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 視 頻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言幾又的商業創新
記憶中的書店,是怎麼樣的?
是擺滿各種教輔的新華書店?
還是藏著各種武俠、漫畫、古籍的書屋,打開書就能描繪出一個武俠世界?
如今二十年過去,人們走進書店的理由,不是看書和買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書店也不再藏身於街角巷尾,而是進駐到城市中心的繁華商圈,甚至是頂級購物中心裡。
出現在書店裡的元素也越來越多,從最開始的咖啡,再到文創,再到如今的展覽場地、活動場所、餐廳、住宿等等,兒時的書屋已變身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坐標。
城市創新型文化生活一體店——言幾又書店,順應時代新潮流誕生。
言幾又的前身為今日閱讀,目前在全國有60家門店。2018年5月,言幾又第二家旗艦店在廣州最奢華的購物中心——K11購物藝術中心開業,面積3000平方米。
有網友說,「如果書店+咖啡是標配,書店+咖啡+文創是高配,那麼言幾又就是頂配。」
頂配的言幾又k11黑金店除了咖啡、文創,還有藝術展覽、文化活動、手工體驗和中高端的美甲店和理髮店,它以書為媒介,以實體空間為背景,以更多元的業態,打造更多創意語言的場景空間,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
言幾又品牌總監謝玲玲告訴我們,「生活方式和消費體驗都在變化,品牌需要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更新迭代,不斷更新門店的形態,更加的多元。」
▲言幾又品牌總監 謝玲玲
她用言幾又的創辦活動作為舉例,他們不只是圍繞著作者的籤售、講座等舉辦單一形態的活動,而是把視線投向讀者,以讀者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策劃,如手工DIY、市集、主題分享等等。
這樣的一個轉變,也正如創始人但捷所說的,「用網際網路思維做言幾又。」言幾又時刻鞭策自己走在行業發展前列,時刻貼近於自己的用戶群體,不斷建立自己的品牌大數據。
在廣州K11黑金店開業後不到半年,言幾又西安邁科中心店也正式開業,該店佔地4500平米,由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總導演&總設計師池貝知子設計,這是言幾又商業體系裡的一次迭代。
這次言幾又跨界的形態更具突破性,邁科店作為言幾又所有門店中規格最高的一間店。包含的店中店除了美食、茶飲、藝術品商店、手作空間外,更是大膽地在店內開設了酒吧和華為體驗店,跨界的規模在世界上任何一家新型書店來說都是第一次。如今,邁科中心店已經成為西安的網紅打卡聖地。
從一間書店到一個城市文化空間,言幾又完成了一次新的商業體形態的建立。
言幾又用多業態的話語體系,構造了一個提供「生活方式體驗」的文化磁場。
言幾又創始人但捷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每年大概辦兩三千場各種各樣豐富的文化活動,能夠吸引上百萬人次到言幾又來。我們希望用活動把言幾又變成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和文化空間。」
1993年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般爆發;2011年電子閱讀代替紙媒,實體店又出現大面積倒閉;2016年「書店+」形態爆發,2018年重新迎來復甦。
不到20年的時間,實體書店已經進行了數次的形態重構,每一次都緊緊跟隨著大勢改變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疫情肆虐,許多的實體書店又利用直播與網絡發起自救。除了直播,言幾又還與外賣平臺「餓了麼」合作發起「精神食糧補充站」同城配送服務,顧客在「餓了麼」下單,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拿到在餓了麼下單的「精神糧食」。言幾又又把實體書店搬到了「線上」。
2020年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1-10月言幾又營業額60000萬元,在全國70000多家書店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西西弗書店。而在前10 的排名中,已經沒有一家傳統書店。
傳統書店走向沒落已成定局,「書店+」放在七八年前或許只是實體書店為了探尋活下來的一種嘗試,現在它進化成為一個富有生命力新物種。
消費方式不斷改變,「書店+」也朝著「書店+∞」走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