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正當時——蛟河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

2020-12-25 吉林市人民政府

  企業重組合併,設備淘汰更新,資源利用率提高,植被恢復加快,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境內的牤牛河水質達到了國家Ⅲ類標準……隨著蛟河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中國北部(蛟河)石材產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生成,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邁上了綠色發展的新臺階,素有「關東石材第一鄉」之稱的天崗,正向「東北亞石都」脫胎換骨。

  近日,來到該園區採礦區之一、原來的東達公司採礦區,見到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從公路通往採礦作業區的一路上,工人們正在把沙土路鋪修成水泥路。來到山坡間,一座座山頭栽種著矮小的樹木,鬱鬱蔥蔥。「這些山頭都是多年來開採石料產生的碎石廢料堆積而成的。我們運來腐殖土鋪到碎石堆上,在土上栽上樹和草,恢復植被,做到開採石料和恢復植被同步進行。」該園區投資方博時(吉林)石材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省石材產業協會會長李龍才說。

  來到一座山頂上往下望去,一片白茫茫的採石作業面呈現眼前。多臺巨大的礦山鋸和繩鋸在山體上切割巖石。山體下的平地上堆積著大量切割下來的石料,多臺機械正在整理石料。「原來的採礦,我們叫笨採,就是用炮崩,用錘子、釺子等簡易工具開鑿。而現在叫機採,用現代化的機械開採。這樣,勞動效率、石材利用率、生產安全都大幅提高了,僅石材利用率就從原來的20%左右提高到現在的40%以上。」該園區參股投資企業之一、吉林省中吉石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宣布說。

  今年3月正式生成的該園區分為礦山開採、生產加工、循環利用、展示交易、商務服務、科技創意、倉儲物流、石材進出口加工等八大功能區;按計劃後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入駐規模企業80多家,帶動就業3萬多人,實現產值50億元和稅收3億元以上。目前,通過併購、入股、租賃等方式,博時公司已經投入3.5億元,將東達公司等原來的天崗5家採礦企業重組合併,將他們的9個開採面整合為該園區礦山開採區,並新購置礦山鋸、繩鋸等先進設備,預計今年產荒料40多萬立方米,年銷售收入3億元,帶動就業500多人。同時,博時公司投資1100萬元修建了礦山水泥路,投資1300萬元實施6座礦山植被恢復工程。

  「引進該園區對天崗石材產業起到鯰魚效應。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抓石材產業轉型升級,但是依靠原有企業很困難很緩慢。在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的今天,我們必須引進湖北、福建等石材產業發達地區的實力企業,對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進行引領和示範。」蛟河市政府負責人說。

  引領和示範作用在該園區洽談和落地期間就開始顯現了。當地的卓遠公司和福建的武豪公司合資組建了中吉鑫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於7月中旬重新投產,新購置了13臺塔鋸,預計未來增加到30臺,日產石板材5000多平方米;產品銷往機場、賓館等高檔市場,並配套建有廢料處理設備。「與武豪公司合作,一改過去設備落後、產量低、耗材量大、環境差、市場低端、成本高、效益低的局面。藉助武豪的資金、技術和市場渠道等優勢,新的公司將一躍邁上先進企業的檔次。」原卓遠公司董事長、中吉鑫源公司總經理譚國立說。

  隨著該園區石材循環利用區的建立,天崗石材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環保治理也在加大力度。目前,天崗石材循環利用企業有5戶,日總消耗廢料0.5萬立方米,完全可以將整個天崗目前每天新產生的廢料「吃幹榨淨」,並逐漸消化原來堆積多年的廢料,解決廢料佔用土地、汙染環境的問題。同時,天崗石材企業配套建有汙水淨化和循環利用、石粉壓幹、粉塵處理等設備。幹化處理後的石粉用於加工建築材料,實現了汙水零排放、粉塵達標排放。

  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改善,讓當地的百姓得到了實惠。「你看現在的河水多清啊!常年堆積兩岸的廢石也不見了。幾年前不這樣,那河水混得像泥漿一樣。我們吃水、種地都擔驚受怕的,現在不怕了。」站在天崗高速口對面的吉順橋上,天崗鎮兩家子村村民李月民指著河水高興地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當天,產業園石材加工區的5家加工廠廠房建設均已封頂,天益石材正著手鋪設地面,中吉石材正準備安裝窗戶;資源循環利用區內的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也已掛牌,4月將開工建設;重點推進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完成了選址,正緊鑼密鼓調整用地規劃……在短短一年時間裡,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徹底激發了。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當天,石材加工區的5家加工廠廠房均已封頂,天益石材正著手鋪設地面,中吉石材正準備安裝窗戶;資源循環利用區內的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也已掛牌,4月將開工建設;重點推進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完成了選址,正緊鑼密鼓調整用地規劃……在短短一年時間裡,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 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徹底激發了,園區建設萬箭齊發。
  • 蛟河天崗石材園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探析
    田孝華是生活在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兩家子村的一位村民,從去年4月起,老田漸漸發現,流經家門口貫穿兩家子村、永勝村等4個村的牤牛河變了樣——曾被灌注花崗巖廢漿的「渾水河」,如今變成了乾淨澄澈的「清水河」,而曾經堆滿石材廢料的滿目瘡痍的大河兩岸,也漸漸有了綠意和生機。 牤牛河的可喜變化正是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加快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有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果之一。
  • 吉林省蛟河市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當天,石材加工區的5家加工廠廠房均已封頂,天益石材正著手鋪設地面,中吉石材正準備安裝窗戶;資源循環利用區內的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也已掛牌,4月將開工建設;重點推進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完成了選址,正緊鑼密鼓調整用地規劃……  一年中,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激發。天崗,正努力向東北亞石都的目標奮力挺進。
  • 蛟河天崗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抗擊疫情紀實
    疫情來襲,蛟河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堅持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天崗石材人的實幹擔當,展現出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形象。  黨員帶頭,黨員包企,織密紅色「安全網」  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書記、石材產業聯合會會長石文君已經不記得熬了多少個通宵,他強拖著受傷的雙腳奔走於卡點、支部與企業之間,忙著查看卡點情況、準備防疫物資、籌集捐款、協調企業車輛,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
  • 助力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卡奧斯牽手南安政府共建石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開幕式上,卡奧斯COSMOPlat與南安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石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總部基地;同時,卡奧斯COSMOPlat、南安市政府、中民石材、南安石材工業協會籤訂「石材產業投資基金框架協議」,助力石材產業尤其是南安石材產業的轉型升級。
  • 信陽「上天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傾力打造「研發、認證、質檢」三位一體的升級版,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克服環保整治、經濟下行等多重困難和挑戰,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多管齊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成立於1998年12月,2007年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重點產業集群;2008年,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重點產業集聚區。管理區總面積33.5平方公裡,境內蘊藏特大型礦床,素有「亞洲第一礦」、「世界礦都」美譽。
  • 廬山市石材產業走出環保新路子
    曾經被廬山市金鹿石材附近的秀峰村村民戲稱為「十裡畫廊、塵土飛揚」的石材加工業,因汙染擾民2016年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清單。廬山市為積極策應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戰略部署,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堅持實事求是和問題導向,啟動了花崗石開採加工轉型升級改造,讓石材產業走上一條規模化、環保化的生產新路,徹底解決好石材汙染擾民問題。
  • 岑溪市馬路鎮石材行業
    岑溪市馬路鎮石材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至今,馬路鎮石材人憑著敢闖敢冒敢為天下先的衝勁拼勁韌勁,有力推動了馬路花崗巖品牌的建設,帶動了上下遊產業發展。近年來,馬路鎮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進石材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大投入完善園區配套設施,高標準堅持招大引強,傾盡全力做強支柱產業,譜寫了「興工強鎮」的奮進篇章。
  • 軍民融合, 助推龍巖產業轉型升級
    龍巖市首個軍民融合籤約項目——蛟洋工業區紫金銅業陰極銅生產項目近年來,龍巖持續深化「新古田會議」後續效應,全市上下搶抓機遇,順應發展趨勢,發揚「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遊」的老區精神,掀起一股「軍民對接,項目落地」的熱潮,把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民營企業在行動】宣酒,轉型升級正當時
    這是重要的戰略轉折,也是華麗的轉型升級,體現了宣酒集團順應白酒行業重新洗牌新形勢的思路之變,應對白酒市場回歸理性消費階段新業態的結構之變。劈波斬浪,首在掌舵新時代,集團決策層準確研判,精準施策,規劃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那就是——聚焦泛安徽市場中檔白酒領導者定位,以創新推動品質再提升、品牌再升級。
  • 常州高新區: 數字經濟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正助推著常州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3日,2020中國(常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合作推進大會上,該區在5G、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領域,又集中簽約12個項目,總投資15億元。
  • 肇慶四會市現代產業崛起正當時
    2020年,四會積極搶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重大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和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結合肇慶市「4+4」產業布局,大力開展「產業招商落地年」行動,圍繞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PCB)、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精準誠信有效招商,突出招好強鏈、補鏈、延鏈和具有完善產業配套體系的「造血型」製造類項目,大手筆大魄力推動工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 廬山市環保石材產業園正朝著「生態化」園區闊步前行
    近年來,廬山市以「新工業十年行動」為抓手,堅持「工旅互融」理念,持之以恆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環保石材產業園正朝著「生態化」園區方向闊步前行。  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環保石材產業園總規劃面積5000畝,目前已落戶由105家小微企業整合而成的31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總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60億元。
  • 期貨助力傳統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不過,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蘋果產業目前進入到消費飽和、供大於求的產業格局,產業急需改變,而蘋果期貨的適時推出為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期貨的交割標準強化了產業的標準化分級理念,公開透明的盤面價格也為萬千果農及實體企業提供了參考依據。
  • 支柱產業高端化 江陰三路徑引導經濟轉型升級
    原標題:支柱產業高端化 江陰三路徑引導經濟轉型升級   新華網南京10月17日電 歷經20多個月的穩增長壓力後,江陰經濟主要指標均實現了正增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陰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0億元,增長9.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0.1億元,增長18.6%,其中工業投入增長19.1%,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2.5%,在建超億元重大產業項目162個,計劃總投資796億元。近幾年,江陰以「支柱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為路線圖,邁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
  • 漯河:產業轉型升級 助推高質發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郭海方  新時代漯河之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競爭力全面提升的基礎和關鍵,也是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濃彩的「重頭戲」。
  • 產業創新「領飛」中國石材業 五號倉庫彰顯品牌力量
    五號倉庫的品牌效應讓不少石材業的企業家躍躍欲試,爭相進入高端市場。這兩年在水頭,像米洛西、萊米斯佳這樣的石材品牌開始湧現。    從各大龍頭企業的新動作來看,水頭石材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轉型升級變革。變革的核心就在於引進文化創意,打造石材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載體圍繞新發展定位,進一步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  近年來,馬鞍山慈湖高新區圍繞轉型升級謀劃產業發展路徑,引進一大批優質項目,形成了以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戰新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