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維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其:「 維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維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瞑」,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和孟浩然合稱 「 王孟 」。
今天來品讀他的三首詩。
人閒桂花落
王維的山水詩,多以畫入詩,這首是描寫了人、夜、月、鳥,突出山澗的靜,閒說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人閒桂花落中的「閒」字很有表現力。
閒是人的一種心境,悠閒而安逸,就如陶潛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般。
鳥鳴澗
山居秋瞑
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
我很小的時後,外公教我背了許多唐詩,這一首是印象最深的早期啟蒙,如今還清晰的記得。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的雨後黃昏景色,當時王維隱居在終南山下輞川別業 。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的明月,從松隙中灑下清光,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清清流淌。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下面遊蕩著小魚舟。任由春日的芳菲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山中樹木茂盛,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由於這裡人跡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空山」 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山泉清冽,流瀉於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像這樣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所能學到。
竹林裡傳來一陣陣歌聲笑語,那些天真無邪的少女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掀翻了無數晶瑩的水珠,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
第三首是家喻戶曉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寫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寫異鄉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佳節良辰,思念倍加。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成為千古名句,每每讀起來,讓多少人落淚。不能回家的人們,這一句也道盡了無奈。
王維多才多藝,為我們描繪了傳神之作,千百年來留傳至今,值的我們去品讀。
古詩詞鑑賞是必修的能力,它直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要多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就刪
寧靜陶淵明孟浩然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