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空中花,水中月」道場外貌,更可遠眺大屯山,簡直美不勝收

2020-12-24 小蜂帶你去西安

對建築感興趣的可以到此參觀,它是由臺灣著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寺廟「鬥拱飛簷」的認知,以簡潔流暢的線條,內斂莊重的色彩,傳遞著禪意。聳立在水中的水月道場,和鏤空雕刻的金剛經,吸引著不少人的專程拜訪。

農禪寺規模不大,沒有傳統寺廟的院牆,入得慈悲門便是進了寺廟。儘管現實的寺廟道場不如傳說中的空花水月那般渲染,但整個的布局與烘託還是令人動容。

對於佛教學說聽得有點雲裡霧裡,農禪寺內部,西面牆上有很多開洞,陽光照射下可以在大廳地面上映射出有趣的光影效果。東面牆上則是很多佛燈,星星點點,佛界氛圍濃厚。

農禪寺水月道場由名建築師姚仁喜及其團隊打造,融合「空花水月」的禪境氛圍,圓滿體現聖嚴法師心中期待的,「空中花,水中月」道場外貌,除有莊嚴佛堂與禪堂,還有典雅水池造景,更可遠眺大屯山,美不勝收

法鼓山給人很肅靜莊嚴的感覺,在寺裡,觀音佛像背山而立,背對著一面淨水傾瀉而下的牆壁,壁在戶外,整面牆因水在陽光下的照耀下而閃閃發亮,更顯趁著觀音的神秘與威嚴,卻又沒有距離感,那麼寬容,那麼慈悲。

這裡不像是個傳統的寺廟,更像是個開放式的公園,更像是博物館,這也是臺灣人參悟佛學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把金剛金全文全部刻在牆上,鏤空設計,如果進入室內會發現隨著光影變幻打在地面打在經過每個深處其中的人身上,仿佛融入了整個佛學大意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宗教觀光新地標 臺北法鼓山新道場 莊嚴典雅
    臺海網12月30日訊 位在臺北市北投的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昨天啟用,吸引一萬五千多位民眾和信眾參與;民眾讚嘆莊嚴佛堂與大屯山景融合一體,美景逼人,認為未來必然成為宗教觀光新地標。蕭萬長受邀參與大殿佛像開光,贊水月道場是心靈環保的家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落成大典由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主持,蕭萬長也參與佛像開光、點燈繞場等儀式。果東法師說,農禪寺是卅七年前由東初老人創建,東初老人圓寂後,聖嚴法師接續在此弘法,進而創辦法鼓山,接引無數大眾與三寶結緣。
  • 空中花,水中月 | 臺灣最具「爭議」寺廟~農禪寺水月道場
    水月道場沒有富麗堂皇的雕梁畫棟,沒有雲煙繚繞的油燈香火,沒有善男信女的三叩九拜,只有空曠而遼遠的莊嚴景象,傳達著簡樸的禪佛況味。這座寺院建於2012年,由臺灣著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總佔地面積28000平方米。主殿前面有一方很大的水池,這就是農禪寺的水月道場,寧靜、清雅,讓走進這裡參拜的人們,馬上靜下心來。
  • 「水中月,空中花」太美了
    可是,在臺灣有一座著名的「另類」寺廟,你乍看之下,很難聯想到它能跟佛教扯上關係。聖嚴法師笑了笑,然後對他說:「水中月,空中花」。姚仁喜:「然後呢,沒啦?」不過,你還別說,這個姚仁喜可真有兩把刷子。要不然,怎麼那麼多佛寺建築都找他設計呢?
  • 「空中月,水中花」—— 農禪寺水月道場
    當法鼓山佛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被問及對未來農禪寺的想法時,他表示曾在入定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 於是他說,「我們就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在農禪寺基礎上擴建的水月道場由姚仁喜團隊打造,2012年12月29日啟用。這座獲獎眾多的清水建築以點燈替代燒香,大廳西側木牆上刻著《心經》, 長廊外鏤空雕刻著《金剛經》、《心經》。
  • 空中花 水中月——記臺灣農禪寺水月道場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不同的人,心裡有不同的答案。臺灣農禪寺及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此是這樣回答的,他在禪定冥想時,曾「看到」過未來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何謂「空中花,水中月」?我們暫且不論。有趣的是,法師按照其冥想中的模樣,卜築了這一個充滿禪意的「未來寺廟」,取名為「水月道場」。機緣巧合,因緣具足。
  • 「空中花,水中月」,臺北農禪寺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寺院之一
    臺北農禪寺水月道場,是聖嚴法師和建築師姚仁喜一起設計的,2013年獲得臺灣國家文藝獎建築獎。建築師姚仁喜除了屢獲建築大獎,而讓大眾所熟悉這個名字,還是因為他翻譯了《西藏生死書》和《正見:佛陀的證悟》這兩本書,他也是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御用翻譯」。或許正是因為對佛法深厚的功底,使得姚老師能夠設計出如此具有禪意的現代化寺院。
  • 【問禪】空中花 水中月——記臺灣農禪寺水月道場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不同的人,心裡有不同的答案。臺灣農禪寺及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此是這樣回答的,他在禪定冥想時,曾「看到」過未來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何謂「空中花,水中月」?我們暫且不論。有趣的是,法師按照其冥想中的模樣,卜築了這一個充滿禪意的「未來寺廟」,取名為「水月道場」。 機緣巧合,因緣具足。去年三月,我去臺灣時專程參拜了這一聖地。
  • 水月道場農禪寺
    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營造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訪客一開始先穿越兩面高度不同的牆,作為與外頭高速公路之間的緩衝;一進入道場,即能看到遠方的主講堂,靜靜佇立於 80 m長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隨著飛揚其間的金色簾幔,自成一虛幻雅致風光。
  • 農禪寺水月道場 姚仁喜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營造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
  • 臺北的一場夢幻泡影|農禪.水月道場
    「水中月,空中花」此二句主要來自佛教的要義。當時法鼓山的證嚴法師向建築師姚仁喜提及農禪寺的改建計畫,只說了六個字:「水中月,空中花」,當下姚仁喜便說:「那我們就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在夜晚間更顯得氣宇不凡;大廳西側以鑲嵌心經呈現鏤空的光之影,有如將佛之語用光的表現帶進正殿空間,無不是姚仁喜的建築巧思。
  • 【品鑑】農禪寺水月道場 姚仁喜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       大廳西面厚實的木牆上用中文刻著著名的《心經》,當陽光透過鏤刻的經文灑進來時,空間瞬間充滿修養靈性氛圍。長廊外的金剛經則是在 GRC 預製裝配板上用混凝土灌鏤空的字,充當遮陽簾使用時更增添宗教意義。
  • 在臺北 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現代寺院 農禪寺水月道場水月道場農禪寺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
  •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大典隆重舉行(圖)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除莊嚴殊勝的佛堂與禪堂,一旁還有典雅的水池造景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於2012年12月29日上午舉辦落成大典,共有來自全臺各地約一萬五千位民眾參與。坐落於關渡平原中的水月道場,除了莊嚴殊勝的佛堂與禪堂,一旁還有典雅的水池造景,更可眺大屯山景,提供民眾「觀景修行體驗禪趣」,是臺北市近郊兼具「觀光」與「弘化」功能的佛教新地標。
  • 農禪寺 水月道場-清靜,心淨 城市裡的一面水鏡
    一次,聖嚴法師在禪定冥想時「看到」一座寺廟的樣貌,「有如水中月,空中花。」水月道場的名號,於焉誕生。但,到底什麼是「水中月,空中花」,聖嚴法師從未加以贅言去解釋。農禪寺水月道場很寬廣,很適合在這裡靜坐、休息,迎面吹來的風都是清透舒爽的!▲池中還有蓮花池,不過目前是沒什麼蓮花,位於大殿前的這方水池,是水月道場重要的景觀意象。水面平靜時,猶如一面明鏡,清晰地映照出天光雲影、殿堂連廊;當輕風吹拂,水中景物霎時 ??幻滅。
  • 臺灣農禪寺水月道場:佛教文化與建築美學的完美結合體
    曾經聖嚴法師有一次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子,「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便取名叫做水月道場。當設計師姚仁喜問及寺院設計的要求時,聖嚴法師給設計師講述了名字的由來,然後寫下六個字的設計要求「水中月,空中花」。姚仁喜設計師回憶說這是他從業以來接到的最簡短的設計要求,雖然設計要求比較簡單,然而這六個字的含義卻不簡單。
  • 仰望光影經文,安坐水月道場.
    極簡主義的禪點擊標題下方極簡主義的禪  關注中國禪文藝第一微刊空中花,水中月
  • 福建下月推直升機「空中遊」 900多元可遠眺金門列島
    閩南網9月10日訊 昨日,記者從第九屆旅博會獲悉,下月起,境內外遊客來到廈門後,花900多元可搭直升機空中遠眺金門列島;花1880元,可乘直升機空中看廈門,飽覽鷺島風光。  據介紹,「空中看廈門」這條旅遊航線,全程42公裡,飛行時間約15分鐘,直升機從廈金灣直升機場起飛,沿途經環島東路觀光大道、香山、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椰風寨、太清宮、珍珠灣、胡裡山炮臺、廈門大學、南普陀寺、鼓浪嶼,再原路返回。該線路報價1880元。
  • 臺灣最具「爭議」寺廟|農禪寺 水月道場-清靜,心淨. 城市裡的一面水鏡.
    一次,聖嚴法師在禪定冥想時「看到」一座寺廟的樣貌,「有如水中月,空中花。」水月道場的名號,於焉誕生。直到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姚仁喜接到這份方案,這6個字,變成了他有史以來得到的最短的建築任務書!當水面平靜猶如寶鏡時,一方池水清晰地回照世間萬物;可當輕風吹拂,水中之景霎時幻滅,人們所看到的「真實的東西」,也不再那麼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