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原址重張 恢復「甜醬黑菜」等經典醬菜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9月9日訊,昨天,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開業。重張的老店特別恢復了以「甜醬黑菜」為代表的多個經典傳統醬菜品種,六必居公司旗下「金獅」、「龍門」等老字號品牌產品也已入駐。

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開業

六必居始創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86年歷史,是京城久負盛名、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之一。六必居醬園坐落在前門糧食店街3號,其門面房是中國古式的木結構建築,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著古香古色的建築風格。店堂裡懸掛的「六必居」金字大匾,相傳出自明朝宰相嚴嵩之手,雖數遭劫難仍保存完好,現已成為稀世珍品。

據大柵欄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六必居公司歷時兩年將老店翻修,現在匯集了「六必居」品牌全系列優質醬菜、醬類和調味產品,還特別恢復了以「甜醬黑菜」為代表的多個經典傳統醬菜品種,並提供數款旅遊包裝禮盒產品,而六必居公司旗下「金獅」、「龍門」等老字號品牌產品也已入駐。即日起,店鋪每天8:30—19:30開門迎客,全年無休。

此外,位於老店二層的醬菜博物館正在修建中,預計明年開門迎客。博物館將再現中國醬醃菜行業及老字號六必居的發展歷程。(本報記者 魏彤)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六必居百年老店北京大柵欄原址重張
    原標題: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原址重張   本報訊(記者 董鑫 通訊員 曹蕾)昨天,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開業。重張的老店特別恢復了以「甜醬黑菜」為代表的多個經典傳統醬菜品種,六必居公司旗下「金獅」、「龍門」等老字號品牌產品也已入駐。   六必居始創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86年歷史,是京城久負盛名、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之一。六必居醬園坐落在前門糧食店街3號,其門面房是中國古式的木結構建築,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著古香古色的建築風格。
  • 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重張 醬菜博物館明年迎客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鮑聰穎 通訊員曹蕾)9月8日,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一新,隆重開業。此外,在百年老店的背後,正在緊張建設的「中國六必居博物館」,預計也將於2017年開門迎客。
  • 六必居百年老店大柵欄重張
    歷經百年風雨的六必居老店昨天(8日)在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糧食店街3號的原址重裝開業。據介紹,六必居始於明嘉靖九年,至今已有486年歷史,是京城久負盛名、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之一。
  • 600年醬菜文化有講究,六必居博物館成前門「打卡」地
    始創於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的中華老字號六必居至今有近600年歷史,「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家醬菜老字號如何展現悠長的歷史和底蘊,跟隨著新京報記者去一探究竟吧!
  • 淺談醬菜老店六必居
    此說當然不實,卻反映了六必居聲譽之大。一九三六年,六必居醬菜園曾參加過在青島舉辦的一次博覽會,當時會發表聲明稱:"本園開業在前明中季,迄今已五百們餘年,有嚴嵩未攬權以先,法書匾額為證,足資可考。"六必居的前身是一家小酒店,系山西省臨汾一個姓趙的掌柜開設的。明朝嘉靖九年(153O年)開始經營醬菜園。
  • 醬菜製作技藝(六必居醬菜製作工藝)
    前言介紹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產。六必居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生產的六必居醬菜,選料精細、製作嚴格,加工技藝精湛、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鬱、鹹甜適度。六必居醬菜原料都有固定的產地,保證了六必居醬菜的質量。
  • 品地道美味——六必居醬菜
    在北京前門大柵欄一條266米長的小街,在這條街上卻容納了十幾家百年老字號,「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恆」這首民謠形象地反映了老字號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家老字號是一家醬菜館——六必居。
  • 六必居:老北京的飲食文化
    不過,儘管是一條老街,街上殘留的遺存,完整保留的只剩下兩家,一家是中和戲院,一家便是六必居,兩家緊緊相鄰。如今,六必居重裝迎客,中和戲院重張舊幟也就為期不遠了。新店店內在醒目的位置裝置有「六必居:中華老字號,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的燈箱。其實,這樣的日期只是傳說,並無確切的考證。有人考證六必居實際開業於清康熙年間,與明嘉靖相差一百多年。
  • 京城非遺美食:六必居醬菜
    2008年,醬菜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必居的老醬園坐落在前門外糧食店街路西,其門面房是中國古式的木結構建築,堂內醒目地懸掛著結構勻稱、蒼勁有力的「六必居」三個金色大字的橫匾。相傳這匾額是明朝嘉靖年間,權傾一時的宰相嚴嵩書寫的!
  • 六必居醬菜:六道工序打造舌尖上的美味
    日後嚴嵩做了大官,「六必居」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不過主營的釀酒並無起色,倒是兼營的醬菜因味道獨特、鹹甜適口而廣受歡迎,於是就專做了醬菜。「六必居」之「六必」的含義是:黍稻必齊,曲糵必實,湛熾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其生產的醬黑菜、醬包瓜等數十種傳統醬菜,早在明、清年間就成了宮廷的御膳食品。歡迎關注非遺說,我在非遺的世界等你,明天見。
  • 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
    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以山西臨汾趙姓等三家為東家的六必居,就已出售豉油而聞名京師,其後逐漸發展成為前店後廠式製售醬菜的醬園,《都門紀略》、《朝市叢載》等都把它列為製售八寶菜、包瓜等醬醃菜的名家。有《竹枝詞》稱: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寶樣多餘。都人爭說前門外,四百年來六必居。
  • 老北京記憶:花漢衝的香粉、六必居的醬瓜
    珠寶街:花漢衝百年京粉鋪走進大柵欄的東口,路北有一條窄窄的街,那就是珠寶市街。因為緊靠大柵欄成了前門外最繁華的地段。這裡便是百年老字號香粉鋪「花漢衝」,這裡的胭脂水粉品牌「滴珠宮粉」,全套護膚品牌「花漢春」最為出名。
  • 美食分享篇,《大明王朝1566》中六必居的醬菜,鹹菜愛好者請進!
    烏江涪陵榨菜恰好最近追的《大明王朝1566》中又談起了醬菜,就突然對六必居的醬菜以及六必居產生了興趣。六必居要說醬菜裡一絕的還是北京六必居六必居醬園設在北京,六必居醬園始於明朝嘉靖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六必居的醬菜用醬或醬油醃製的蔬菜,就是醬菜。
  • 桂花糖熟芥、甜醬黃瓜、甜醬甘露……百年醬菜鋪的今昔
    北京的醬菜園歷史十分悠久,其中,天源醬園是清同治八年,京城「四大當鋪」之一的劉湛軒用二百兩白銀買下的一家即將倒閉的油鹽店而開辦的「京醬園」——所謂京醬園,乃是說當時有許多種不同風味的醬菜,各分流派,除了以天源醬園、六必居為代表的京醬菜之外,還有山西和河北人開的「老醬園」、山東人開的「山東屋子」,以及以江浙為主的「南醬園」。
  • 小吃大藝|一碟醬菜一碗清粥 北京人的講究與「將就」
    ▲六必居廣告單緊接著介紹了六必居12種傳統產品:甜醬小蘿蔔、甜醬黃瓜、甜醬甘露、甜醬黑菜、甜醬包瓜、甜醬姜芽、甜醬八寶菜、甜醬什香菜、甜黃瓜、白糖蒜、稀黃醬、鋪淋醬油。,2007年「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入圍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別小看你家鹹菜,京味兒劇《芝麻胡同》帶火非遺醬菜技藝
    該劇讓大家對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居家小菜——醬菜有了更多了解,其中的非遺醬菜技藝相當讓人驚豔,上屜、打耙、踩黃子……劇中一招一式都極大地還原了這種技藝,看得觀眾胃口大開,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勾人食慾的下飯劇。說到醬菜,很多人都不陌生,老北京醬菜、揚州醬菜、雲南醬菜……不同地區的風格和口味都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北方醬菜偏鹹,南方偏甜。
  • 北京醬菜這麼受歡迎!醬園送菜人曾穿「六品頂戴」進宮
    六必居、桂馨齋和天源醬園加工技術精湛,產品色香味俱佳,曾被選為宮廷御用食品。六必居醬菜據《都門紀略》記載: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創辦的,是製售八寶菜、包瓜等醬菜的名家。有《竹枝詞》稱:「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寶樣多餘。都人爭說前門外,四百年來六必居。」六必居坐落在前門外糧食店街,相傳開業於明嘉靖九年(1530)。
  • 北京六必居博物館,這裡老物件都有故事
    從二樓走進入口處,一處還原舊時場景的「老店」矗立在眼前,撥算盤的「掌柜」、笑臉迎客的「店小二」,仿佛訴說著這家600年歷史老字號的風雨變遷。櫃檯上陳列著老帳本、算盤及售賣工具;蠟像背後的貨架上,則是六必居12個經典產品的醬缸。繼續往前走,展架上還陳列著不同年代的帳冊、照片、印章、算盤、油燈、酒壺及生產製作工器等。
  • 六必居
    六必居在前門大柵欄路口處,嚴格說應在糧食店街北口與大柵欄街口的交匯處。常去前門大街的人都知道,只要進了大柵欄,一抬頭,左邊就是六必居的金字牌匾。六必居的門臉兒雖然很樸素,但由於有了這塊匾,老遠一看就會讓人感到不一般,那凝重的匾額透著就是一家老字號。  六必居是山西臨汾人趙氏三兄弟於明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0年所創辦。
  • 中華老字號「北京六必居」,值得去吃美食的地方
    本文就為你整理了北京前門大街十大老字號,包含了全聚德烤鴨店、都一處燒麥館、一條龍羊肉館、北京六必居等北京前門大街的老字號美食,還包含了中國書店、長春堂藥店、謙祥益、瑞蚨祥、大北照相館等北京前門大街其他老字號店鋪,其中,全聚德、都一處燒麥、一條龍羊肉館、謙祥益、北京六必居、瑞蚨祥被授予「中華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