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學說具體都是什麼學說?真的只是道教嗎?

2020-12-20 槽語

在中國,地位與儒家相當的學派,要算產生於春秋後期的道家學派了。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主要代表還有莊子,因此道家學派又稱「老莊之學」。《老子》又稱《道德經》,是用優美的韻文寫成的一部玄言詩,包含了十分深刻的哲學思想。如果要問哪個學派囊括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的精華,我想道家學派是排行第一的。

對老子的生平和事跡的史料,現存不多。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掌管藏書的史官,相當於現代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晚年「莫知其所終」,騎著青牛,悠然出關。至於為何稱他為老子,有人認為是他年齡大;有人認為他生下來就滿頭白髮。

據近人高亨考證,古代只有「老」姓而沒有「李」姓,也就是說李姓是之後才出現的。在古代音韻系統裡,「老」為「幽」部,「李」為「之」部。「之」和「幽」音較近,因此「老」容易變成「李」。老子一生僅留下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史記》云:「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老子》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篇」,下篇為「德篇」,因此又稱《道德經》。該書博大精深,雖五千言卻字字珠璣。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老子》一書,一個字就涵蓋一個觀念,一句話就涵蓋三玄三要的妙義。

對於莊子,《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也載其為蒙地人,做過管理漆園的小吏。他善於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奇異的情節對現實生活進行肆意發揮。《莊子》一書分內篇七(一般認為是莊子所作)、外篇十五和雜篇十一(一般認為是莊子門人以及再傳弟子所作)。聞一多稱莊子哲學:「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是一首絕妙的詩」。

至於老莊學說的核心,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同宗於「道」。其實,老莊均稱「道」是最先、最高的存在,「道」衍生出天地萬物。儘管它是虛無的,我們無法通過感官來感知它,但是它又是真實的存在。

可是,老子的「道」與莊子的「道」在內涵上還是有差異的。總而言之,老子之「道」,較側重於本體論和宇宙論。在《老子》裡,一共提及七十多次「道」,可見,老子認為「道」是哲學的最高範疇,涵蓋了宇宙、自然以及人類社會。在殷周時期的天地創世說裡,將「天」奉為最高的、具有人格的神,可以安排人世間的一切。但是,在老子這裡,在「天」、「帝」之上還有一個「道」,即天地萬物的始祖。

只是老子用一種十分模糊的概念來描述「道」,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實際上,這正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用情景性、模糊性來闡述事物及其本質,而非邏輯性。因此,在老子的「道」裡,「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在他眼中,「道」涵蓋了「有」和「無」,。

相對於莊子之「道」,則較側重於人生境界。在莊子眼中,「道」無所不在,天不得不高,得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

《莊子》一書,想像非常奇特瑰麗,文字肆意汪洋,其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寓言,寓意深刻,富於哲理。莊子在抨擊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對人的質樸天性的「戕害」,提倡人們返璞歸真;反對人被物質奴役,認為人對自然,只能因任,不能隨意造作,主張「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因此他在對人的貧富壽夭等方面,持豁達態度,幻想一種絕對自由』的逍遙境界。

實際上,對於以道德教化為主旨的儒家與以法律為治國根本的法家,道家是持反對意見的。《老子》中「大道廢,有仁義」、「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莊子》將孔子作為假想論敵,認為仁義皆驕姆枝指,士以身殉名,聖人以身殉天下,都是傷害自己的天然本性。道家也反對苛捐雜稅。

老子曾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莊子認為法家所謂法治,只不過為竊國大盜鞏固政權,大盜不僅竊國,並連其聖知之法一齊竊去。因此,就不難理解老莊學說遭到儒家猛烈批評了。如荀子批評老子「有見於屈,無見於伸」,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並批評了道家清心寡欲,不知進取的消極處世思想。

總的來講,道家學派認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研究與理解萬事萬物的基礎,並藉以研究自然、社會、家庭與人生之間的關係,主張清靜無為,與世無爭,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因素。

這種清靜無為與回歸自然的思想,道家認為是人本思想,可以實現個人價值。因為在他們眼中,人是有心智的,而動物僅有欲望,因此人務必注重內心修行,不能和動物一樣只靠欲望,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達到通過悟道來審視社會以及世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換句話說,道家思想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主張「無為」卻追求「真理」,「回歸自然」卻非「逃避社會」,於是「主張出世」,卻是教人們學會出世才明白入世,學會入世才能明白出世。

相關焦點

  • 從「無為而治」到「神仙方術」,傳統道家學說為何會轉變為宗教?
    可是在現代人的認知裡,一提到道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卻是道教,是代表著神仙方術的本土宗教體系。那麼為什麼道家會從主張「無為而治」的政治學說,轉變為一個宗教呢?這種轉變,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呢?兩漢之前,不管是從道家學派的萌芽,還是漢初對將「黃老之學」當成是國家施政綱領的史實來看,道家學說都是一種政治哲學,與宗教無關道家誕生的源頭,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正是從奴隸制到封建制轉變的大時代,用清末學者的話說,就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在《莊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輕舉獨往、逍遙世外之功。此後便有了神仙說。地處海岸的燕齊出現海市蜃樓,被人聯想為仙境,把蓬萊、方丈、瀛洲視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外學者認為: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2、列子列子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傑出代表人物,周朝鄭國圃田人(今河南鄭州市),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列子學說本於黃帝與老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 道家法術真的存在嗎?探秘道家法術《道教文化》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唯一宗教,2011年國家以權威的藍皮書形式肯定道家法術的存在,道教法術不是巫術、迷信,而是有根有據的正規道家宗教文化。權威藍皮書作為本土的宗教,道教文化對於我國人們的影響肯定也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各種影視作品將道教神化,各種各樣的茅山道術也是深入人心,那麼道教法術真實存在嗎?
  • 朱大可:道家學說和吠陀哲學的十一個相似點
    將老子及其早期道家學說跟吠陀教義加以簡單比對,就能發現下列幾項重要的相似點:首先,老子們的學說核心「道」,與婆羅門教的「梵」(Brahman,中國上古音【bloms】)的意義近似,而後者產生於更為久遠的年代。
  • 如何評價三教九流的學說?胡適說:主要看這三點
    諸子學說雖有百家之多,然後是發展成學派,且流傳廣、影響大的學派是「九流十家」,即: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再加上小說家,呂思勉認為「術數」、「方技」、「兵家」,亦可稱為先秦諸子,可算為十二家。這十二家便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東漢史學家班固已經概論過要在「修習六藝」的基礎上,看各家之言,捨短取長。
  • 什麼是藏象學說?
    ——《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記載了藏象學說的理論。藏象,又稱「髒象」。藏,是指藏於體內不可見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可見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學說,是一門通過觀察和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象學說對於闡明人體的生理和人體相關的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 道教的「洞天福地」都有哪些?
    「洞天福地」是道教的專用語,其中「洞天」指山中的洞穴,而之所以稱之為洞天,是因為道教相信這些洞穴與天空相通。道教認為,有些地方可以幫助他們在修煉的時候事半功倍,儘快得道成仙,因此稱為洞天福地。這些地方在最初都是道教弟子憑空想像出來的仙境,相當於佛教所說的淨土,在現實中並沒有實際的對應地點。另外,在道教的典籍中,人界修行的神仙基本都依山傍水而居。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居住的花果山水簾洞,就是按照道家洞天福地的說法想像出來的。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佛家和道家以及儒家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你來說說看!
    美其名曰「三教同源說」……所有的這些說法都甚囂塵上,很有市場。那麼到底我們的佛教和道教,乃至於我們的「儒教」它們兩者或是三者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其實佛教和道教以及儒教之間並沒有關係,從理論到實修統統沒有關係!之所以會有這樣所謂三教之間有關係的論斷產生,其實是來源於兩方面:一者就是人,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的認知;再者就是我們社會文化大融合的趨勢必然。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 安提庫斯構建的世界整體學說,並非物質宇宙學說
    因此"物"滅入其部分,而非變成無;而且這些部分可以被無限分割,因為事物本性中並無至小的單元,比如,沒有什麼東西不可以被分。而且一切活動物都是通過間隔(diakena)在運動,而這些間隔可以同樣被無限分割。
  • 玄學與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道教聖地茅山茅山宗葛洪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家學者,醫藥學家,化學家,擅長針灸,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等著作,受封關內侯,食今江蘇句容縣二百邑,於封地句容創茅山宗,以煉丹(醫藥學,化學研究),長生成仙(
  • 《五行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易經預測學體系中,必須認識和熟悉的基礎知識之一《五行學說》,《六爻》、《梅花易數》、《四柱預測》、《奇門遁甲》等易經預測體系都是由五行學說把萬事萬物分類和關聯起來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推演和預測。沒有五行學體系,事物之間很難建立聯繫。
  • 儒家學說的基本起點是什麼?
    一般來講,百家爭鳴都有其根源問題,特別是儒、墨、道、法諸家,它們的根源主要有兩個:一是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大規模的頻繁戰爭給社會政治造成巨大混亂,如何「措天下於衽席之上,解黎民於倒懸之中」;二是面對價值信仰體系的崩塌,應該如何重構民眾的精神信仰。面對這兩大問題,各家的不同思維路向、理論學說開始輪番登上歷史舞臺。
  • 世界島學說
    麥金德的世界島學說認為: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探尋未來什麼是陰陽?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什麼是陰陽陰陽學說的重要作用: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天下》裡的謎題:關尹和老聃的學說
    他們的學說,以「常無有」為基礎建立,又以「太一」為內核;(這一學說)以柔弱謙下為外表,又以空虛不毀傷萬物為實質。 《天下》此言,基本符合老子學說的面貌。此三字在《老子》中都是高頻詞,如《老子》言:「有無相生」(第二章),「有生於無」(第四十章),「復命曰常,知常曰明」(第十六章),等等。不過「常」字接名詞時往往用作形容詞和副詞,所以這一種斷句不甚合語法。 其二,可以斷為「常」之「無有」或是「常無」之「有」。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鄒衍在戰國的時候,將陰陽學說轉變成了"陰陽五行文化",因此,他將這個學說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而鄒衍本人也因為他這個學派的面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所有相關的文獻當中都有記載,相當於當代愛因斯坦的影響力。他當時遊走列國受到的都是君王級別的待遇。
  • 道教中的龍和虎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龍和虎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含義。道教是以修仙為終極目標的宗教,最早描寫仙人的道家典籍應該是《莊子》。《莊子·逍遙遊》寫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這個神仙有什麼特點呢?除了外表絕美,餐風飲露之外,最重要的特點便是乘雲氣,御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