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說抵制有時只是情緒的宣洩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面對關乎公共利益的問題,不會動不動就「抵制」,不會放任自己的權利被借著道德名義的呼籲一步步蠶食。


    最近看了兩則報導,一則是剛獲普立茲獎的《你吃的每一條魚都可能沾著另一個人的血和淚》,另一則是《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前者報導了泰國捕魚業奴工的掙扎現狀,後者則聚焦牛仔褲加工所帶來的環境汙染與水資源浪費。

    不少人被觸目驚心的圖文震撼了。他們幾乎無法相信,舌尖之味竟飽含不人道的虐待,穿在身上的褲子竟伴隨著巨大的汙染。說實話,我自己也被「一條牛仔褲=3480升水,其生產過程中約使用2500種化學物質」的描述嚇了一跳,頓時覺得緊貼皮膚的根本不是什麼布料,而是濃縮的各種染劑藥水。但我更注意到的一個現象是,不少讀完此文的人表示,再也不吃魚、再也不穿牛仔褲了。

    面對奴工、汙染等重大問題,個人往往有一種無力感,覺得憑藉一己之力也改變不了什麼,力所能及的只是自己不去做,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何況,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是人們的自由,我們的確無權幹涉。

    但不能迴避的問題是,漁業奴工曝光了,你可以拒絕吃魚。牛仔褲汙染被揭露了,你可以抵制牛仔褲。三鹿奶粉出事了,你可以抵制國產奶。這些做起來還比較容易。然而,製藥業也是個汙染極重的行業,央視就曾曝光過山東、河南等地藥廠造成的嚴重汙染,那你是不是不吃藥了?是不是每曝出一則醜聞,我們都要以抵制的姿態作為回應?是不是每個行業的漏洞,都要犧牲自己的正當權利去填補?

    抵制的姿態,很有一種「從我做起」的光榮感,很容易讓自己和一種罪惡撇清關係——你看看,製造牛仔褲這麼汙染,我不穿牛仔褲我有綠色理念。還很有一種獻身犧牲的付出感——你看看,為了解放那些奴工,我連魚都不吃了。你甚至可以拿自己去跟那些看了新聞依然吃魚肉、穿牛仔褲的人比較,從比較中獲得一種道德優越。

    的確,在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我們需要這種「從我做起」的踏實精神,比如節水節能,一己之力雖小,但終究在行動的路上。但是也要看到,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在海鮮與牛仔褲的問題上,你的抵制一感動不了無良商家,二喚醒不了缺位的監管部門,對問題本身的解決沒有顯著的建設性推動。動不動就說抵制,有時只是不理性的情緒宣洩。

    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面對關乎公共利益的問題,不會動不動就去「抵制」,不會放任自己的權利被借著道德名義的呼籲一步步蠶食。面對奴工與工業汙染,不該一爆出什麼負面新聞,就對其產品進行情緒化抵制,將消費這種產品視為罪惡之果,將此產品的生產、銷售、運輸人員視為罪惡的同謀。而應在積極的討論中,將媒體熱點變成公共議題,推動相關部門的關注、呼喚相關法律的出臺,讓違背人道的奴役和無視環境的廠商無處藏身。否則,你抵制了,讓渡了你吃魚穿褲的權利,黑心老闆還在使用奴工,汙染廠家還在排汙,近乎徒勞。

    成熟的媒體,面對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毀滅」之說,不光要探討它到底有沒有誇大其詞,不光要傳遞理性的聲音平息公眾的恐懼,還要更深一步,去關注那些潛藏著同樣危害,卻暫時未被公眾所知、未被相關部門注意的隱患,引導民眾進行理性的意見訴求。唯有如此,我們才不至於被那些聲音嚇得不知所措,唯有如此,違法無良企業才不會暗自竊喜。

相關焦點

  • 合理宣洩負面情緒
    人們總是習慣看表象,而事實上,作為一國統帥,面對強敵壓境,自己的國家遭受他人的欺凌,內心的憤怒自不必說,其所承受 的壓力也可想而知。而邱吉爾坐在沙發上織毛衣,不過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宣洩內心強大的 負面情緒罷了。心理學研究認為,當一個人被負面情緒控制時,很難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 斷,這一點邱吉爾是明白的,所以他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並在冷靜的狀態下思考如何對付 德軍的大舉進攻。
  • 別以為發脾氣只是情緒的宣洩,有可能是狂躁症在搗亂
    說到「發脾氣」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情景?是這樣?還是這樣?你認為這些情景是意見不合的爭吵還是工作壓力的宣洩?其實這些情景的發生,很有可能是狂躁症在作怪!下面說一下狂躁症病因以及症狀表現。狂躁症的發病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1、生物學因素: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主要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失調。
  • 宣洩自己的「垃圾情緒」
    然而,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聞不到的「垃圾」常常被人們遺忘,它就是潛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情緒垃圾。情緒垃圾是指恐懼、失望、不滿、嫉妒、恍惚、焦慮、憂鬱煩躁等負面情緒。由於情緒垃圾具有高隱蔽性,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它的存在,因此相對於那種看得見、聞得到的垃圾,情緒垃圾的危害性更大。
  • 當你們情緒不好,可以適當宣洩,這樣心理更健康
    當你們情緒不好,可以適當宣洩,這樣心理更健康人在外生活怎麼會碰到不如意的人和不順心的事情,但是你又沒法直接說出來,那不但會影響你的生活還可能導致你失業,所以長久下來就把情緒都積壓在心中,難以宣洩,你又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想哭就哭,想鬧就鬧,現在你是獨當一面的大人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泉州首現收費情緒宣洩室 摔碗掀桌這樣你能宣洩嗎
    剛剛開業,這家情緒宣洩屋已經成了不少市民朋友圈和抖音裡的打卡地。「早幾年就已經有開設情緒宣洩屋的想法了,但當時通過市場調查,我覺得大部分泉州人還不願將情緒宣洩擺到明面上來,所以等到今年才開業。」情緒宣洩屋的老闆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在日本待過幾年,情緒宣洩屋在國外很流行。
  • 情緒別憋著,宣洩出來反而舒服一些
    人是種感情動物,不能讓自己憋著,適當地宣洩下情緒,對自己有好處。當你一個人孤獨久了,就會想要找個事情做,找個人說說話。你說話的時候,就會順著話題聊,而不是一個人胡思亂想。所以反倒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的朋友、同事、家人,只要不是什麼太過於隱秘的事情,都是可以說的。說出來,有時候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至少會讓你心裡舒服一點。有人能夠這樣聽你嘮叨,是他在幫你分擔這份情緒,讓你少一分擔心和煩惱。
  • 要學會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1、合理宣洩合理的宣洩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長期的把自己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內不願與別人交流,自己的心裡也會變得十分壓抑和焦慮。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如果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緒要進行合理的宣洩,這樣的話才可以讓自己的情緒達到一定的愉悅狀態。
  • 怎樣合理有效的宣洩負面情緒 - 於飛
    他說:我住的地方靠近機場,每當飛機起落的時候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後來,當我心情不好或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併帶走了!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到:怪不得他脾氣這麼好,原來他知道如何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一味的壓抑心中不快,並不能解決問題。
  • 適合講給戀人的溫柔治癒句子|有時只是想要安靜
    有的時候,只是想宣洩一下,因為心情不好。有時只是想要安靜,因為真的好累時候。Sometimes, just want to vent, because the mood is not good.有時…有時…有時不會…有時…太累喝杯茶,品嘗。每次讀到她,都有一種喧闐對世界的新鮮感。你們曾經以為她了。
  • 給自己找個透氣孔,心理專家:合理宣洩情緒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8日訊(記者毛茵)宅家的日子長了,一家人低頭不見抬頭見,少不了嗑嗑碰碰,不少人情緒「發黴」,心裡「長草」,各種鬧騰都冒出來:母子大喊大叫的,夫妻看不順眼的,婆媳互懟的……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肖勁松主任醫師說,疫情期間需要合理宣洩情緒
  • 合理宣洩情緒有助減壓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壓力,也會帶來不同的情緒反應,有的壓力可以促使人向下一個階段前進,有的壓力卻會給人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學習壓力是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管理好自身情緒尤為重要。
  • 要不要在朋友圈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同身受」是最虛假的詞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你心中需要發洩的時候,又沒有傾述對象,要不要在朋友圈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相信很多人會這樣做,但是你會發現,這樣做其實沒有什麼意義,這世界上最虛假的一個詞就是「感同身受」。今天的微博上就有這樣的一個話題:要不要在朋友圈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踏雪尋蘇:沒有意義,也沒人在乎。@就是我了: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沒人來。
  • 你能控制你的情緒嗎?
    因為控制不了情緒,生氣的時候說出去的話就像那些釘子釘完後一樣留下疤痕,那些傷痕不管你說多少句對不起,傷口永遠存在,語言的傷害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倘若我們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決堤,亂發脾氣,絲毫不懂得控制,時間久了別人會把我們視為很難相處的人,甚至不再和我們來往。我想,生活中很多人應該都有體會,衝動是魔鬼啊!
  • 《奇葩說》董婧就打罵事件道歉:後悔選擇最糟糕的方式宣洩情緒
    董婧道歉董婧傅首爾9月26日晚,《奇葩說》官微就董婧傅首爾打罵事件發聲明並致歉,稱起因是兩位選手因化妝師安排的問題產生誤會,加上備賽壓力大沒能控制住情緒發生口角,隨後董婧髮長文道歉,稱在20日發布的內容中有情緒化的失實的表達,讓傅首爾擔任了施暴者的形象,對此很抱歉,很後悔選擇了最糟糕的方式來宣洩情緒,因此事件讓大眾對節目產生負面認知表示很愧疚,感謝粉絲在自己衝動後給予的愛和支持,希望對雙方的傷害不再發生。
  • 喝酒好處多,適量飲酒,宣洩負面情緒釋放壓力
    其實本來就是,喝酒直接的好處是人體受益;那麼,當然也應如此,最間接的好處就是宣洩情緒,負面的意識獲解脫。有相當多的人喝酒初衷或喝酒習慣,並非衝著身體收益而飲,是在刻意地追求精神享受,把多餘的失落情緒清空。
  • 我拉黑了一個總在朋友圈宣洩情緒的人——心理學:負能量如何釋放
    在朋友圈,釋放自己的情緒,除了親人朋友會看到,而且一些工作上的同事也會看到,這對於一個人的社交形象,的確會存在著一些負面的作用。可是,有時候,情緒來了,找不到宣洩的途徑,可能朋友圈,就成為自己釋放情緒的一個場所。
  • 合理的情緒宣洩,孩子就是「金色花」
    印度詩人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是一朵「金色花」,給予我們快樂,可有時候現實很無奈……孩子兩歲,眼瞅著到了幼兒園的年齡,不僅思想變得很有主見,行為有時也變得更加肆意,常常上演「蹬鼻子上臉」的戲碼……想吃雞蛋,爸媽怕雞蛋太燙手傷到寶寶
  • 黃明志回應辱林丹:球迷都罵對手 抵制我?隨便
    黃明志辯解稱,他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球迷心態表達自己的心聲。  黃明志以一身病人裝扮出現在電影紅地毯上,稱這是電影需要。「那首歌的精神是我的電影想請他(李宗偉)來看一下,笑一下,因為他輸了,」黃明志說。黃明志表示自己只是把心聲表達出來。「一般球迷在家裡罵,我就把它拍出來。」
  • 宣洩和釋放 是心靈的出口
    所謂心靈的出口,就是將心中的不快和不滿,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宣洩和釋放。有了情緒,及時地宣洩和釋放出來,於人於己都是好事。宣洩和釋放,既能讓對方了解自己,又不至於讓自己憋出病來。像《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性格外向,快人快語,心裡不存話。而林黛玉則恰恰相反,滿腹心事,憋在心裡,日久成疾,最後抑鬱而死。
  • 道是無情卻有情,他們只是不善於處理愛人情緒變化的兩大星座
    愛情,或者也算是一種情緒,而對於情緒的敏感性,其實一向是有些人容易觸感傷情,而有些人或許天生就比較遲鈍。所以有時在愛情裡,總有人或許很容易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但有些人或許就是很容易就慢半拍,或許就是會在比較久之後,才會感受得到別人曾有過的感觸,這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但你能說在愛情裡好像比較遲緩,看似無情的人真的沒有情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