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地道美味——六必居醬菜

2020-12-12 竹寺人文

在北京前門大柵欄一條266米長的小街,在這條街上卻容納了十幾家百年老字號,「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恆」這首民謠形象地反映了老字號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家老字號是一家醬菜館——六必居。幾塊錢的醬菜,以其優惠的價格,獨特的味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使六必居在四百年的歷史中久盛不衰,成了老北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必居手繪圖

明代嘉靖年間,在前門外糧食店街上有一家酒館為了保證酒的味道醇香甘美來滿足顧客挑剔的味蕾,於是制訂了六條店規。「黍稻必齊,曲櫱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因此得名。在操作工藝上可以解釋為:用料必須上等,下料必須如實,製作過程必須清潔,火候必須掌握適當,設備必須優良,泉水必須純香。到了清代嘉慶年間,這家店逐漸發展成了「前店後廠」式製作銷售醬菜的醬園,這就是我們現在六必居醬菜的來源。也有人傳說是六必居"開門七件事"中的六件,除了茶葉不賣外,柴、米、油、鹽、醬、醋六樣生活必需品都賣,所以叫"六必居"。

平民百姓家的就飯菜,酒店餐館的下酒菜,都是醬菜皆可充當的角色。醬菜看似不起眼卻,也可以醃的味美,做的精巧,切的生動。但無論怎樣變遷,凡事必遵六必的守則六必居從未改變。

甜醬八寶瓜

「湛之必潔」,打耙前,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清洗雙手和長靴,以保證醬菜的乾淨衛生;「黍稻必齊」的奧秘就蘊藏在甜醬八寶瓜裡,「黃瓜,苤藍,藕片,缸豆,甘露,銀苗為原料,並配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薑絲等輔料」繁多的原料造就了老北京人心中的味道;「水泉必香」,醃製,拒絕雜菌,乾淨的水是醃製食物的良方,其讓六必居的醬菜獲得了截然不同的醇香;「陶瓷必良」醬園中,醬菜在一千三百多隻瓷實的醬缸中完成了時間的轉化,醃製師傅穿梭於,一千三百多隻醬缸之間,用視覺,嗅覺,觸覺感受著微生物給醬菜帶來的奇妙變。

「曲櫱必實」一隻瓜,一份餡,「果脯,冰糖,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將餡裝瓷實讓醬瓜變得更有「內涵」。「火候必得」,此時將醬瓜放入布袋中加入七八度的鹽在醬缸進行再次浸沒醃製,發酵在缸裡緩慢發生。火候到了,人心到了,好的結果就不會遲到,發酵好的醬瓜表皮散發光澤,切後不散,甜鹹味適宜,就是正宗的六必居甜醬八寶瓜。對於老北京人來說甜醬八寶瓜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掩藏歲月中的生活記憶。

六必居的醬菜

凡事必遵六必的原則成就了今天的六必居,「黍稻必齊,曲櫱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人會一直將這份初心堅守下去。

相關焦點

  • 京城非遺美食:六必居醬菜
    2008年,醬菜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必居的老醬園坐落在前門外糧食店街路西,其門面房是中國古式的木結構建築,堂內醒目地懸掛著結構勻稱、蒼勁有力的「六必居」三個金色大字的橫匾。相傳這匾額是明朝嘉靖年間,權傾一時的宰相嚴嵩書寫的!
  • 六必居醬菜:六道工序打造舌尖上的美味
    日後嚴嵩做了大官,「六必居」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不過主營的釀酒並無起色,倒是兼營的醬菜因味道獨特、鹹甜適口而廣受歡迎,於是就專做了醬菜。「六必居」之「六必」的含義是:黍稻必齊,曲糵必實,湛熾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其生產的醬黑菜、醬包瓜等數十種傳統醬菜,早在明、清年間就成了宮廷的御膳食品。歡迎關注非遺說,我在非遺的世界等你,明天見。
  • 淺談醬菜老店六必居
    此說當然不實,卻反映了六必居聲譽之大。一九三六年,六必居醬菜園曾參加過在青島舉辦的一次博覽會,當時會發表聲明稱:"本園開業在前明中季,迄今已五百們餘年,有嚴嵩未攬權以先,法書匾額為證,足資可考。"六必居的前身是一家小酒店,系山西省臨汾一個姓趙的掌柜開設的。明朝嘉靖九年(153O年)開始經營醬菜園。
  • 醬菜製作技藝(六必居醬菜製作工藝)
    前言介紹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產。六必居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生產的六必居醬菜,選料精細、製作嚴格,加工技藝精湛、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鬱、鹹甜適度。六必居醬菜原料都有固定的產地,保證了六必居醬菜的質量。
  • 六必居食品向抗疫一線捐贈100箱醬菜
    2月9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專項合作企業——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向湖北省隨州市慈善總會捐贈100箱醬菜,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後勤保障,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為致敬白衣天使,向一線送去問候,六必居食品全心全意釀製美味醬菜,贈予湖北醫護人員,為這場大型戰「疫」提供後勤保障。
  • 醬菜名家六必居招牌含義的兩種解釋
    六必居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生產的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相傳創自明朝中葉,就連掛在六必居店內的金字大匾,相傳都是明朝大學士嚴嵩題寫。不過嚴嵩寫這牌匾時,還不叫六必居,而是六心居。 之所以起名叫六心居,是因為這個醬菜園由六兄弟一起開辦,六顆心向著一處使勁,共同將醬菜園打理好。因為做出來的醬菜味道鮮美,首輔嚴嵩每餐必佐以食之,所以每年開春的第一壇醬菜,六心居也必是送往嚴家。直到1577年的大年三十夜,風雲突變,嘉靖皇帝突然宣布革除嚴嵩一切職務。
  • 舌尖上的非遺,六必居醬菜如何展現匠心技藝!
    品糖蒜美食,傳中華文化。10月16日上午,「六必居第二屆糖蒜美食文化節」在大柵欄三慶園戲樓隆重啟動。繼去年舉辦第一屆糖蒜美食文化節以來,六必居的經典產品糖蒜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據六必居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忠介紹,通過首屆糖蒜美食文化節,六必居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 北京:工商大興查獲萬斤假六必居醬菜
    12 | 來源:新華網-京華時報 | 作者:王秋實   5號,北京市大興區工商分局在大興區黃村鎮端掉一處製造假冒「六必居
  • 小醬菜大學問,六百年非遺傳承,六必居糖蒜緣何獨一無二
    品糖蒜美食,傳中華文化。10月16日上午,「六必居第二屆糖蒜美食文化節」在大柵欄三慶園戲樓隆重啟動。繼去年舉辦第一屆糖蒜美食文化節以來,六必居的經典產品糖蒜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據六必居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忠介紹,通過首屆糖蒜美食文化節,六必居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 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重張 醬菜博物館明年迎客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鮑聰穎 通訊員曹蕾)9月8日,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一新,隆重開業。此外,在百年老店的背後,正在緊張建設的「中國六必居博物館」,預計也將於2017年開門迎客。
  • 北京有名的醬菜六必居,嚴嵩大概也沒想到能傳承至今吧!
    說到六必居,相信只要是去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吧,相信很多沒去過的也應該知道,六必居是北京醬菜的特色,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六必居是怎麼來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個六必居是怎麼來的。其實在很久之前這個六必居就已經存在了,這要追溯到1530年了也就是嘉靖九年,是由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三兄弟所創立的,因為醬菜做的十分的好吃,於是三兄弟就開始了專門做醬菜了,而三兄弟也做的十分的認真,於是很快就出名了,於是麻煩就接著來了,好吃當然就會有人開始仿製,假冒了,從而開始慢慢的讓三兄弟的生意漸漸的越做越差了,於是三兄弟想到了要給自己的醬菜做一個招牌,這樣別人就沒辦法假冒自己的醬菜了
  • 600年醬菜文化有講究,六必居博物館成前門「打卡」地
    始創於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的中華老字號六必居至今有近600年歷史,「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家醬菜老字號如何展現悠長的歷史和底蘊,跟隨著新京報記者去一探究竟吧!
  • 美食分享篇,《大明王朝1566》中六必居的醬菜,鹹菜愛好者請進!
    烏江涪陵榨菜恰好最近追的《大明王朝1566》中又談起了醬菜,就突然對六必居的醬菜以及六必居產生了興趣。六必居要說醬菜裡一絕的還是北京六必居六必居醬園設在北京,六必居醬園始於明朝嘉靖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六必居的醬菜用醬或醬油醃製的蔬菜,就是醬菜。
  • 六必居開了個博物館,一起來看醬菜的歷史!免費參觀
    位於「六必居」醬園原址——前門糧食店街3號的「六必居博物館」今天舉行開館儀式。這裡將展出始建於明代有60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六必居」老技藝、老物件近百件。佔地1853平方米的六必居博物館」的開門迎客,這標誌著老字號吹響了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號角,市民可免費參觀。
  • 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原址重張 恢復「甜醬黑菜」等經典醬菜
    2016年9月9日訊,昨天,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開業。重張的老店特別恢復了以「甜醬黑菜」為代表的多個經典傳統醬菜品種,六必居公司旗下「金獅」、「龍門」等老字號品牌產品也已入駐。
  • 六必居請名人寫店名,為何能製作醬菜五百年,只因有三種秘訣
    因為經營得當,小油鹽店逐漸擴張,再加上店裡本身賣這些油鹽醬醋,所以店主也常醃些小菜來賣,沒想到只要做出來的醃菜,基本都是搶售一空,漸漸地,六必居走上了以賣醬菜為主業的路線,更是定下了「黍稻必齊,曲櫱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的製作規矩,由於鍾愛它家醬菜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甚至還請當時明朝的大學士嚴嵩,題寫牌匾——六必居,其至今仍保存完好。
  • 六必居·金鼎軒主題餐廳亮相
    前門大街是老北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聚集地之一,現在,這裡又多了一個讓消費者可領略、可觸摸、可親近、可體驗的老北京文化打卡地——六必居·金鼎軒主題餐廳。8日,北京市著名餐飲品牌之一的金鼎軒攜手中華老字號醬園六必居,跨界打造的六必居·金鼎軒主題餐廳正式向公眾亮相,該餐廳將非遺文化元素、博物館文化元素、創意京菜元素與文化旅遊有機結合,用百年老字號IP和金鼎軒口味IP打造前門商業圈打卡網紅地。
  • 百年老字號六必居,靠醬菜打出的江山,年營收過億,創稅千萬
    人生在世,過日子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自然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醬在宋朝主要是指醬油,當然,還有醬菜。說起醬菜,就不得不提在明朝就出現的六必居,至於為什麼叫六必居,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在開門七件事裡,除了不賣茶,其他的六件都賣,所以起名叫六必居。可以說,這個名字起得也是很隨意了。
  • 六必居
    於是,夫人一有功夫就寫六必居三個字。一天,嚴嵩剛七看到夫人練字,就順手寫了六必居三個字,讓她當貼用。很快嚴嵩的手書傳到了掌柜的手裡,不久一塊黑地兒金字大匾便懸掛在六必居的門楣上,匾額自然沒有落款。當時,京城裡很多做官的人都認識嚴嵩的字,為了看六居門高懸的大匾,個個都爭先恐後地來買醬菜,六必居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到了後來,曾有書法家專門研究過這塊匾額,認定是嚴嵩所書。
  • 六必居博物館北京前門「迎客 」,感受老字號穿越時空的文化魅力
    在復原的六必居老店內,貨架上擺放著六必居傳承至今的12個經典產品及「洪憲」年間的廣告。櫃檯上,陳列著老帳本、算盤及售賣工具等;櫃檯內,擺放的幾個簍子,是當年六必居盛放醬菜和調味品的容器。左側牆壁上懸掛的是六必居木匾,右側懸掛的是六必居的布褡褳和秤桿。博物館裡懸掛著的「六必居」老匾,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據介紹,「文革」期間,六必居老牌匾被定為「四舊」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