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的畫,簡潔、清新,明麗、靈動,新穎別致。 似一陣清風,讓人頓感神清氣爽,眼睛一亮。他似乎全然不顧學院式的一套繪畫規則,只按自己喜好,用色彩和點線面畫出他心中的美景,抒寫著他的浪漫情調。瑞士的保羅·克裡說他是「用一根線條去散步」,而金田的卻似在雲中漫步,輕盈瀟灑,逍遙自在。
作品《回音》組畫系列
一、夢幻似的畫面空間
看他的畫,宛如走進了夢幻似的迷宮,他捨棄了焦點透視或散點透視的繪畫模式,在二維平面上,隨著他的意識流動,用不規則的一些幾何形色塊在理性與非理性之中架設出畫面的層層空間,而這些空間,隨著他的意識的流動而遊弋活動起來,它們沒有硬性邊界阻隔,互相關聯滲透、重疊轉換、甚而穿越,形成了節奏化的空間。
一幅《現代美術館》幾個色塊交錯互動,把進門看展覽到出門的全過程,就在色塊的前後左右、高低起伏所形成的迴旋流動的美妙的音樂旋律之中了,而不是一幅乾巴巴的遊人示意圖。他可以坐擁家中,把春天的田野阡陌拉到自己身邊《聽春》;還可跟著他《西北行》,出嘉峪關,翻雪山,走沙漠,去敦煌……或去《德國小鎮》串街走巷,或穿過重重疊疊房舍《回家》。
作品《星期天》
這種峰迴路轉,行雲推月的畫面,就像蒙太奇鮮活地記錄了生活中某年某月,某時某刻,有現實存在,有往事回放,有想像和夢幻,集結著無數的生命意象,在這超現實、超時空的畫面中,是躍動於迴旋往復宇宙大流之間的生命活力,他把一個內在荒涼的物質世界提升為一個充滿溫情、美麗的世界。他的夢幻似的畫面構成,是種感性結構,不受什麼規則、規範所駕馭,是人的人格力量的顯現,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積澱的顯現。
二、中國寫意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對話
油畫中的中國寫意精神,金田的畫,看起來很洋氣,很現代,本質上很中國,在他的藝術中滲透了中國繪畫「神似勝於形似」的「寫意精神」。似乎這種精神,已熔鑄為他的藝術之魂。
作品《去蘇州工業園》
出生於繪畫世家的金田,父母都是金陵國畫院的名畫家,幼時還曾拜大書法家林散之習書法。他在名國畫家、名書法家扎堆的國畫院內成長,即便他不想當國畫家,在耳濡目染中卻成就了他做一位不同凡響油畫家。
他曾鍾情於當名建築師,在那個無法選擇個人喜好的年代,他當了4年的裱畫工,這一切又似乎都成了他藝術成功的「財富」。1982年考入南藝學上油畫,並對西方現代藝術情有獨鍾,他那幼年修得書畫藝術的「童子功」與西方現代藝術有了神妙的呼應。中國傳統寫意繪畫,追求神似勝於形的造型觀,與西方現代藝術點、線、面所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何其相似乃爾。他大膽地跨越中西繪畫體系性的隔閡,以中國的書法化的寫意手法,呼應著西方現代「有意味的形式」,衝破了西方傳統的學院派寫實的造型形式,而他又有別於西方現代。
作品《黃瓜園之歌(南藝校園)》
金田的作品並非實地寫生,而是通過中國式的「目既往返,心亦吐納」的默寫,在「神與物遊」中,心與物雙向交流融會貫通所形成的意之象,即意象繪畫。用寫意的手法,不求其形的規整和完整,但求生意盎然的生命精神。神奇的「空白」 他的畫面構成簡約、疏朗、舒展,透明。這與他在畫面構成中善用「空白」不無關係。
林散之先生曾教導他:「書寫時,眼睛不一定要盯著墨色,你要看著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好了,字也就好了」,這一箴言讓他終身受益。古人說:「計白當黑」,這種空白不是無物的空洞,「即其筆墨未到處,亦有靈氣空中行」。蘇東坡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而在畫面的空間結構和意境的創造上就有了「知白守黑」的中國畫創作的原則。金田的畫面幾乎都有筆不到的空白,在形象塑造上也處處能見其自然而然留白的線造型,他用中國式的潑寫印染的淺色形成畫面的虛空,其間無不充滿著氣的流動,他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涵詠於虛靈中是有情有調的一個生命世界。他那氣韻生動、曠達空靈的畫面韻味,與西方繪畫塗抹、堆砌的「實」拉開了距離。
作品《都市的船歌》
書法線條的神韻,線條,在西方繪畫中更多著眼於表現物象再現的準確性,而在中國傳統繪畫則講究線本身的形式感,繪畫的書法用筆的線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蘊涵著特有的東方文化氣質。金田在他色塊組成的畫面中,常用線條勾畫形象參與其中,使畫面具有別樣的生趣。《曬太陽》、《聽春》,那些線條勾畫的符號化人物,簡略生動、飄逸散淡;那一根常常出現的波浪形曲線所象徵的盆花,它雖然是畫中配角,卻帶來了滿堂的生氣,而《春天的舞蹈》幾根婀娜多姿,動感十足的線條,簡直是一幅線條的迪斯科,《廬山雲》那幾根細細的小線所示上山曲曲折折的小路,那紅、黑線條勾畫出兩排有些錯亂的椅子,勾起了人們對那不尋常的歷史的沉重記憶。這些帶著中國特有的文化韻味的線,讓人回味無窮。
他的線條,粗粗細細、長長短短、曲曲彎彎、歪歪扭扭,斷斷續續,白線黑線,陰線陽線,看似隨性率意為之,然而在那些幾何形色塊的畫面中,你不覺得,這些瀟灑飄然書寫筆意的線條,它們是奏起的音樂、是吟詠的詩歌,是婀娜的舞姿,是一個個生氣盎然的生命意象?
三、「青春派」的色彩表情
金田的繪畫色彩清新明麗,純淨空靈,恬靜優雅,似悠揚的樂曲,扣人心弦。他愛音樂,還是位出色的吉他手,音樂使他的畫面有了音響,《兩把吉它》強烈的黑、白、紅色彩的對歌,是熱烈的搖滾。《你的微笑》和《小和弦》同樣也是兩把吉它,則在淡雅的、纏綿的灰色調中,是卿卿我我的情語,還是行將別離的惆悵?色彩,帶著情感,帶著體溫,讓人動情。
作品《兩把吉它》
《南山之歌》、《四季歌》、《遐歌》、《午後》、《晴窗》等等則是淺淺的綠,淡淡的藍,粉粉的紅、嫩嫩的綠……一種充滿了純真的青春氣息的「青春派」的色彩表情,與他那疊加轉換,奇幻莫測的畫面結構,彈奏起節奏明快、旋律流暢的生命樂章,這是一首首迴旋著青春、陽光、向上的青春圓舞曲。
四、跨界的「金田樣式」
金田是從油畫起家。百年來在中國油畫本土化的探索中各家各派各有招數,但都不能越出「油畫要姓油」的規矩。
油畫產生於西方,是西方文化樣式的代表,其理性,斑駁凝重,可稱其為油性文化;中國文化更重感性,中國繪畫輕靈瀟灑,追求天馬行空式的的自由書寫,可稱之為水性文化。當今打著油畫本土化的旗號,以放棄油畫豐富的色彩為代價的水墨範兒的油畫盛行,油畫一旦放棄了色彩,也就失去了油畫特質的命脈。
作品《四月天》
金田堅持色彩,從中西繪畫內在的物質因素——水性與油性之別來做文章,他向中國「文人畫」借力,書法化的筆觸,自由地寫意,變油畫色彩的滯重暈化流動具透明感的色彩,這就多了些許靈動,添了幾分柔情。他以水的特點駕駛了油畫,同時又波及到不同畫種之間跨界的揉合。你很難分清他的畫是油畫?丙烯?水彩?版畫?還是剪紙?……?無疑在他的筆下,不管是那門、那派,不拘於那個畫種,那個形式,適我無非新。同為一個「松濤美術館」題材,既有油畫,又有絲網版畫,還有丙烯畫、水彩畫,用各種材料變奏出多樣形式,各種格調。我們無法按常規去界定它歸屬那個畫種,他越出了常規的畫界,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獨特新穎的審美視覺形象,即「金田樣式」!
在當今世界文化語景中,金田是以主體文化身份的自信回應這個世界的一位能力超強的畫家,願他能永葆創作的激情和興趣!
文/陶詠白(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金田的作品,無論是線條與色塊或是造型與構圖,表面上看似不經意地勾畫塗抹,其實是經過苦心經營的,在下筆之前就已作了大力的刪繁就簡的處理,畫面中呈現的圖像都是抽離物象在三維空間中相互的直接關係之後,經過重新的置放和組合,並通過畫面中塊面和色彩的互動與對比,以純繪畫的樣式營造出畫面的感覺及要表達的內容。那些看似簡單的畫面,都是在並非簡單的藝術思考與經營之後所取得的成果。
—— 詹建俊(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院長、中國美協顧問、中國油畫學會名譽主席)
金田
金田藝術簡介:
金田1960年生於南京、198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現為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水彩)和優秀獎(油畫),CCTV中國優秀油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優秀作品提名獎,江蘇省首屆美術文華獎等。作品入選第九、第十、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二、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九、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大河上下-新時期中國油畫回顧展,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中國油畫藝術(倫敦)展、作品入編《中國美術60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