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句句皆有禪理

2020-12-24 明月長照

王維,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畫家,因官拜尚書右丞,也被後人稱為「王右丞」。同時,他也是南宗水墨山水畫的創始人,堪稱「詩畫雙絕」,通過對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因而被人們稱為「詩佛」;四十歲以後的他,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因此也被稱為「詩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對王維最中肯的評價,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極具靈性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當然,詩中也不乏禪意。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遊蕩下輕舟。任憑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

將雨後空山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既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隻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可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是詩人所寫的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所以王國維先生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境,同時代的王之渙著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形容,何況安西更在玉門之外,其荒涼遙遠可想而知。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能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那人應該就在不遠之處,然而竟不得見,可見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靜。按常理,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死寂。瑟瑟風聲,潺潺水響,啾啾鳥語,唧唧蟲鳴,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但是詩人讓這些聲音都消隱了,只是緊緊抓住偶爾傳來的一陣人語聲。在一切都杳無聲息之中,這突然而至的「人語響」,顯得格外清銳,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靜。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木樨花在無聲的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了山中棲鳥,在春天的溪澗裡不時地鳴叫。」

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閒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王維本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自然,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摘,因為它最能寄託相思之情。」

紅豆,生於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而紅豆與相思之意聯繫在一起,是來源於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後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芽。從此以後,紅豆被人們稱作相思子,也引用為相思之意。

而「此物最相思」,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也可能是他所喜歡的,或者是他所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哪怕只有一絲關聯,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王維所希望的,應該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

相關焦點

  • 秋水說歷史:唐代大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方可成佛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秋水說歷史讓我們來聊聊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與畫。依稀記得在小學課本裡面王維有一首名叫《畫》的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據說是王維九歲寫的,全詩語言雖然清新樸素但其中韻味無窮,歷來是人們傳誦的經典。
  • 王維經典詩八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宋代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詩在中國歷史上獨樹一幟,風格鮮明。
  • 八首王維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宋代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在中國歷史上獨樹一幟,風格鮮明。他的山水詩、邊塞詩,意境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精品。《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為何說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漢江臨泛》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維是多麼講究構圖,講究畫意,「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別的且不說,單說那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就足以給人無窮的想像,讓讀者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蒼茫、遼闊的景致。
  • 王維這首詩正如蘇軾評價的那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王維是盛唐詩人中唯一可與李杜平起平坐的詩人,而且他的詩也是自成一派,寫得清新脫俗;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王維,他不僅詩歌寫得好,另外在繪畫和音樂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讀王維的詩最是令人感動,往往可能只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風景,但是到了他的筆下卻是美不勝收,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佛系美男鼻祖,天下文宗「王維」
    ▲傳 唐王維 《江幹雪霽圖》局部他是唐朝狀元,年少成名卻歷經坎坷;他是佛系美男,才華橫溢卻內斂柔情;他就是身克制而心自由的一代文壇宗師——王維。經歷了喪妻失子之痛的王維,後半生禁肉食,絕彩衣,每天吃齋讀經,房間中除了茶檔、茶臼、經案、繩床,此外一無所有,與山水為伴。他從此孤居三十餘年,不再娶。三起三落 兼濟天下唐朝有「五十少進士」之說,21歲的王維憑藉實力和貴人的舉薦高中狀元,年少得志。同年擔任太樂丞,成為京都當紅不讓的政治新星。
  • 因為這首五絕,蘇軾給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評語
    王維的詩作被譽為「詩中有畫」,是因為其詩作當中,有著出色的對於環境的描摹能力。通常就用一聯,10個字,就勾勒出景色之美,讓人沉醉其中。比如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比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詩三首賞析
    作者: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其:「 維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維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瞑」,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和孟浩然合稱 「 王孟 」。今天來品讀他的三首詩。
  • 王維的詩鄉村生活氣息頗濃,這首經典的五絕就很接地氣,句句驚豔
    唐朝本身就是就很重視科舉,也非常重視人才,王維早年間還是比較順,結識了宰相張九齡,彼此之間也是惺惺相惜。,便是寫得很有趣,當時王維見了一群少女在白石灘遊玩,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輞川集二十首.其十五白石灘》,通篇看似很簡練,好像只是淡淡著筆,但是句句令人驚豔。
  • 朋友是皇族人員,家中三處別墅,大唐第一佛系富豪——王維
    他就是沒事了從自己別墅出來,悠哉悠哉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佛系富豪王維!由此可以看出,王維出生的王氏是一個積極地靠攏中央政權及官方文化的家族。而王維的母親出身就更加高貴了,乃是五姓貴族之首博陵崔氏。中宗時宰相崔湜,睿宗時宰相崔日用皆出自這一世家。雖然唐朝中後期,門閥勢力受到一定打擊,但是門閥勢力影響力依舊不同凡響。
  • 湖田小學: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課堂上,麻老師用「以畫猜詩」的方法導入,緊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主題,用兩幅圖片讓同學們猜猜兩首詩,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後面的古詩學習充滿了好奇。這時候,孩子們個個發揮自己的想像,有在前看的,有在後看的,有在左的,有在又的,讓孩子們在理解古詩意境的同時學會發散思維,進行更加廣闊的創作。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麻老師的這堂課緊扣這個主題,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還進行了美術創作。既增加了文學修養又提高了藝術素養!
  • 王維詩歌裡的佛禪
    歷代以來,對王維詩歌中的禪理禪趣論述頗多,近年來更是百家爭鳴,各有其說。王維的信佛和他詩歌中的禪意,是明顯的事實。但是王維詩中所寓的禪意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佛家境界,他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卻少有人論及。王維的詩歌,尤其是他的田園山水詩,的確寫得很美,以至早就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譽。在這些作品中,有許多詩也的確含有「禪」。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山水詩,這才是我們該嚮往的生活!
    王維的大多數詩皆為山水田園之作,在描寫美景的同時,流露出對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又好參禪悟理,常常將之融入到詩中,因此,被後人譽為「詩佛」。今天和您分享的這首《終南別業》,可以說是王維最經典的一首田園詩。詩中描繪的生活,個人以為這才是我們該嚮往的生活。
  • 《全唐詩》中王維10首著名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1.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 古代佛系代表人物王維,他的人生可不佛系,而是相當精彩
    王維的詩風以田園為主,也有蒼勁悲涼的邊塞風。後世蘇軾對王維是推崇備至: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能得到蘇軾的膜拜,王維也是心安啊。王維詩好,書畫音律也是頗有研究,簡直就是全才。下面我們來看看王維的佛系人生吧。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是王維寫的嗎?
    這樣處理本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可惜「人閒生是非」,就有這麼一群沒事找事的教材編纂者,非要給這首詩冠上具體的作者名。我想可能是教材編纂者為了尊重詩歌的原作者才署上名字的(見署名二、署名三),這個初衷本來挺好的,但您給署錯了名字,效果就適得其反了,變成了對原作者的不尊重。署名二:唐代大詩人王維。
  • 「空」字不空的「佛系」詩人,13首詩,詩詩皆「空」,空空意不同
    佛系,是最近的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大概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有出現,始見於日本某流行雜誌所說的「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而佛系也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佛系」的爆紅,讓我想起了盛唐一個「佛系」詩人——王維。
  • 50首優美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滿滿詩情畫意!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詩作的評價。有的詩如畫一般,當你品讀它時,腦中似有一幅畫,緩緩展開,讓人陶醉不已。今天,詩詞君要介紹50首優美的詩詞,每一首都如畫般優美。《鳥鳴澗》唐·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佛系詩人王維一生最美的十首詩,你讀過幾首?
    王維:生卒年為700?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做官曾做到尚書右丞,所以世稱「王右丞」。他信奉佛教,作詩常把佛教禪意融入其中,有「詩佛」之稱,更兼其擅長繪畫,被蘇軾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來遂以之為王維的詩歌藝術特色。詩歌眾體兼長,今存詩四百多首,後人對其評價非常高。
  •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
    於是嚮往桃花源,嚮往田園生活,想擇一鄉村僻野居住,閒時賞山間明月,聽松林鳥鳴,石上清泉淙淙流響,樹葉譁譁吹過,王維的詩就有此意境。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字摩詰,取之於佛書《維摩詰經》,與他酷愛佛學有關。他一生在禪宗和山水中尋求精神歸屬,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大家都喜歡他的詩,因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充滿禪趣禪味禪境,人稱他為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