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有機會提拔到縣直事業單位,會考慮去嗎,有什麼優缺點

2020-12-12 一心唯公

鄉鎮的公務員,有機會調提拔晉升到縣級國調隊任副隊長,你會去嗎?首先要了解清楚,國調隊是縣統計局下屬的二級事業單位,和局機關一樣也是正科級建制,副隊長就是管理八級,也就是副科級,從一般公務員晉升到事業單位副科級,算是升級到了領導隊伍的行列。不要看不起副科級,縣區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正科級,科級幹部和職數並不多,晉升副科級代表正式進入了領導幹部行列,可以往更高職級奮鬥了。尤其是事業單位,沒有職級並行政策,有的人一輩子就在管理九級上打轉,晉升不了管理八級,也就是副科級。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就是雖然晉升了職級,成了領導幹部隊伍中的一員。但隨著崗位的轉變,公務員擔任事業單位管理崗位領導,其身份就自行隨崗位轉變,失去了公務員身份,成為了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有網友反駁,說是公務員身份永久不變,即使是到了事業崗位工作,只要以前登記過公務員,就依然還是公務員身份。身體隨崗位轉變,這是法律法規規定的,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還是說真有地方如此執行。)那麼有人就會想了,在公務員行列,即使沒有機會晉升實職職務,有名額了也會晉升四級主任科員,同樣是副科級。為了一個管理八級的晉升機會,失去公務員身份,是不是划不來。公務員崗位、編制這麼少,副科級以上的領導職位更少,以後還有機會回到公務員序列嗎。這個問題是絕大多數公務員提拔到事業崗位人員,都會搖擺不定,難以選擇的難點。

其實,這個選擇有三種考慮。一般來講,許多幹部職工家都在縣城,考慮到縣城的工作環境,以及可以隨時照顧家人、孩子的角度出發,許多鄉鎮公務員都把進城作為終生奮鬥的主要目標之一。有機會進城,而且還晉升了管理職級,即使是失去了公務員身份,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人寧願放棄提拔晉升的機會,也不去基層工作,正是出於這種因素考慮。對於這種人來講,肯定會選擇去國調隊工作。

如果家在外地,即使是去了縣城,對自己改變不大。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慎重考慮要不要回縣城事業單位擔任管理人員。公務員不僅有職務晉升,還有職級並行,保留公務員身份的好處,相對晉升事業單位職務,幾乎是一樣重要。在鄉鎮如果暫時提拔不起來,也可以晉升職級。從長遠來講,並不會耽誤什麼。即使是說晉升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兩年後,可以調任公務員崗位,但這樣的發展道路難度很大,機會也不是很多。還不如在鄉鎮等幾年,直接晉升到公務員崗位。反正家在外地,沒有拖累,可以一心一意在鄉鎮幹工作,只要付出了,就會有更好的回報。即使是家在本地,如果克服困難,安心在鄉鎮工作,提拔晉升的機會,也不比縣直部門差。鄉鎮承擔的工作頭緒非常多,舞臺足夠大,雖然辛苦,卻能鍛鍊人、成就人。而且鄉鎮的職數也多,提拔晉升的空間足夠大,只要足夠優秀,在鄉鎮提拔晉升的機會也非常大。

相關焦點

  • 鄉鎮提拔的領導有什麼特點?和縣城提拔的有什麼不一樣?
    在小縣城裡面,有的一把手是從鄉鎮起步,或者從縣直單位提拔到鄉鎮,然後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慢慢鍛鍊提拔起來的,而有的領導是從直接從縣直單位起步,在縣直單位成長和提拔起來的。在鄉鎮上成長和提拔起來的一把手,他們大多數人的成長軌跡一般是這樣:一般工作員——股級——鄉鎮副職——鄉鎮正職——縣直單位一把手。而從縣直單位提拔起來的一把手,他們成長軌跡一般是這樣:縣直單位一般工作人員——股級——副科級——縣直單位一把手。成長路徑不一樣,出來的領導也不一樣。
  • 35歲的鄉鎮公務員,還有提拔副科的機會嗎?
    #公務員事業單位知識一般來說,鄉鎮的建制屬於正科級,副科級崗位就是領導崗位,一個鄉鎮不會太多,而鄉鎮幹部的成長一般都是按照科員、股長、副科的模式,所以鄉鎮能被提拔至副科級崗位的就是各站所的股長。現在一般公務員入職的年紀都在25至27歲之間,不說其它的,單單你被提拔至站所股長,這個時間就得5年左右時間,接著在佔股長崗位上任職3年左右競爭副科級,這個時候也已經33左右了,和35歲相比,差別不大了。
  • 34歲鄉鎮書記有前途嗎?為什麼有人當了十幾年鄉鎮書記提拔不了?
    23年前,也就是在他3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是本地一個縣的鄉鎮黨委書記,前途為人看好。然而誰也想不到,那已經是他職業的頂峰。自此之後,他先後在四個縣區輾轉,當過五個鄉鎮的黨委書記,三個縣直部門的一把手,年齡從當初的30歲晃蕩到了45歲,15年時間一直在正科崗位上原地踏步。期間,原來和他一批任職的鄉鎮書記和鄉鎮長很多已經提拔副處、正處,有的還是他的下屬,都解決處級待遇,唯獨他波瀾不驚,不前進也不後退。
  • 鄉鎮事業編制副科級出路在哪?
    調任也是有兩種情況:一方面,直接調任你到某個副科級事業單位任職,這也是調任比較常見的一種,也是最容易實現的,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身份、待遇都不會有所變化,只是工作環境產生了變化,但是,只要你在縣裡任職了,以後的選擇就會寬很多,但是最多的仍然是下鄉鎮任職,參加選舉(又返回原點了)。
  • 新提拔的鄉鎮副科級人員,未滿試用期,是否可以調動到其他單位?
    新提拔的鄉鎮副科級人員,未滿試用期,是否可以調動到其他單位?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規定,並沒有對新提拔的領導幹部在試用期是否能夠調動工作作出明確規定,雖然新提拔的領導幹部即使屬於試用期,其實如果是組織需要,調動工作也是可以的。
  • 有沒有30多歲考上公務員的,考上後在單位還有發展前途嗎
    一般公務員招考,年齡限制是35歲。公務員招考崗位,有限制要求必須是應屆畢業生的,但多半還是允許應往屆畢業生共同參與競爭。因此,30歲以後至35歲以前,經數次拼搏,終於考上公務員崗位的,肯定是有,而且不少。
  • 35歲的鄉鎮公務員,在基層幹13年了,還有晉升提拔的可能嗎?
    35歲的鄉鎮公務員,在基層幹13年了,還有晉升提拔的可能嗎?如果走職務路線,估計到退休前都夠嗆能晉升副科。在基層幹13年還沒被提拔,肯定是有原因的,到底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別人的原因,這一點一定要深思熟慮。
  • 一直在事業單位,最近機構改革被劃轉到參公單位,請問有區別嗎
    一直在事業單位,最近機構改革劃轉到參公單位了,問有什麼區別?這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機會轉公務員和參公人員的事業人員來講,是夢寐以求的機會。事業人員想轉公務員和參公人員,除了公務員考試,就是先提拔到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管理八級以上滿兩年後,如果年齡不超過45歲,就可以調任公務員崗位領導職務。公考代替高考,是「天下第一大考」,可想而知有多難,剛通過事業單位招考上岸的新人還有優勢,對於在職多年的事業人員,想通過公考進入黨政機關、參公單位,基本上不可能。
  • 報考公務員,縣級單位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如何選擇
    那麼,要是考入縣級單位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到底如何取捨?可能,有人會斬釘截鐵地說,當然要選公務員了。可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就是唯一的答案麼?顯然並非如此,多數情況下公務員的行政編制的確很「香」,但是也要分情況。
  • 普通本科畢業國考公務員難嗎,考上之後有希望晉升到廳級或部級嗎
    普通本科畢業,通過國考考公務員難嗎?回答是十分困難。考上後有希望晉升到廳級或者部級嗎,回答是十分困難。2019年全國普通高考人數為1031萬人,算上三本,高考錄取率為80%以上,這800萬人,都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包括國考和省考。
  • 工作忙工資低,鄉鎮公務員這麼辛苦,值得考嗎?
    在公務員考試中,考生關注最多的就是熱門職位,誰又不想去好單位呢。但熱門崗位的競爭也是非常恐怖,很多崗位達到了百裡挑一或千裡挑一的程度,所以很多考生把目光投向了鄉鎮公務員,同時也很好奇鄉鎮公務員是否值得報考,鄉鎮公務員真的沒有晉升空間嗎?
  • 鄉鎮公務員和縣城事業單位 你會選哪一個?
    如果有兩個機會擺在你面前,一個是縣級的事業單位,一個是鄉鎮的公務員,兩個都是正式編制的,你會選擇哪一個?小編和大家討論下,縣城事業單位和鄉鎮公務員的相關內容。
  • 36歲了,街道辦事業單位職工,有必要調動去自然資源局嗎?肯定有
    有網友問,如果在街道辦事業單位當職工,有必要調動去自然資源局嗎?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有機會去,那當然應該選擇去自然資源局。一個是事業單位,另一個是政府機關,一個是事業單位編制,另一個是按照公務員編制的。
  • 縣區的公務員和市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兩個職業如何選擇
    縣區的公務員和市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如何選擇?做這種選擇題的時候,永遠有一條鐵律,那就是「級別越高發展前景越好」。同是公務員,級別越高,平臺越大,發展前景越好,當然是選擇市級,這是肯定的。如果想提升到副處級以上,除了公務員職級並行以外,想提拔晉升,除非由事業單位轉到黨政機關,幹的好才有可能。縣區事業單位直接提拔副處級,基本上沒有。而市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最高已經提升到正處級,即使幹的不怎麼樣,只提拔到中層領導幹部,或者混資歷,幹個科長,也就是正科級,相對是很容易的事。稍微再努力努力,在科長中處於優勢地位,提升到副處級,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 從鄉鎮鎮長調任縣直重要部門任副局長,但保留正科級,你願意嗎?
    要知道,鎮長在鄉鎮是二把手,是鄉鎮政府的一把手,主管鄉鎮經濟工作,有很大的權力。從這個方面講,從鎮長調任部門的副局長確實有點吃虧。從後續的發展前途來看。縣直部門的副局長何其多?雖然保留了正科級,但是工作的崗位畢竟是一個副科級的崗位,根本沒有競爭副縣級幹部的機會。
  • 考鄉鎮公務員,想要更快速的成長,最好去這4個單位
    近些年來,隨著公務員的熱度越來越高,鄉鎮公務員的熱度也隨之提升,儘管只是基層公務員,依舊有很多人會選擇端著,因為 「體制內」 的好處真的太多了。但考公務員並不是那麼容易,很多熱門崗位的競爭比例可以達到1000:1以上,所以有不少考生選擇劍走偏鋒,認為既然熱門崗位考不上那就去考鄉鎮崗位,本地的鄉鎮考不上就去考異地鄉鎮,總之能上岸就行。然而,考生有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在圖圖的理解中,你就算是去體制外的私企,也要比考異地鄉鎮強太多。
  •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自述——鄉鎮幹部那些個事兒
    工作兩年以後,由於縣委某部門嚴重缺少年輕幹部,我被選中,調離了第一個工作鄉鎮。縣直機關工作四年之後,被提拔到又一個鄉鎮任鄉鎮副職領導,走上了領導崗位。經過十二年的多個鄉鎮調動、奮戰,被提拔到第六個鄉鎮任正科級領導,但不是黨政一把手,只是工資待遇上了一個層次。直到去年鄉鎮人代會之際,縣委考慮有年輕同志需要提拔,我的年齡已不在鄉鎮黨政正職提拔之列,安排我回城待命。前前後後鄉鎮工作時間將近20年。
  • 都是公職,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哪個機會更多
    這麼激烈的競爭想必勝算會大大降低,不過也不用氣餒,公考道路不止這一條,還可以試試事業單位。今天,我們把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來進行一個對比。一、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區別1、發起機構不同公務員考試有國考和省考。國考由中組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起;省考由地方性政府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用人單位發起。事業單位考試由各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起。2、統一性不同公務員考試國考1年1次。省考1年1次,個別省份2-3次。
  • 市級公務員和縣區一級的公務員有什麼差別嗎?
    2020山東省公務員考試將今天開始報名,圖圖剛剛收到了粉絲的留言,問我市級公務員和區縣級公務員有什麼差別?雖然都是公務員,市級和區縣級的公務員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你們可能有所不知,在體制內有這麼一句話:能去市級絕不去縣級,能去省級絕不去市級。
  • 考上了事業單位編制,是否還有必要去考公務員?看完這篇就懂了!
    有人勸我,都是打工,何必換來換去呢?其實,在我身邊還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雖然是在事業編穩定的工作裡,依然離開,去創業、去考公務員。我還是有些不理解,或許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那既然都是事業編了,還有必要去考公務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