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延安行:延安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事求是

2020-08-09 於導談天說地

我的延安行:延安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事求是

於中寧

(本文於2019年10月7日在微信公眾號「於導談天說地」YuDaoTalk發表,照片是2019年9月份在延安手機拍)


延安,寶塔山和清涼山遙相對應,原本形成了非常美麗的對景。

兩山相隔不過1公裡左右,延河在清涼山前流過,在寶塔山前分成兩股(也可能是相反),形成了另一個對景,鳳凰山和寶塔山、清涼山形成了三山夾三流的壯麗景觀,可惜這個鳳凰山已經完全被醜陋的高樓大廈所遮蓋。

寶塔山是延安的象徵,在尚未被完全破壞的清涼山上,還能取到許多清涼與寶塔的對景。

我1978年曾經來過延安,當時只是急匆匆到我父母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看了一下,並沒有認真的看延安。這次在延安住了4天,被延安自然形成的形與勢所震撼,也為延安遭受的建設性破壞所遺憾。老百姓說,不怕共產黨幹勁兒大,就怕共產黨沒文化。

但是共產黨在延安時曾經是很有文化的,為什麼在掌了權之後反而變得那麼粗俗和沒文化了呢?這很值得真正的共產黨人反省。

延安魯藝的大禮堂,也是延安橋兒溝的大教堂。

魯藝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教堂是一個西班牙神父籌資建的,紅軍到達延安前,國民黨造謠說紅軍都是青面獠牙,消滅宗教,神父嚇跑了。但是紅軍到了延安後,支持當地教會繼續活動,這個教堂由魯藝和教會商量著使用。

清涼山萬佛寺的洞窟,紅軍進駐延安後,成了延安的印刷廠,雖然很可能沒有進行很好的保護,但也沒有像文革那樣去破壞,所以萬佛洞被保留了下來。反而是文革後,有錢人投資在清涼山上建了一些不倫不類的寺廟,破壞了清涼山的景觀。

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現在又掛上了他和江青的照片,雖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也看出來我們黨正在撥亂反正,重拾實事求是的精神。

延安整風,延安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事求是。

95年紀念紅軍長徵60周年時,中央電視臺軍事部拍了一部長徵的系列專題片,開座談會時,導演非要讓我談談意見,我本來不想說,但是還是說了出來。我說這個片子很好的介紹了紅軍的精神,不足是對紅軍的智慧介紹不夠。當然這不能怪導演,因為南博萬的題詞就沒提智慧。結果沒人再敢吱聲,主持者一聲散會結束了。

在我看來,過度強調精神而忽視智慧,過度強調幹勁兒而忽視文化,這是解放以後宣傳工作的一個主要缺點,至今我們搞宣傳的人大多都沒什麼文化。

延安精神,艱苦奮鬥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決定方向的,而艱苦奮鬥是執行問題。

紅軍在過湘江的時候,由於沒有正確路線的指引,靠革命精神幾乎全軍覆沒。遵義會議後,有了毛主席實事求是精神的指引,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充分利用國民黨軍隊的內部矛盾,和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捉迷藏彎彎繞,終於在數10倍圍追堵截的敵人中走出來到達陝北。

我們黨在建國後所犯的所有錯誤,改革開放後,被本本主義經濟學家牽著鼻子搞教條主義,都是因為丟掉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丟掉了我們的文化底蘊。

延安的建設也體現了教條主義和實事求是這兩種思想路線鬥爭的結果。延安的建設性破壞,醜陋的城市建築面貌,就是教條主義的自由發展的結果。

而近年來延安周邊山上的綠化,尤其是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和棗園的綠化,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延安荒山禿嶺的面貌。我的照片發出去後,有朋友說和過去對寶塔山的印象不一樣。

怎麼能一樣呢?延安人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從胡蓋亂建中走出來,走向了青山綠水,這說明實事求是的精神終於重回延安。延安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變化的一個縮影。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要從那些什麼知識也沒有,卻自大的不得了的所謂經濟學家的誤導中走出來,堅持走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不應排斥開放學習,但是要學習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而不是書本上的教條。

相關焦點

  • 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態之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
    農民變工隊和下鄉幹部勞動歸來1942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幹會上發表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文中指出:「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完全是布爾什維克的精神;延安縣同志們對於工作是怎樣充滿了負責精神的;延安縣同志們沒有一件事不是實事求是的
  • 參觀延安革命歷史全景式展現的革命紀念館,領悟延安精神的內涵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黨中央、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和陝北戰鬥生活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王家坪,距城區1公裡。為國家AAAAA級景區。
  •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延安,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種就是從這裡開始,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偉人,產生了無數革命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一個今天的世界強國。50餘位網絡名人走進紅色延安,感受這片孕育新中國的土地,感受新中國開創者的艱辛,一起跟隨網絡名人的腳步,感受這次紅色之行對心靈的洗滌。
  • 讓延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發揚光大
    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發掘延安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推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積極促進成果轉化,讓延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發揚光大。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周敏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為延安精神的發祥地,陝西有一支熱心並致力於研究延安精神的團隊,有深入研究的優勢和條件。我們有責任、有信心深入開展理論研究。
  • 讓延安精神成為照亮「兩學一做」的燈塔
    延安精神,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根據地軍民在革命實踐中所表現出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優良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一筆非常巨大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近現代的歷史發展進程,在中國的革命中發揮了重要的主推作用。
  • 《伙頭軍客棧》:展現實事求是的精神風貌
    實事求是,通常是指按照實際、腳踏實地、認真對待以及不虛不假等層面的態度行為。影視作品,對這種精神風貌偶有展現。有的時候,它們會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演繹相關的精神體現。高亞麟執導、周小斌與姜超等人共同主演的都市輕喜電視劇作《伙頭軍客棧》,其實便是那麼一部展現了實事求是之精神風貌的影視作品。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延安精神主題展在渭南師範學院舉行
    啟動儀式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馬忠智主持並致辭,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秘書長宣布主題展開幕。出席開幕式的部分領導與教師代表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十三年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中,鑄就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
  • 弘揚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專家學者發言摘登
    在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最關鍵、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使延安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地評線」天府網評: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知行合一的力量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延安精神、做好延安精神研究會工作的重視關懷、殷切期望,是新時代研究、宣傳、踐行延安精神的指引和遵循。<br><br>  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 革命—印象中的延安精神
    作者:劉華振說起延安,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聖地」。翻翻課本,看看革命題材劇,拜讀一下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延安的出鏡率那是相當高。正因為如此,我在和導遊對接時,還真犯了愁。短短一天時間內,要想沿著「紅色足跡」走個遍,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延安,本不在旅途計劃中。人在西安,心思卻總想著300多公裡外的寶塔山。
  • 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延安,我把你追尋》知識點詳解!
    「世界光明兩燈塔,延安遙接莫斯科。」在人們的心中,位於陝西省北部的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詩人看到了延安日新月異的變化,想到了延安的過去,也憧憬著延安的未來。追尋延安,實際上是追尋延安在變化中凸顯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目的是繼承、發揚延安精神,把延安乃至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好。一、作者簡介。祁念曾,筆名祁星。河南洛陽人。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紅旗》雜誌記者,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
    毛澤東同志之所以無愧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因為他不僅是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最早的倡導者,而且是傑出卓越的踐行者。正是他最早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成功建立起社會主義新中國。毛澤東思想的完全形成並被確立為全黨指導思想是通過延安整風運動實現的,貫穿整風運動的靈魂就是實事求是。
  • 「實事求是敢為人先」——湖南大學的校訓故事
    據當天全程陪同胡錦濤同志並負責講解的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介紹,在嶽麓書院講堂,錦濤同志對「實事求是」的匾額很感興趣。  陽光穿過樟樹和銀杏,一束束投在赫曦臺上,庭院深深。走進這所創辦於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講堂前「實事求是」的匾額總會吸引大家的目光。
  • 延安、新中國革命聖地
    延安是陝西省地級市,古稱膚施、延州,面積3.7萬平方公裡,人口225萬,是天下第一陵黃帝陵所在地,首批中華人民共和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民族聖地、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是毛爺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奮鬥了13年團結全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先後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培育了延安精神
  • 印象延安,陝西延安旅遊推薦與遊記,我與延安重逢的理由
    選擇和延安重逢,卻多少有些被舊日時光的「勾引」。大學四年畢業,畢業後工作兩年,還是選擇了回到延安、回到延大。時常有相熟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會選擇回到延安。這樣的問題,褪去名利和虛榮、再盤剝掉驕傲和安逸;剩下的就是兩個字——合適。再華麗秀美的外衣穿在不合適的人身上,也顯示不了它的美,對於生活、學習或者旅遊的城市又何嘗不是。
  • 武漢遊客打卡聖地延安:我感受到了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是第一次來延安旅遊,在參觀過延安的革命舊址後,感受到了那種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精神。」來自武漢的王毅說,此次國慶假期到延安旅遊,令他十分感慨。十一假期,不少外地遊客選擇來延安,重溫革命歷史,體驗紅色旅遊。
  • #印象延安#寶塔山之戀
    在革命聖地,細品寶塔山高度一絲絲悲壯就能夠絆倒春風,抽枝發芽此刻,「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是世界的制高點紅色旗幟打包了春色,毛澤東思想照亮了所有航程領袖領銜,實事求是精神緊隨其後小米加步槍 寶塔 南瓜湯 秧歌 紡車如期攜手摩崖石刻 碑林 「嘉嶺山」隸書在萬頃硝煙中相愛為人民服務,點燃生命的柔軟與愛的遼闊
  • 延安紅色旅遊景點大盤點
    延安夜景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總後方,十三年間,這裡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特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
  • 革命聖地延安的變化,弘揚延安精神,汲取精神力量
    剛看完了《我和我的家鄉》一共講了五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講述的很好,我從第三個故事就開始哭了,還好帶了紙詞窮說不出感想,只有幾個字能表達我的觀後感:平凡而偉大,微小而感動尤其這幾天又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更是意義非凡祖國七十一周年快樂!
  • 《周恩來回延安》導演、主演劉勁:「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這部電影,我看過幾遍,有兩個細節每次看都讓我留下了淚水:一個細節就是,總理要離開延安了,郝全有大爺想把家裡僅有的小米給周恩來帶去,剛開始他把小米全部裝進袋子裡,想了一想拿出來一些,又想了一下還是將已經抓出來的小米又放回去了,這個細節將老人當時的心境表現得準確而傳神。在缺食少糧的情況下,家裡僅有的小米,一點都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