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將迎來「寒露」節氣。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所謂,「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時節,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
寒露時節,寒氣最易損傷人的陽氣,而陽氣,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此時,為健康安度秋冬,做好準備。
寒露時節,都有啥習俗呢?
1、吃花糕,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吃花糕的習俗。
2、秋釣邊,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3、飲菊花酒,寒露節氣,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就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4、喝「寒露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
5、觀紅葉,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寒露將至,多吃三寶,常飲三茶,護好三處,做好三事,秋冬少生病
多吃三寶:
1、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能補五勞七傷、鎮心神、安靈魂、補心氣等。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寒露時節,吃山藥,更是可以養護脾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緩解秋燥。
2、小白菜
小白菜中所含的礦物質能夠促進骨骼的發育,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增強機體的造血功能,通暢腸胃,加速排毒,並有益於骨骼健康。
小白菜所含的鈣是大白菜的2倍,含維生素C約是大白菜的3倍多,含有的胡蘿蔔素是大白菜的74倍。
3、蓮藕
常言道,荷蓮一身是寶,秋藕補人。
寒露時節,空氣乾燥,人也容易煩躁不安。
蓮藕,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常飲三茶:
1、蜂蜜柚子茶水
柚子,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還有清熱去火、止咳化痰的作用。
蜂蜜,秋季經常服用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
將蜂蜜、柚子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每天飲用,有清肺、潤肺的作用。
2、酸棗仁茶水
酸棗仁中含有的酸棗仁總甙,可以幫助人體降低血清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對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都有抑制的作用。
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時常飲酸棗仁茶泡水。
3、蒲公英參茶水
尾參,《本草綱目》中將其列為上品,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功效。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譽,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上火引起的口腔炎症、咽喉腫痛等有不錯的效果。
護好三處:
1、護好足部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所以,寒露時節,要注意,不露腳,做好足部保暖。
一旦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此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足部溫暖。
泡腳是秋冬季節一定要養成的小習慣,有熱水泡腳,可驅除寒氣,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2、脖子暖
很多老年人在秋冬季節會習慣性的扎一個圍巾,以保證脖子的溫暖。
一旦脖子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3、肚臍暖
寒露以後,天氣還會延續著一段時間早晚寒冷,很多女性為了美則不注意肚臍的保暖。
肚臍沒有做好適當的保暖就會出現腸胃受到刺激,容易引發寒性腹瀉的結果。
做好三事:
1、七點後,不進食
七點後,不進食,尤其是高血壓者,莫忽視。
如果,夜間血壓不下降的話,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會高出很多,嚴重危害生命健康。
所以,寒露過後,晚上7點之後,儘量不要再進食了。
2、多睡覺,解秋乏
老百姓常說:「春困秋乏」,多睡覺,解秋乏。
秋季,夜長晝短,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將每日的入睡時間提早一個小時。
早睡早起,也能避免血栓的形成,讓血管得到調養,讓身體機能變得更好。
3、曬太陽,護住陽氣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此外,經常曬太陽,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的機率。
後背的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6~10點太陽,紅外線比較強,紫外線偏弱,比較溫和,適合曬足部。
所以,秋季,經常曬曬太陽,不僅有助於驅寒,對五臟六腑,皆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