準備外出打工的學生,並給學生小天寫了一封信:你現在能做的太少,老師覺得,只有你變成更厲害的人,奶奶和妹妹才能過得更好。國華紀念中學的哥哥姐姐和你一樣,因為家庭困難,差點沒法讀書,但他們沒有放棄,也受到了社會的幫助,現在,他們有的是很厲害的醫生,有的成了建設社會的人,還有我,成了你的老師,如果你想像他們一樣,就一定要繼續讀書,因為知識能把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紀錄片中楊少敏尋找準備外出打工的學生

不要放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美好利器。

國華的孩子們還有很多很多正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國華中學作為不僅改變了眾多寒門學子的命運,更讓奉獻社會的精神品質得以薪火相傳。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楊國強說:

「走過來的路,令我深知知識的重要,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人的生存與發展, 國家的興旺與發達,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靠的是知識和智慧。」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18歲以前沒有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念書時為了省7分飯錢,中午走一個小時回家吃飯,務農一整天只換來5毛工錢……自幼家貧,楊國強中學時因為沒錢交學費而退學一年。政府最後給他免了7元的學費並發了2元的助學金,他才能中學畢業,這讓他深懷感激,稱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9元錢。

在《國華紀念中學立校緣起》中,楊國強寫道:「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實際上,2002年正值楊國強事業開疆闢土需要投入的時候,這2.6億對他來說已經近一半身家,而後續他每年仍然要持續地投入。

學生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目前總投入已超過6億元。學校每年計劃招收200名優秀貧困學子,每人的培養費用超過30萬元,學校每年各項日常開支超過6000萬元。

做慈善不只需要大額的資金,更需要面對現實中的困難重重,被誤解、被懷疑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用國華紀念中學校長季德華的話說:「很艱難,做慈善真的不容易。」

曾經有人問過季德華:「你有什麼企圖?」季校長理論過:「我們一所慈善學校能有什麼企圖呢?如果說真要有什麼企圖,就是為了讓那些很優秀的孩子得到幫助,讓他們不要為自己的成才而擔心。」

還有一些更偏遠的省市,沒有聽過碧桂園,也不知道楊國強是誰,對於這樣一所學校的資助模式更認為是絕不可能。「他們會認為違背了當下的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哪有那麼好的事?」

2002年第一批願意來到國華的學生,有的情況是「實在是家裡真的非常非常貧困,幾乎是冒著被賣豬仔的風險來的」。

很多人希望自己創辦的公司或學校可以屹立百年,甚至更久。

楊國強卻希望他親手創辦的學校早日「倒閉」,因為那樣就意味著社會上不會有孩子因貧困而上不了學。

不過,他還是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能夠把學校發展好,讓成千上萬的孩子得到優質教育後走入社會,能夠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楊國強定期與學生座談,他經常說,學生考上了知名高校深造固然可喜,但更為重要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國華學生都為社會做出了哪些貢獻。

國華紀念中學以「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始終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國華中學校訓

在國華紀念中學,教育不是為了照本宣科,也不純粹是考上名校,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再點亮他人。

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會成立之際,校友會基金第一期亦籌到了60多萬的款項,傳遞愛心,幫助學弟學妹。

在中國,有20萬名鄉村校長、300多萬鄉村教師、9000萬鄉村兒童。

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752萬人。根據 《中國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2020年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2.55 萬。92.86%的中國人沒有專科及以上文憑。

國內至少有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

截止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已經離消滅貧困越來越近,但是還有很多人脫貧又返貧,還有很多人沒有獲得更高學歷的機會。

德國的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無疑,國華紀念中學搖動了一棵又一棵樹,推動了一朵又一朵雲,楊國強和楊惠妍對教育的重視、行動正在喚醒社會更多的靈魂。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源流裡,真正的本土菁英,實業與教育並舉,對於興教辦學,培育人才,賡續血脈,往往苦心竭慮,不遺餘力。僅以本文,致敬所有為中國脫貧攻堅默默付出的人!

相關焦點

  • 它最大的可能就是讓普通人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說普通成年人在面對現在圖書市場充斥著各種琳琅滿目的圖書,讀完之後會有一種虛假的充實感。而且這些書通俗易懂,大多是些垃圾書,經常看這些書,會產生很多誤解。比如,喜歡心理學的人,如果整天談論弗洛伊德,他(她)應該連心理學的定義都沒搞清楚,更別提體系這類普通人很難掌握的宏觀概念。第三點,沒有輸出,意思是不能學以致用。看書很簡單,其目的在於學以致用。
  • 北京這座神秘的大樓,普通人進去走一圈就能改變命運
    這棟大樓,在那個年代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又像一個階層的放大器。無數人的命運或有意或無意地,被這個放大器改寫了軌跡。0140年前的1979年9月,李春平第一次走進北京飯店咖啡廳,就在我現在坐的位置。他如今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中國第一位勞斯萊斯車主。
  • 要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我們的念頭
    01 一個念頭,就是一顆種子一個念頭就是一顆種子,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個花園,各種各樣的種子在裡面播種,我想什麼,就會種什麼,最終就會得到什麼:或雜草叢生,或鮮花滿園。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心裡正想著某個人,那個人的信息或電話就來了。一直期待並用心做的某件事,它十有八九會成功,因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種下一個善因,收穫一種良知;種下一種良知,收穫一種道德;種下一種道德,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世人生。
  • 考研人數首次突破300萬:讀書依然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網友們感嘆:知識改變年薪,文化改變命運。無獨有偶,華中科技大學直博研究生左鵬飛,收到了華為年薪200萬元的offer,而且阿里、騰訊、深信服均向他發出了邀約,其中一家開出年薪280萬的條件。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二、學霸並不是天生的,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實現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學霸,對讀書沒有天份,沒辦法做到靠讀書改變命運。
  • 命運把握自己手中,改變人生命運,要從這四個方面爭取
    人生的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靠的是自己。時常有不少人總是埋怨自己人生沒有機遇,遇不到貴人,覺得自己的命很苦。如此埋怨是毫無意義。人只有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01、知識改變命運。 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要從讀書學習開始,古人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說的就是世上最好的事情還是讀書,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和學問,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讀書可以使人健康平安成長,這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 到非洲創業,這些普通人,他們從此改變了命運……
    隨著國內市場紅利的結束,越來越多有著蓬勃野心的中國人,跨越千山萬水,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始了淘金之戰。「我經常地在ak47的槍聲中醒來。」縱然如此,這群膽大的黃種人,依舊像獵豹一樣疾馳,渴望在非洲大地上改變自己的命運。
  • 離家15年,在日本打黑工供女兒留學,這位中國男人用雙手改變命運
    而能徹底改變家庭困境的,只有出去闖。此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來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浙一帶去日本闖的人不在少數,彼時日本是經濟發達,遍地黃金的存在。 丁尚彪起初去日本,是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被黑中介坑了,把他扔在鳥不拉屎的北海道鄉下了,一個新建的,看著就不靠譜的日語學校,哪有條件半工半讀。
  • 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開源與節流之間,選哪個更好?
    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我們最嚮往的一種生活,便是很多人所說的財務自由了。的確,光是看這四個字,都能讓人充滿無限的嚮往。當然了,財務自由對於不同的人,認知肯定也是不同的,但不論怎麼說,簡單概括便是兜裡有錢,而且不愁吃喝,甚至連工作都是可有可無的一種狀態,想提前退休就退休。這種生活,的確是讓人羨慕不已。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財務自由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呢?開源與節流,哪個更能讓我們達到財務自由呢?
  • 門當戶對的婚姻,為什麼大多普通人,認為最靠譜的結合?
    門當戶對的婚姻觀是我們社會最傳統的婚姻觀,一直為傳統宗族社會所認同和傳承,本人認為這是我們普通人最靠譜的婚姻模式。在以前聽到門當戶對,那麼最多的是出現在封建社會或是電視劇裡。門當戶對總是帶著一些潛在的利益在裡面。
  • 讀書並不能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及總結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如果想要改變現在這一切,那就努力去讀書」這一類的話,初聽感覺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書本的確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改變命運真的是我們讀了書就行了嗎?並不是。在現代社會中尋找工作時,很多用人單位都有會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有經驗者優先」,而這也是為什麼讀書能夠改變命運的原因,許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關鍵,總是死讀書、讀死書,認為能背、能看就行,殊不知這不旦曲解了「知識改變命運」,也變相將自己拖入一個更殘酷的深淵。書是什麼?
  • 想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女人,會得到幸福嗎?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很多出身貧寒的女人,想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的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想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女人,會得到幸福嗎?臨近畢業,同學們都在互贈禮物,郝紅梅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更不想讓心上人顧養民看不起,但是她的確拿不出錢來給同學買禮物,於是「窮則思變」,鬼使神差的她想到了偷,但是正是這一行為葬送了她和顧養民之間的感情,也破滅了她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的幻想。
  • 看完日本版《人生七年》,終於明白決定普通人命運的逃不開這幾點
    日本也製作了一版一樣的《人生七年》,和英國挑選各個階層不同的,這次日本選擇的13位主人公都來自於普通人階層,目前日本版的已經拍到了他們28歲。這部《人生七年》沒有上流階層,也沒有特別貧困的階層。而是離我們最近的普通人,他們分別住在日本的各個不同的城市。有著平凡的生活,而從這些人的人生走向,我們更能觀察到普通人的人生都是怎麼進行。有哪些因素決定了,普通人的命運?
  • 在新的一年裡,佛陀告訴你怎樣改變命運
    思維方式肯定和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了不同的命運。因為現在是新一年的開始,想要新年新氣象,有新的篇章,實際上還是要回到源頭,從思維方式的源頭上下功夫。因為思維方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源頭。那麼,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是思維方式呢?
  • 佛教:想要運氣變好,改變命運,就要改掉這幾點!南無阿彌陀佛!
    修道之後,講經講了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裡講的就是生命,輪迴,因果的道理。有些人常說:我的命真是不好。那麼我們就要審視自己了。佛教講究因果,預知前世因,今生作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每一件事都是有因果的。有些人不去尋找自身的問題,而去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不過,每一件事並不是一成不變。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這幾點,如果有一定要儘快改正!
  • 佛教: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有人五官美好,有人從小體弱多病,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顯示了每個人的生命旅程是不同的,那這種命運的形成是註定的,還是另有其因呢,我們都很想知道? 佛教講,因果通三世,從這個切入點去了解命運,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於祈福改命,人們往往會去燒香拜佛,祈求能夠得到菩薩的護佑,然而菩薩也是無法改變因果的,所以求福還需自求,當然「菩薩」作為助緣也會加持我們。在生活中,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大家不妨一看。
  • 佛教:積陰德可以轉天心,想改變命運就要做到這三點,阿彌陀佛!
    佛教: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多積陰德,做到這三點,命運會越來越好!佛說:萬事皆因果。佛教講究因果業力,你種下什麼因,便得什麼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著是,欲知後事果,今生作者是。」說的就是因果。同時所積的善一定是別人不知道的陰德,才能改變命運。《文昌帝君陰騭文》上面也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行善積德,不光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後代。要廣積陰德,改變命運,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 扭轉了命運的貝利亞,將掀起改變未來的風暴
    今天依舊想跟大家談論的是貝利亞這個角色,被塔爾塔洛斯告知了自己的未來,貝利亞和原來的命運徹底脫軌,開始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貝利亞的命運被改變,將會引起近十年來奧特曼歷史的重大變革!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在某個星球守株待兔的雷布朗多星人。
  • 璽禮教育王振亞:教育改變命運,立志做國內最知名的民辦學校品牌
    生於上世紀80年代,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大多只有高考一條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王振亞也不例外,然而他有嚴重的偏科問題,英語從未考過及格,最終抱憾未能考入心儀的名牌大學,這一直是他心中難以釋懷的遺憾。然而高考的挫折並沒有消蝕他的意志。他始終堅信「教育改變命運」,決意不讓自己的經歷在別的孩子身上重演,幫助每個想要通過學習之路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
  • 三十歲了才明白,開始發奮讀書,想改變命運與家庭生活來得及嗎
    三過了30歲的這個年齡,到60歲的這段生命時光,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黃金的階段。對於題主所提出的,「30歲了才明白,開始發奮讀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家庭生活,」自然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每個人的先天自身條件,後天成長環境,性格差距因素,家庭社會背景因素等。導致了並不是每個人都上過大學擁有高學歷,也並不是所有人30歲的年齡都已經是什麼企業家啊,暴發戶啊,首富啊這些。
  • 貓咪誤入猞猁園,沒成想從此改變了命運,果然跟著大哥有肉吃!
    貓咪誤入猞猁園,沒成想從此改變了命運,果然跟著大哥有肉吃!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猞猁是一種似貓卻又比普通家貓體型大上幾倍的貓科動物,它們性情兇猛,健壯而矯健,耳朵尖尖的在上方還豎著一團黑黑的小鬢毛,當猞猁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時,甚至還會去攻擊比自己體型大好幾倍的動物。此前在一家動物園裡,一隻貓咪誤入了猞猁園,沒成想從此改變了命運,果然跟著大哥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