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市石材產業走出環保新路子

2020-12-25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曾經被廬山市金鹿石材附近的秀峰村村民戲稱為「十裡畫廊、塵土飛揚」的石材加工業,因汙染擾民2016年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清單。廬山市為積極策應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戰略部署,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堅持實事求是和問題導向,啟動了花崗石開採加工轉型升級改造,讓石材產業走上一條規模化、環保化的生產新路,徹底解決好石材汙染擾民問題。

  從「粉塵飛揚」到「塵不外揚」

  「廬山市的石材企業搬遷、整治、提升等工作成效,最有切身體會的是老百姓,隨著一棟棟老舊廠房的拆除、平整、綠化的進行,老百姓看在眼裡,感受到了政府對石材汙染治理的決心和力度,經過後續的道路兩側的環境綜合治理和道路衝洗,禁止了礦山運輸車輛的進出,使得整個老石材加工區域大氣、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廬山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而在此之前,廬山市花崗石加工企業整治前主要集中在白鹿鎮環廬山公路南側,秀峰景區對面,早年在金鹿石材城形成了「百家創業、千萬稅收、萬人就業」的規模。多年來的開採加工,導致東牯嶺礦區開採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金鹿石材城基礎設施不完善和石材加工廠家的治汙設施落後等多方因素,導致環廬山公路兩側環境狀況非常惡劣。

  為改變石材加工現狀,廬山市確定了「整頓、規範、提升」的總體思路和「先疏後堵、堵疏結合、一證一採、環保生產」的整治方案,並於2015年在星子鎮沙山開建新的規模化、科技化的石材環保加工產業園,鼓勵現有石材加工企業整合搬遷入園。

  據了解,石材產業升級後,新園區生產引進新型設備和先進工藝,可迅速擴大規模,做大總量,提升產品附加值,而新園區建成投產後,原有的生產加工區域全部實行復墾復耕,可為廬山市新增耕地面積3000餘畝。此外,進入園區的企業需嚴格按照「粉塵不外揚、汙水不外流」的要求進行建設和生產,可以杜絕石材產業對環境的汙染,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在園區內已建成的石材企業廠房附近觀察發現,整個廠區寬敞整潔,廠內石材放置也是整齊有序,而廠房內進行石材加工時,不會有粉塵外揚,較之老石材加工廠頗顯檔次。

  新園集合石材產業促新發展

  中央環保督察組2016年11月17日向江西省反饋的督察意見中,廬山市有5個問題,其中包括石材開採加工汙染擾民的問題。石材開採加工是廬山市傳統產業,其發展由來已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就業作出貢獻,但由於受到石材加工集聚區規劃不合理、生產工藝粗放落後、汙染治理能力底下、業主和從業人員環保意識薄弱等各方面的影響,石材產業環境汙染問題雖經長期整治而收效甚微,石材產業環境汙染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廬山市在2015年10月啟動了花崗石開採加工轉型升級改造,廬山市成立後,繼續將這一工作作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的頭號工程來抓,達到了優化宜居環境、提升旅遊環境、改善生產環境、打造生態環境的效果,從而徹底解決好石材汙染擾民問題。

  基本建成了環保石材產業園區。在廬山市鄱湖高新科技產業區規劃建設佔地5000畝環保石材產業園區,目前完成佔地2000畝的第一期工程,成功將沿環廬山公路兩側的105家花崗石加工企業股份合作搬遷入園,建設標準廠房120.9萬平方米。同時,為助力微小企業落戶石材園區,引進企業投資建設6.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有71家微小企業籤訂租賃協議入園投產。

  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要求。在環保石材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堅持按照環保「三同時」要求和「汙水不出廠、粉塵不外揚、噪聲不擾民」的總體目標進行設計、監管、驗收,目前,31家企業均按環保要求建設了汙水沉澱循環池,安裝了粉塵處理設施,在園區內建成2個汙泥壓榨處置項目和3個石材廢料破碎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建成和運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全面完成了環廬山公路兩側加工企業的關停搬遷工作。在2016年底前,永久性關停了花崗石加工企業(點)433各,拆除廠房10.5萬餘平方米、零散棚點近300處,徵收土地615畝,完成近10萬件石雕工藝品和近20萬立方米石材荒料搬遷。投入1.2億元,對拆遷的加工區和33.4公裡環廬山公路進行綠化提升。

  推進東牯嶺礦山整治。按照「異地選址、先梳後停、全面治理」的方式和「儲量與質量有保障、避免視覺汙染」的要求,決定在廬山風景區、環廬山公路、鄱陽湖三個可視範圍外的西牯嶺新設置花崗石採礦權,現已關停位於東牯嶺整治紅線內的9個採礦點,待西牯嶺礦區建成後,東牯嶺將全面停止開採,並將東牯嶺礦區規劃建設成大型石雕公園。

  石材產業升級獲政府支持

  石材企業經過關停搬遷的陣痛,在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扶持下,重新拾得了信心和重新創業的勇氣,經過近一年半的建設,現在新的石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31家大型石材生產企業已經全部完成建設任務,陸續投入生產。

  為儘快讓各石材企業入園生產,政府給每戶企業辦理了財園信貸通,並在多方面都給予優惠政策,讓入園企業安心生產。九江晨曦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森林從事石材加工產業20多年,為響應政府號召,去年,他毅然關閉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石材廠,在環保石材產業園建立新廠。「我們到新的石材工業園比原來金鹿石材城那個地方,環境優越,建築面積也增大了。廠房和設備都是按照高標準來建築和要求。以前生產時灰塵大,噪音大,汙水排放也不是很好,但是在這裡,生產場地又大又潔淨,生產過程中粉塵不外揚,噪音小,汙水排放也很合理,形成了一種標準化的生產。」「李森林說道。

  園區管委會和環保等部門始終堅持「產業發展、綠色先行」的管理理念,用最嚴格的管理措施,督促企業落實「汙水不出廠、粉塵不外揚、噪聲不擾民」的硬性要求,並在此基礎上對企業進行精細化環境管理,包括整治廠容廠貌、落實清潔生產制度、規範企業環境巡查行為等,新的石材園區正在向集約發展、環保創新的方向邁進,最終打造成為江南最大的石材集散地。

相關焦點

  • 廬山市環保石材產業園正朝著「生態化」園區闊步前行
    近年來,廬山市以「新工業十年行動」為抓手,堅持「工旅互融」理念,持之以恆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環保石材產業園正朝著「生態化」園區方向闊步前行。  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環保石材產業園總規劃面積5000畝,目前已落戶由105家小微企業整合而成的31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總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60億元。
  • 專家把脈忠縣石材產業 建環保型石材加工園區
    忠縣適不適合發展石材產業?石材產業應該如何規劃發展?11月27日,在忠縣召開的中國西部(重慶)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座談會上,著名地質學家、礦產開採專家林玉華等一行專家對忠縣石材產業發展各抒己見。縣政府副縣長雷亞平主持會議。專家們指出,忠縣蘊含豐富的砂巖資源,砂巖是城市建設所需的極好用材,具有較大開發價值。
  • 聚焦東川生態之變:「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
    「一塊磚」走出「變廢為寶」新路子一塊磚折射出生態環保意識和發展理念之變。作為擁有107條泥石流溝、泥石流暴發頻繁且危害巨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區不斷解放思想,破除傳統發展的陳舊觀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入轉型擺脫「一銅定興衰」的歷史困境。
  • 豐磊環保石材產業園:邵陽石材行業的崛起
    為了推動邵陽市石材行業的轉型發展,豐磊環保石材產業園董事長鄧勇平第一時間響應政府號召,斥巨資在邵陽市經開區打造一個具有「一站式」服務的環保石材產業園,項目一經敲定,就獲得了邵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廬山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研
    發布時間:2020-12-15        信息來源: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市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近日,廬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瓊深入江西省卓正石材有限公司、廬山市恆城服飾有限公司、星子聚源建材有限公司、九江磊鑫貿易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
  • 羅平:歹墨村走出白芨產業致富好路子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李忠橋 劉瑞林)近年來,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好路子。近日,沿著彎曲的公路,一路驅車來到歹墨村白芨種植示範基地,一群村民正在林下進行白芨移栽,翻土、擺苗、蓋土……大家來來往往,各司其職,呈現出一派忙碌勞作的景象。
  •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
  • 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主固村:挖掘特色資源優勢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日前,在東源縣船塘鎮主固村秀珍菇產業基地內,村民們正忙著將菌棒小心翼翼地移進栽培基地,一排排比肩而立的菌架已載滿菌袋,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大棚內。「這個季節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秀珍菇生長。」村民羅飛疊一邊熟練地擺置手中的菌棒,一邊向記者介紹。
  • 麗江市玉龍縣:特色旅遊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
    玉龍縣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同樣是『靠山吃山』,現在村民養成了『只有生態好才有出路』的意識,『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氣象。」甲子村黨總支書記和世堅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江市玉龍縣破除「靠山吃山」思維定式、樹立轉型發展意識,走出固守傳統產業、固有資源依賴的「瓶頸」,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 廬山市山城湖聯動打造鄱湖最美岸線
    設市以來,廬山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打造最美長江岸線升級版,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編制了《廬山市鄱陽湖「最美岸線」景觀規劃設計》,分步分階段統籌做好鄱湖最美岸線打造工作。
  • 蛟河天崗石材園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探析
    就是在園區管理層的不斷探索下,去年年初,園區新引進了年收集和處理石材液體廢棄物40萬立方米的吉崗環衛公司,公司定期派罐車到各石材企業收取液體石粉廢棄物,然後運到該公司建的處理池,這些廢棄物經過處理成為幹石灰,而幹石灰則被加工成環保磚等產品,而沉澱澄清後的「廢水」將被石材企業循環利用。 石材垃圾終於實現了「零排放」,河水變清了,百姓心安了。
  • 大連:莊河長嶺鎮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記者昨日了解到,大連莊河市長嶺鎮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創新工作模式,探索出「黨建+電商、引領+服務」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共幫助全鎮農戶線上線下銷售藍莓、葡萄、桃子、草莓等農副產品近百萬斤,平均實現農民增收70%左右。
  • 安徽:環保被關停,入駐新橋智能生態石材園可重生!
    2019年7月21日上午,在由安徽和邦置業有限公司主辦,安徽紅旗石材市場協辦的新橋智能生態石材產業園答謝會暨入園意向籤約儀式上,近200家企事業單位慕名而來。合肥市石材商會、安徽省石材協會、以及100餘家企業籤署新橋智能生態石材產業園入園意向協議。
  • 讓「老洋芋」走出新路子
    「訂單種植『減壓』和反季銷售『增收』的效果日益彰顯,老百姓對團結村集體經濟發展信心十足,村兩委及時通報村集體經濟發展動態,我們更要將全會精神融會貫通,進一步找路子、想法子。在談及「十四五」規劃時,宣講組成員從牧民們所關心的身邊小事講起,結合群眾最關心的「老洋芋」何以走出新路子的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明年我們應該增加產量,再流轉26公頃耕地,與縣龍頭企業籤訂種植收購合同。」
  • 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 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原標題:用好智慧財產權,建設生態文明,江蘇——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這裡的物富民豐。也正因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江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 雲盤塔村:青石石材是唯一產業支柱
    雲盤塔村地表搞不好農業生產,但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優質青石石材資源。這裡的青石埋藏淺,便於露天開採,青石石材優質,耐磨,抗風化,環保,無放射性,一般的石材越磨越舊,但云盤塔村的青石卻越磨越光滑,並且是表面光滑但又防滑,是城市廣場、人行道的理想地面裝飾建材,用於家庭地面裝修,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 筆架山鄉穩步走出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筆架山鄉立足現實,統籌長遠,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求突破,穩步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新路子。 根據「一鄉四地」不同面貌,筆架山鄉高起點整體規劃,堅持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兩個原則,著力「優產業、重項目、保民生、護生態」四個重點,切實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 謀劃新藍圖 走出新路子
    如何在"四好"商會建設中擬出新舉措、走出新路子,給商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目標  「四好」商會建設,是全國工商聯2017年對商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路。如何在「四好」商會建設中擬出新舉措、走出新路子,給重慶市湖北商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目標。  新藍圖引領商會新發展  2015年11月2日,新擔任四屆理事會會長的餘亞軍與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了。
  • 四川渠縣巧借「賨文化」走出文化旅遊產業新路子
    渠縣縣委書記鄧瑜華說,通過以節造勢,突破短板,打造亮點,走一條以舉辦節慶活動為載體、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古賨文化成旅遊產業升級"助推器" "賨人谷風景區景色迷人,獨特的賨文化讓我不虛此行。"來自重慶的李先生說,他與30多個朋友在十一期間自駕遊渠縣,玩得非常開心。
  • 山西吉縣:「蘋果+旅遊」 走出致富新路子
    近年來,吉縣大力實施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色品牌」戰略,推動蘋果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蘋果+旅遊」的致富新路子,成功帶動2.3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蘋果+旅遊」助力實現脫貧目標入秋以後,吉縣蘋果陸續成熟,像一個個紅彤彤的小燈籠掛滿樹枝,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