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內地畢業生聯誼會29日發布了《2007在港內地專才發展年報》。抽樣調查顯示,近99%在香港就讀的內地學生希望畢業後繼續留港發展。
內地專才辦理工作籤證需4~6星期,但59%僱主不能等待這麼久,28%的公司曾因此放棄僱用內地專才。這是記者昨日電話連線聯誼會執行副主席李歡了解到的。李歡稱,估算只有兩成內地生如願留港。
「在港內地畢業生聯誼會」近期對200名曾經或正在香港求學的內地學生及50名僱主進行調查,於29日發布了《2007在港內地專才發展年報》,結果顯示近99%的受訪者願意留港發展。
留港現狀:1.4萬人在港逾千人已留港
時報記者連線在港內地畢業生聯誼會副主席李歡,據其介紹,目前到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總人數超過1.4萬名(不包括引進人才),留港工作的只有1078人。
根據「近99%的受訪者願意留港發展」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人想留港而未能如願。有多少人能夠如願呢?李歡說,沒有具體對已經畢業的人進行分類統計,大概兩成可以如願。
有多年香港工作經歷、從事人力資源研究的中山大學MBA中心副主任馬紹壯接受記者採訪現身說法:「年報中的數據很有說服力!」在他看來,內地人才渴望留港的原因,除了較高的薪水待遇外,城市吸引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香港的城市秩序比這邊成熟很多,你在廣州最怕去的是那些地方?銀行,醫院,火車站。但是在香港就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問題。」馬紹壯現在還保留香港戶口,「有事去那邊辦事更方便。內地學生在港體制下生活、學習幾年後,會產生生活慣性,回去後反而會水土不服。」
薪酬調查:月薪多為1萬~2萬港元 在讀生寧願回天河
調查顯示,在港內地畢業生工資大多為1萬~2萬港幣,高收入人群比例略低,但對未來薪酬期待較高。工作中廣東話依然佔據主導地位。與在校生相比,在港的內地畢業生有著相對較大的社交圈,經常參與公司及私人舉辦的活動,但參與社會團體及機構的活動較少。
在讀生如何看待工資問題呢?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的內地學生肖國柱稱,由於專業的原因,自己並不十分希望在香港發展,「如果月薪沒有兩萬五左右,找不到有發展前途和有知名度的公司,我是絕對不會在香港發展的。」
他把香港和廣州做了一個對比,如果在港月薪一萬多,還不如在天河找一份六七千的工作,一方面工作壓力沒那麼大,另一方面,相對於信息工程這類專業,雖然在港人才奇缺,但是該類名企一般對本地高校畢業生不認可,所以對該類專業有招聘需求都是小公司,升遷發展的機會少,還不如回內地找大公司發展。
這正好與「在港內地畢業生聯誼會」的人才報告的調查結果相吻合,在內地學子希望從事的產業當中,電信產業、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業以及法律、房地產等行業排名靠後。
專家建議
對於留港學生:
1.積極調整心態,加強廣東話及英語的練習,融入香港社會,提升語言能力。
2.多參與公司或社會機構舉辦的高質量社交活動,多與香港同學交流,結識本地朋友,了解本地社會文化。
3.爭取實習機會儘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對於香港高校:
1.為新生(包括研究生)開設廣東話語言教學班。
2.制定職業導向培訓計劃,提供職業生涯性向測驗。
對於政府部門:
1.為在港內地生提供實習機會,並提供實習籤證諮詢,為內地生提供辦理實習許可證所需要的文件證明。
2.簡化籤證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間,鼓勵本港企業僱用優秀的內地專才。
3.組織兩地青年共融活動。
留港障礙
工作籤證難辦 文化認知有差異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近年來香港政府出臺系列政策鼓勵內地人才到香港工作和生活,但仍有諸多原因限制了人才的留居,首當其衝的就是工作籤證辦理時間太長,28%的公司曾因為籤證手續繁雜而放棄僱用內地專才。
除了籤證問題,另一個原因在於社會文化認知與競爭環境認知的差異。
在香港和內地分別有十多年工作經歷的廣州新世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源認為,粵語和英語的掌握程度是香港僱主挑選人才的很在意的一個因素,「我們的員工平常說粵語,但是互相之間發文件、會議記錄都是英文。」所以,有一半以上僱主傾向有香港背景的應聘者,其實並不奇怪。
他認為,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人細微的地方,香港本土人也更了解社會人情和本地企業文化,自由和多元環境給本地人天生的優勢。雖然部分畢業生在香港度過幾年的學習生涯,也不一定能說一口好粵語。
香港城市大學的內地生蔣文軒稱,在港就讀階段就感覺與香港學生難以溝通,無法成為真正朋友,「比如他們會在想晚上到哪裡唱K,生活簡單快樂,而我們負擔比較多。」這種細節也是文化差異,到了工作階段對處事或判斷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選擇,彼此無法理解。
蔣文軒明確地告訴記者,畢業會留港工作幾年,但是遲早一天會回內地。從兩地目前發展狀況來看,無疑是香港更勝一籌。但是內地的發展潛力大,市場空間大,前景更為看好。
除此之外, 僱主在招聘時看重實習與工作經驗,是無經驗的畢業生在港求職困難的原因之一。30%受訪公司最在意應聘者有沒有足夠的工作或實習經驗,次之是畢業的學校、專業、學歷和英語能力,佔22%及19%。出色的社會活動能力也較為重要,約有11%的受訪公司選擇。因此,內地學生應爭取更多的實習機會,提高自己社會活動能力,以滿足本地僱主對於人才的需求。
在港求職困難
No.1 籤證
辦理工作籤證需時:4~6星期。
59%受訪企業:不能忍受等待如此長時間。
31%受訪企業:等待極限是4星期。
13%受訪企業:超過兩個或三個星期便不願意再等待。
28%受訪企業:因籤證手續繁雜而放棄僱用內地專才。
No.2 文化差異
36%受訪企業:內地專才對香港社會文化缺乏了解。
21%受訪企業:內地專才對香港競爭環境缺乏了解。
No.3 實習
(註:內地學生在港就讀期間,獲得入境事務處的實習籤證批准後,是可以從事兼職或實習的。)
52%受訪企業:對如何辦理工作籤證不了解,其中,25%基本不了解,27%完全不了解,對實習籤證更是知之甚少。
28%受訪企業:錯誤地認為內地學生就讀期間做兼職或實習是非法的。
30%受訪企業:不清楚是否合法。
30%受訪企業:最在意應聘者有沒有足夠的工作或實習經驗。
在港擇業調查
最希望從事的行業:投資銀行,貿易,媒體文化
最希望從事的部門:公司管理
不想從事的行業:電信產業、生物醫藥、法律、房地產
在港內地專才擇業分析
(中山大學MBA中心副主任馬紹壯)
在香港,電信、房地產等行業競爭激烈,而且需求已經基本趨於飽和,而在內地,這些壟斷行業均屬暴利行業,在內地的這些行業收入更高。
而對於生物醫藥、法律等行業而言,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於內地與香港許多行業體制認證不融合。清華法學院大三的香港學生曹峰就遇上了這樣一種情況,「內地的一些專業的學位證書香港
是不承認的,回到香港後找工作還得重新考證,很麻煩。」 (記者 薛冰 見習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曹乘瑜 巢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