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路現六層空中立體停車庫 緩解夫子廟地區「停車難」

2021-01-07 金陵評事街

2021年一月5日下午,筆者在平江府路和白鷺洲公園的一處空地上看到,這裡立起了兩個大型立體停車庫,工作人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收尾工作,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立體車庫有近兩百個車位,六層,可以滿足兩百多輛車的同時停放「這個立體車庫比較別具一格,因為它不僅佔地面積小,而且進出也十分方便,建成以後將會有效緩解夫子廟地區長久以來的停車難問題」。

據了解,這裡原來就是一處停車場,可以停放約50輛車,2020年國慶節後秦淮區對這處停車場進行出新,引進了「立體停車庫」這兩個車庫高近20米,寬5米左右,據工作人員介紹,車庫屬於循環式立體車庫「當車輛停放後,該設備便上下傳動,車庫自動運轉調整到下一個空閒泊位,便於遊客停車」。

相關焦點

  • 停車不再難!果欄路立體停車場啟用
    作為順德中心城區第一個公共立體升降橫移停車改造工程,通過升降橫移智能技術,該停車場將停車位從原來40個增加至116個,數量增加了近兩倍,緩解了該區域停車難問題。  因地制宜建設立體智能停車場  在大良果欄路與橋珠巷夾角,一座橙白灰相間的六層金屬結構建築物拔地而起,這就是剛剛啟用的果欄路立體停車場。
  • 烏魯木齊南湖廣場添立體停車庫
    4月15日起,位於烏魯木齊南湖市民廣場南側、江南王子飯店旁,新疆首座堆垛式立體停車庫試運行,近期內免費停車。  該停車庫為政府全額投資興建的機械化公共立體停車庫,可一次性提供273個停車泊位,建設面積為6234.8平方米。
  • 合肥大東門地鐵站邊將添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庫
    大東門將添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庫  合肥老城區有步行街、四牌樓、大東門等多個商圈,而地鐵1號線和2號線交接的站點正好位於大東門商圈。因為空間有限,這裡的停車難問題一度對市民造成了不便。不過,隨著古井智能地下停車庫的興建,這一窘境有望得到緩解。
  • 西安立體停車庫為啥叫好不叫座?
    (記者 王旭東 攝) ■記者 樊華 隨著西安的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50萬輛,停車難變成了古城眾多車主的心病。為緩解停車難題,近年來,西安加快停車場建設,尤其是新建了不少立體停車庫,然而記者注意到這樣一種狀況:一邊路邊停放車滿為患,另一邊立體停車位大量閒置。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停放不均」的現象,記者就此進行探究。
  • 停車難!可明明建了立體停車設施,為什麼沒人用?
    停車難!可明明建了立體停車設施,為什麼沒人用? 原標題:   這是一個寬約8米、長約5米的橫移式立體停車庫,是記者採訪中發現最袖珍的立體停車設施。雖然所能容納的車位只有8個,但它佔地面積小,剛好能夠「塞進」社區居民樓之間。該停車庫有3層,地面上的2層除去一個交換車位,分別有3個可停車位,地下一層有2個停車位,這樣最多可同時供8輛車停放。停車場的橫梁上貼著停車注意事項和廠家「解決停車難」的廣告詞。
  • 委員為緩解「停車難」建言獻策,發展智慧停車體系和地下深層立體車庫
    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委員們圍繞解決「停車難」提出了「構建智慧停車體系」、「發展地下深層立體車庫」等諸多建議。省政協委員馮小隆表示,我省一貫重視城市停車場建設工作,先後開展了大量政策引導和探索性實踐。然而,由於歷史欠帳等諸方面原因,導致停車泊位總供給與機動車保有量增長的差距仍在拉大。停車需求增長與停車供給不足的矛盾仍日益凸顯,以致靜態交通治理面臨更大挑戰。
  • 石鼓區有座立體停車庫
    司前街立體停車庫外景由市城建投投建運營的司前街立體停車庫「向上要空間」,設有9個停車層,109個停車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問題,助力市容市貌和治安環境的改善;停車庫位處流動人員集散地三維發展,全程智能運行由市城建投投資建設並運營的司前街立體停車庫,系一個全智能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從二維空間地面停車向三維空間立體停車發展,實現了「向上要空間」的突破;從感應開門,到根據車輛大小和重量分配車位,到橫移升降搬運存放,再到刷卡取車,全部自動進行,實現了全程智能運行。
  • 廬陵新區和氣路立體停車庫開始試營業(圖)
    智能立體停車庫  大江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廖文奇攝影報導:10月20日,廬陵新區第一座智能立體停車庫—和氣路立體停車庫開始試營業  據悉,和氣路立體停車庫位於和氣路與三灣路交叉口東北角,為4進4出全自動縱向梳齒垂直升降類機械立體停車庫,可停放小轎車和SUV汽車共計261輛,根據物價部門批覆收費標準,該停車場停車收費標準為:1小時內3元,每超過1小時加收1元,24小時內不超過18元;對固定停放的月租車輛,按260元/月/輛的標準收取;另外,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新能源汽車停車收費,按上述類型收費標準的50%收取
  • 北京朝陽:擴充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停車樓面向周邊的居民和寫字樓,緩解停車難的同時還改善了附近交通。工大橋南側立體停車樓設計與金泰大廈旁的不同。這處停車樓11月開始正式運營,佔地809平方米,共規劃車位290個。停車樓設計有上下車道,車主停取車時不需要等待。南磨房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停車樓主要面向世紀東方嘉園南北區以及旁邊的世紀東方城等小區居民,解決小區配套車位不足、居民停車難問題。
  • 社會資本建立體停車庫 每個車位最高補2萬元
    原標題:社會資本建立體停車庫 每個車位最高補2萬元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雲惠裡 通訊員 趙麗娜)為緩解「停車難」問題,近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光明管理局出臺了《光明區社會資本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投資補助實施細則(試行)》,擬對在轄區自主投資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的單位給予每個車位最高
  • 停車不方便成本回收難 立體停車場"半死不活"
    天幕城立體停車場只有第一層在使用。 中山路的立體停車庫早已停業。 齊魯醫院地下立體車庫已拆除。   一邊是廣大車主面臨無處停車的尷尬,一邊是多家立體停車場紛紛「關門大吉」。在國外早已流行的立體停車場,在青島已經使用十多年了,為什麼還是「水土不服」?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4處立體停車庫分別為: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美絲工業區機械式立體車庫、景新花園機械式立體車庫、國銀金融中心機械車庫。此外,會上還通過了福田22處辦公樓夜間車位錯時共享,緩解居民夜間停車難問題。▲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效果圖福田將建國內最大規模新能源公交車機械智能立體停車庫停車難是限制當今城市發展的通病,老舊小區多、辦公商業集聚明顯的福田區更是如此
  • 探訪西城安德馨居和天通苑西三區等社區:立體停車庫究竟為何閒置
    「眼巴巴看著這些鐵傢伙佔這麼大一片地方,可就是不能停車,你說氣不氣人!」自從7月份北京主要城區全面實施路側停車電子收費以來,社區內部停車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的需求陡然上升。近日,本報陸續接到一些讀者對社區裡機械立體停車設施閒置的投訴。於是記者調查了西城區安德馨居和昌平區天通苑西三區等社區的立體停車設施,探究它們究竟為何閒置?
  • 天津立法緩解停車難:鼓勵建立體停車場,倡導錯時共享停車
    新華社天津12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近日,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以緩解停車難。為增加公共停車場供給,規定明確,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商業街區、居住區、大(中)型建築等,應當按照國家和天津市有關停車泊位數量標準配建、增建停車場,並納入聯合驗收;與主體工程同步配建、改建或者擴建的機動車停車場,應當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 立體停車如何儘快回收成本,「三智停車」希望以立體車庫+停車廣告...
    路內停車泊位:其實,路邊停車就比較佔用位置了,路內停車更進一步,佔據的是公共道路資源,一來影響城市整體外觀,其次停取車高峰期容易引發交通堵塞,並未從根本上緩解交通壓力。 搭建立體車庫:目前也有一些立體車庫在建,只是這種立體車庫普遍存在操作方式機械、停取車速度慢的問題,同時進出口麻煩,容易刮傷汽車。
  • 蘇州將建智能立體停車庫:提供200個車位,存取時間59秒
    ②.開車已經到了目的地,但是,兜著圈繞了半個多鐘頭就是找不到可以停車的地方這令人「心塞塞」的情況在古城區尤為明顯。但小魚這裡有個好消息!為緩解城區停車難題,蘇州姑蘇區於昨日籤約,將在平江新城新增一座智能立體停車庫。並將其作為試點,大力推廣未來或將為古城區老舊停車場改造提供可以複製的模式!
  • 莆田:因地制宜規劃停車位 緩解小區停車難問題
    東南網莆田1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李劍軍 陳玲玲)2020年5月,莆田市開始實施智能化停車管理,上線「國投易泊」小程序,城區主幹道「停車難、行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但當前一些老舊小區以及大型密集小區搶車位、佔車位、佔用消防通道等現象依然嚴峻,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 鄭州停車動態:鄭東新區招標建設平面移動類立體車庫解決停車難
    鄭州停車難問題截至2018年底,鄭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400萬輛,在中部六省省會中居首。按照每輛車長4.5米計算,將車輛頭尾相連可達18000千米,相當於繞鄭州四環快速路(全長約93千米)約193圈。隨著機動車的數量增加,停車問題該如何解決。
  • 小區建的立體停車庫,租一年多少錢?已有報價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 / 文 鄧萬裡 / 圖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鄭州市近幾年一直在加強停車場建設。對很多小區來說,用地很緊張,新增加車位就得「上天」「入地」。鄭州公建物業有限公司湖光苑項目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該小區2000年建成,分4期,2300多戶居民,車輛估計超過3600輛,停車難問題一直存在,且日益突出。在轄區三官廟街道辦和社區支持下,此次停車庫籌劃建設數百個。」
  • 老舊小區停車難?民建上海市委建言:有條件的可建地下停車庫
    老舊小區停車難,民建上海市委建言在有條件的小區建地下停車庫。近年來,隨著家庭擁有私家車的數量不斷增長,老舊小區停車難已成為上海存在的普遍問題。在現有的緊缺資源下,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在即將召開的2020年上海兩會上,民建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集體提案,建議上海在有條件的老舊居民小區內,試點規劃、建設地下停車庫,讓老舊小區也能實行人車分離,還路於民,還綠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