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泉州泉港:「五民工程」助力鄉村治理

2020-12-10 澎湃新聞

【市域治理】泉州泉港:「五民工程」助力鄉村治理

2020-07-28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態

2019年以來,泉州市泉港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創建平安鄉村引領鄉村治理,通過實施法治育民、服務便民、創新利民、吉祥安民和打防護民等五個工程,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法治育民工程

圍繞打造領導幹部普法「龍頭工程」、青少年普法「源頭工程」和全民普法「社會工程」,持續加強重點對象學法用法。開展「新春法治宣傳」「法律進寺廟」「六一法治進校園」「婦女維權法治競賽」「百場法制電影下基層」等系列法治宣傳活動。全面啟用「法宣在線」平臺,建立「泉港區法治宣傳雲平臺工作群」,推動全區各單位工作人員通過該APP平臺實現在線學法,每年組織不少於兩次的在線考試,實現全年常態化學法。加大基層法治宣傳陣地建設,建成一批示範鄉村法治公園。在全市率先開通「莉莉女警官86666110」防騙諮詢專線,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號等平臺,結合實際案例普及防騙知識。

服務便民工程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融合發展,升級70個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室、28個村(社區)法律顧問示範點,大力推行網上受理、審批和辦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廢止涉及民營經濟發展規範性文件2份。推行公證辦證材料線上預審機制,解決「最多跑一次」難點問題,2019年共辦理各類公證事項1124件,其中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公證事項佔93%。開展「百名警長進百村」活動,101名警長(副股級)以上幹部分別掛鈎聯繫101個村(社區),當好社情民意「信息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平安建設「宣傳員」、幫扶幫教「服務員」、意見建議「反饋員」。

創新利民工程

在全省首創行政爭議調解模式,搭起政府和群眾溝通橋梁。聯合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法院常態化開展府院聯席會議和座談交流,「把脈問診」。同時,泉港區政府聯合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4所高校法學院成立法治政府協同創新研究基地,組建行政爭議法律服務「智囊團」。依託泉港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泉港區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在全區所有鎮(街道)均設立分中心和調解室,實現調解平臺全域覆蓋。健全矛盾糾紛「訴源化解、訴前調解、訴中和解」的全程調解機制,行政相對人不服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複議或訴訟的,可隨時申請調解,有效改善因不滿行政複議或訴訟而非法上訪的現象。從法律專家、律師、仲裁員、退休法官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兩委、社會賢達中選聘24名特邀調解員,發揮特邀調解員的公信力和「知民情」優勢,營造公平、公正、專業的調解環境。

吉祥安民工程

舉辦「創建吉祥泉港 護航幸福家庭」法律知識競賽,表彰36戶抗疫「最美家庭」、54戶區級「最美家庭」、199戶區級「平安家庭」示範戶,構建平安家庭小細胞。開展「12355」法治進校園活動,舉辦10場模擬法庭、20場法治講座、30場法治宣傳遊園會、50場法治教育圖片展覽和50場法治教育主題班會,提升鄉村校園法治水平。設立泉港區領航社區矯正服務中心,積極探索社區矯正非執法類項目外包工作,推進社區矯正執法社會化。與洛江監獄建立刑罰執行一體化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機制,組建福建省監獄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警察泉港大隊。圍繞重點人群排查管控、重點部位防範化解、重點物品全程管控、重點問題排查化解和重點時段防範穩控等5個方面,防止潛在風險轉化為現實危害。2019年以來共化解公共安全領域風險隱患問題154個,有效夯實平安鄉村基礎。

打防護民工程

2019年以來新建「城安系統」監控點位678個、智能感知人像卡口163個、WIFI採集設備367個、治安卡口31套,形成智能化、立體化治安防控網。

深化掃黑除惡鬥爭,加大行業治亂,強勢推進打擊8類嚴重暴力犯罪,重拳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多發性侵財型違法犯罪,2019年年終全省平安建設「三率」調查中,掃黑除惡好評率達87.25%,位列全市第3位,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向好發展。

原標題:《【市域治理】泉州泉港:「五民工程」助力鄉村治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市域社會治理的傳統中國經驗與啟示
    士紳成為國家權力體系與社會宗法制度相互聯繫的中樞,是基層社會的建設者、鄉村風俗塑造者、社會治理的擔當者。士紳之治作為「雙軌政治」與「熟人社會」語境下特殊的權力結構體制,是維繫傳統基層社會長期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1.構成   「紳士為四民之首,為鄉民所仰望」[15]。
  • 廣東梅州努力打造原中央蘇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樣板
    「梅州正立足市情,攥指成拳齊發力,以主人翁的姿態、開拓者的精神,積極投身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實踐中,努力打造原中央蘇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梅州樣板』。」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俊欽說,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覆蓋範圍廣、涉及部門多、關聯度高、系統性強,需要相關參與者共同發力,激活源頭活水,變「一家事」為「大家事」。
  • 麒麟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推進會走進珠街街道
    12月17日,麒麟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推進會走進珠街街道,區委書記解天雲,區委副書記謝茂華、區政法委書記範全應等區級領導參加觀摩,街道主要領導陪同。與會領導一行深入珠街街道中所村綜治中心,通過實地走訪、聽取匯報,深入了解中所村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情況。
  • 東莞中堂鎮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這是中堂鎮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縮影。當前,中堂鎮正積極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多措並舉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服務基層,探索社會治理創新自東莞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工作推進會以來,中堂鎮黨委政府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成立了以鎮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常務副組長,其他鎮領導班子為副組長,各村(社區)、各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並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專班。
  • 寥廓街道:正視差距夯實基礎 科學謀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為不斷提升寥廓街道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寥廓,為轄區改革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12月21日,寥廓街道召開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會,科學謀劃當前和今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機關全體人員、各社區負責人共70餘人參會。
  • ​ 蘭州永登: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紅城模式」
    永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呂江宇告訴記者,永登縣積極創新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手段,把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作為主抓手,著力在「五個到位」和「五化」並舉上下功夫、做文章,實現了刑事發案數、治安案件數、群體性上訪事件數連續三年下降,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對政法機關的滿意度連續三年上升的工作目標,有效開創了永登縣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 麒麟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觀摩走進益寧街道
    12月17日上午,麒麟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會走進益寧街道,區委書記解天雲,區委副書記謝茂華等近50名參會人員實地觀摩了益寧街道市域社會治理中心和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信訪超市)。觀摩組一行通過實地察看,對益寧街道市域社會治理中心便民服務窗口,矛調中心和事佬調解室、綜合調解室,網格化調度指揮中心的功能、建設、使用等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同時,聽取了街道主要領導對「五安聯治」「五家聯動」「六化聯調」創新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益+556」工作模式的詳細匯報,觀摩組對益寧街道在建設及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惠州怎樣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高地
    網格是市域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是市域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從改善社會治理的角度看,網格治理方式能夠更加精準地運用社會治理要素,有利於消除治理的「死角」和「盲區」,進一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 【市域治理】用紅色繪就平安底色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近年來,龍巖市持續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紅色革命傳統,將「黨建+基層社區治理」模式不斷提檔升級,探索出一條「一顆紅心、一張紅網、一面紅旗」的市域社會治理黨建品牌,形成獨具特色的閩西紅色基因基層治理模式。
  • 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發布
    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浙江省建德市、安徽省寧國市、重慶市渝北區、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等案例,通過「四權四治三把關」夯實自治基礎,採取「四民工作1+1」「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暢通民情、代理民事,創新「民情茶室」等村民協商議事形式,讓農民群眾成為鄉村治理的主力軍和受益者。
  • 威海:市域社會治理助推"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
    近日,就威海市如何持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工作,記者專訪了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傅廣照。  記者:圍繞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請問威海有怎樣的目標定位和總體謀劃?  傅廣照:作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市,威海緊緊圍繞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這一主線,立足地方實際,堅持「高標推進、突出特色、率先命名、形成品牌」目標定位不動搖,大力推行以政治(黨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信治和網格化服務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六治一網」市域社會治理模式,強化市域統籌,破解治理難題,推動試點工作不斷走深、走實並取得顯著成效。
  • 廣東梅州: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
    (李盛華 攝)    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基層社會治理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整個試點工作都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在此次會議上,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傳遞出市委、市政府對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也為各級各部門推進此項工作指明了方向。
  • 用平安守護椰城福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近日,海口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鮑劍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海口市縱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口,打造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海口樣板,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保駕護航。
  • 「國家治理」視野中的鄉村治理
    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和社會基礎 記者:「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是鄉村振興發展路徑之一,如何理解鄉村治理的重要作用? 郭虹:我們都知道中國改革開放始於農村改革,而改革的最終成果將在中國鄉村呈現,因此可以說中國鄉村振興之日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勝利之時,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 烏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幸福加碼
    今年,烏海市獲批成為全國首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作為試點街道,海勃灣區海北街道辦事處率先嘗試利用「管家小北」市域治理線上服務平臺等信息化手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9月份開始試運行的海北街道市域社會治理分中心圍繞「黨建引領、資源整合、科技支撐、機制保障、實體運作」的建設思路,按照「12345」(一個中心、兩個強化、三個創新、四支隊伍、五項制度)工作理念,探索一站化受理、精準化流轉、網格化處置、數位化賦能的基層治理新路徑,逐漸形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海北樣本」。
  • 天水市新一輪平安創建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清水...
    10月26日,天水市新一輪平安創建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清水縣召開。清水縣、秦安縣、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市平安辦通報了近期工作進展情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蒲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參加現場觀摩。
  • 張安屯街道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紅色引擎」
    掌上曲靖訊 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開展以來,張安屯街道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始終,明舉措、亮實招,凝聚治理合力,全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一是強化領導,掌舵把向。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措施等方面突出「牽頭」和「抓總」作用,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街道重點工作,與掃黑除惡、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提升等各項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實。 二是構建網格,凝聚合力。
  • 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單公布,重慶「民情茶室」上榜
    第一類案例,是注重強化黨的建設,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全面領導,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縱深下沉,實現基層治理和為民服務的不斷延伸。比如上海崇明區的「黨建葉脈工程」,浙江溫嶺市的「黨建+網格化」等就是這方面的案例。
  • 讓平安與山水同行——桂林市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紀實
    2020年,桂林市立足新起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平安建設的決策部署,凝心聚力,實幹爭先,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市域社會治理品牌,有效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構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格局
    近年來,社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建設,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為一體的鄉村治理格局,推動普法守法用法工作有效落實,為法治鄉村建設奠定基礎。「五項考核」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作為宿豫區首個重點打造的法治鄉村試點村居,振友社區突出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鄉土文化相統一建設模式,以蘇北農房改善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居工程建設和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