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雲姊妹分享藉助私董會把導師制融於其中,提高領導力。(圖:基督時報/王新毅)
鄭雲姊妹分享藉助私董會把導師制融於其中,提高領導力。(圖:基督時報/王新毅)
9月24日晚,2015山上之城領導力研討會參加者合影。(圖:基督時報/王新毅)
私人董事會,簡稱私董會,是1957年由美國企業家羅伯特·諾斯(RobertNourse)和他的四位CEO朋友的圓桌討論演變而來的一種成熟的商業領導模式。
教會團契,又有稱之為小組、小組團契,是從耶穌培養12個門徒的模式演變而來形成的一種教會牧養和信徒交流的模式。
想像一下,如果將這兩種跨界的模式結合起來,會是怎樣的模樣?
這是幾位北京的基督徒正在做的嘗試和探索。在9月24日晚上舉行的2個多小時的「2015年山上之城領導力研討會」上,主辦方與近20位企業高管和職場基督徒分享的話題之一。
私董會是什麼?
事實上,「私董會」也是最近幾年來中國商界不少精英中開始感興趣和流行起來的一種引入的新模式。
私董會最早由美國威斯康星州企業家羅伯特·諾斯(RobertNourse)創立,他與其他4位CEO定期的圓桌討論,後來演變並獨立發展成為專門從事該行業的機構。50年過去了,私董會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已有非常成熟的運作模式,歐美等國的許多總裁都擁有自己的私人董事會服務。
2006年,中國一對年輕夫婦最早將私董會概念引入中國。經歷過水土不服、與本土結合等過程,2013年私董會在中國突然火起來了,成為一種時髦現象,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出現許多這種形式的機構。可以說,「私人董事會」已經成為繼EMBA,富豪俱樂部之後的第三種企業經營者溝通交流的平臺。
私董會,是由來自不同行業、無競爭和厲害關係的10-15個人共同組成,由導師帶領定期開會和交流,彼此探討企業經營,彼此互相促進成長。它被人力管理專家姚劍波曾形容地評為是「一個學習成長的圈子,一種新型的互助式學習方式,一個共同修煉成長的道場,一個一起療傷的『會所』….在私人董事會這個平臺上,他們通過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分享事業上生活上的收穫,進一步感受體會人生價值和意義。」
基督徒商界領袖最看重私董會對領導力突破的價值
當晚的研討會上,主辦方「北京山上之城諮詢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和總經理鄭雲有著20年的公司高管經驗,同時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分享說自己是從3年前開始關注到私董會這個對國內來說的新鮮事物的。
她發現其中很多東西如果很好的使用,可以幫助企業家、商界領導帶來領導力的突破和成長。
「我們往往發現不少企業吃苦不少、努力經營,但是規模和水平一直無法突破;常常出現的現象是也許公司領袖是『牛人』,但下屬很難成長、公司很難發展,歸根結底其實是領導力的問題。」
她引用著名的基督徒領導力大師約翰·麥斯韋爾(John Maxwell)曾經提出的「領導力的五個層次」:位置型(只是因為你的領導地位,別人聽從)、關係型(你的好的人際吸引人願意跟從)、產出型(你可以給公司帶來巨大收益,因此吸引人跟從你一起幹)、4.發展型(因為你無私為下屬的精神,人們跟從你)、5、精神領袖型(比如耶穌、曼德拉),說到當下國內很多企業出現很多職業經理人和第一代創業者之間有很多矛盾,無法合作,其中一個原因是第一代創業者沒有突破自己的領導力,跟上時代;最根本公司要突破,是需要領袖提升自己、改變自己。
而她之所以看重私董會的原因,是因為她看到可以把這一模式應用成為更好地促進我們改變的途徑,「私董會的核心在於一把手領導力的提升。」
她見過有最喜歡頤指氣使的CEO因為參加了一年的私董會而開始改變說話和為人方式的,「你在公司罵人,下屬不敢說;但是在這裡人人都是CEO,你這樣沒人聽的,自然你會反省。」她也見過一個信仰已經冷淡的姐妹參加私董會,就因為大家的兩輪提問就讓她重新思考人生和信仰,後來自己又回到教會聚會。
私董會的鑰匙:信任、關懷、挑戰、成長
因為是基督徒,鄭雲姊妹在看重私董會的科學模式的同時,更看重把她在教會小組團契中得到的和學到的融於其中。比如,其中一條是她希望私董會大致控制在8-12個人,最好是12個人,因為耶穌當年也是揀選了12個門徒培養。
她坦言,耶穌領導和培養門徒的模式給她許多激發和靈感:「領導力的水平和風格影響一個企業的方方面面。領導力水平就好像一個無形的天花板,它最終決定你的下屬和你的公司能成長到哪個高度。唯有你提升時,所有的方面才會提升。否則,你會在很多方面都成為障礙。我們的目標就是培養一批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棒的人,讓他們和你一起成長。」
不過,比起形式來,最關鍵的是核心理念。鄭姊妹分享說,她認為私董會的鑰匙是信任、關懷、挑戰和成長。「私董會不只是帶著耳朵來聽的,而是帶嘴巴來說的;不是利益交換的圈子,而是彼此給予的空間;不是微信的朋友圈,而是關懷和交鋒並存….」
「私董會是很好的改變領導力的工具,可以藉此搭建一個同行的、互相關懷、鼓勵的團隊一起來突破。」
企業家最根本是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最後,鄭姊妹引用曾經激勵曼德拉改變自己繼而改變南非的一個矗立在英國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一塊無名氏的墓碑的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公司是神對我們的託付,我們是神的管家,我們要做好。但是怎麼做好呢?從改變我們自己開始,因為唯有你先改變你自己,才有可能改變你的配偶、兒女、員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