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壢新醫院張煥禎:我們如何給醫生發工資

2020-12-12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30多年前,臺灣的公立醫院也充斥著「以藥養醫」和紅包文化。但是,臺灣經過30多年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遺留問題。臺灣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固定薪,現在使用最多是混合制。臺灣醫院現行的醫師薪酬制度主要有三種形式是「基本保障薪+變動式的醫師抽成」、「基本保障薪+分配比率固定的醫師獎勵金」、「完全變動抽成」。


基本的薪酬制度主要分為三類:固定薪制、浮動薪制、混合制。

固定薪制的優點就是,收入固定,安全感和忠誠度高,沒有業績壓力,較能注重患者需求。固定薪的缺點就是,在醫療服務業績下降的時候薪資成本就會提高。

浮動薪制的優點就是收入跟績效成正比,醫師擁有最大的自由度,缺點就是醫生不願意配合醫院的政策。


混合制的確能夠綜合有點,但是制度設計管理上較複雜。一旦運用不佳,計算失誤,它可能會使一家醫院成本增加。


臺灣如何破除以藥養醫

30多年前,臺灣公立醫院醫生工資由政府編列預算支出,醫院不再向病人收取醫師診療費。教會醫院等私立醫院也參照公立醫院的工資制度。臺灣醫生當時的收入並不高。為了彌補收入不足,臺灣醫療界也衍生出了一些現象。

那一時期,臺灣醫生主要通過在醫療院所兼職、在家開設診所、跟病人收紅包,跟廠商收取回扣等方式增加收入。

臺灣長庚醫院最早開始杜絕紅包文化,主要是通過合理薪酬設計來實現。首先,臺灣一方面通過外部治理來迫使醫生放棄紅包與回扣,抓捕了一些名醫。第二,醫院加強內部管理,明令禁止收紅包,違規嚴懲,建立醫師專勤專診制度。第三,加大外部宣傳,對外向病人宣傳反紅包文化,形成社會輿論,漸漸公立醫院也不敢拿紅包。

隨後,在私立醫院的競爭下,公立醫院開始調整薪酬制度,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臺灣醫院的人事費用佔醫院運營總成本的比例為50%~60%。在人事費用中,醫生的工資佔比為一半左右,不會低於40%也不會高於60%。假定某家醫院有200名醫生,有1000名其他的工作人員,每月人事費用支出為一億元,那麼,五千萬元是分配給醫生,另外五千萬則分配給其他工作人員。


臺灣醫生薪酬制度的核心:醫生提成制

臺灣現在有所謂提成醫師費,大部分醫院都說醫生提成制。臺灣醫生依據自己提供的門診、住院、開刀、檢查等醫療服務數量,從醫院領取一定金額或比例的醫療費用作為醫師酬勞。

臺灣是以服務數量來計酬提成,而不以服務收費金額總量來計酬,開藥品和檢驗是沒有提成的。如果以金額抽成,假定一天看了20個病人,兩萬塊總收入提取10%的醫師費,可能會誘導醫師多開藥、多開檢驗。

臺灣沒有職稱制度,只有主治醫師可以看門診領取提成,而且實行主診醫生負責制;住院醫師則領固定薪。

醫生提成制的優點是提高醫生生產力,增加醫院業務量及收入,而且教學與研究也可以設計出相應的提成。提成制的缺點就是,可能會增加病人不必要的檢查或服務,醫生間爭搶病人,醫生過勞,以及選擇性服務。

臺灣醫生自由執業,可以進行多點執業備案,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本院工作。臺灣醫生每年也必須發表論文,但不是強制性的;教學具有強制性,門診、病歷討論也是固定的。

臺灣醫師薪酬制度中則有所謂上限(Ceiling)和重新分配(Pooling)。假定醫生的收入超過一定上限,醫院依然會支付,但是會打折扣。假如某位醫生收入超過醫院規定的上限10萬,10萬~15萬可能只能拿六成,15萬以上可能就拿三成,多出來的四成和七成提成公積金。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診療需要科室配合。同一科室的醫生,將自己的收入必須拿出一定比例出來重新分配,資歷高的醫生拿得多,還可以補助出國進修,補助團隊培養等集體事務。

臺灣醫院現行的醫師薪酬制度主要有三種形式是「基本保障薪+變動式的醫師抽成」、「基本保障薪+分配比率固定的醫師獎勵金」、「完全變動抽成」。


財團法人教會醫院,抽成比例不一,10%交由科室統籌。


公立軍隊系統醫院,全院績效獎金減掉非醫療部門部分獎金等於醫療部獎金;個人薪資上限不能超過基本保障薪的四倍,超過部分上繳。


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編制醫生不夠用會約聘醫師,約聘醫師不夠用會約用醫師,三類略有差異。某財團法人大型醫院,採用完全變動抽成,實行三三三制度,15%是個人基金,科基金和院基金各拿7.5%。


【文/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壢新醫院院長 張煥禎 來源:健康界】


相關焦點

  • 臺灣醫院是如何給醫生定工資標準的?
    現在,薪酬設計理念在醫院裡是複雜的,但在全世界歐美進步的國家醫生薪資都是較高的,不幸的是,在東方的國家,尤其是臺灣與中國一樣,醫生很難受到尊重,也很難接受醫生要錢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有必要弄清醫生的價值所在。
  • 臺灣醫院是如何給醫生定工資標準的?
    現在,薪酬設計理念在醫院裡是複雜的,但在全世界歐美進步的國家醫生薪資都是較高的,不幸的是,在東方的國家,尤其是臺灣與中國一樣,醫生很難受到尊重,也很難接受醫生要錢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有必要弄清醫生的價值所在。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與臺灣壢新醫院正式締結「姊妹醫院」
    4月2日,長沙市第一醫院與臺灣壢新醫院正式籤訂合作協議,締結成為「姊妹醫院」,醫院雙方將在加強全科醫學發展、醫務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亞洲華人醫務管理交流學會理事長、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總院長張煥禎及其團隊,市衛計委副主任劉激揚、市臺辦副主任張克清、市衛計委科教處處長丁建輝、市臺辦交流處處長蔣竹青,以及長沙市第一醫院院長周繼如、黨委書記羅恆、副院長謝元林出席會議。  會上,院長周繼如致歡迎辭,就醫院全科醫學開展情況做了介紹。
  • 臺灣醫院如何給醫生發工資?
    臺灣如何破除以藥養醫的?在30多年前,臺灣的公立醫院也充斥著「以藥養醫」和紅包文化,但是臺灣經過30多年努力,在很大程度解決了已遺留問題。30多年前,臺灣公立醫院醫生工資由政府編列預算支出,醫院不再向病人收取醫師診療費。教會醫院等私立醫院也參照公立醫院的工資制度。臺灣醫生當時的收入並不高。
  • 張煥禎談大陸醫改痛點及關鍵
    《看醫界》專訪中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家諮詢委員會首位臺灣專家、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上海禾新醫院和上海辰新醫院總院長張煥禎。剛來中國時的張煥禎也認為,20年後的中國大陸應該也和臺灣一樣,逐漸扭轉公立醫院壟斷的格局,畢竟在經濟上,中國的發展速度是臺灣的好幾倍。但讓張煥禎意外的是,20年後,公立醫院壟斷的情況不僅沒有扭轉,甚至越來越強勢,社會辦醫舉步維艱。儘管有些驚訝,但張煥禎很清楚,政府不可能永遠為醫療買單,醫療保險也沒辦法一直支撐全民的需求。
  • 臺名醫入臺資醫院 業者指臺醫登陸執業明年高峰
    明基日月光寶成在大陸都有醫療據點  除了旺旺集團外,包括臺塑、明基、日月光和寶成等企業集團,及秀傳、宏恩、壢新等醫療集團都有興趣進軍大陸醫療市場或已在大陸設立據點。  2000年時,大陸首度開放外資申設醫院,當時搶到執照者,包括旺旺、明基、臺塑等企業在內。
  • 在上海的臺灣醫院:不僅給臺灣人看病,更將臺灣醫療服務理念帶到...
    昨天,上海辰新醫院復業慶典舉行。15年前,作為首家進入大陸市場的臺資獨資醫院,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旗下的辰新醫院在長寧區開業。2011年,由於院址擴建而搬離。時隔五年多,這家臺資醫院重新開業,並迎來了十五年的慶典。
  • 在臺灣當全科醫生:高收入、高品質的健康守門人
    臺灣先於大陸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慢性病成為健康最大威脅的背景下,也早於大陸重視全科醫生。  經過多年的發展,臺灣的全科醫生有較為完善的培養體制、發展路徑,全科醫生也成為高收入、高服務品質的健康守門人。  在臺灣,全科醫生被稱作家庭醫生,主要分布在醫院的家庭醫學科以及基層診所。島內約有500家醫院、20000家診所,其中大多為全科診所。
  • 湖南一醫院病人欠費跑路扣醫生工資?院方這樣回應
    醫生吐槽:病人欠近8500塊跑路,欠款從醫生工資扣6月21日,湖南湘雅三醫院醫生韓利華在該院外科樓,發了一條朋友圈。原文如下:「今年正月十七,星期天,半夜起來辛辛苦苦做的全身多處刀砍傷的急診手術。患者信誓旦旦告訴我,砍人者已經被抓起來了,肯定會結帳出院,不會欠醫院一分錢。結果他確實不欠醫院一分錢,欠的全部是我的。
  • 臺灣獨資醫院大陸成長史:想跟公立醫院同待遇
    我們從今天起推出連續報導。  ——編 者  不排隊的醫院  醫生2/3都是從臺灣聘過來的,甚至還從國外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力求保證服務水準  在上海徐匯區,如果你路過欽江路102號,很可能以為是一棟商業購物建築,而不是一所醫院,因為沒有川流不息的人群,門口沒有停滿車。
  • 新合作!民營醫院籤約成為高校實習基地
    上海禾新醫院副總院長吳振龍表示,上海禾新醫院和臺灣聯新國際醫院聯新運動醫學中心策略聯盟合作,將複製臺灣的運動醫學服務模式,結合醫療、運動訓練和運動檢測,全面照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上海體育學院的學生將可透過這次合作,學習新觀念與新知識,強化個人的職場競爭力,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通道,實現產學合作互利共贏。
  • 醫職工500萬獎金被剋扣 醫院:沒錢發工資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剋扣工資,或許是員工最不能容忍的行為之一!快過年了,天寒地凍,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某二甲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感覺非常寒心,原因就是醫院剋扣醫務人員工資。
  • 黑龍江招聘醫生工資不如食堂員工?醫院:食堂員工比較辛苦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內科一病房醫生,碩士以上學歷,工資待遇1700元;食堂工作人員,工資待遇2000元。」這樣的信息出現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的招聘公告上,碩士學歷以上的醫生招聘工資不如食堂工作人員?
  • 臺資醫院大陸匍行
    ,拿到第一個150張床以上規模的合資醫院執照,開辦了辰新醫院,擁有600張床位的上海聯新國際醫院也將於明年完工。        張煥禎經營的辰新醫院,最早投資人民幣2000萬元,經營第一年虧損300萬元,以後虧損額逐步遞減,
  • 後疫情時代下打破醫院的疆界,構建沒有圍牆的醫院
    03|我們該如何打破醫院的疆界,建構沒有圍牆的醫院?以往對於亞健康與高風險的對象,我們可以透過機器判斷給予報告建議。有臨床症狀的病患,由醫師進行疾病管理。但現在這些對象(亞健康、高風險、臨床症狀病患),我們可以利用遠距醫療與AI賦能的科技器材協助醫生看診與判斷,這打破了原有的模式。
  • 南昌安植雅口腔醫院涉嫌虛假宣傳 臺灣醫生是噱頭
    大力宣傳臺灣醫生,實際坐診只有四名醫生  臥底期間,真探組記者發現,安植雅口腔醫院主要宣傳的臺灣醫生,比如廖偉民,臺灣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南昌安植雅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潘建廷,南昌安植雅口腔醫院主治醫師,臺灣美容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國際矯正植牙學會會員。
  • 這家「臺灣人投資的醫院」,為何成了中國公立醫院的樣本
    此時,東陽人民醫院特殊的制度性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職工都有事業編制,穩定性就不用怕。應爭先一舉就把績效工資訂到了佔薪酬總額的70%—75%。不同崗位的職工,績效如何制定?這個領域是矛盾的集中爆發點。以往公立醫院的職工待遇相差不多,醫生、護士和後勤人員的工資相差無幾,這明顯不合理,但沒人敢動。當時,東陽人民醫院決定,將醫生、護理人員、後勤人員的收入拉開差距。
  • 這家「臺灣人投資的醫院」,為何成了中國公立醫院的樣本
    此時,東陽人民醫院特殊的制度性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職工都有事業編制,穩定性就不用怕。應爭先一舉就把績效工資訂到了佔薪酬總額的70%—75%。不同崗位的職工,績效如何制定?這個領域是矛盾的集中爆發點。以往公立醫院的職工待遇相差不多,醫生、護士和後勤人員的工資相差無幾,這明顯不合理,但沒人敢動。當時,東陽人民醫院決定,將醫生、護理人員、後勤人員的收入拉開差距。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 上海禾新醫院義助貧困生
    (記者許曉青)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臺灣聯新集團上海禾新醫院6日宣布:醫院開業一周年之際舉辦的「希望未來,相約助學」活動共募集到13萬元人民幣善款,全部用於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初升的太陽」助學項目,資助43名大陸貧困生高中一年的學費。
  • 鄭州人民醫院與支付寶合作 好評差評與醫生工資掛鈎
    她用手機添加了「鄭州人民醫院」公眾服務號後,開始選擇掛號。掛號時有「當天」和「預約」兩種方式,支持所有的科室和醫生。點開兒科劉金權醫師、選擇掛號後,支付寶錢包收到一條交費提醒,劉女士點擊即可支付掛號費。完成掛號之後,劉女士在「醫院信息」中進行排隊查詢,即可實時查看每個診室目前正在就診的號數。「前面還有3個人,快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