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通史:作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會有些什麼「痛處」?

2020-12-14 小菊道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小菊道歷史

了解中世紀歷史的人對大英帝國應該有所了解,在當時大英帝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就像現在的美國,然而這麼強大的國家也有自己的痛處,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的痛處是什麼吧。英帝國有許多碰不得的「痛處」,而靠近帝國的心臟有一個很痛之處,那就是愛爾蘭。

愛爾蘭人跟英國人是截然不同的民族。在中世紀,他們是獨立的,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在近代,他們雖然隸屬於英國而用英語,但大多數人仍然保持了對天主教教會的忠誠,並保持著他們的民族傳統。

17和18世紀,英國政府盡了它所有的力量來消滅愛爾蘭的民族主義。它摧毀了愛爾蘭的商業和大部分工業。它剝奪了爾蘭農民的農場,使他們淪為英國貴族地產上的貧窮不堪的勞動者和佃戶。它搜取了愛爾蘭天主教教會的全部財產,把它交給英國國教教會的姊妹「愛爾蘭教會」。

儘管愛爾蘭人信天主教,它也向他們徵稅來維持這個新教教會。這些措施的頂點是17世紀大批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移民到愛爾蘭,特別是在東北部阿爾斯特省。他們都是新教教徒,又是一個特權階層。他們長期獨佔了愛爾蘭的官職,控制了愛爾蘭的財富。

直到1800年,愛爾蘭在都柏林有一個它自己的議會,但不許天主教徒擁有席位。1800年不列顛廢除了都柏林議會,從此以後所有愛爾蘭的法律都由英國議會在倫敦制定,在這個議會裡,有一些非天主教徒的愛爾蘭議員。愛爾蘭人在這個聯合中是不愉快的,他們通過積極的鼓動(有時是和平的,有時是暴力的),設法逼迫倫敦議會做出一些讓步和改革。

例如1829年,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天主教徒)獲得了參加議會的權利。這個收穫應當歸功於丹尼爾·奧康奈爾長期堅持的工作。1848年青年愛爾蘭黨掀起了武裝叛變,1867年,芬尼黨人也開始了起義。革命並沒有贏得獨立,但使英國人非常驚慌,以致格萊斯頓的自由黨政府在1869年不得不廢除了愛爾蘭教會的負擔,就是說免除了愛爾蘭民族向愛爾蘭新教教會繳納的捐稅。從1874年到1914年,先由查理帕涅爾領導、後由約翰·雷德蒙領導的民族主義運動,在愛爾蘭開展起來。它的目的在於取得土地改革和自治。

「自治」的意思是愛爾蘭獨立自主,重新擁有它自己的議會。格萊斯頓在他的晚年,同其他能幹的自由黨人一起,為愛爾蘭的自治盡了力。1886年和1893年分別提出兩個自治法案,但都失敗了。最後在1914年通過了第3個法案,但遇到激烈的反對。主要的反對者是英國的保守黨人(聯合黨人)和愛爾蘭的奧蘭治黨人。奧蘭治黨人是阿爾斯特的新教徒。他們威脅如果自治法案付諸實施,就發動內戰。正在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件事就被擱置起來。我們將在後面一章再敘述它。

土地改革比較成功。在鼓動自治期間,主要由保守黨人推動通過了土地法案,使愛爾蘭成了一個相當廣泛的小自耕農的國家(如同法國)。霍勒斯·普龍克特爵士促進了合作運動,使愛爾蘭的農業改進了,許多愛爾蘭自耕農的經濟狀況也改善了。愛爾蘭問題到現在也是英國的一個痛處,大家對愛爾蘭和英國的關係還有哪些見解呢?歡迎底下留言評論。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比大英帝國更早稱霸世界,是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顧名思義,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耀在其領土上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大、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殖民地並掌握世界霸權的帝國,一般印象當中的日不落帝國是指大英帝國,其實在世界歷史上,有一個國家比大英帝國更早稱霸世界,是第一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帝國,它源於西班牙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一世的一句話
  • 「日不落帝國」終見落日,昔日的大英帝國領土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英國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的大英帝國。他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是在19世紀。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裡,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 「日不落帝國」的榮耀與衰落
    但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可能倫敦一些高大的維多利亞建築有時會折射出一些昔日帝國的輝煌,但終究日不落的霸氣是一去不返了。
  • 七年戰爭:大英帝國如何成為日不落帝國?
    從此,英國獲得了一大片新殖民地,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殖民帝國。同時也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北美的衝突從1754年開始,儘管英國剛剛從瘟疫和壞血病的折磨中恢復過來。為了爭奪俄亥俄地區,英國在北美和法國大打出手。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由於面積廣闊,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耀,所以謂之為「日不落帝國」。這確實有一定的地理現實,因為它在東半球和西半球都有殖民地,無論什麼時候,它的領土上總是有太陽照射著。七年戰爭以後,英國首次驕傲的把自己建立起來的這個龐大帝國稱之為「日不落帝國」,然而「日不落帝國」還沒有達到它的巔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開始了全球殖民的腳步。
  • 日不落帝國,黃昏光熱仍在?
    日不落帝國,黃昏光熱仍在?,大英帝國曾是一個日不落帝國,太陽所照耀的地方,永遠都有它的領土。可是隨著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的通過,大英帝國這輪永升不落的太陽,終於要迎接它的黃昏了。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巴黎和會後曾說:「英國是19世紀國際交響樂團的指揮,大戰過後,它已不再有能力擔當這一重任,所以樂團就分裂成幾個不相協作的小樂隊。」英國的崛起始於16世紀。
  • 一場「土豆病毒」百萬人喪生,愛爾蘭饑荒與「日不落帝國」的衰落
    「日不落帝國」的「榮光」18世紀中葉,隨著光榮革命的完成和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成為近代歷史上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蒸汽機的使用和大工廠的出現使得勞動力變得更為廉價,英國的社會生產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西鄰利比亞、北靠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處紅海沿線。
  • 大英帝國的人口和面積比現在的英國大多少?
    公認的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與四大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
  • 歷史冷知識:「日不落帝國」共有兩個,這個稱號非英國原創
    所謂「日不落帝國」,指的是太陽永遠不會在其領土上落下的帝國,也就是指在全球24個時區都有領土存在,就算是此地的太陽落下也會有其他屬於這個國家的領土上的太陽正好同時升起,永遠有一部分領土照耀在太陽的光輝之下的龐大帝國。
  • 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都解體了,如今的世界第一強國會分裂嗎?
    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曾經不可一世的超級帝國,例如16世紀的西班牙帝國,以及19世紀的大英帝國。他們都曾經是這個星球的霸主,主導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經濟和文化。 但是,他們的輝煌也十分短暫,在經過一兩百年的歷史演化後,最終都走向了衰落、分裂的結局。
  • 人類歷史上三大帝國:最早的和領土最大的及「日不落」帝國
    第一人類建立的最早的帝國阿卡德帝國(前2334年-前2193年),統治區域位於兩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古代歐亞大陸諸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隨後薩爾貢揮兵南下,徵伐拉格什,"洗劍于波斯灣",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第二古代歷史領土最大的陸地帝國-蒙古帝國極盛時期領土面積:3300萬平方公裡(1259年)(分裂前)。
  • 巔峰時期的日不落帝國實力究竟強到什麼程度
    光榮革命後,大英帝國已經不滿足於一個小島上的繁榮,開始把觸角伸進歐洲大陸,開始以全新的姿態挑戰歐洲大陸頭號強國-法國,先後經過兩次戰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抵制了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野心,保持了歐洲大陸各方勢力的平衡,確保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可以挑戰大英帝國的霸權。維穩歐洲後,英國把自己的觸角伸向了全球。
  • 「大英帝國」夢該醒了!
    英國外交部最近也發表所謂的人權報告,妄稱自2018年以來中國的人權狀況「持續顯著惡化」……英方的這一系列操作,挑釁意味十足,讓外界恍惚間覺得「大英帝國」似乎詐屍還魂了。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些英國人在做「大英帝國」的黃粱美夢罷了!這些人的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但思想還停留在19世紀和20世紀,死活都不願意放下殖民主義的心態。
  • 日不落帝國的衰落及「埋雷」手法
    在帝國全盛時期的英國人常常擁有著一種統治世界的使命感,他們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最強的。許多帝國的衰亡猶如一座傾覆的大廈,急速升起,急速隕落。而大英帝國則不一樣。大英帝國的衰亡,猶如一位年邁的老者,他並非暴病而亡,而是身體狀況日益下滑、器官不斷地衰竭。 日不落帝國的衰敗不是由什麼偶然事件突發促成,而是由無數的歷史事件匯集而成。
  • 英國VS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兩種命運
    自1588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邁出攫取世界海洋霸權的第一步,之後經歷了長達300年的擴張,鼎盛時期,其統治的人口及陸地面積,達到了整個世界的四分之一,成為公認的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不僅殖民地遍布各大洲,而且還控制了全球海權,主宰著世界貿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解體,其霸主地位也被美國取代。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 隨著美國人的下場,和日本人對東南亞地區打起了主意,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整個局勢都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了,因為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自己的盟友,都可以幫助到自己,但是英國人縱橫世界舞臺百年,最明白的就是這些盟友都只是表面上的盟友,誰都心知肚明,誰幫助自己和日本人作戰都不會白白出力,都是有所要求的,一旦自己被日本人趕出了東南亞地區,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
  • 美國和印度如何搞垮了大英帝國?
    那個英國指當今的英國,今天這個大英是指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的榮耀無需累述,從英倫三島壯大為日不落,是工業文明周期內第一個超級帝國,科技、領土、金融都曾獨樹一幟。當然那份榮耀上也有幾大塊洗不掉的汙點(在非洲販賣奴隸、在美洲屠殺印第安人、在東亞販賣鴉片)。 日不落帝國的衰落,關鍵節點在於兩個國家——美國和印度。
  • 唯一讓大英帝國割地賠款的國家
    德國和法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都可以說是強者,但也會割地賠款,原因也很簡單,它們遇到了更強者。這就好比動物世界的弱肉強食,那麼按照這種邏輯,世界第一強國,應該不會割地賠款了吧?其實也未必,就比如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何等的強悍,但也有割地賠款的經歷。
  • 「日不落」帝國對決:「競技神」號航母命運說明了一切
    ——話說戰史第16期:「競技神」號被暴擊而沉:大英帝國變回日落英倫二戰之中的英國一直被很多網友說戰鬥力底下,法國戰役丟盔棄甲,敦刻爾克光速撤軍,北非戰役勝之不武等等,不過不列顛空戰的壓力幾乎用盡了英國的資源,「日不落」帝國難以顧及曾經的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