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幾又:4000㎡的11個業態 客流近萬 打造書店現象級

2020-12-20 贏商網

  有人說:「有了它,我們不用再羨慕臺灣有個誠品了。」

  從幾十平米的街角小店,到5000多平米的購物中心「大店」,未來還會擴大到幾萬平米。

  門店活動,客流量達到近萬人。

  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覺得「圖書」的錢不好賺,他卻能把自己打造成實體書店的現象級?

  別著急,往下看……

   

  10年:關過店、遲疑過,從未放棄過

  關鍵詞:關店、重新開店、從傳統到新興、在書店吃飯

  2006年,「今日閱讀」書店成立,言幾又(需求面積:2000-5000平方米)是在今日閱讀的基礎上,升級出來的品牌;如今,今日閱讀是言幾又的旗下品牌。2013年,言幾又創立,2014年北京中關村正式開出第一家店。

  言幾又董事長兼CEO 但捷:

  很慶幸,我們沒有倒下!

  這10年間,關過店、遲疑過,但從未放棄過。

  

   「最早的今日閱讀達到60多家,遍布整個西南,以社區小型店為主。在2012~2013年期間,基本都關閉了。所以現在大家看到是8家今日閱讀實際上是在2012年以後,逐步在商業中心開出來的500~1000平方米更大體量的店,裡面會融合咖啡館、文創產品的新型今日閱讀。」但捷說。

  目前,今日閱讀20家,言幾又3家,言幾又·見1家。小型的今日閱讀大約有2、3萬冊藏書,大型言幾又店有十幾萬冊藏書。

  

  它們的定位?

  - 今日閱讀:以閱讀圖書為主,附加產品為輔。

  - 言幾又:是一個複合式的綜合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體驗空間,具備設計功能的創意型的城市公共空間和文化地標。

  線下的文化空間裡面,用新興產品體驗,來改變原來傳統書店比較沉悶的氣氛。

  所以,在言幾又除了有圖書之外,還有文創產品、創新創意設計品,以及作為社交屬性和文化空間,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場景的體驗空間,包括專用的活動區、手工體驗等和生活相關的所有業態。

  - 言幾又·見:選址在成都來福士廣場。這是以餐廳為主的文化閱讀主題餐廳書店,用文化概念來玩轉餐飲和圖書的商業模式。由於是以餐廳為主的,所以圖書的數量配比較少。   

  小編筆記

  每個創業的人,每個做品牌的人,都有關店,重新再來的經歷。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取市場帶給我們的教訓,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重新再來幾次又有何妨!

  店鋪發展:連鎖化,不複製

  關鍵詞:從1.0到3.0時代、綜合型體驗中心

  言幾又的每家店的設計風格都有所不同,這也正是希望能滿足各種顧客的審美和體驗需求。因此,對於言幾又的店面模式發展,是採用「連鎖化,不複製」的方式。

   

  - 1.0模式:傳統書店+咖啡文化+文創產品。面積在500~800㎡左右。原因很簡單,書和咖啡是最容易結合,也是最自然的商業組合。

  - 2.0模式:除了書店、咖啡館,還加入文化文創生活概念,包括文創生活產品、主題餐廳、設計品的產品區、兒童娛樂圖書等。同時,每個店都設置專用的活動區,引入文化沙龍。面積在3000-5000㎡左右。

  這樣一來,無論哪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在店裡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和體驗區域。比如,三五好友到言幾又店裡的咖啡館聚會聊天、參加豐富的文化沙龍活動、聚餐吃飯、兒童教育等。

  - 3.0模式:從現在的5000㎡,上升到上萬平方米的店。內容更豐富,從文化延伸到生活,從生活再延伸到線下的實體店所需的所有產品。包括進口超市、健身房、精品酒店等業態。目前,言幾又正在從2.0向3.0過渡。

  「3.0模式,除了體量、內容豐富度之外。我們希望把言幾又做成小型的、更綜合化的生活方式的集合店,讓大家在言幾又裡面,能夠真正待上一天。」但捷說。

  - 4.0模式:真正打造成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型的體驗中心,或者城市的文化中心。

  小編筆記

  店面升級分很多種,有給店面陳列做出升級,有店面設計做出升級,還有對產品服務做出升級……無論做出哪種升級,最終不能脫離自己品牌的影子。

  比如,言幾又,從只有圖書,到咖啡、文創,再到超市、健身、酒店這些業態。產品和服務在變,但主營的圖書永遠不變。只是基於一種產品,推出的其他衍生產品,這種固定消費以外帶給我們的附加額,是亮點。當然,這其中的運營成本和資源的整合,是需要大量成本。

   

  跨界:4000㎡,11個火爆項目

  關鍵詞:體驗平臺、反連鎖模式、新消費方式、文化院線

  從書店來講,實體的商業轉型在於,把書店做成一個平臺,不只是圖書的平臺。言幾又而言,是這樣做的:

  - 文化創意產品,各種各樣新潮、潮流、時尚的商業模式的平臺。

  - 活動、社交體驗空間的平臺。

  它區別於其他品牌的特點是,言幾又更重視從文化衍生出來的多元化的其他商業模式相融合,比如,除了圖書之外,還有其他豐富多樣的產品。

  經典案例 1:

  最有代表性的門店案例,就是成都的IFS店,面積4000多㎡,就有11個店中店:

  - 全球最火的Jenny@Eataly超市引進來。

  - 韓國最火的蜂巢冰淇淋Softree。

  - 成都最火的港式茶餐廳。

  - 結合很多手工體驗店。包括十八字金、鹹人拾木、小浣熊、科莫花品、小鳥音響。

  - 在成都最火的文創造型工作室(左士造型),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做頭髮服務。

  - 最美證件照普格菲照相館。

  除此之外,還有標配的咖啡館、兒童體驗、專用活動區板塊。

   

  經典案例 2:

  在成都,言幾又為臺灣富邦銀行打造第一個書店銀行項目。合作原因很簡單,臺灣富邦銀行希望言幾又幫他們把營業網點做成書店,因此,書店銀行的概念誕生了。目前,在上海外灘,也會繼續做第二家書店銀行。

  總而言之,言幾又的品牌發展,希望最終成為一個城市的複合型城市公共空間,最重要的落腳點是在「文化品牌」上,換言之,是一個文藝院線。

  基於圖書,除了融合超市、造型、設計師品牌、文創等這些業態以外,言幾又也會加入健康的內容板塊,以及聯合辦公板塊。同時,言幾又還將和電影院融合。

  這種多樣的平臺,可以把言幾又打造成未來城市生活中,消費者「閒下來」就想去的地方。

  小編筆記

  很有趣,從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實體書店,到現在以誠品、方所、言幾又為代表的多業態融合的書店。我們真該感謝這些年網際網路帶給實體書店的衝擊,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競爭,也許書店就不會以現在這樣的商業模式而存在和發展。

  如今,大家都在為新零售做出自己的品牌變革和創新。而真正能救活自己實體店的也許並不只停留在「新」,而是在實體店裡,人和人,人和產品,產品和品牌之間的真實感、以及與顧客三觀情感的共鳴。

   

  Q & A

  Q:言幾又如何選址?

  A:分面積來看。像言幾又大體量的品牌,首選都在購物中心,並且是城市的商業地標。比如成都IFS、上海來福士、廣州K11。像今日閱讀只有500~1000㎡小體量,有時選擇做社區型商業。

  Q:言幾又盈利模式?

  A:我們的盈利模式很簡單。一種,就是零售的方式,零售就是賣貨,賺差價。另一種,就是我們結合那麼多店,跟這些品牌有一個利益分享模式。第三種,言幾又都是會員制,我們跟會員有很多精準營銷的模式。第四種,我們有很多的非營銷模式,比如體驗、互動性產品、教育性的產品等。

  Q:未來的實體商業轉型,書店應該從哪幾個方面突破?

  A:未來實體商業轉型,我覺得有幾個方向:第一是多元化、結合化。未來大家對產品的需求度越來越豐富;第二就是體驗化,未來的線下商業空間,你絕對不能只是賣東西,而要讓大家有更多的體驗和娛樂,注重參與的感覺。

  Q:做文化行業是不是很吃力?而且回本很慢?

  A:從文化行業來講,在未來5~10年是最有前途的朝陽行業。我做書店十多年了,做書店確實很吃力,而且很難掙錢,回本很慢,更有甚者可能不回本。

  如果我們現在把書店,轉型成一個綜合文化的文化空間和複合型,就會比原來只做書店好做一些。

  2016年,我們開店和擴展速度就快了很多,並且財務指標和盈利指標也還不錯,而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都在於十年的沉澱,找到了時機,並且也獲得了投資。

  Q:言幾又未來發展計劃?

  A:從城市區域來看,現在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之外,今年我們會再新進入四個城市:廣州、杭州、廈門、重慶。2017~2018年,我們主要集中在國內一線和1.5線城市來發展。

  從開店數量來看,今年,言幾又有21個店的開店計劃,其中有15個是言幾又·今日閱讀,6個是大型版的言幾又標準店,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來呈現。

  我們最新在西安的旗艦店,是和日本的蔦屋御用設計師合作的,他幫我們做整個店面設計和規劃。相當於一個蔦屋版言幾又,在設計和品質上,也是作為我們向國外先進的品牌學習或者合作的方向。

   

  以上是3月14日的新店商研習社 · 大咖微講堂亮點筆記總結

  我們是一個有追求,有高度,求新穎的微信號

  我們希望分享一切新鮮,又得到市場驗證的成功品牌

   

  在實體大轉型時期,

  讓我們一起關注實體商業創新,逆襲實體!

相關焦點

  • 突破邊界的言幾又書店
    消費升級大趨勢,在中國電影產業體現的淋漓盡致,下一個有如此增長速度和潛力的領域,極有可能就是——書店。在言幾又天使投資人星瀚資本楊歌看來,相比電影院「短期的沉浸式體驗」,未來的書店將為用戶帶來「沉浸一整天」的消費需求,以及為商業地產帶來巨大客流。
  • 言幾又邁科旗艦店閉店,蔦屋書店入駐!
    這間由日本著名空間設計師池貝知子操刀的書店,以超高的顏值、4500㎡的空間、13萬冊藏書和9種體驗方式,很快就成為了古都的文化地標,吸引各路人群前來打卡
  • 探秘五間極富設計感的「言幾又」書店
    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內在氣質,那麼書店就是一座城市的外在溫度。伴隨新一輪消費升級,近幾年,各種設計美輪美奐的實體書店紛紛興起,如新知圖書城、鍾書閣、西西弗書店、page 0ne書店、方所書店、言幾又書店等等,為中國各城各鄉的文化創建繁榮,其每一間的開拓落地,都帶來區域文化地標性意義。
  • 從書店看「書+吧」的經營模式 成都書店亮點各不同
    隨著網絡書店的衝擊,傳統的書店經歷了一場寒冬的考驗,被眾多行業人士認定將死的書店業態,卻在近幾年「起死回生」。書店以一種新的經營模式來到我們身邊,甚至進駐各大購物中心,成為商場中吸引客流、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的「中流砥柱」。   書店業態升級往往是先往書吧的經營模式轉,在重視藏書量和藏書品質的同時,也開始重視閱讀空間的營造,增加了一些餐飲、休息區域。
  • 36氪獨家 | 設計驅動的新商業,從書店到城市文藝地標,「言幾又...
    就像一千個讀者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設計」的理解都不一樣,這種鴻溝在「言幾又」和我們之間尤為明顯。 直到言幾又新一代旗艦店 12 月 14 日正式開業,鴻溝兩端才有了一個可以相互理解的實體參照物。
  • 西西弗、言幾又、大眾書局、噹噹書店最新旗艦店集合(圖)
    書店以「複合業態空間」模式大肆來襲,高顏值的書店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打卡聖地」和引流新利器。幾大「複合空間」書店代表品牌正在加速門店擴張,同時不斷升級換代,提升形象、新增業態,「複合空間」概念愈演愈烈。
  • 書店測評 | 言幾又新店咖啡區很贊,對得起30萬會員
    書店測評 | 言幾又新店咖啡區很贊,對得起30萬會員 阮玄墨 2016-12-22 18:53 來源:澎湃新聞
  • 言幾又跟誠品書店不一樣 它的經營模式更前衛
    橫看誠品、方所、單向街等一批新型複合書店的不斷崛起和迅猛發展,縱看網上書店(當當網、亞馬遜)紛紛到線下開實體店;書店行業在不斷變化,一些新興品牌也快速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比如,言幾又(需求面積:2000-5000平方米)。自2014年,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開了一家800㎡的複合店後,就受到行業和媒體關注。有人說,它是一個不是書店的書店。
  • 打卡九龍坡最美書店——言幾又
    去年,言幾又落戶九龍坡區,進一步擦亮了「九龍悅讀」城市名片。在這裡,書籍、文創、設計、業態……彼此互相碰撞交織,讀者走進其中,可以感受到這裡別具一格的文化氣息,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記者 周邦靜 攝獨特的城市文化空間據言幾又負責人介紹,言幾又的定位不只是「書店」,更是城市文化空間,是集書店、文創、咖啡、兒童樂園、品牌店中店等新生活方式體驗空間與時尚文化於一體的消費場所。「每家門店都會保持獨立的設計風格和場景展示,結合地方特色進行內容的打造和升級,使每一個城市的言幾又都可以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地標。」負責人稱。
  • 言幾又廣州首家黑金店來了:10個店中店品牌 9大業態
    2900多平方米 集合書籍、咖啡、文創、兒童樂園、服飾等生活服務業態   顧名思義,黑金旗艦店是以黑色為主色調,簡單陳列、打破傳統書店設計的呈現方式面向消費者,店內設計是由在2900多平方米麵積中,約有十萬冊書籍,外籍書目達1.5萬冊,並融合咖啡文化、文創產品、文化沙龍、兒童樂園、互動體驗等場景體驗。
  • 從書店到城市文化新地標,言幾又的商業迭代
    城市創新型文化生活一體店——言幾又書店,順應時代新潮流誕生。 頂配的言幾又k11黑金店除了咖啡、文創,還有藝術展覽、文化活動、手工體驗和中高端的美甲店和理髮店,它以書為媒介,以實體空間為背景,以更多元的業態,打造更多創意語言的場景空間,
  • 言幾又長寧來福士店實探 打造上海書店的模式標杆
    之前我曾以為言幾又的未開業,是因為商場的地下空間尚未交付,實際並非如此——西區整個B1層完全就是歸言幾又所有,這也是其在上海的又一「言幾又標準店」,另三家為:率先開業的虹橋天地店、擁有獨棟建築的七寶寶龍城店以及新晉的萬象城店
  • 不設邊界,才有完美跨界——解讀言幾又背後的「核心競爭力」
    自然,在這樣的上升態勢下,所有實體書店品牌均使出渾身解數,積極尋求多方向轉型,探尋實體書店的下一步發展之路。而作為中國實體書店轉型標杆的言幾又,也通過引進多元業態,打造「超級IP」,走出了一條不同凡響的進階之路。
  • 言幾又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 實體書店二次關店潮來臨?
    言幾又是以實體文化空間運營為載體,集實體書店、咖啡文化、文創產品、文藝沙龍、特色體驗空間為一體的複合式書店,品牌創立至今共經歷和迭代了四個版本,從最初的社區書店升級發展到如今的文化生活體驗空間,此後,言幾又不斷豐富產品線,成立了子品牌:言幾又·見、言寶樂園、言·café。
  • 書店變身酒吧咖啡館設計 多業態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獨立書店:酒吧開始支撐圖書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顯示,2002年到2012年,全國有近五成實體書店倒閉,總數達1萬多家。網際網路帶來的折扣售書以及數位化閱讀帶來的紙張閱讀需求下降,使得實體書店圖書銷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
  • 逛到腿軟,上海這些20萬㎡+的商場堪比遊樂園
    原標題:逛到腿軟,上海這些20萬㎡+的商場堪比遊樂園  據樂遊上海,2002年,近25萬㎡的正大廣場開業,上海誕生了第一個20萬㎡以上的購物中心。17年來,魔都購物中心遍地開花,建築面積達到20萬㎡以上的就有9家,面積之和達232萬㎡,相當於325個足球場。
  • 杭州來福士開業首日客流8萬 首波主打餐飲、時尚品牌
    杭州來福士是繼新加坡、上海、北京、成都、寧波之後,凱德集團打造的全球第6座來福士,也是目前業態最為豐富的一座。其中有超過30%的比例是首次入杭的概念店以及旗艦店品牌,包括言幾又書店、橙天嘉禾影院等等,還有一些創新的跨界店、設計師品牌以及不少規模餐飲品牌的創新子品牌店。
  • 誠品、言幾又等實體書店「跨界」經營 既賣衣服又賣花
    不是服裝店開了書店,而是書店開了服裝店;不是家電行開了書店,而是書店開了家電行;不是花鳥市場開了書店,而是書店開了花鳥市場。是的,統統似乎本末倒置了……10月16日,來自四川的民營書店「言幾又(需求面積:2000-5000平方米)」在杭州開出第一家店,3200平方米的書店展陳了8萬冊精選圖書,以及10多種生活業態進駐,刷新了不少人的閱讀觀、書店觀和行業觀,也創造了杭州單體面積最大的民營書店新紀錄。   有人說,一個城市有沒有文化品味,可以看看書店多不多。
  • 一年「收割」近4000萬客流!上海這個新商場做了什麼?
    作為一個新商場,上海世紀匯廣場在一年內收穫近四千萬客流,並曾在贏商大數據統計的2019年上半年上海客流量排行中力壓群雄,奪得第二名的成績。值此周年之際,贏商網將從業態規劃、品牌組合、營銷活動等方面分析項目高人氣的原因,並通過與上海世紀匯置業有限公司CEO任智的交流獲悉商場的未來方向。
  • 言幾又全國第三家方寸店開業 如何融入購物中心時代
    聯商網消息:書店可能是當下最受購物中心歡迎的文創業態。自從西西弗書店、言幾又、誠品書店、鍾書閣、方所等一批「新書店」興起,有人說購物中心裡的書店越來越不像書店了,而是跨界餐飲、咖啡館等業態,「書店+」玩法也越來越多樣。毫無疑問,實體書店的觸角正伸向更多地方,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書店與大型商場牽手,開始打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