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癮」嘖!佛系詩人王維,竟靠彈琵琶上位?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5日電 題:嘖!佛系詩人王維,竟靠彈琵琶上位?

作者:袁秀月

「出名要趁早啊」,很多人不會想到,張愛玲的這句話也可以用到詩人王維身上。

製圖:張艦元

王維自出生起就與佛結下不解之緣,後來更是辭官隱居南山,世人都稱,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王摩詰為「詩佛」。

然而,在成為「詩佛」之前,王維也曾是「社交達人」,他活動於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經常是王公、駙馬、權貴的座上賓。

「鮮衣怒馬少年時,一夜忘盡長安花。」王維被眷顧,不是沒有緣由。他寫得一手好詩,又擅長書畫,更重要的一點,他還精通音律。而這項才藝,也對他的人生影響深遠。

製圖:張艦元

盛唐音樂繁榮,在唐玄宗時期更是到達頂峰。《新唐書·禮樂志》有記載:

「唐之盛時,凡樂人、音聲人、太常雜戶子弟隸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總號音聲人,至數萬人。」

可以說是盛況空前,宮廷如此,民間更是形成社會風尚,痴迷音樂者比比皆是。唐玄宗的幾個兄弟,寧王李憲、岐王李範,都通曉音律,好學愛才。

十五歲時,王維離開山西蒲州,到長安謀取發展,跟現在漂在北上廣的年輕人一樣,背井離鄉。

不同的是,他在京城的日子很風光滋潤。

王維詩畫俱佳,17歲時便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很快便憑自己的才學博得了上層社會的青睞,在權貴中人緣極好。

《舊唐書》中說:「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其中,寧王、薛王更是待之如師友,岐王也非常賞識他。

這麼一個「社交紅人」,在十九歲又迎來最得意的時刻,他被京兆府點為頭名,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

製圖:張艦元

風流多才,又得貴人相助,民間的作者們也大受啟發,將王維及第潤色加工,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

唐人薛用弱的小說《集異記》和《唐才子傳》中就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當時,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名聲非常大,據傳公主將力薦他成為京兆府的解頭。

對於王維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正好也要應舉。沒辦法,他只好將此事告訴了岐王,請岐王幫幫他。岐王心生一計,此事不好硬碰硬,我來為你謀劃一番。

王維詩文俱佳,還彈得一手好琵琶,於是岐王就讓王維抄錄十首詩,準備一首琵琶曲,五日後來找他。

原來,岐王是要王維以才藝吸引公主。岐王為王維準備了華美的衣服,帶著琵琶,一起來到了公主府。

酒宴一開,眾多樂官排隊進入,但王維卻格外惹眼。他正值少年,風姿卓越,立馬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問此人是誰,岐王還賣官司,只說「知音者也」。

於是,公主便令王維獨奏。王維右手彈挑,左手捺帶,曲子聲調哀切,只奏得滿座動容。

製圖:張艦元

曲畢,公主問:「這首曲子叫什麼?」王維答曰:「名叫《鬱輪袍》。」

看公主為王維琵琶折服,岐王趕忙說:「此生不止善於音律,詩文也沒有人能超過他。」

王維將預先準備的詩卷獻上,公主翻閱後,大為驚奇:「這都是我平時吟誦的作品,原以為是古人佳作,沒想到都是你寫的啊。」於是把王維升上客座,以貴賓之禮相待。

見此,岐王又說:「如果今年讓京兆府點此生為解頭多好,實在是人才啊。」公主問:「為何不讓他去應舉呢?」

岐王惋惜道:「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

聽此,公主笑了:「管我什麼事呢,本來就是他人所託。」回頭又對王維說:「你若要取得解頭,我為你盡力做這件事。」

於是,公主便召試官前來。當年,王維便被點為京兆府的解頭,之後還一舉登第。

這個故事與公主助李白得授翰林有相似之處,不過很多人認為,這是演繹出來的,並不足信。

也有人認為,雖然有虛構的成分,但這個故事也有合理性。因為王維確實有音樂天賦,才藝不凡。唐朝時琵琶藝術流行,琵琶也是宮廷樂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樂器。

《新唐書》和《舊唐書》都記載一個小故事,王維能從畫中樂師的手勢,猜出畫中人演奏的曲目。

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

——《舊唐書》

王維的《鬱輪袍》,也成為後來雜劇、傳奇、戲曲不斷演繹的一個故事。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研究,推薦王維的人究竟是誰?

而在不同時代,王維的形象也不同。有人認為,《集異記》中塑造的王維,攀附權貴,請託鑽營,便專門為王維翻案,突出其正直、不畏權貴的個性。

「王維讀了半世書,靠人中了狀元,豈不貽羞萬世。」

這是明朝《鬱輪袍》傳奇中的一句話。

王維及第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不單是因為王維,還因為它包含著人們對於文人和科舉考試的理解。

唐朝科舉考試,行卷之風盛行。所謂行卷,就是應試的舉子將自己的文學創作加以編輯,寫成捲軸,在考試以前送呈當時在社會上、政治上和文壇上有地位的人,請求他們向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推薦。

製圖:張艦元

之所以有此風氣,是因為唐朝科舉考試不糊名,誰參加考試都是公開的。這也給了主考官除了試卷之外,評定考生成績的其他途徑,譬如平時的作品、聲望等。

因此,為了能夠多些及第的可能,考生託人推薦,結交有名望的人,拜謁與考官關係密切的人便成為一種風尚。

除了王維,唐朝的諸多詩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寫過行卷詩,佳作也不少。不少人認為,行卷之風促進了唐朝詩歌的發展。

但唐朝科舉制由魏晉的九品中正制而來,發展時間較短,形式並不完善。行卷之風在選拔人才上也有不少弊病,比如缺乏統一的標準,有礙取士的公平公正,容易助生朋黨等。

到宋代時,科舉考試走向嚴密,實行糊名、鎖院,打破門第背景的限制,家境貧寒的人才也能夠脫穎而出。

及第後,王維做了太樂丞,負責禮樂方面的工作。但同一年秋天,太樂署中有伶人擅自表演專供皇上欣賞的「黃獅子舞」,他也受到牽連,被貶出京。

之後王維在仕途中屢遭挫折,在張九齡被貶,李林甫上臺後,也許是感受到政治環境險惡,他產生退出官場的想法。

年輕時積極入世的「社交紅人」,漸漸傾心佛教,退隱山林,與世無爭。

製圖:張艦元

正是這一時期,王維的創作才華大為顯露,他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並為後世傳頌。

對於一個文藝創作人才來說,對他有益的,也許並不是鑽營。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今天。(完)

參考文獻

1.陳鐵民選注,《王維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2017年

2.王志清,《王維詩傳》,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莊,2016年

3.唐,薛用弱,《集異記》,中華書局,北京,1980年

4.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八卷——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河北教育出版社

5.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6.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

7.程國賦,《論唐代逸事小說的成因及其嬗變》,煙臺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佛系美男鼻祖,天下文宗「王維」
    ▲傳 唐王維 《江幹雪霽圖》局部他是唐朝狀元,年少成名卻歷經坎坷;他是佛系美男,才華橫溢卻內斂柔情;他就是身克制而心自由的一代文壇宗師——王維。他九歲能詩會畫,精通音律,在他爺爺得意弟子的教授下,自幼便能演奏各種樂器,彈著一手好琵琶。也在這一年,他父親因病離世,家族走向沒落。母親崔氏無奈之下,變賣家產,遣散家奴,將王維和他幾個幼小的弟妹,帶回蒲州娘家撫養。他的母親非常偉大,對他的一生影響頗深。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下,他更懂得重視孝悌手足之情。十五歲時,他跪別母親,離開家鄉求取功名。
  • 大唐最佛系的詩人,卻寫了一首最青春熱血的詩,充滿俠氣成為經典
    年輕就應該有有不服輸的精神,年輕就要去拼搏,年輕就應該不遺餘力的闖蕩,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揮灑在青春的戰場上。在唐代眾多詩人中,從不缺少這樣的熱血青年,初唐四傑是,邊塞詩人也是,詩仙李白一直都是,無論年少還是年老。就連「詩佛」王維也是如此,青年時的王維是一個充滿俠氣,充滿活力和熱血的人物。
  • 古代佛系代表人物王維,他的人生可不佛系,而是相當精彩
    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頗具影響力的詩人,在那個詩興大發的年代,能嶄露頭角並聲名在外,那是需要相當功力地。《舊唐書》裡是這麼說他:王維以詩名勝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由此可見王維的影響力。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儒家經典是唐代詩人學習的主要內容,但道佛的廣泛弘揚傳播對唐代詩人也是有著深刻的影響的,其中道士身份的詩人有一百多人,比較著名的有魚玄機、李冶、司馬承幀、範堯佐、吳筠、張果、韓湘等,而僧人身份的詩人則更多一些,大約兩三百人,其中包括王梵志、豐幹、寒山、懷素、護國、清江、靈澈、皎然等人。
  • 大詩人王維,中狀元真的走後門嗎
    王維二十歲不到,就已經是全能音樂才子了,會寫詩會作曲會彈琵琶會畫畫,唐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府裡的鮮肉大咖。可是,小王萬裡迢迢是來參加高考的,吃喝玩樂只是副業。聽說今年全國第一名已經提前訂好了,他是著名的美男子政治家此時是皇帝秘書後來是宰相的張九齡的親弟弟—張九皋。
  • 朋友是皇族人員,家中三處別墅,大唐第一佛系富豪——王維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富強的朝代,李白一句千金散盡還復來,也給唐朝的詩人扣上了富有的帽子。絲毫不顧及成都茅草屋為秋風所破的杜甫。可是若說是富有,李白這位日常靠朋友接濟的俠客,跟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 「空」字不空的「佛系」詩人,13首詩,詩詩皆「空」,空空意不同
    佛系,是最近的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大概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有出現,始見於日本某流行雜誌所說的「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而佛系也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佛系」的爆紅,讓我想起了盛唐一個「佛系」詩人——王維。
  • 佛系詩人王維一生最美的十首詩,你讀過幾首?
    王維:生卒年為700?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做官曾做到尚書右丞,所以世稱「王右丞」。他信奉佛教,作詩常把佛教禪意融入其中,有「詩佛」之稱,更兼其擅長繪畫,被蘇軾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來遂以之為王維的詩歌藝術特色。詩歌眾體兼長,今存詩四百多首,後人對其評價非常高。
  • 秋水說歷史:唐代大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方可成佛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秋水說歷史讓我們來聊聊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與畫。依稀記得在小學課本裡面王維有一首名叫《畫》的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據說是王維九歲寫的,全詩語言雖然清新樸素但其中韻味無窮,歷來是人們傳誦的經典。
  • 你所了解的詩人王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一面?
    王維有才能、有外貌、精通書法、擅長琵琶,性情平淡衝和,雖官至尚書右丞,卻不愛仕途愛江山,心系田園,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男神一樣的人物。而關於王維不為人知的一面,還要講個故事,那我想到的就是這兩個:①:王維與玉真公主的緋聞。唐朝的錄取大權有一段時間掌握在那些公主的手中。就如安樂公主想要讓誰當官,就和中宗撒嬌,把皇帝的眼睛蒙上,遞上名貼,讓皇帝籤字同意,就這樣稀裡糊塗封了很多官。
  • 騎士季末「佛系補強」 球迷嘲諷
    騎士季末「佛系補強」 球迷嘲諷
  • 佛系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句句皆有禪理
    王維,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畫家,因官拜尚書右丞,也被後人稱為「王右丞」。同時,他也是南宗水墨山水畫的創始人,堪稱「詩畫雙絕」,通過對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因而被人們稱為「詩佛」;四十歲以後的他,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因此也被稱為「詩隱」。
  • 閒說詩人陶淵明和王維的田園生活!
    拿起農具後,陶淵明也沒有放下筆,而是在這種隱居的環境下,成為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那麼,陶淵明的種田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有句說笑,說的是,即使畢業了沒工作回家種田,也絕不能學陶淵明。為什麼呢?因為這位在文學上造詣極深的大家,在種田上的技能確實是比較缺乏,種田能種成他那個樣子,也可以說是一種天賦了。
  • 王維佛系隱居生活:不會還有人不知道王維不僅詩好,畫還一絕吧?
    在唐代那個神仙打架的朝代,能留下大名的都不是普通人,王維便在盛唐詩壇上享有盛譽,他和孟浩然同為當時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代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王昭君並沒有彈過曲頸琵琶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有位現代畫家在看了唐代詩人杜甫的這首詩後靈感突發,畫了一幅《昭君出塞圖》,畫中的王昭君懷裡豎抱著一個現代式樣的曲頸琵琶,很多人都覺得好。但這幅畫是違背歷史的,因為王昭君並沒有彈過曲頸琵琶,王昭君所彈的琵琶與現代的曲頸琵琶有很大的區別,並且漢朝時的琵琶是橫抱而不是豎抱,也不是用手指來彈奏的。宋代詩人歐陽修的《明妃曲》是這樣描寫王昭君彈琵琶的:「身行不過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諮嗟。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 他是唐朝最佛系的詩人,卻寫出最豪放的打獵詩,通篇妙不可言
    王維應該是唐朝最佛系的詩人了。 他名維,字摩詰,名字合起來便是佛教的著名居士維摩詰,後世又稱之為「詩佛」。 他的母親崔氏便是虔誠的佛教徒,師從大照禪師普寂。
  • 漫改日常系電影「瀨戶內海」官圖第三彈公開!
    漫改日常系電影「瀨戶內海」官圖第三彈公開! 178動漫頻道 ▪ 2016-05-30 16:41:45   此元和津原作的真人電影「瀨戶內海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這也驚豔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深情地對王維說「哇,這詩是你寫的呀?我早就會背了。我還以為是古人所作呢?」。王維與母親的佛系人生:詩佛王維五首關空古詩詞賞析摩詰的空觀!但是,這期間王維還是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家鄉的崔氏結婚了。
  • 網傳「佛系減肥法」是真的!靠營造飽足感降低食慾瘦身
    最近看到「佛系減肥法」好像真的可以試試看,透過製造出「飽足感」來降低食慾,慢慢的養成小鳥胃,好像很可以!喝水墊墊胃「佛系減肥法」當然還是要以飲食均衡,適當的運動才能瘦得健康!為了有「飽足感」我們可以在吃飯前先喝點水,慢慢小口小口喝,一方面潤潤腸,一方面讓胃有點水分,這樣吃進食物的時候就會膨脹,產生飽足感。吃飯從喝湯開始如果吃的東西是套餐,有附湯話,就可以先從湯開始下手!這樣接下來的飯、菜慢慢吃,你很快就會覺得有點飽足感嘍。
  • 唐代「佛系」公務員王維的晚年生活——《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閒適幽淡的趣味,古人很是推崇,認為在唐代七言律詩中,「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詩的前四句寫的是眼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淡而有味。「積雨空林煙火遲」,人的活動稀少,積雨是全部景象的基本色調。「藜」((lí)是一種野菜,據說是現在的灰灰菜。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