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的時候就聽說過北京有很多種特色小吃,尤其烤鴨最為出名,正巧我的一位朋友就在北京,經過我的一番軟磨硬泡,死纏爛打,他終於答應了帶我了解一下北京的美食文化。在去之前呢,我通過一些APP了解了一下北京一些非常有名的烤鴨店: 全聚德烤鴨、便宜坊烤鴨、大董烤鴨店、四季民福烤鴨店、大鴨梨烤鴨店等等。次日我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來到北京後經過簡單的調整後,朋友帶我走上了第一次體驗北京美食的道路。朋友通過秒殺選取了一家朝陽區團結湖的"北平食府.富貴荷花烤鴨店"從門面裝潢再到內部裝飾都體現出古色古香,一股濃濃的京味元素。通過朋友以及服務員的推薦我們選擇了5道北京特色。
首先那必須是北京烤鴨,經過我的了解北京烤鴨最注重的就是皮糙肉厚、不柴不腥,而且必須要趁熱吃,這家的烤鴨個頭比較大,如果不是提前預訂還得等50分鐘才能烤好,廚師站在我們的面前將整隻烤鴨片成3蝶,還有一碟片成了荷花的樣子,與店鋪名稱相互映襯,盤底會有蠟燭加熱,烤鴨在燈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金燦燦的,非常有食慾,鴨皮蘸著白糖吃,甜而不膩滿口留香,鴨餅卷著蘸了醬的鴨肉、黃瓜條、大蔥絲,一口一個,非常上頭。
然後就是老北京小吃滷煮,它是由肥腸、肺、五花肉片、火燒、炸豆腐滷成一鍋,看上去味道還不錯,肥腸處理的非常乾淨,跟肺五花肉片一塊咬下去,非常香而且特別軟嫩,很有嚼勁,裡面有加的豆腐乳、香蔥、香菜、醋等佐料,需要先攪拌均勻,蘸著他家自製的辣椒油,非常地道,最喜歡裡面的炸豆腐吸收了滷煮湯裡的精華,一不小心就把一份炸豆腐吃完了。個人口重,對這道菜還是非常喜歡的。
接下來依舊是老北京的小吃炸灌腸,非常驚豔,炸好的灌腸通體呈淡黃色,每一片都是中間厚四周薄,這樣改刀的特點應該是同一時間炸出來,每一片既有脆的感覺又有嫩的感覺,還不膩,再配上蒜泥小料,刺激自己的味蕾,一定要趁熱吃,涼了之後非常的皮,有種嚼不動的感覺。
還有炒肝兒,根據提前在網上的了解炒肝兒是清末的時候開始盛行的,以前叫"白水雜碎"是由豬腸、肝、心、肺加一些簡單的調料用白湯煮的,因為對調料沒有太多的講究,而且製作特別簡單,越來越受大家歡迎。於是有心人把它改成了只用肝和肥腸來製作,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我跟朋友一人一小碗,第一眼看上去有很多蒜沫,而且特別粘稠,一口下去蒜香味十足,肥腸和肝兒特別有嚼勁,個人感覺整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就是粘稠度有點大,詢問朋友後才知道正宗的沒這麼稠,可能是廚師澱粉放多了
最後就是豆汁兒焦圈兒了,據說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上菜以後再有心裡準備的情況下,我先聞聞,感覺點豆漿的感覺,但是也有點怪怪的說不上來的感覺,一口下去我瞬間有了"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感覺,不過豆汁兒配的鹹菜特別好吃,對於豆汁兒看來我的準備還不充分。焦圈兒,看上去像個手鐲,一口咬下去特別酥脆,而且很香。
對於這次的北京特色美食的體驗個人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可謂色香味俱全,比較可惜的是飯量有限,對於傳承悠久的老北京小吃來說,這只是一角,所以我決定在北京多待幾天,希望大家可以推薦一些老北京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