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研究和判斷,並在此基礎上確定黨的主要任務和宏偉目標,這對中國共產黨統一思想、團結奮鬥、凝聚人心至關重要。縱觀中國共產黨在96年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共有六次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判斷。第一次是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第二次是在新中國建立前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第三次是在中共八大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中;第四次是中共八大以後;第五次是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及中共十二大。
第六次也就是中共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共中央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判斷,他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科學判斷不但指出中國已經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可以說,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既是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依據,又是確定新戰略、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的出發點。
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偉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的政黨,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偉大使命的黨。為完成這個需要長期奮鬥才能實現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必須確定若干階段性的目標,通過完成不同階段性的目標,為實現偉大使命打基礎做準備,即通過分階段目標的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這樣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把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一起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的實現而英勇奮鬥的歷史。而在每一個階段必須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分析和判斷社會的主要矛盾。黨的歷史告訴我們能否科學分析判斷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關係到黨能否正確認識和判斷革命,確定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確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實現各個階段的基本綱領。
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理論基礎的黨,且特別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解決現實問題。科學判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並據此確定黨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宏偉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由於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為思想武器,科學地認清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才明確了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道路、中國革命的戰略和中國革命的前途。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了國家獨立、人民解放,以及建立新中國的宏偉目標。
正是由於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才確定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制定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戰略和策略,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也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新對中國國情進行認識,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才確定了正確的基本路線,開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業,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於認識歷史進程,具有與時俱進品格,又具有駕馭複雜局面能力的黨。社會矛盾是複雜的、多面的,也是發展變化的。能否認識這種複雜性、多面性和發展性,是對政黨理論水平、政治能力和領導能力的考驗。而在社會矛盾如此複雜的局面下,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體現了科學認識主要矛盾和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和水平。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指出認清中國大陸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和主要矛盾,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根據。黨從客觀實際出發認識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矛盾」的基礎上,也注意到帝國主義是變化的,封建主義也是變化的: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而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正是由於黨能科學地認識中國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戰略策略,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
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斷是中共十九大的重大理論貢獻之一,在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沒有變化的前提下,著眼於人民需要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作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判斷。這再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善於認識歷史進程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和非凡的創造歷史的主動性。
中共十九大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科學判斷,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思維達到了新境界。著眼於解決這個社會主要矛盾,中共十九大明確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即2020年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2035年至2050年,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我們相信,以這個科學判斷為基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會有進一步的大發展,中國的前途無限光明。
(作者:中央黨校教授、博導 陳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