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詞語注釋】
吳江:今江蘇省縣名,在蘇州南面、太湖東面。
秋娘渡、泰娘橋:均為吳江地名。
銀字笙:樂器名,是笙管的一種。
心字香:一種香片名。據說是以香片成心字形為名,或香片上印有心字。
【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願望。船隻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實在令人煩惱。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遊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燻爐裡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可以看出詩人的無限悲哀和無奈
【詞作賞析】
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悽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後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燻爐裡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後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遊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另外,《一剪梅·舟過吳江》這首詞逐句壓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堪稱一首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