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下湯鎮找到山區脫貧破局「金鑰匙」

2021-01-07 瀟湘晨報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王俊生見習記者高君曉通訊員常洪濤李含笑

山區百姓如何脫貧?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魯山縣下湯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找到了破局「金鑰匙」。

因位於山區,可耕地少,2015年以前,下湯鎮村民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群眾過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脫貧攻堅戰開始後,下湯鎮與幫扶單位利用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打造出了一條生態走廊、經濟長廊。

亂石盤村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魯山縣交通運輸局對口幫扶該村後,投入資金100多萬元,修建了通村入組公路,為該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隨後,駐村工作隊在送「致富樹」活動中,修整河道,建設遊園,種植香酥梨2萬餘棵,美化了鄉村環境。該村2017年建成光伏電站,2018年建成年產菌菇100萬袋的扶貧基地,基地忙時用工超過40人,年產值超過500萬元。

松垛溝村則依託貧困群眾易地搬遷的老舊房屋,高質量打造特色民宿。如今松垛溝村藍水清,日均接待遊客200餘人。2019年,松垛溝村被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鄉村旅遊特色村,成為「聚集提升類」宜居、宜業示範村。

如今,在溝域經濟理念的撬動下,該鎮5個村生態改善、產業融合、群眾增收齊頭並進,已全部摘下貧困村帽子。

1

責任編輯:鄭國鋒

【來源:猛獁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南魯山縣下湯鎮:山上風景如畫 山下村富民安
    在河南省魯山縣下湯鎮東北部3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峰嶺起伏,流水潺潺。這裡林地覆蓋率在95%以上,平均海拔176米,從東向西依次坐落了亂石盤、嶽莊、王畫莊、尹和莊和松垛溝5個行政村。脫貧攻堅戰開始後,下湯鎮與幫扶單位利用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打造出了一條生態走廊、經濟長廊。亂石盤村位於下湯鎮、庫區鄉、董周鄉交界處,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魯山縣交通運輸局對口幫扶該村後,投入資金100多萬元,修建了通村入組公路,為該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 河南魯山縣下湯鎮:異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近日,平頂山市魯山縣下湯鎮貧困戶李俊傑帶家人在異地搬遷點看新房時開心地說。  下湯鎮位於魯山縣西部,昭平湖上遊,面積121.86平方公裡,人口3.55萬人,地形以山地為主,物產豐饒。近年來,下湯鎮鎮域經濟發展迅速,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成為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 平頂山魯山縣下湯鎮:黨建引領 打造脫貧強勁動力「芯」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3月24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下湯鎮林樓村附近的萬畝桃園,該鎮林果種植產業黨支部副書記葉栓營在為果農講解桃樹的品種改良和管理技術,胸前的黨徽在春日的陽光下格外顯眼。  「我們產業黨支部組織黨員果農帶頭對果樹進行品種改良。」
  • 深山藏好人,好人產好蜜,記魯山縣下湯鎮花海蜜蜂養蜂基地
    深山藏好人,好人產好蜜,記魯山縣下湯鎮花海蜜蜂養蜂基地文/ 南紅 李坤峰尹和莊村便位於距溫泉之鄉下湯鎮街區8公裡的北部山區,其靜臥一隅,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民風淳樸,植物種類繁多,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春、夏、秋三季野外均有多種山花盛開,故有花海之美譽。該村無汙染源,系天然氧吧。
  • 魯山縣下湯鎮:「四不」簡筆畫繪就最美復工復產圖
    3月24日,在魯山縣下湯鎮林樓村附近的「萬畝桃園」裡,一名村婦正忙著給果園除草,身旁粉紅的桃花開得正豔,猶如一幅美不勝收的「春日桃林耕作圖」。「雖然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但春季農業生產和其他經濟發展等相關工作不能停頓。我鎮周密組織、精準施策,做到疫情期間不誤事、不誤時、不止步、不停歇,復工復產成效顯著。」 下湯鎮黨委書記李先應介紹道。
  • 魯山縣下湯鎮:展翅騰飛中的休閒度假溫泉小鎮
    □本報記者丁需學通訊員劉東陽文/圖    下湯鎮鎮情    下湯鎮地處魯山縣西部22公裡處,昭平湖上遊,以位於魯山縣上、中、下三處溫泉最下泉而得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生態秀麗、民風純樸的山區小鎮,是集休閒、度假、療養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 河南省魯山縣下湯鎮:汙水直排昭平臺水庫
    沙河發源於魯山縣伏牛山脈石人山下,東流經寶豐、平頂山,葉縣到舞陽縣章化鄉河灣村入境,在漯河市區小宋莊村東澧河匯入,流到郾城縣老窩鄉大路李村出境,又東流經商水,周口,項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沙河為淮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長106.6公裡,流域面積19117平方公裡。
  • 平頂山魯山縣要建高鐵站,堯山並非最佳選擇,此地最為便利
    魯山縣位於河南省境內,隸屬於平頂山市,是平頂山面積最大的一個縣,也是平頂山最後一個脫貧的縣城。但是,魯山縣未來的發展潛力卻沒有人能夠低估,網上已經多次報導魯山縣不僅要建高鐵,還會修建機場,最重要的是魯山縣還有兩個國家5A級景區,放眼整個河南省都是無法低調的縣城。但是高鐵站建在魯山哪個位置,網上卻眾說紛紜,我認為堯山並非最佳選擇,下湯才是最便利的地方。
  • 魯山下湯鎮:抓實產業發展 鞏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魯山縣下湯鎮圍繞「十、百、千、萬」產業發展格局,立足鎮域資源優勢,秉承新發展理念,抓實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等工作,努力實現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 種植養殖特色足。河南:因地制宜興產業 穩定脫貧重長效  牢記總書記囑託,河南各地因地制宜,精選脫貧致富路。
  • 魯山縣「產業+」繪就脫貧增收新藍圖
    脫貧攻堅,產業當先;產業脫貧,關鍵精準。從平原到丘陵,從淺山區到深山區,魯山縣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使產業在脫貧攻堅中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扶貧產業蓬勃發展新格局。2016年以來,累計安排產業項目671個,資金8.48億元,撬動社會資金26億多元投入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20年2月26日,魯山縣正式脫貧摘帽。
  • 【脫貧攻堅(重慶篇)】何國光:脫貧「金鑰匙」在自己手中
    作為低保戶,何國光並不想戴上「貧困帽」坐等脫貧。輾轉思考後,何國光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搏一搏,他決定賣房搞事業。2006年,他把房子賣的5萬元,加上社區幫扶無息貸款的5萬多,「森康」食品加工廠在沙坪垻區雙碑鎮長春溝落戶。「與其說是一座廠房,不如說是幾間破屋。」
  • 河南——魯山縣
    魯山縣位於河南省中部,伏牛山東麓,北依寶豐縣和汝州市,南臨南召縣和方城縣,東接葉縣和平頂山市區,西靠汝陽縣和嵩縣。地勢西高東低,西、南、北三面環山,東與黃淮平原相連,最高海拔2153.1米,最低海拔90.1米。
  • 魯山縣:「法律援助」惠民生
    12月7日,在魯山縣下湯鎮,低保戶王某接到魯山縣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宋東曉打來的回訪電話時,感激地說道。原來,今年4月份,王某駕駛二輪電動車時,被駕駛小型普通客車的餘某撞傷,經診斷為左腓骨骨折,在醫院治療了14天,花去醫療費4000餘元。王某及其家屬多次找餘某要求支付醫療費等合理費用,餘某卻一拖再拖。
  • 平頂山市魯山縣「脫貧光榮之星」王文憲脫貧有「術」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近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背孜鄉上孤山村羅村組的一個養兔基地裡,該村脫貧戶王文憲在觀察野山兔的進食情況。「我現在圈養200多隻野山兔,今年計劃把規模壯大到500隻。」王文憲說。  2016年,王文憲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 「品牌民宿走進魯山」旅遊推介暨座談交流會在魯山縣召開
    11月18日上午,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品牌民宿走進魯山」旅遊推介暨座談交流會召開,魯山縣各旅遊重點鄉(鎮)負責人、各景區和民宿經營業主近100人,聆聽了民宿專家關於全域旅遊發展、民宿產業發展等主題的授課。
  • 「品牌民宿走進魯山」旅遊推介暨座談交流會在河南魯山縣召開
    11月18日上午,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品牌民宿走進魯山」旅遊推介暨座談交流會召開,魯山縣各旅遊重點鄉(鎮)負責人、各景區和民宿經營業主近100人,聆聽了民宿專家關於全域旅遊發展、民宿產業發展等主題的授課。
  • 化山為寶,變綠為金——生態文化助力山區脫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生態文化是助力山區脫貧的可持續有效路徑,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及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論述的重要抓手和創新可行性方式。 生態文化應當成為山區脫貧發展的金鑰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
  • 魯山縣:從農家樂到新民宿 鄉村「升級」村民迎接新生活
    9月27日,站在自家的「四星級」的民宿新樓前,魯山縣四棵樹鄉平溝村村民陳新庫自豪地說道。 四棵樹鄉山清水秀,被譽為「天然氧吧」之地,六羊山、文殊寺、珍珠潭等景點星羅棋布。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交通不便,很少有遊客前來休閒觀光。
  • 魯山縣下湯御景灣溫泉度假村開業 集多個遊樂項目於一體
    6月6日,魯山縣下湯御景灣溫泉度假村隆重開業,這是河南首家大規模多元化水上樂園,現場人氣火爆,再次為魯山旅遊錦上添花,成為大家水上遊玩的新寵。御景灣溫泉度假村依託魯山下湯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地域文化特徵,打造一流品質的山水生態,建構一流品質的景區業態,創意一流地域文化,將打造成為下湯鎮集生態環境、休閒、文化於一體的大型複合功能旅遊景區,改善下湯鎮結構單一的旅遊風貌,提升當地文化品位。
  • 「雞頭果」成了脫貧「金鑰匙」
    「雞頭果」成了脫貧「金鑰匙」 2020-09-02 09:35:53   來源:滁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