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影響成績

2020-12-21 小青糖果屋

現在很多家庭的育兒重擔都承擔在寶媽的身上。

身為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維護家庭,很多寶媽實在沒有充足的精力同時兼顧兩件事情。

所以很多媽媽在重新拾起工作後,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

孩子在1到3歲時,處於一個心理依賴期,根本離不開家長,這個階段的家長也會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

而當孩子有獨立的徵兆時,家長就會認為可以放手了,選擇回歸職場

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

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

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

但是教授在講座中提到: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老人們的溺愛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考驗,導致孩子的成績受到負面影響,促使孩子變成潛在差生。

這都是因為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在智力與天賦上,而在專注力上。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表示:「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當孩子坐在桌子旁獨立玩耍時,他就會主動地進入時間的節奏感中,而老人的溺愛會打破這種節奏感,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因為老人們的生活沒有節奏感,起床時間、買菜時間都不固定。

如果這時候把孩子給老人帶,那麼以後上課的時間可能正是平時孩子陪長輩買菜的時間,孩子肯定坐不住。

長此以往孩子的專注力就輸了同齡人一大截成績會落後多少可想而知。

因此李玫瑾教授建議,當孩子處於3到6歲這個年齡段,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娃,否則很可能影響孩子成績。

為什麼專注力差影響孩子的成績?

當處於專注進程中時,如果頻繁被幹擾,那麼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專注力」是認知的活動,而不是情緒的體驗,所以面對「打擾」的承受能力非常弱。

------ 生物學博士馬修·艾德倫

首先專注力是一項非常基礎的能力,只要孩子投入學習中就需要調動這項能力,直白的說:「孩子要是沒有專注力,什麼也學不好。」

其次,專注力是孩子們接受知識與技能的途徑。

專注力強的孩子就擁有高質量的接受器,可以保證知識攝取量保持在高水準,並且不會輕易遺忘。

而且孩子學到的知識會比同齡人更加深入一些,而專注力差的孩子,接受知識的速度、質量都很差,對於知識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很多專注力差的孩子低年級時成績還過得去,而到了初高中,學習進度就開始被落下了

那麼無法自己帶娃的家長,如何解決孩子專注力的難題?

李玫瑾教授認為老人帶娃是有一些客觀原因的,家長們無法直接改變現狀

因此建議家長要在感恩老人付出的同時,堅持自己教育的原則,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老人習慣在孩子專注玩耍的時候,給孩子送水果、甜點、水,這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家長要與老人提前溝通,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打斷孩子。

主攻專注力的皮尤研究中心曾發現:大學學歷的家長們比其他家長們更加注重孩子的專注力的培養。

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能力,專注力就像是人體的肌肉,只要經過訓練就會變得強大。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就必須經過專門的專注力訓練。

家長不要太相信所謂的速成培訓班,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專注力培養關鍵期,我們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但是專注力訓練最晚不要超過小學的三年級。

日本科學研究院的兒童研究學家Shohei Ohgi曾做了一項研究發現,親子閱讀會刺激孩子的前額葉,長期下去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而現在很多親子閱讀的繪本,有很多都是針對專注力訓練的,孩子一邊閱讀,一邊做書中的遊戲,事半功倍。

而我也是比較認同繪本訓練的,每天下班後只要與孩子看一會,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了,非常省時省力。

因此我下面總結一份我家孩子用過的繪本書單,都是很科學嚴謹的書籍,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們。

1、《美國經典專注力培養大書》

適宜年齡:3到9歲

推薦理由: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暢銷,總共有三大板塊的遊戲。

而這三大板塊遊戲又可以分成很多小遊戲,這些遊戲都不是隨意編撰的,是由美國的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總結傾心編撰。

2、《德國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

推薦理由:

首先德國人是出了名的專注嚴瑾,而這本書暢銷歐洲30年,德國孩子幾乎人手一本

其次是我家孩子第一次看這本書就目不轉睛,非常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而且主要故事內容是由一隻好奇狗串聯起來的。

孩子們在看這本書時,就像跟好奇狗一起解決問題一樣,根本不用督促

這本書一共有400道專注力訓練遊戲題,孩子就算每天都玩,也能玩個一年,專注力肯定會提升。

3、《寶貝腦力總動員》

適宜年齡:0到3歲

推薦理由:這本書一共有10冊,遊戲主要是從簡單循環漸進的變為複雜。

不僅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還能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

每冊的主題也是十分貼近日常生活,總共有食物、衣服、動物、小朋友、幼兒園、動物園、生活用品、香甜水果、農場、形狀10大主題。

孩子每天玩一會,專注力越來越高。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千萬別做這些事,否則一定會後悔!| 名家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播報君為您進行了摘編整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吧。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成了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必經之路,關於這一點,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們的口頭說教是沒有意義的,你說的生活的艱苦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意識到;你說的柴米油鹽,他們也沒有體會。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此時家長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進臥室,一對一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哭鬧。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長可以起身離開去拿一個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體會到對他的愛。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到中學不愛學習,在課堂上坐不住,東張西望的,很是影響學習成績」。 李玫瑾發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從小都是跟隨爺爺奶奶等祖輩長大的。 這是因為,老人的生活沒有節奏和規律。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她說,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無能期,兒童只能靠哭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此時,家長應該立刻抱起孩子進行安撫。 長期哭鬧得不到安撫的孩子,他們內臟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形成過度緊張的記憶,影響孩子的脾氣秉性。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在乎成績的高低。也要注重孩子的情商。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有沒有教養,帶出去一趟就知道了,家長別再說是調皮不懂事了
    孩子的教養是體現一個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如果你家孩子在外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那麼就說明你們這個家庭也不行。李玫瑾教授在綜藝節目《圓桌派》上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的所有表現基本上是一個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在中國家長眼中,孩子的成績往往就是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的代名詞,若是孩子的成績差,那麼將來就一定沒出息,因此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但是很多時候就算家長再努力地培養孩子,孩子成績就是上不去,這讓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
  • 李玫瑾告訴你,暑假帶孩子的最好方法,孩子未來表現會更好
    這樣不雅的行為,讓很多遊人不禁感慨:到底是誰家的孩子,如此沒有教養。假期的來臨,相信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帶孩子外出,不僅是為了讓他們感受生活,更是為了他們可以放飛自我,但是有些孩子的行為卻給他人帶來了很大困擾,父母暑期帶孩子時方法是很多的,李玫瑾教授提醒你:這三種帶孩子的方法,只會讓孩子變傻。
  • 別掏心掏肺地給孩子報班了,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沒用還白花錢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家庭收入的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越來越多的父母更願意將孩子教育成一個「多面體人才」。直到前兩天看了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的一次視頻課,曉芸這才回過味來,可能真的是自己當初做錯了。李玫瑾老師在視頻課上指出,這三種興趣班,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報,不光沒啥用還浪費錢。
  • 李玫瑾:這些興趣班很雞肋,家裡再有錢也別給娃報,白耽誤工夫
    李玫瑾:這些興趣班很雞肋,家裡再有錢也別給娃報,白耽誤工夫有些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純粹是跟風,看別的孩子報了這個那個興趣班,唯恐自己孩子落後,也趕緊給自己孩子安排上。想像一下,孩子除了面對繁重的學習外,還要面對不喜歡,甚至討厭的興趣班,對孩子的身心何嘗不是一種傷害?作那麼為家長,面對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各種興趣班,怎樣才能精挑細選,選擇適合孩子的呢?
  • 孩子經常不乖怎麼辦?李玫瑾:家長常說這3句話,雙方受益
    孩子經常不乖怎麼辦?李玫瑾:家長常說這3句話,雙方受益這段時間,很多學校都陸續恢復了開學複課。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依然處於寒假的假期中。長時間居家,孩子避免不了就會惹家長生氣。可能因為晚睡晚起,也可能因為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 受家長信任的李玫瑾,為什麼在這件事上,被家長指責是「磚家」
    事情的起因還要說到前幾天太原《關於家長們批改作業的指導意見》,這份指導意見主要講的內容就是要給孩子們減負,李玫瑾教授對此稱:「家庭變成第二個學校」這種勢頭必須遏制。家庭有家庭的生活,沒有生活感的孩子將失去人生的「生」。請全社會關注目前學校對家庭生活的侵入現象。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因為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所以,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有很多研究,在育兒領域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她提出的一些育兒觀點,幫助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說出了獨到的看法。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飯桌上常有以下表現,家長要趁早糾正
    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在飯桌上就能看出來,尤其是這幾種表現,根本藏不住!」一、吃飯時大聲喧譁情商低的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可能會在吃飯時出現大聲喧譁的表現。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3-6歲時,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還有注重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對孩子今後的工作、或事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但是,許多孩子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因此很難明白家長們的良苦用心,就算家長說一千道一萬,孩子仍舊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深度好文)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數論成敗,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常常是你說一句什麼,他們能找到十句反駁你的話,對於聰明的小孩兒更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聰明伶俐,但往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而且他們未來也不一定有所成就,如果這個聰明沒有好好加以管教的話,可能跌的更慘,所以家長們對於聰明的孩子更要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