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延安行:延安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事求是
於中寧
(本文於2019年10月7日在微信公眾號「於導談天說地」YuDaoTalk發表,照片是2019年9月份在延安手機拍)
延安,寶塔山和清涼山遙相對應,原本形成了非常美麗的對景。
兩山相隔不過1公裡左右,延河在清涼山前流過,在寶塔山前分成兩股(也可能是相反),形成了另一個對景,鳳凰山和寶塔山、清涼山形成了三山夾三流的壯麗景觀,可惜這個鳳凰山已經完全被醜陋的高樓大廈所遮蓋。
寶塔山是延安的象徵,在尚未被完全破壞的清涼山上,還能取到許多清涼與寶塔的對景。
我1978年曾經來過延安,當時只是急匆匆到我父母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看了一下,並沒有認真的看延安。這次在延安住了4天,被延安自然形成的形與勢所震撼,也為延安遭受的建設性破壞所遺憾。老百姓說,不怕共產黨幹勁兒大,就怕共產黨沒文化。
但是共產黨在延安時曾經是很有文化的,為什麼在掌了權之後反而變得那麼粗俗和沒文化了呢?這很值得真正的共產黨人反省。
延安魯藝的大禮堂,也是延安橋兒溝的大教堂。
魯藝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教堂是一個西班牙神父籌資建的,紅軍到達延安前,國民黨造謠說紅軍都是青面獠牙,消滅宗教,神父嚇跑了。但是紅軍到了延安後,支持當地教會繼續活動,這個教堂由魯藝和教會商量著使用。
清涼山萬佛寺的洞窟,紅軍進駐延安後,成了延安的印刷廠,雖然很可能沒有進行很好的保護,但也沒有像文革那樣去破壞,所以萬佛洞被保留了下來。反而是文革後,有錢人投資在清涼山上建了一些不倫不類的寺廟,破壞了清涼山的景觀。
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現在又掛上了他和江青的照片,雖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也看出來我們黨正在撥亂反正,重拾實事求是的精神。
延安整風,延安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事求是。
95年紀念紅軍長徵60周年時,中央電視臺軍事部拍了一部長徵的系列專題片,開座談會時,導演非要讓我談談意見,我本來不想說,但是還是說了出來。我說這個片子很好的介紹了紅軍的精神,不足是對紅軍的智慧介紹不夠。當然這不能怪導演,因為南博萬的題詞就沒提智慧。結果沒人再敢吱聲,主持者一聲散會結束了。
在我看來,過度強調精神而忽視智慧,過度強調幹勁兒而忽視文化,這是解放以後宣傳工作的一個主要缺點,至今我們搞宣傳的人大多都沒什麼文化。
延安精神,艱苦奮鬥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決定方向的,而艱苦奮鬥是執行問題。
紅軍在過湘江的時候,由於沒有正確路線的指引,靠革命精神幾乎全軍覆沒。遵義會議後,有了毛主席實事求是精神的指引,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充分利用國民黨軍隊的內部矛盾,和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捉迷藏彎彎繞,終於在數10倍圍追堵截的敵人中走出來到達陝北。
我們黨在建國後所犯的所有錯誤,改革開放後,被本本主義經濟學家牽著鼻子搞教條主義,都是因為丟掉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丟掉了我們的文化底蘊。
延安的建設也體現了教條主義和實事求是這兩種思想路線鬥爭的結果。延安的建設性破壞,醜陋的城市建築面貌,就是教條主義的自由發展的結果。
而近年來延安周邊山上的綠化,尤其是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和棗園的綠化,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延安荒山禿嶺的面貌。我的照片發出去後,有朋友說和過去對寶塔山的印象不一樣。
怎麼能一樣呢?延安人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從胡蓋亂建中走出來,走向了青山綠水,這說明實事求是的精神終於重回延安。延安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變化的一個縮影。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要從那些什麼知識也沒有,卻自大的不得了的所謂經濟學家的誤導中走出來,堅持走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不應排斥開放學習,但是要學習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而不是書本上的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