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底,印度中央後備警察(CRPF,Central Reserve Police Force)維爾·辛格(Vir Singh)因在斯利那加-賈木國家公路上遭遇了當地武裝的伏擊而陣亡,事後印度政府將此人追認為烈士。但是,維爾·辛格的葬禮卻並不順利,由於他屬於達利特(種姓制度中達利特被定義為賤民、不可接觸者),因此他家鄉的高種姓團體一再阻撓他的葬禮,認為他的屍體不應該出現在高種姓人群所聚集的地方。
India.com網站《恥辱!高種姓村民拒絕為低種姓的印度烈士維吉·辛格舉辦葬禮》的截圖
此事發生後,India.com(在印度,這個網站的地位相當於國內的《新聞聯播》官網)發布了一篇標題為《恥辱!高種姓村民拒絕為低種姓的印度烈士維吉·辛格舉辦葬禮》的文章,引起印度國內爆發了一場抵制種姓制度的浪潮,很難想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即便是為國捐軀的勇士,也不能被排除在印度那離譜的種姓制度之外。
在此之下還有達利特,也就是賤民,不可接觸者
類似於這樣的新聞,在印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不過在一些新聞下方總能看到一些網友的留言,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中國人在印度,會被歸類為什麼種姓呢?
其實種姓制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可以參照的、是印度當地特有的、被諸多印度人約定俗成的制度。一般人認為,印度人的種姓是根據膚色來判定的,比如以雅利安人為首的白人,在印度就會被歸類為高種姓(婆羅門或剎帝利,前者擁有祭祀權而後者沒有),而以達羅毗荼人為首的深色皮膚人,則會被歸類為吠舍、首陀羅甚至達利特。從膚色來判斷一個人屬於哪一個種姓,是非常簡單的方法,但印度的種姓劃分又不僅僅取決於膚色,還與一個人的工作有很大的關聯。
印度的高種姓網紅,體貌特徵更像歐洲人
種姓制度與印度人的工作也有很大的關聯,一個高種姓的人也有可能從事體力勞動工作,但是這種體力勞動不能與汙穢的事務相關聯,比如說,一名高種姓的人可以當保潔員,但是這個保潔員的工作地點必須是寺廟、政府單位等印度人所認為「高大上」的單位,另外,高種姓的保潔員還不能參與清理廁所這樣「與汙穢的事務相關」的工作。同理,高種姓的人可以從事搬磚、計程車司機、保安等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但是不能從事農業、屠宰、畜牧、掏糞工等工作。
婆羅門有祭祀權,而剎帝利則沒有
如果你不是印度人或者說其他人種到了印度,那麼他們應該會根據你的膚色來定一個大致範圍,比如歐白人就會被鎖定在婆羅門與剎帝利之間(種姓制度就是白人開發出來的,所以白人一定會被歸類為高種姓);拉美的混血人種和黃種人,則會被鎖定在剎帝利與首陀羅之間,至少來說不會被歧視;至於非洲等地的黑人,則會被歸類為首陀羅和達利特之間,畢竟歧視黑人也是白人的傳統項目。
在美顏功能下,TIKTOK上都是高種姓的美少女……
當然,種姓制度在影響著工作時,工作也影響著外來人的種姓劃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日本人在印度從事著碼農、醫生、教師之類的工作,那麼他就會被歸類為剎帝利;而他如果是一名商販,那麼他就一定會被歸類到費舍;如果他從事著屠夫、賣棺材這類的工作(雖說日本人在印度當屠夫不太可能),那麼他就會被歸類為首陀羅。
達利特
我們與日本人一樣,都是東亞黃種人,也就是說,只要你皮膚不是黑得離譜,那麼你在印度的種姓起步就是首陀羅,然後再根據你的工作來決定你屬於高種姓的剎帝利,還是平民階層的吠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不同,城市的人口有很多都接受過西化教育,因此他們也不在乎什麼種姓。我曾在網上與一名印度網友聊過關於外國人在印度屬於什麼種姓的事,他卻給出了極為真實的回覆:你若富有,便擁有高種姓的待遇,你若貧窮,則會被被當作賤民來對待。
印度首富的豪宅,裡面有600名僕人,你說他如此富有,還會有人討論他屬於哪個種姓嗎?
當然了,以上內容只能作為我們茶餘飯後的戲言,萬不可當真,畢竟種姓制度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它只是印度歷史上的統治階級們定下的、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規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