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像

2021-02-19 心和美術園

遼代觀音雕像 希臘風格 現藏密蘇裡州堪薩斯市Nelson-Atkins 藝術博物館

 

    我國大量藝術文物流失境外,例如國內各大博物館均無宋代木雕佛像精品。這件現藏美國的遼宋時代的彩繪木雕水月觀音像,可以認為是最美好之一。

     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並無出處,是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通常是坐在巖石或蓮花座上,以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姿勢觀看水中之月,以譬喻佛法色空的義理。自中唐周方創畫之後,晚唐與五代時期水月觀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畫中能夠見到,為有鬍鬚的男性形象,如現藏法國羅浮宮的敦煌千佛洞中唐時期所繪水月觀音圖像。宋代所見水月觀音已演變為女性形象。

觀音雕像頭戴寶冠,雙目輕闔垂視,慈悲中更透清俊秀逸。姿態為典雅智慧之女性,手姿尤為優美,但上身保持若干男性特徵。最值得注意的是面部的輪廓,具有希臘雕塑式符合"黃金分割"定理的風格。

觀音的背景為山西廣勝寺《熾盛光佛佛會圖》壁畫,於1929年因需求資金重修廟宇而售賣.由收藏家盧芹齋購得,後來賣給了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展於「中國廟宇」廳。

試與下面同時代的金與北宋同類作品比較,北宋作品面頤豐滿圓潤(依稀可見洛陽龍門奉先寺石窟中盧舍那大佛模特武則天面容),受唐與五代融合印度風格的影響明顯。而金代作品與北宋相似。


北宋木雕觀音, 美國PORTLAND 藝術博物館

 金代鍍金木雕觀音, 美國耶魯大學畫廊

金代木雕觀音,荷蘭阿姆斯特丹 RIJISMUSEUM藝術博物館

 建立遼國的契丹原是先秦時期古老民族東胡的一支,具有鮮卑蒙古人的源起。但從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女貴族復原顱像來看,其外表具有長面,鼻梁高且直,眼距較近,內雙眼皮等南通古斯人特點。契丹民族早已消亡融合,今天的達斡爾族是其後裔,末代皇后婉容是達斡爾族,從她們臉上,依稀可以懷想當年遼代觀音雕像模特的風採。

遼墓契丹女貴族復原像

郭布羅  婉容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

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標準漢族淑女。(我覺得木雕作品的難度更大,因為與質地細膩精巧,光潤柔和的瓷器相比,很容易造成神態體態呆滯的敗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加關注,了解、欣賞更多藝術大師的作品和藝術歷史!

心和美術園微信號:xinhearts

締造美麗之園

      



相關焦點

  • 佛弟子捨命保存的宋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H:100公分 重:24.8kg此宋代楠木木雕水月觀音頭戴花冠,中有小化佛(阿彌陀佛),豎髮髻,臉相豐腴,明顯承襲唐代審美遺風。額現白毫相,原本應鑲有寶石,惜已佚失。此姿勢稱為遊戲坐,乃源自麥積山石窟第205窟之遊戲觀音。極為特殊珍貴之處乃本尊之遊戲坐與現存於世界各大博物館為數極為稀少之宋、遼、金水月觀音遊戲坐相反。在僅存之遼(907-1125)宋(960-1279)金(1115-1234)之木雕水月觀音之遊戲坐皆為立右腳倚右手(第25頁至49頁附圖),其中只有現存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物館之金代木雕水月觀音為立左腳倚左手,與本尊宋代水月觀音姿勢相同。
  • 大師級九尊精緻木雕觀音,流失海外的佛像還原了
    「 憫 世 」 第一尊造型來源於聞名中外的金代美國納爾遜博物館藏木雕菩薩立像。中國文化遺產流落在外實乃一大憾事,這次的大觀音像的雕刻也是我們對遺憾的稍稍彌補。「 脅 侍 菩 薩 」 下華嚴寺的遼代泥塑珍品以合掌、露齒微笑的觀音菩薩,被郭沫若稱之為「東方的維納斯」,來往善信,皆瞻仰之。合掌觀音頭部均微微向左下傾,眉目低垂,雙手合掌,容貌清秀俊麗。
  • 為什麼要放一尊水月觀音在博物館?
    在北京觀復博物館,有一尊很亮眼的木雕水月觀音。不少來北京館參觀的人,都會在這尊木雕觀音像前駐足、欣賞、留影。這尊觀音是馬先生大約二十年前,在德國的一個拍賣會上偶遇的。拍賣會上遇到後,馬先生將這尊水月觀音請了回來。水月觀音,又名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法華經》中認為觀音菩薩有33個不同形象的法身,而「望向水中月影」的那位,即為水月觀音。
  • 欣賞 珍稀精品水月觀音菩薩像(圖)
    在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內,有一件觀音菩薩像特別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瓷塑像高67釐米,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
  • 「非遺」傳承專訪:宮式木雕彩繪貼金第四代傳人劉大宏
    而那巧奪天工的構思,出神入化的雕鍥,五色斑斕的彩繪,更是讓劉大宏對傳統木雕產生了濃厚興趣,為他走上木雕貼金彩繪、古建築建造、古建築木雕裝飾這條艱辛的工匠之路紮下硬實的根基。從踏上這條路開始,年輕的劉大宏就面對恩師發下了誓言:一定要把師傅的手藝傳承下去。
  • 歷代觀音造像53品
    >安嶽 毗盧洞 紫竹觀音五代後蜀大足石刻 北山第136號數珠手觀音 宋代北宋木雕水月觀音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遼代(公元九零七-一一二五年)十一至十二世紀早期241.3水月觀音是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通常是坐在巖石或蓮花座上,以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姿勢觀看水中之月,以譬喻佛法色空的義理。
  • 漫談巴蜀水月觀音——從江津石佛寺造像說起
    這正與江津石佛寺遺址中的那尊水月觀音像如出一轍,由此可印證石佛寺的水月觀音像的年代大致也應在晚唐五代時期。文獻記載,川渝地區最早的一批水月觀音像應是晚唐時期。《益州名畫錄》曾記載,晚唐畫家左全、範瓊分別在唐寶曆年間(825-827年)、大中年間(847-860年)在成都大聖慈寺、聖壽寺畫有水月觀音壁畫像。可惜的是這些壁畫早已堙沒於歷史長河中不見蹤跡。
  • 觀音信仰:文人畫家筆下的水月觀音
    文人畫家筆下的水月觀音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成於943年,她出現在一幅千手千眼觀音像的下方,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持淨瓶,以「如意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水中長滿蓮花,左腳放在一朵蓮花上,後面有片竹林,這景象暗示觀音在普陀洛迦,雖然佛經中的普陀洛迦被認為是在印度南方的海上,但那時中國人卻相信那就是位於浙江的普陀山
  • 水月觀音
    觀音菩薩有三十三法身,觀水中月影稱水月觀音。
  • 水月觀音與藏傳佛教觀音像之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空行觀音,在逸見梅榮的《新裝中國喇嘛教美術大觀》中列有兩個名稱:「空行觀音」和「水月觀音」[2],同樣的說法還見於王巖濤、愛文思夫婦合作的《密宗五百佛像考》。而一向為人所知的「水月觀音」這一具有文學色彩的名稱,是漢地於五代、宋流行的一種觀音樣式。
  • 水月觀音~善財龍女
    【名稱】水月觀音~善財龍女【尺寸】120×118(cm)【類別】壁畫【材質】紙本設色這幅壁畫是榆林窟第
  • 公益贈送 | 雕版世尊像、阿彌陀佛像、楊枝觀音像、水月觀音像
    國內現存雕版印刷早期的產品,也以佛教經像為多,  是中國雕版藝術與佛教文化共同澆灌出的奇蹟。  佛經版畫雕刻精細,構圖嚴謹,莊嚴素美,  區別於現代其他方式繪製的佛像,具有獨特的審美和文化意蘊,  在中國古代版畫史及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 木雕佛像收藏:一寸斑駁,一份歷史
    燈光飽滿均勻地落在環列室內的木造像藏品之上,雕像姿態平和,四下擺設周正,隨處透著古意,隱隱有極輕柔的佛教樂聲。    兩間藏室面積計約三百平方,其間藏品數量愈百件,甚至包括了品貌完好的、一米以上的精品木雕造像,因此整體布局極為緊湊。形神各異、繁簡有致的木雕藏品將兩間複式小屋裡的每一個隔間都環繞起來。觀者的每一個轉身,都可能幸會珍寶。
  • 北京法海寺水月觀音:什麼是皇家氣派?
    《水月觀音》我們現在看到的法海寺是經過多次重修的,其中大雄寶殿裡的好多繪畫原作被保存了下來。這個殿裡的壁畫非常精美,其中《水月觀音》最具有代表性。水月觀音是從佛經裡演化出來的,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在中國特別受歡迎。觀音的演變也有各種各樣的,有盂蘭盆觀音、白衣觀音、水月觀音等。水月觀音在唐代開始流行,有一個名叫周昉的宮廷畫家,據說是他妙創水月觀音,也就是說水月觀音的標準範式是他首創的,之後流行開來。
  • 【精美圖文】全球著名24尊觀音菩薩像,看一眼都是福報!
    觀音菩薩大家都知道,在亞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觀音是最為著名的菩薩。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可以說已成為中國人超越時空的心靈依靠,無論您在哪裡,您總能看到對觀世音菩薩發自內心的虔敬信仰。下圖為浙江普陀山大乘禪院水月觀音像,衣飾華麗、身姿優美,在觀音菩薩造像中首屈一指的精品。又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或東方維納斯。
  • 意境悠遠的南宋禪畫《水月觀音圖》
    水墨觀音像南宋 張月壺 作掛軸 紙上水墨規格:104×42.3釐米克利夫蘭美術館藏水月觀音的形象,最早始於中唐時期,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為周昉(約730-800)所創,「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