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前夜 雲門舞集的《稻禾》迎來在滬百場紀念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藝術節開幕前夜,雲門舞集的《稻禾》迎來百場紀念

圖說:《稻禾》劇照 網絡圖

  見過米粒的雪白,卻未必見過稻穗的金黃;聞過米飯的香甜,就未必聞過稻禾的清新;鋼筋水泥中長大的孩子,週遊過世界,卻不一定見識過一粒稻米的成長過程。但他們心裡,未必沒有對自然的情感、對土地的眷戀。在第19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前夜,雲門舞集40周年經典力作《稻禾》昨晚(10月19日)在滬迎來了第100場演出。從禾苗青青迎風微擺,到暴雨聲中肆意生長;從花粉傳遞孕育谷實,到稻穗低垂收穫一片金黃,人們在稻米的一生中重又回歸土地的懷抱,感受身為自然之子的血脈相連。

圖說:《稻禾》劇照 網絡圖

  沒有一件道具

  《稻禾》的表演,以泥土、風、花粉、谷實、日光、火、水等自然界元素為隱喻聯結稻禾的一生,影射生命成長和延續中的興衰榮枯、周而復始。春天來臨,犁翻焦土,收割之後,延火燒田。當女舞者在焦土冒煙的景觀中,如牛負犁,沉重移步,重新引水入田,溫馨的客家歌謠映照田水倒映藍天白雲的影像。舞蹈中隨處可見傳統戲曲、武術的影子,穿著大地色裙子的姑娘,踩著碎步走著圓場,一圈一圈,在稻田裡走出生命的軌跡;抖著藤條的漢子在鑼鼓聲聲裡,騰空躍起,再將藤條在土地上鞭撻出新一輪的生機。

  尤為特別的是,整出舞劇,舞臺上沒有一件道具,全憑舞者的肢體表演同多媒體影像的交融,卻構成了一幅幅流動的油畫。這影像來之不易。2013年,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慕名來到被譽為「雲瀑」的池上稻田,那裡幾十公頃的田地一覽無遺,他們不忍自然之美被現代化進程破壞,整個村子沒有一個電線桿,甚至連路燈也排得稀稀少少,只照馬路,不照稻田。這份對自然的崇敬和保護,令林懷民感動萬分。雲門舞集特別邀請電影攝影家張皓然蹲點拍攝稻米的一生。兩年的時間裡,張皓然多次在池上駐點,記錄下稻田的生命周期——初秧,結穗,收割,焚田,春水重新灌滿田地。

圖說:雲門舞者在田間體驗 官方圖

  配樂頗具特色

  無論是表現花粉傳遞的雙人舞,或是孕育生命的獨舞、群舞,劇中的配樂也讓人印象深刻。開篇的《泥土》和《風》中揚起的是意境悠遠的客家山歌「新民莊調」「大門聲」「苦力娘」;《花粉》一章中是鼓樂和聖桑的《夜鶯與玫瑰》,《日光》中歌唱著的是貝裡尼《聖潔的女神》,燒田和重新引水入稻田的段落用的卻是石井真木的《單色畫II》和施特勞斯的《日暮》。《稻禾》的音樂裡既能聽見最民族的客家山歌,又能聽見最世界的經典名曲。而這一靈感,亦來自於池上的採風。 林懷民說,其實池上的很多農友都是專科院校畢業後,留守田間耕作。

圖說:雲門舞者在田間體驗 官方圖

  勞作融於舞蹈

  看過《稻禾》表演的人,都會驚嘆舞者將日常勞作這樣自然融於舞蹈中,而其實這份「自然」也經歷了一番艱難地「下生活」。最初編舞,林懷民也沒有頭緒,就帶著舞者到田間地頭,跟著農民一同收割。看似簡單麻利的動作,做起來可不容易,一天下來大家腰酸背痛,卻洋溢著勞動的快感。體驗了汗溼又風乾,一步一個腳印踏在農田裡,每個人身體裡仿佛注入了大地的力量。於是,雲門特別將《稻禾》的首演就安排在了池上的稻田叢中,舞臺架在田裡頭,金黃的稻田充當最天然的舞美道具,首場只開放給池上村民,免費進場,兩千個座位座無虛席。從池上孵化出的《稻禾》,又回到了田間。林懷民說:「藝術是什麼東西,到最後還是個人情的來往,那這種東西就要丟到民間去,丟到生活裡頭去。」

相關焦點

  • 上海國際藝術節|舞蹈家黃豆豆做客「面面觀」導賞會
    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在即,9月29日在陸家嘴濱江金融城船臺,藝術節藝術教育部推出「面面觀」導賞會,邀請舞蹈家黃豆豆向在場觀眾推薦本屆藝術節舞蹈方面的看點。《稻禾》雲門舞集是藝術節的常客,今年,舞團將帶來林懷民創排於2013年的《稻禾》。在《稻禾》裡,林懷民將稻田四季對應人生的四季,縱觀他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的創作總是和稻米有關。「他有稻米情節,家鄉的麥田總是讓他念念不忘。所以雲門的開山之作叫《薪傳》,裡面有插秧的情景。
  • 雲門舞集《稻禾》杭州起舞 林懷民西湖邊「打call」
    騰訊大浙文娛訊 10月27日、28日,雲門舞集40周年經典舞劇《稻禾》將登陸杭州大劇院連演兩場。10月24日下午,70歲的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林懷民拄著拐杖,現身西湖邊,提前為即將在杭州上演的《稻禾》「打call」。
  •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說《稻禾》:創作接「地氣」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說《稻禾》:創作接「地氣」 鄉愁通世界  中新網廈門10月11日電 (陳悅 羅荔丹)「稻子要怎麼跳舞,我也不知道」,林懷民說,「那就一起到田裡,一起去割稻子。」  這位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10日晚在廈門閩南大戲院和「粉絲」們見面,暢談雲門舞集40周年大作《稻禾》充滿鄉土味的創作歷程。  《稻禾》本周末將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成為今年兩岸藝術節打「頭炮」的臺灣作品。林懷民在見面會現場。 閩南 攝  「舞者接觸過泥土的很少。」
  • 上海國際藝術節45場演出中,這9場最不容錯過
    柏林愛樂樂團、荷蘭舞蹈劇場、瑞士貝嘉芭蕾舞團……今年深秋,這些如雷貫耳的世界頂尖樂團、劇團將如約雲集上海。10月20日,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交響合唱《啟航》中啟幕,今年的演出劇目兼具民族性與國際視野。
  •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談《稻禾》:我們都有共通的鄉愁
    新華社廈門10月14日電(記者付敏彭培根)13日晚,臺灣雲門舞集《稻禾》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為今年兩岸藝術節打響「頭炮」。當晚演出結束後,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稻禾》已在全球演了一百多場,一些西方觀眾雖然不熟悉稻耕文化,卻也感動落淚,「原來,對農村,對人與大自然有機的互動是共通的,我們都有共通的鄉愁」。
  • 雲門舞集的故事介紹
    雲門舞集的故事  這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如何挑戰世俗,引領風潮的故事。  這是關於臺灣的舞團,如何在世界的舞蹈版圖上,  發光發熱,讓外國人仰望的故事。    一 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雲門一九七三年的首演  一九七三年,一位棄文從舞的年輕編舞家說要「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他創立的「雲門舞集」在臺北臺中山堂首演,從此展開三十四年的燦爛歷程。
  • 雲門舞集《稻禾》即將亮相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音樂之聲記者昊飛)由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於2013年編創的舞作《稻禾》,即將於2017年11月2日至5日亮相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獻禮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周年。
  •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西安「寫」《行草》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四日電 (記者 冽瑋)臺灣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代表作《行草》,四日晚在古城西安上演。此前林懷民對媒體透露,雲門舞集代表作品《行草》從中國收藏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西安碑林中得到過靈感。   「雲門舞集」的名字取自中國傳統文化。
  • 臺灣雲門舞集《狂草》為紐約下一波藝術節揭幕
    綜合報導 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今年的「下一波藝術節」今晚將以雲門舞集的《狂草》揭開序幕。雲門創辦人藝術總監林懷民昨天在紐約為媒體「說舞」,介紹這部靈感汲取自書法美學的舞作。  林懷民說,《狂草》是雲門創作的「行草三部曲」的終結篇。
  • 探訪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 (1/7)
    探訪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1/7) "← →"翻頁 雲門劇場位於臺灣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炮臺之間
  • 臺灣雲門舞集戶外公演 星空下萬人共賞
    原標題:臺灣雲門舞集戶外公演 星空下萬人共賞  新華網臺北7月18日電(記者郭麗琨 何自力)臺灣知名舞團雲門舞集18日晚在臺北「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行免費戶外公演,上萬觀眾星空下席地而坐,欣賞舞作《稻禾》,藉由雲門舞者在稻浪間的翻飛起舞,親炙「稻禾」的芬芳。
  • 上海國際藝術節|林懷民的「稻米情結」:尊重土地
    【編者按】2013年,雲門舞集四十周年,林懷民以新作《稻禾》,向孕育雲門的土地及人民致敬。10月19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稻禾》迎來第100場演出。戲後,林懷民獨坐於臺上,與觀眾們談了談《稻禾》是怎麼來的。本文由林懷民撰寫,通過它,你就能知道這位舞蹈大家是怎樣腳踏實地創作的。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據介紹,「林懷民舞作精選」演出節目長達2個小時,內容包含雲門9部作品的15個片段。這些精彩舞作曾受邀至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廣受好評。  雲門舞集還推出了厚達144頁的「雲門舞集45周年紀念特刊」,是林懷民為雲門舞迷特別精心製作的禮物。雲門表示,希望現場觀眾在看完節目後,能帶著美好的畫面回家,收藏雲門。
  • 林懷民退休之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空前組合《交換作》
    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於黃帝時代。1973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碼豐富精良,眾多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成為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 林懷民:不讓雲門舞集成為「博物館」
    謝幕之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本周亮相南京  於是在1973年,林懷民創辦了「雲門舞集」,從此奉獻了整整46年的時光。林懷民笑言:「那個時候我沒有專業的舞蹈背景,所以想法很天真,換作現在,我絕對不會做這麼『傻』的事情。」  四十多年來,林懷民帶著雲門舞集在世界各地舉辦兩千多場演出,舞團以獨特的創意和精湛的舞姿屢屢引發轟動,並且獲得了諸多國際獎項。創辦舞團以來,林懷民一直堅持中國人自己編自己跳,不做西方藝術的翻版。
  • 臺灣雲門舞集彩繪列車從淡水線出發行駛4個月
    4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成立42年的臺灣雲門舞集,新家落腳在淡水雲門劇場,雲門劇場將在24日舉行開幕演出。臺北市文化局昨天送上大禮「雲門彩繪列車」,除感謝雲門舞集在藝術領域的耕耘,也希望民眾搭乘雲門彩繪列車到淡水,觀賞精彩藝術表演。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林懷民帶著他的舞團走遍了世界各大劇院。  2008年,雲門舞集位於臺北八裡的排練場失火,許多道具服裝被毀。唯一「倖存者」是舞作《九歌》裡的面具。  舞團 舞蹈一定要面對觀眾  新京報:雲門舞集40周年之際,你創作的《稻禾》世界首演,談談這部新作吧。  林懷民:前年我去了池上(位於臺東縣),在幾十公頃的稻田裡,風一吹,人就放空了。在今天,土地普遍遭受破壞,城市生活使人非常焦慮,池上的風景讓人感動。為了美,他們還拒絕電力公司在田裡插電線桿。
  • 上海國際藝術節|94場中外演出就在你家門口
    「上海國際藝術節來了,總有觀眾問我應該買什麼票,這就跟你去飯店點菜,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但『藝術天空』把口味都集全了,你總能找到好東西。」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說。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即將金秋開鑼,作為藝術節的惠民版塊,「藝術天空」將依託藝術節的豐富資源,把一批海內外節目配送到上海市民家門口。
  • 臺灣雲門舞集彩繪列車從淡水線出發 行駛4個月(圖)
    記者郭逸君/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華夏經緯網4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成立42年的臺灣雲門舞集,新家落腳在淡水雲門劇場,雲門劇場將在>24日舉行開幕演出。雲門舞集的新家雲門劇場,有450席大劇場、兩個排練室,以及寬廣的綠地劇場。雲門創辦人林懷民表示,有雲門彩繪列車,淡水不遠,歡迎大家來看樹、看海、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