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環線此段城軌有望明年開工 全程8站
廣州一直希望在白雲機場和廣州南站之間建一條快速軌道線路,以連接兩個大型交通樞紐,並成為琶洲、金融城、智慧城等重要平臺的快速通道。昨日,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段項目開始第二次環評公示,全程設8座車站,並途經大學城的科學中心,預計南站到機場只需要半小時左右,比現在乘坐地鐵便捷很多。
便捷:
南站到機場
從原來70分鐘縮短到半小時
最新環評顯示,該項目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線路起於廣州南站(不含),向東北經番禺區大石、科學中心,琶洲會展中心,天河區金融城、岑村、火爐山,白雲區大源和太和,接入穗莞深城際鐵路竹料站(不含)。線路全長46.711公裡,設站8座,除太和站為高架站,其餘為地下站。設計行車速度為160公裡/小時,並將設置站站停的慢車和只停大站的快車,這樣從南站到機場預計全程只需要半小時左右,比現在坐地鐵要大大提速。目前從廣州南站可以坐地鐵前往白雲機場,但需要先坐地鐵2號線,經過23站,到達嘉禾望崗,乘坐地鐵3號線北延段,經過3站,再到達機場南,全程約70分鐘。
據悉,全線設置的8個站點具體為:大石站、科學中心、琶洲站、金融城站、智慧城站、漁沙坦站、大源站和太和站。其中太和站為高架站,其餘為地下站。運營時間為6時至24時,全日運營18小時。項目計劃2016年開工,2020 年交付運營,這比原先預計的開工時間推遲了一年左右。
好消息:科學中心終於盼來軌道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段項目的線位也經過多次調整,最新版本中有了科學中心一站。這一站點是位於廣州大學城上的廣東科學中心,該中心自2008年建成以來,受到孩子和家長的喜愛。但交通不便,尤其是沒有地鐵通達,成為困擾該中心的一大難題。據悉,目前距離科學中心最近的地鐵站為地鐵大學城北站,出站後,到達科學中心的公交車20分鐘到半小時才有一班。如果不使用地鐵接駁的方式,從廣州市區坐車到科學中心則至少需要搭乘20~30站路程。不少家長只好開著私家車帶孩子前往參觀。
多年來,科學中心方面一直呼籲增加地鐵規劃,但未能實現。而南站到機場的輕軌,在今年4月第一次環評公示時,其走向還是從南站經大石後,經瀝滘再到琶洲;但本次公示線路發生了變化,不再走瀝滘,而是在大學城上的科學中心設站,然後通往琶洲。
此外,最新方案縮短了全程,現全長為46.711公裡;其次,把走天河客運站連接大巴客流的原來方案,調整為走岑村、火爐山,並且新增了白雲區大源這個站點。為何要這樣調整線路?記者諮詢環評單位獲悉,原來該段線路本身就有兩種方案,一種是走天河客運站,另一種是走龍洞、天河智慧城,「因為對於線路怎麼走一開始就有不同的聲音,建設單位和省市相關部門都在協調,希望能儘量滿足各方的需求」,一名參與環評的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獲悉,走天河客運站未來就相當於通過這條廣佛環線串起來了高鐵、城軌、客運大巴和航空的客流,對於廣州整個大交通網絡的完善是有很大好處,但有部分人士考慮到未來的經濟發展效益,提出要走天河智慧城,因為天河智慧城未來5年內都將是天河舉全區之力主要打造的經濟增長極,也是廣州發展東北部經濟的重要方向。
環保:
途經海珠溼地
下穿火爐鳳凰山和龍洞森林公園
據悉,該項目是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及廣佛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銜接的七條放射狀城際線路集散客流的線路;是廣州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的組成部分,可為廣州南站、白雲機場等重要樞紐站點集散客流;沿線經過了廣州中心區多個組團,是沿線城市組團間的城市快線;是促進廣佛一體化快速發展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
在環保方面,該項目途經海珠國家級溼地公園,最近距離約5米;並以隧道形式分別下穿火爐山、鳳凰山和龍眼洞市級森林公園;還臨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胡漢民墓,距建設控制地帶最近距離約為5米,距墓體最近距離為39米。不過環評認為,採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後,對上述敏感點影響不大。
環評同時建議,距離鐵路較近且分布較集中的敏感點採取設置聲屏障的措施,距離鐵路較遠或分布較分散的敏感點採取安裝隔聲窗的措施。措施後敏感點聲環境滿足標準要求。建議聲屏障安裝時充分重視橋面系的密封措施,避免漏聲。
建議規劃部門可根據噪聲防護距離合理規劃軌道交通沿線的城市用地,避免出現新的噪聲敏感點。建議距線路外軌中心線兩側30米內禁止建設居住小區、企業宿舍等聲敏感建築;宜規劃為商業、綠地、辦公、倉儲、工業等非噪聲敏感點用地。(文/廣州日報記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