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共青團
有態度 有溫度 有深度
全網好青年都關注
來源:綜合自河南青年志願者、信陽師範學院團委
庚子新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疫情兇猛,席捲全國。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上下正全力以赴科學、有序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近期節後返程人員流動在即,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期。
眾志成城,共抗疫情
湧現了一批批志願者們……
志願者特徵和職責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響應團中央、團省委行動號令,各級共青團組織紛紛倡議、組織青年志願者積極投身線上、線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發布。
針對各地區不同的疫情防控情況,志願者主要開展專業醫護、便民服務、健康篩查、秩序維護、心理疏導等五大類的志願服務。同時,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不斷改進志願服務方式和崗位設置,充分發揮志願服務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青年志願者們不畏艱難、挺身而出,主動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共克時艱。
青年志願者在為疫情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不僅戴上醫學口罩,做到科學醫學防護,還要戴好「心理口罩」,做好科學心理防護。為此,河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信陽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專門整理了一些針對青年防疫志願者的心理防護建議,希望能提供一定幫助。
給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的心理防護建議
別忘記帶上「心理口罩」!
給所有志願者的建議:
(1)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和信息,才能有底氣不慌
充分了解疫情有助於志願者克服不必要的恐慌,必須對新冠肺炎有全面的科學認識,堅持從權威機構獲取信息。充分掌握各種工具信息有助於志願者提供專業的幫助,例如儘量了解疫情相關政策法規及當地文化,並掌握各種社會資源(如醫療、心理援助等)的獲取途徑。
(2)嚴格做好防控措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正確使用口罩,包括戴口罩、摘口罩和處理廢棄口罩。嚴格做好手部消毒或戴上手套,防止接觸感染。保持居住環境通風良好,每日做好健康監測。
(3)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溝通
志願者應首先獲得家人支持和理解,也理解家人的擔憂和關心,及時匯報自身情況,保持良好溝通。除了家人,還可以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與經歷。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有助於志願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4)避免過度焦慮和擔憂,合理看待疫情
當前疫情仍嚴峻,面對潛在的感染風險,志願者難免會焦慮或擔憂。試著找出自己頭腦中的「不合理信念」(例如「如果疫情失控怎麼辦?」「如果身邊的人都感染了怎麼辦?」),並與之辯論,防止「災難化思維」,保持健康理性的心態,不信謠、不傳謠,合理看待疫情。
(圖片中為常見心理調節技術,來源:KnowYourself)
(5)避免過度關注負面信息,警惕「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是指過度浸潤在他人的創傷信息裡,從而使自己在心理上也體驗到實際創傷,表現為持續的憤怒、羞愧、罪惡、憂鬱甚至冷漠等。高發於災後救援人員和接收過多負面信息的普通大眾。志願者在疫情一線可能會直接接觸到更多疫情相關信息,當感到自己過度浸潤在負面信息中,請允許自己暫時抽離或休息,轉移注意力或尋求社會支持。
(6)避免自責和愧疚,接納自己的局限
志願者通常助人動機強烈,一旦在援助活動中受挫,容易產生「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或「幫不到他人」的心理,可能產生持續的自責和愧疚情緒。請提醒自己運用正向思維,自我肯定,回憶總結自己面對危機時是如何應對的,看到自己的力量與能力。謹記:助人者不是萬能的,盡力就好。
(圖片中為常見心理調節技術,來源:KnowYourself)
(7)避免過勞和心理耗竭,勞逸結合
長時間高強度的體力和情緒勞動,會嚴重損耗人們的生理資源和心理資源,而一旦自身資源耗竭,人們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下降,更容易犯錯,更容易冒險,也更容易出現情緒和心理問題。志願者們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正常飲食作息和體育鍛鍊,識別自己壓力反應的預警信號,積極自我調適。
(8)掌握基本的心理調節技術,自我關懷
謹記: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關照他人。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掌握幾個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的心理調節技術,如腹式呼吸、著陸技術、蝴蝶擁抱、冥想等,幫助自己從情緒漩渦中回歸平靜。
(9)身心異常時,勇於尋求幫助
如果疫情或志願者工作引發的心理壓力過大,自我調節可能會失敗。當感到自己出現身心異常的症狀,如持續兩周出現過度焦慮、恐懼、失眠、無助等,且自我無法調整,身邊人也無法提供有效幫助,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援助。
(10)疑似被感染時,冷靜科學應對
如果志願者出現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症狀,首先從醫學層面科學處理,及時進行自我隔離、觀察,並利用好線上問診服務;每日做好健康監測,記錄體溫、咳嗽等相關症狀;必要時做好防護就近去指定醫院就醫。其次從心理層面冷靜應對,不過度悲觀,不過度恐慌,不陷入災難化思維。
(圖片中為常見心理調節技術,來源:KnowYourself)
給心理援助志願者的特殊建議:
(1)提前接受專業培訓
心理援助屬於專業服務,心理援助志願者在參與前應接受過心理危機幹預相關的系統訓練。在疫情背景下,心理援助很可能以視頻或語音電話的方式開展,未受過相關訓練或無相關經驗的心理工作者應提前學習有關內容,以減少工作中的失誤,為援助對象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
(2)堅守專業倫理守則
缺少專業倫理的指導及規範,可能導致心理援助「幫倒忙」。遵守專業倫理是保護心理工作者和援助對象的前提。具體來說,可以遵循以下幾點:為所當為,不求不助;為所能為,不做超出個人專業勝任力的工作;有所慎為,做好保密和知情同意,同時避免過度捲入。
(3)學習《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明確面向不同服務群體的工作方向
根據青年志願者的特點和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青年志願者的服務人群應該主要為三級(確診患者、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管理人員的家屬、同事、朋友;參加疫情應對的後方救援者,如現場指揮、組織管理人員、志願者等)或四級(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的疫區相關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眾),以提供心理支持、心理陪伴、健康宣教、科普等方式為主。
(註:以上內容整理和參考來自多個專業團體總結和編制的心理危機幹預資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
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
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全力以赴抗擊肺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青年志願者們付諸行動
挺身而出做黨的助手
衝鋒在前為戰「 疫」做貢獻
我們堅信「挨過了冬天,便會迎來春天」
請你們珍重,保護好自己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共同砥礪前行
附視頻:
原標題:《致防疫青年志願者的心理指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