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脫貧故事:易地搬遷換新顏 特色產業穩增收

2020-12-25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廖開迪、李明其):群山輕攬、三江環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康平鎮瑤家山村乾田團墩異地扶貧搬遷點內,一排排青瓦白牆、明淨整潔的二層小樓默默矗立。近處一戶人家傳來陣陣喧鬧聲,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乾田團墩小組組長鄧慶文介紹說,春節將至,住在這裡的瑤族村民正提前置辦年貨,這已經是今天上午第四戶宰豬的人家了。

在去年年底搬到新居之前,來自瑤家山村4個村民小組、72戶的319名瑤族村民還住在37公裡外勐板山的土磚房裡。地域偏遠、生產生活用地不足、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薄弱,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瑤族村民的發展和脫貧之路,72戶人家中,就有60戶257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剛日出不久,山中還有些薄霧,鄧慶文指著遠處依稀可見的山頭陷入回憶。「以前我們是從山背後搬過來,當時我們住在茅草房,然後我們自己建了小瓦房,當時生活條件很不方便,道路也不方便,水電也不方便。然後政府叫我們搬到這邊來,國家建房子給我們。然後我們各方面都好了,路也好了,房子也好了,電也通了,水也通了,小娃上學也好了,各個方面都好了。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基本上跟上了。」

易地扶貧搬遷是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通過「挪窮窩、換窮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對於貧困群眾生活的點滴變化,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李夢冉看在眼裡,喜在心間。「我們老百姓的思想有非常大的轉變。通過這一輪的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了以後,我們幹部和群眾的接觸多了以後,只要是我們到寨子裡面,他們都會喊,就說來我家坐坐,喝一口水,如果沒有吃飯,我們在家裡面弄一點飯吃。過年殺豬的時候,他也會喊你到他家裡去吃殺豬飯。我覺得群眾的思想也轉變了過來,並且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他們現在是變成了『不是你要我發展,而是我要發展'的這樣的一個思想。」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為帶動瑤族群眾脫貧致富、穩定增收,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還依託大過嶺茶廠和瑤嶺茶園建設扶貧工廠,為乾田團墩異地扶貧搬遷點開發採茶崗位45個,解決了45戶貧困農戶持續穩定增收的問題。此外,當地還協調上海幫扶資金,將安置點附近的215畝優質茶地流轉為村集體資產,按照戶均3畝分包到貧困戶手中,實現戶均年增收12000元。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艾南表示,當地依託特色茶產業,引進龍頭企業,打造茶葉公共品牌,推進「江城號」普洱茶誠信聯盟企業建設,有效推進了全縣的脫貧攻堅事業。「我們江城縣茶葉面積有20.57萬畝,其中現代茶園有17萬畝,古茶樹有3.67萬畝,一年的產量在15000噸左右,每年的綜合產值達到19億。我們全縣有12萬8千多人,其中有6萬多人是從事茶產業的,包含6000多戶建檔立卡戶,所以說茶產業在我們全縣的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乾田團墩異地扶貧搬遷點瑤族村民的茶產業脫貧致富路只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2019年末,江城縣累計脫貧人口9700戶3787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95%,全縣42個貧困村實現全部出列;今年5月16日,雲南省政府宣布江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相關焦點

  • 【僑雲南】普洱孟連:易地搬遷拔窮根 精準脫貧奔小康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娜允鎮南抗村富尼小組煥然一新,處處展現出一副新的氣象。 為徹底解決富尼小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狀況,2017年,孟連縣投資966萬元,對富尼小組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從3公裡外的山上搬遷到了現在的安置點,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2018年,佔地3094平方米的37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房拔地而起,整齊劃一,137名拉祜族群眾搬入了新房,實現了「安居」夢。
  • 楊柳鋪鄉:易地扶貧搬遷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楊柳鋪鄉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走進楊柳鋪鄉塘坊安置點,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住宅樓,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賞心悅目。今年79歲的搬遷群眾陳克富從老宅子搬來後,閒不住的老倆口在屋後種上了蔬菜,閒時還在家裡做起了手工花,一天也能賺個幾十塊錢。
  •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
  • 普洱江城邊境「直過民族」的華麗蛻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普洱市江城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民族兄弟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作為脫貧攻堅的最根本任務來抓,從農危房改造、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讓全縣1122戶485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838
  • 普洱江城脫貧攻堅的「同心」故事
    自「萬企幫萬村」活動開展以來,江城縣委統戰部共組織了2個商會50家企業接對幫扶42個貧困村;引導企業在對口幫扶地區建立中種植業、畜牧業基地和扶貧車間,推動產業幫扶項目落地,打造「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新模式,帶動江城五鎮兩鄉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天水市武山縣易地扶貧搬遷15個鄉鎮 1.7萬人
    圍繞全縣156個貧困村,在反覆徵求群眾意願,區分輕重緩急的基礎上,對2016到2020年符合搬遷條件的自然村,編制了《武山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詳細制定年度搬遷計劃,已精準對接到村、到戶、到人,做到了搬遷有規劃、實施有計劃,為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全面解決和改善貧困村居住條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採取插花安置,在拓寬渠道上求創新。
  • 搬出窮山窩 舊日班彥換新顏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互助縣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時強調,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產搞上去。幾年來,搬出窮山窩的班彥村依託民族特色發展產業經濟,實現舊貌換新顏,一步一步踏上了脫貧奔小康的幸福路。
  • ...脫貧攻堅」搬得安心 過得舒心 後續產業扶持為搬遷群眾增收添動力
    截至目前,全省「十三五」期間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4萬套安置住房已竣工,群眾實現搬遷入住;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基本實現產業扶持全覆蓋,10.3萬戶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搬遷家庭基本實現至少1人就業。易地搬遷是手段,脫貧致富是目的。如今,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在貧困群眾面前開啟的,不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還有廣闊的奮鬥新天地。
  • 易地搬遷 氣象幫扶
    編者按: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難度最大、投入最多、工作鏈條最長的「民心工程」。各地氣象部門主動融入,精準施策,服務保障公共設施建設、加強安置區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為搬遷群眾安居與樂業增添氣象力量。
  • 雲南麗江:易地扶貧搬遷讓2.49萬人「挪窮窩」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據8日召開的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時期,麗江市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5.24億元,建設集中安置區39個,共安置5956戶、249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並實現脫貧。
  • 三義: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安居樂業
    9月25日,走進三義鄉易地扶貧搬遷市級示範安置點,蔭蔭綠樹間,掩映著一棟棟風格別致的兩層小樓,寬敞的公路連接到家家戶戶。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搬遷群眾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通過縣、鄉、村三級的共同努力,三義鄉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帶動54戶搬遷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讓56戶191名貧困人口安居樂業。
  • 湖北十堰: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鄖陽區青龍泉社區是全省唯一一個萬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區,共安置了18個鄉鎮4155戶14989人,打造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香菇產業基地、香菇交易市場、香菇主題研學基地等為一體的香菇特色小鎮,500餘戶貧困戶直接從事香菇種植,可實現銷售額3300餘萬元,年戶均增收約3萬元。    堅持全員上陣靠前指揮。
  • 挪窮窩換窮貌搬來幸福新生活——湖南省桑植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自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打響以來,桑植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突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實,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工作目標,奮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
  • 湖南懷化易地搬遷戶下樓就上班 安居又樂業
    央廣網長沙8月25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陳衝 楊晶)近年來,懷化鶴城區有效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開展。為幫助搬遷群眾適應搬遷後生活,多渠道幫助提供就業崗位,讓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如今,從居住環境到工作環境,搬遷群眾的生活都發生巨大變化。
  • 晉城這裡13個村搬遷!
    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過得有希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政策感謝黨……」這是沁水縣固縣鄉13個村36個自然莊204戶669口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富茗小區居民自編的順口溜,這也是異地搬遷居民真實的幸福生活寫照。
  • 周雲鋒到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1月4日,宣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雲鋒在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要高質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扶持工作,精準落實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住得下、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
  • 西藏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窮窩窩 邁上小康路
    明瑪村易地扶貧搬遷是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拉開了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序幕。  與產業發展相配套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剛搬了新家,沒想到土地變成錢,陽光也能變成錢。」
  •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福平堡全貌近年來,華興鎮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搬得出,告別「窮窩窩」「住上新房子後,再也沒擔心過雨天漏水的問題了,做夢都在笑。」
  • 普洱,你「變」了!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康平鎮瑤家山村乾田團墩易地扶貧搬遷點然而曾經的普洱貧困面大  西盟佤族自治縣莫美村小學課間  03  最可喜的變化是鄉村人居環境的嬗變  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在全國率先發布普洱茶十項標準,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業誠信聯盟和品牌企業聯盟,普洱茶品牌多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首,普洱咖啡榮獲「中國農業區域品牌10強」,墨江紫米、江城堅果上榜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個產品分別榮獲雲南省十大名茶、名果、名藥材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