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庫斯構建的世界整體學說,並非物質宇宙學說

2020-12-14 什麼什麼家常事啊

從物理學到神學安提庫斯從一個"統一世界"的構成,到"神"和人類的"命運"的思考有著連貫的徑路,西塞羅轉述瓦羅的記載說:有些"屬性"(poiotêtes)是原初的,其他的源自它們。這些原初的屬性統一而簡單;其衍生之物則各不相同而且"多種多樣"。

因此氣、火、水和土是原初的,而生物種類以及大地物產則來源於它們。因此前者被稱為"原理"或用希臘語說是"元素";其中氣和火有給予運動或主動性的功能,而其他部分——我是指水和土——則為接受或承受。(亞里斯多德認為有第五種獨一無二的元素,所有星辰和思想均來自它,比如某些不同於上面四種的元素。)

而在一切之下的某"物"(hylê),他們認為它沒有任何形式,而且缺乏任何這些屬性(我們暫且用這個詞,以便耳朵覺得更熟悉和柔和)。萬物受造自或來自於它,因為"物"作為整全可以接受任何事物並且以任何方式於任何部分進行改變。

因此"物"滅入其部分,而非變成無;而且這些部分可以被無限分割,因為事物本性中並無至小的單元,比如,沒有什麼東西不可以被分。而且一切活動物都是通過間隔(diakena)在運動,而這些間隔可以同樣被無限分割。

那麼因為那種我稱之為"屬性"的力量是這樣運動的,即,因為它像就這樣(通過物)而來去,因此他們認為"物"作為整全是完全變化的,產生了他們稱之為"賦予了屬性的事物(poia)"。從其中,在那個(物質)自然的全體中,當它所有部分聚合併連續時,便引出了單一的世界。

沒有物的部分,沒有形體,會外在於在這個世界:其中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部分,其所有部分都有一種擁有完滿理性的感知本性維繫在一起(它是永恆的,因為沒有更強大的能讓它毀滅)

他們說,這種力量就是世界的思想(靈魂);也是理智(nous),完美的智慧,他們稱其為"神",是一種在所有受制於它的事物之上的"天意"(pronoia),它首先考慮天體事務,但是也考慮地上關係到人類的事務。

有時他們稱其為"必然",因為沒有什麼能超出其命運所註定的和永恆法則給予的不變次第。但是有時候他們稱其為"運氣"(tychê),因為它帶給很多事物由於其原因晦暗(或因我們的無知)而令我們無法預料的、突發的情況。

可見,安提庫斯運用了斯多亞派的術語來描述柏拉圖主義的理念,繼承並拓展了柏拉圖《蒂邁歐》中的宇宙論,取消了造物神"德穆格",取而代之的是理性(邏各斯),引入了斯多亞派作為宇宙能動性之源的"屬性"(poiotês)。

這裡安提庫斯構建的世界整體學說並非物質宇宙學說,其中精神性的存在和力量也很重要,因此,雖然是世界整體學說,但與現在的宇宙觀還有差別。而對於從宇宙論引發的命運學說,上文與斯多亞派的克利西波斯的思想很相似,[插圖]他認為人們因為無法擁有整全的知識,所以覺得自己有行動的自主和自由,其實這只是人的主觀思想,因為我們缺乏神的視野。

西塞羅在著名的《論神的本性》中提到了安提庫斯關於神的思考的思想來源,"安提庫斯持有斯多亞派的觀點,只是說法不同罷了,大體上也贊同漫步學派的人。"因此,他的思想仍然是一種斯多亞和柏拉圖主義的融合,如果我們把斯多亞派看成某種蘇格拉底主義,而柏拉圖主義是一種蘇格拉底主義的話,安提庫斯就是在協調兩種蘇格拉底主義思想。雖然這種區分很外在,但至少可以指向其思想來源中互通的地方。

安提庫斯同時代的重要思想家:波希多尼安提庫斯的同鄉,斯多亞派著名哲人波希多尼(Posidonius)曾經對中期柏拉圖主義者有廣泛影響。學界也匯集過其殘篇,給予不少重視。他出生於公元前135年(幾乎與安提庫斯同年),前51/50年去世。其著作僅留存了殘篇和轉述,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塞羅《論神聖》(De Divinatione)卷一保留的波希多尼《論神聖》中的思想,還有蓋倫《論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圖的教義》中轉述過其激情理論。

此外他還著有論述邏各斯、宇宙、諸神、命運、倫理、責任等方面的著作,同時還注釋過柏拉圖的《蒂邁歐》,他的這項工作對中期柏拉圖主義者影響很大。他是斯多亞派內部吸取柏拉圖和柏拉圖主義學說的代表,他和安提庫斯在很多問題上都有相類似的意見,對後世的柏拉圖主義者也施以斯多亞派的影響。所以他和安提庫斯恰好相對應,是柏拉圖主義和斯多亞派進行相互的理論學習的代表。

西塞羅

波希多尼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一改斯多亞派對激情(血氣)的看法。蓋倫轉述說,波希多尼的倫理學是柏拉圖式的,他接受了靈魂有三種能力的學說,直接與早期斯多亞派的芝諾和克利西波斯相對立,他們認為靈魂是統一的,激情只不過是錯誤的判斷,可以通過理性論證而消除。

而波希多尼接受了柏拉圖靈魂三分說,認為激情來自於靈魂的非理性部分,因此無法徹底消除,只有悉心訓練和純粹的理性勸勉,以便控制好非理性部分才可以避免其破壞作用。提到勸勉的話,就表明波希多尼甚至通過柏拉圖回溯到了畢達哥拉斯主義的教義,這也影響了同時代的柏拉圖主義者。

安提庫斯的重要弟子:西塞羅和瓦羅作為安提庫斯的思想傳人和思想轉述者,西塞羅最終站在了學園一邊,而非斯多亞一邊,他採用新學園的懷疑方法進行哲學探究,安提庫斯是他論題的重要思想來源,西塞羅的很多問題都是對著安提庫斯在辯論。安提庫斯的代言人有魯庫魯斯(Lucullus)和瓦羅。上一章已經簡要介紹過西塞羅的柏拉圖主義,這裡不再贅述,我們只是補充一點瓦羅的情況。

瓦羅(Varo,公元前116-前27年)是羅馬重要政治家,著名學者,出生於薩賓(Sabine)地區的雷亞特(Reate),是安提庫斯在羅馬最重要的弟子。瓦羅在羅馬和雅典接受過教育,後來從政,追隨龐培,後代替龐培管理遠西班牙行省,在愷撒徵服遠徵西班牙行省後跟隨愷撒,公元前49年作為龐培黨人參加了西班牙戰爭。

公元前47年奉命建造第一個國家圖書館。公元前30年內戰結束後,他致力於學術研究和寫作。可以說,他是羅馬最博學的人之一,集詩人、諷刺作家、博古學者、法學家、地理學家、文法家及科學家於一身,精通語言學、歷史學、詩歌、農學、數學、教育學和哲學。

據說他是古代最多產的著作家之一,著有約620部作品,78歲時已寫出了490多篇論文和專著,涉及眾多主題。他一生努力的是,掌握希臘文化所有精華並用羅馬精神加以改造。

從西塞羅《學園派》(1.9)可以知道,瓦羅和西塞羅是密友,西塞羅非常推崇其羅馬歷史和拉丁語言文學研究。西塞羅在《學園派》第二部中讓瓦羅為安提庫斯代言,並把該書獻給了瓦羅。由此可見,瓦羅曾經在雅典從學於安提庫斯,並自視為其門徒,當然,其哲學學說也並非都來自安提庫斯。

就他們的關係而言,西塞羅曾經提到瓦羅非常贊同安提庫斯,而自己則選擇站在拉瑞薩的菲洛一邊。據學者研究,瓦羅在神學和語言學等方面與安提庫斯的一些不同可以細細梳理出來。安提庫斯還有其他追隨者,比如Aristo、Dio、Cratippus、Piso、Lucullus、Brutus等,請參見相關論文,篇幅所限,不再評述。

相關焦點

  • 「精氣學說」是探求宇宙本原和闡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精氣學說認為,精氣(氣)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不論是存在於宇宙中的有形物體,還是無形而運動於有形物體之間的極細微物質,都是氣的存在形式;由於精氣的中介作用,宇宙構成了一個萬物相通、天地一體的整體;人類作為宇宙萬物之一,也由精氣構成;精氣自身的運動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陰陽二氣與五行之氣的運動變化,推動著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在中醫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既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又對醫療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諸如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其中氣血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陰陽不斷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陰陽的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學說是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陰陽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五行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的重要作用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家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要素的運動和循環生克變化所構成。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一直以來有很多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五行與《易經》的陰陽學說有關,還有觀點認為五行源自河圖、洛書。對於五行學說的起源已經很難定論了。鄒衍是陰陽家代表人物,相傳為五行學說創始人(五行學說是由他整理和最先由他開始廣泛傳播的可能性最大)。
  • 板塊構造學說源於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全球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構造學說是近幾十年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解釋大地構造運動和海陸分布規律較為盛行的一種學說。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的厚度最薄,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在地球地表以下大約100至110千米深處存在著一個不連續的分布熔融狀物質的區域,稱為「軟流層」,在地質學上通常把軟流層以上部分,稱為「巖石圈」。
  • 西媒:伽利略400年前被禁止捍衛哥白尼學說
    伽利略對《聖經》中關於天文學的問題進行公開解釋的做法使神學家認為他涉足了並非其專業領域的問題。此外,以《聖經》的解釋為關鍵點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衝突也對哥白尼學說造成了明顯的損害。第三點是通過望遠鏡發現的新宇宙和布魯諾的思想。布魯諾1600年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他是日心說的捍衛者,但不具備良好的天文學素養。他對哥白尼學說的支持更多的是建立在他的世界觀基礎上。
  • 五行學說分類概論
    五行學說分類概論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所構成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相雜相和而化生的。
  • 世界島學說
    麥金德的世界島學說認為: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
  • 「五德終始學說」與秦朝政治,有何關係?
    顧頡剛先生也指出:「五行是中國人的思想律,是中國人對宇宙系統的信仰,兩千餘年來他有著極強固的勢力。」正是在秦始皇時期,「五德終始學說」被直接運用於指導政治實踐,並對封建政治統治產生巨大影響,從而確立了這一學說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上的地位。
  • 什麼是藏象學說?
    ——《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記載了藏象學說的理論。藏象,又稱「髒象」。藏,是指藏於體內不可見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可見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學說,是一門通過觀察和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象學說對於闡明人體的生理和人體相關的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 「主義」的濫用和「學說」的誤解,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例
    霍森奇通過對比發現,在英語世界和歐陸的非英語世界裡,對於這個術語的態度並不一致。在英語學者的話語裡,Social Darwinism仍舊是作為學說的意義而存在,但在歐陸思想家那裡,已經成為了批判資本主義競爭、帝國主義戰爭或種族鬥爭時所使用的批判對象了;第二個階段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1931年的大蕭條。
  • 《陰陽學說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附經典案例
    陰陽學說是自然的辯證法,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己形成。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有兩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即陽力與陰力。陽力也可稱為「復力」,陰力也可稱之為「剝力」,此兩股原力分別交替規範宇宙物質的生存發展過程。復力使物質「由小生長到大」,剝力使物質「由大分化為小」。沒有宇宙陰原力的規範,萬物皆受陽原力催動,不斷地由小生長到大、分裂膨脹、有生無減、只大不小。如果一棵樹可以長到宇宙的邊際,那麼宇宙就飽和爆裂、崩解滅亡。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五行學說
    按照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是對應的,各具其德之一種,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都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呂氏春秋》說:「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蚓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
  • 道家學說具體都是什麼學說?真的只是道教嗎?
    至於老莊學說的核心,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同宗於「道」。其實,老莊均稱「道」是最先、最高的存在,「道」衍生出天地萬物。儘管它是虛無的,我們無法通過感官來感知它,但是它又是真實的存在。可是,老子的「道」與莊子的「道」在內涵上還是有差異的。總而言之,老子之「道」,較側重於本體論和宇宙論。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首先,中醫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進行類比,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
  • 俄羅斯公布新版軍事學說
    12月26日,俄羅斯聯邦新版軍事學說全文在俄總統府網站公布。俄新版軍事學說是19日在俄總統普京主持召開的俄安全委員會會議上獲得一致通過的。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在20日發布的解釋中稱,修改軍事學說是為了適應俄羅斯面臨的新安全形勢。
  • 跟我學風水基礎:2.7五行學說
    風水學基礎之: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唯物哲學樸素的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有先天陰陽五行與後天陰陽五行之分,它認為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孿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條件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屬性。這五種特性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 周易預測中的五行學說——金水木火土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五行起源<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生水,金屬被燒制時在火中加熱後,融化稱為流體的物質;金生水的另外一種常見情況,固體的東西表面溫度一般低一些,當外界溫差和氣候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就會發現金屬表面有一個個的小水珠,古代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亦認為是「金生水」的情形。
  • 古人眼中的天地日月:解讀三種古老的天體學說
    兩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在科技和認知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對於廣袤宇宙的認知卻有著自成體系的思維方式。那麼我們的古人到底是怎麼來解釋日月星辰的構造和運行的呢?就讓我們從最古老的學說開始說起。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天圓地方「蓋天說」「蓋天說」是各種天體論學說中出現得最早的,相傳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了,記錄在《周髀算經》中。
  • 儒家學說的基本起點是什麼?
    面對這兩大問題,各家的不同思維路向、理論學說開始輪番登上歷史舞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將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二者的代表文獻是《論語》、《孟子》。而荀子則是儒家學說的「另類」。那麼,儒家思想能發展成一家學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