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費錢不說還沒用

2020-12-25 小青育兒世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了,從學齡前到大學,幾乎每個層次的教育支出都要佔據家庭總收入的20%以上,由此可見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

並且在教育支出調查中發現,這些教育支出中興趣班、補習班等佔比最高,但是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理性了。尤其是現代社會,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沒有一技之長而被別人落下,因此都會從小就給孩子盲目的報名很多興趣班,正所謂「技多不壓身」,但興趣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6年花費50多萬,報了10多個興趣班,一個沒堅持下來

李女士的家庭條件屬於非常不錯的那種,在成都全款買下兩套房子,一套留給父母住,一套是學區房,方便孩子上學,而當孩子出生之後,李女士一家對於孩子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視。

由於聽說鋼琴能夠提升女孩的氣質,因此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就為孩子準備了一架鋼琴,3歲時給孩子報名的興趣班,比我家孩子現在上的興趣班還要多很多,不僅要學習鋼琴,還要學習口才、演講、舞蹈、畫畫、英語等等,幾乎除了上學、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興趣班度過的。

像舞蹈,孩子練了兩三年,由於舞蹈難度的提升,不僅要劈腿、下叉、每天還非常累,每次女兒練完回家都會說自己渾身酸痛,後來家裡的老人聽到了,一想也不指望孩子以後成為舞蹈家,就讓孩子放棄了舞蹈。

畫畫、口才、演講等孩子也都不是太喜歡,學了幾年的時間最後全部都放棄了,上小學之後,因為學業繁忙,每天練習的時間也很少,最後連孩子最喜歡的鋼琴課也只能放棄了,從3歲到9歲這6年的時間裡,給孩子報名興趣班,買各種各樣的材料,加起來至少花費了50萬,最後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一個都沒有堅持下來。

隨著孩子年紀的成長,孩子也要臨近高考了,李女士想要給孩子報名一個數學補習班,現在孩子都特別牴觸,雖然李女士還是強硬地給孩子報了名,但孩子卻三天兩頭的逃課,著實是讓李女士很頭疼。

作為家長,我們都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盲目的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真的沒有什麼用,對此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坦言「興趣班並不是越多越好,有些興趣班費錢不說還坑娃,尤其是這3種興趣班,家長千萬別給孩子報!

一、孩子不感興趣的興趣班

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從而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特長培養,但是現在的情況是90% 的家長打著對孩子的好的旗號,給孩子報名興趣班,殊不知孩子對此絲毫沒有興趣,這樣消耗孩子的耐心和熱情,最後只會想李女士孩子一樣,讓孩子對此特別牴觸,這樣一會就算是給孩子報名他喜歡的興趣班,他也不會接受。

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家長花了不少的錢,但是孩子卻沒有一點提升,反而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不僅浪費了錢,還坑了孩子,所以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二、培養天才的興趣班

很多興趣班就是抓住了父母想要培養出「天才」的心,從而對自己的興趣班進行虛假宣傳,像前不久北京被曝光的早教機構,就在培養孩子的「量子波動速讀能力」,甚至還舉辦了「量子速讀大賽」,但是我看了視頻之後,就想這不就是比誰翻書翻得快嗎?

但是看現場參加比賽的孩子還真不在少數,這是又多少個上當的家庭,望子成龍的心,我們都能理解,但是希望家長在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讓人忽悠了。

三、沒有專業資質的興趣班

由於興趣班幾乎佔據了家長教育支出的大頭,因此市場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有的興趣班並沒有培養孩子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斂財,甚至連資質都沒有。

這樣的興趣班不僅隨時會跑路,像學習舞蹈的興趣班,給孩子訓練壞了,你也可能找不到人賠,所以家長再愛孩子也不要讓他這三類興趣班,費錢不說,關鍵是太坑孩子了,家長一定要注意。

不報興趣班,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

史丹福大學教授曾說過:「注重孩子早期的教育和陪伴是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0-3歲要進行腦力開發為了確保寶寶的早期歲月不會白白溜走,我推薦家長們為孩子準備一套《腦力總動員》,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有趣,色彩鮮豔、圖片清晰的幼兒腦力開發書籍。

全套共有10冊,遊戲形式非常適合0-3歲的孩子,找不同、大搜索、躲貓貓等等,在眼花繚亂的精彩遊戲中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想像力以及觀察力。

當孩子在玩這種類型的遊戲時,大腦會進入到α波狀態,平靜而專注,就像為大腦打開了一到閘門,信息處理的加快讓學習效率大幅提高,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幫助十分巨大,有需要的家長現在就可以購買。

3-6歲左右腦開發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智商訓練還有些過早,所以我們需要從最基礎的左右腦開發開始,幫助孩子提高左右腦能力,為6歲後的智商訓練打好基礎。

左右腦訓練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數學能力、邏輯推理、分析能力等10餘種左右腦能力,從而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就寓教於樂,讓孩子在愉快的遊戲中開發左右腦,激發大腦無限的潛能,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全套書籍共十冊,包含了320個潛能開發遊戲,並且都是資深早教專家精心準備的,為的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提升智商,同時書中主要是以圖為主,文字只是簡單的說明一下遊戲規則,這種遊戲雖然看上去幼稚,但是孩子確實很喜歡,孩子喜歡的話訓練效果要比學習更好一些。

7-14歲IQ訓練IQ訓練也就是智商訓練,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些益智遊戲,來提高智商的一種方式,由於益智遊戲非常全面,所以對於孩子智商提升將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7-14歲已經正式進入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而像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就是實打實的實力派,它是由著名數學家秋山仁博士,重磅推出的一套兒童大腦科學書。

全套共5冊,可以說是包含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益智遊戲類型,一套書相當於玩遍了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真正意義上的越玩越聰明。

我是小青媽媽,專業母嬰培訓師,同時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共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相關焦點

  • 別掏心掏肺地給孩子報班了,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沒用還白花錢
    直到前兩天看了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的一次視頻課,曉芸這才回過味來,可能真的是自己當初做錯了。李玫瑾老師在視頻課上指出,這三種興趣班,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報,不光沒啥用還浪費錢。李玫瑾坦言:這三種興趣班父母別給孩子報,不光沒啥用還白白浪費錢1)宣傳太誇張的興趣班這種興趣班其實正是抓住了一些父母急於讓孩子跑在起跑線上的心理,通過一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論,吸引父母來報名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孩子上了很久的興趣班,一點效果都沒有 表妹小茜的孩子今年五歲多了,是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小茜準備女兒報個興趣班,一來是鍛鍊孩子的性格和口才,二來是學個特長,將來萬一用得上。
  • 李玫瑾:這些興趣班很雞肋,家裡再有錢也別給娃報,白耽誤工夫
    李玫瑾:這些興趣班很雞肋,家裡再有錢也別給娃報,白耽誤工夫有些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純粹是跟風,看別的孩子報了這個那個興趣班,唯恐自己孩子落後,也趕緊給自己孩子安排上。想像一下,孩子除了面對繁重的學習外,還要面對不喜歡,甚至討厭的興趣班,對孩子的身心何嘗不是一種傷害?作那麼為家長,面對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各種興趣班,怎樣才能精挑細選,選擇適合孩子的呢?
  • 倆孩子同歲,一個上興趣班一個不上興趣班,10年後差距很大
    但其實,孩子上不上興趣班,還真就有著不小的差距。 瀟瀟和娜娜是一對兒好閨蜜,倆人在差不多的時間結婚生子,倆孩子自然也在相同的年齡上了幼兒園。 在瀟瀟看來,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雖然說孩子還在上幼兒園,但是,還是應該根據孩子的喜好給孩子報1-2個興趣班。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興趣班,有的時候燒錢還「費娃」前幾天跟同事們聊天兒,說起養孩子很「費錢」的話題。老母親們開始紛紛吐槽家裡的「碎鈔機」。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像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班上有兩個男生很聰明,上課一聽就會,平時學習成績也不錯,但這兩個孩子在家裡十分調皮,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家長說什麼也不聽。後來我發現不只他們這個樣子,其他聰明的孩子也是,如果家長沒有好好管教,讓他們的聰明用上正途,他們的高智商就會白白浪費或者誤入歧途,這都是很危險的事。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這讓很多家長都很好奇,怎麼孩子的臭毛病和智商還有關係呢?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智商高。 好好的東西被孩子給拆卸的七零八碎,家長難免會揍到孩子身上。可孩子愛拆家的這個舉動,也代表著孩子的智商高。因為很多喜歡拆卸的孩子,他們往往都能把這個物品在拼完整,這說明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在拆卸時需要孩子動腦去想、思考,孩子的大腦會一直在運轉。所以,愛拆家並不全是一件不好的事。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孩子「情商低」的3種表現 1、孩子總愛抱怨 我們遇到煩心的事情,避免不了會向別人抱怨幾句
  • 說句不中聽的實話:一年花七八萬給孩子報興趣班,沒用還燒錢
    文|美芽媽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大部分家長普遍的心態。為此幫孩子報了七八個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技之長,把其他孩子比下去。案例:小虎今年上四年級,雖然年紀還小,但他可是一位大忙人。除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學習之外,放學之後他還要去學校附近的學屋裡寫功課。寫完功課大概6:00左右,媽媽會來接他。但不是接孩子回家,而是帶著孩子去吃飯,然後把他送去鋼琴興趣班。在鋼琴興趣班學習兩個小時之後,大概8:00左右,小虎才能回家休息睡覺。這是他周一到周五的生活日常。周六周日的時候也閒不下來,因為他還有書法,小提琴班,甚至還有舞蹈班。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主要體現在手指尖上!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發表的育兒講座得到了很多父母的認可,更收穫了大批粉絲。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孩子聰不聰明,為什麼要看「手」呢?手是人的第二個大腦!根據兒童心理學研究:孩子智商的高低有70%是先天遺傳的,30%是通過後天訓練獲得的。
  • 清華北大「戰爭」爆發,網友:越激烈越好,但別在中小學間爆發
    其實,這兩所學校鬥爭越激烈,越對自己有好處。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心理壓力必定很大,整日想的都是如何保持第一、如何能一直做尖子生,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孩子做這2種奇怪動作,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誤解
    李玫瑾教授也和很多父母探討過孩子的行為舉止問題。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這2種奇怪的動作,其實反而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可千萬別誤解孩子。
  • 這3種爸爸是家中「負能量」,媽媽再優秀都沒用,孩子一樣沒出息
    不管是陪伴還是教育,父母都缺一不可,尤其是爸爸,雖然說爸爸帶娃非常不靠譜,不是坑孩子,就是總讓孩子受傷,但對於孩子來說,爸爸的角色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爸爸總是承擔旁觀者的角色,就會對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就算是媽媽再優秀都沒用,孩子一樣沒出息,尤其是這3種爸爸。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可後來郭麒麟的發展又令人羨慕,他不僅成為了家族企業「德雲社」的少班主,還躋身娛樂圈,綜藝、演戲樣樣都不落。雖然文化水平低,但情商、智商均在線。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我才剛看一會,再看會就去寫作業。」媽媽:「你這孩子,講不聽了是吧?你都看多久了?」孩子:「哎呀,再看一集就去寫作業。」媽媽:「立刻去寫作業,再看我就把電視砸了信不信?好好說不停,非得我發火。」孩子「愛頂嘴」,並非孩子到了叛逆期,而是到了階段性的「愛頂嘴」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主意識和語言能力慢慢爆發,他們不懂什麼是規矩,只能將這些所謂的「叛逆」,都投放在父母身上。其實,只要父母引導得當,孩子愛頂嘴確實算不上大問題,但若是引導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語言能力。
  • 孩子總看漫畫書,李玫瑾:不要遏制孩子需求,容易影響大腦發育
    鄰居7歲大的孩子總是鬧脾氣,一問原因才知道,原來他媽媽把他的漫畫書全扔了。孩子哭得死去活來。可當媽媽的卻說:「天天看這麼沒用的書,有什麼用!」對於孩子看漫畫書,很多家長都反對,覺得那是不務正業。然而,李玫瑾教授卻認為:「很多父母過早掐斷了對於孩子有利的東西,如奶粉、繪本、插畫、玩具等等。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甚至大腦發育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喜歡閱讀漫畫是符合他的成長特性的。1、孩子們都喜歡看圖畫。
  • 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影響成績
    而當孩子有獨立的徵兆時,家長就會認為可以放手了,選擇回歸職場。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但是教授在講座中提到: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老人們的溺愛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考驗,導致孩子的成績受到負面影響,促使孩子變成潛在差生。
  •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如何給孩子報興趣班?不妨從3個方面著手
    在萌萌媽看來,孩子的童年只要健康和快樂就好,至於興趣班,純粹就是額外的壓力。只是看著其他孩子不斷的展示自己在興趣班學到的本領,萌萌媽有些動搖了。要不要報興趣班,還是需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既然是興趣班,那麼肯定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家長要做的不是強求,而是鼓勵。孩子是否有興趣學習,這才是報班的先決條件,因為有了興趣之後,孩子才能長時間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