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詞可以作句子的謂語,對主語起說明作用。例如:「軍書十二卷」(《木蘭詩》),「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史記·鴻門宴》)。這「十二、三」並不帶有動詞性,即並不表示動作或變化。有的時候,數詞用作動詞,表示人或事物數量上的變化。如:
①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這三個人(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了。「四」前有時間副詞「將」作狀語,可見「四」已用作動詞,意思是「成為四個、變為四個」。
②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敢逃死而二其心乎?(陳弘緒:《文天祥傳》)
——國家滅亡,自己不能挽救,做臣子的死有餘罪,還能為逃避一死改變自己的一顆忠心嗎?「二」帶賓語「心」(「其」是「心」的定語),「二」用作動詞。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只靠「聽」,能懂嗎?
#古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