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明星AI機械臂公司倒閉!六年燒光536萬美元,曾入選機器人技術50強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智東西10月28日消息,又一家海外機器人公司倒閉了,這次是舊金山機器人創企 Carbon Robotics。這家機器人公司同時開發硬體和軟體,生產協作類機械臂。

據多家外媒報導,Carbon Robotics公司已經進入了破產程序,並開始出售資產,包括5個已完成的、功能齊全的 KATIA 機械臂、軟體原始碼、測試設備和一系列專利。

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初創公司位於舊金山,曾入選2016年《機器人商業評論》機器人技術全球50強,與ABB、發那科、大疆等位列同一榜單,還是2016年CES消費電子展機器人競賽的決賽選手。

Carbon Robotics的兩位創始人,執行長羅珊娜·邁爾斯和首席技術官丹·科克姆曾登上2016年福布斯30歲以下富豪榜。Carbon Robotics自成立至今共獲得了536萬美元的融資。

▲Carbon Robotics 聯合創始人/CEO Rosanna Myers

一、Carbon Robotics生產了世界上最便宜的機械臂

Carbon Robotics採用了由第三方公司監督出售資產的方式,與Carbon Robotics合作的諮詢公司Sherwood的總裁 馬丁·皮欽森透露,Carbon Robotics董事會於今年10月2日決定出售智慧財產權和實物資產。

今年9月,The Information的記者曾來到Carbon Robotics的舊金山總部,但當時,公司裡已經空無一人了。

羅珊娜·邁爾斯曾在公開場合說:「我們也夢想著讓自己的產品面向包括藝術家和工程師在內的消費者。」

Carbon Robotics在2016年憑藉先進的技術和低廉的價格迅速火爆機械臂市場,但短短6年時間卻突然被爆破產,資產全部被打包出售。

從披露的融資情況來看,Carbon Robotics並沒有收到足夠的融資支持。

自成立以來,Carbon Robotics共籌集了536萬美元的融資,其中還包括SOSV、Science和其他未披露的投資者提供的200萬美元可轉換債務風險基金。

二、KATIA機械臂設計靈活,適合各類場景

Carbon Robotics為了把機械臂做到像電腦那樣普及,將其旗艦產品KATIA機械臂的價格定的極低,售價1995美元(約1409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僅僅是市場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

不過別以為價格低機械臂的能力就低,KATIA的一個關鍵特徵是用戶可以訓練它在30分鐘內完成重複性任務,使機器人能夠快速集成到製造生產線上。

KATIA的設計靈活性足以完成各種任務,包括3D列印、電子掃描和雷射切割。

KATIA機械臂還能為蛋糕裱花。

根據諮詢公司發送給潛在收購方的文件,KATIA的機械設計、機器零件、軟體和電子產品都是專有的。

該文件稱,KATIA中使用的圖形處理器,能夠實時理解「目標和意圖」。該機器人內部還包括可以檢測何時需要維修的軟體。

三、機器人創企的倒閉潮

初創公司和大公司都熱衷於開發能夠完成人手工作的機器人,以實現倉庫工作和其他功能的自動化。

上周,由特斯拉執行長埃隆 · 馬斯克聯合創辦的初創公司 OpenAI 發布了一段視頻,其中一個機器人用一隻手解魔方,引起了轟動。

像Carbon Robotics一樣同時開發硬體和軟體的公司都面臨著諸多困境。

今年4月,曾融資2億美元的AI機器人玩具公司Anki宣布倒閉,裁掉所有員工,為200多名員工發放一周的遣散費。當時智東西對此事進行了及時報導。(備受蘋果青睞的機器人公司Anki因資金缺乏倒閉,曾融資2億美元!)

去年Rethink Robotics在燒光了亞馬遜CEO 傑夫 · 貝索斯和高盛投資公司的1.5億美元資金後倒閉。作為協作機器人先驅,率先推出了的概念,並分別在年、年先後推出了兩款明星產品和。Rethink Robotics的倒閉智東西也做出了詳細的報導。(震驚!協作機器人鼻祖之一Rethink倒閉,貝索斯曾投資八輪)

結語:機械臂市場淘汰賽開始

研究公司IDC的分析師Remy Glaisner說,隨著進入市場的技術壁壘降低,機械臂供應商的數量最近出現了「激增」。

根據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有望從2019年的487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56億美元。

但更多的機器人創業公司進入市場也代表著競爭也會隨之加劇,行業對技術的要求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創業公司要真正實現商業落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原文來自:The Iinformation

相關焦點

  • 【空間在軌增材製造】入選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機器人的主要形式經歷了從單機械臂到雙機械臂到目前多機械臂的發展,任務形式也從在軌捕獲、在軌維修,發展到在軌組裝,也即機器人在軌增材製造。 NASA授予太空製造公司(Made in Space)價值2000萬美元、為期兩年的「建築師」項目合同,研發裝有機械臂的3D印表機,並將其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外部分離艙。這種太空製造與裝配設施將使NASA和私營公司僅需將增材製造所需的原材料和某些高價值部件(如傳感器、電子元器件和電池)發送至太空,便可以在太空中用機械臂將這些零部件與增材製造的零部件裝配起來。
  • 布拉格夜總會請來特殊 DJ:KUKA 機械臂機器人
    ▲圖文無關據悉,俱樂部聘請了一家機器人公司,專門為DJ做機器人,文中所說的這個是主要用於汽車行業的KUKA機械臂,在可以幫助選擇歌曲的軟體驅動下進行操作,機器人的鉗子能夠抓住CD,然後在放入面前的兩個唱機前做一些炫耀的動作
  • 一周AI新聞 | 阿聯選出首位 AI 國務部長
    萬美元,用以幫助那些正在努力解決氣候變化危機的組織。IDC 預測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支出將達到460億美元,而中國正在全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Affectiva 是一家研究情感計算的初創企業,目前,Affectiva 公司正與 Speech API 合作,為其進行音頻情感檢測, Speech API 是一家製作機器人和 AI 助手的公司。
  • 起底百億美元協作機器人市場:將顛覆現有工廠模式
    最大的協作機器人製造商是丹麥的Universal Robots(優傲),2015年被美國的TelaDaye(泰瑞達)收購,它家的協作機械臂為初創公司提供鎬鏟(picks-and-shovels)。
  • 無人機送餐、機械臂奶茶、機器人服務員……亞洲美食節上的「黑...
    機械臂製作奶茶、花生機器人送餐……「口碑」智慧餐廳有點「酷」同樣吸引吃貨眼球的還有這家「口碑智慧餐飲門店」。在這裡,顧客只需要拿出手機就可以體驗「機械臂製作奶茶」服務。你看到的這個全自動制茶機械臂,可以完成點餐後從取杯-製作-定製化加料-封口-分發(放入取餐櫃)全過程,完全無需人工操作。吃貨們可以選擇奶茶口味、冰度以及糖度。完成付款後,制茶機械臂便開始自動調配奶茶,全程無需人工參與。
  • 譯科技 | 福布斯公布全美 AI 50公司名單
    Resnick擔任這家歷時8年的公司的執行長和首席技術官,該公司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在IT問題演變為全網中斷之前,實時減少這些隱患。在各行各業,BigPanda已經引起了包括耐克和聯合航空在內的數十家客戶的注意。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95期:光搞笑不掙錢!軟銀想10億美元賣掉...
    據了解,該機器人的技術核心在於獨特的識別技術和特種機械臂技術,通過採用灰度、紋理、痕跡三重圖像識別耦合的方式,可以提升矸石的精準識別程度。國內首臺機器人「清道夫」 6天清理5公里海底隧道「前進、展臂、清理、收回」,TCR7500隧道清理機器人一番遠程操作,海底隧道圓弧面附著的雜質便被輕鬆清除。
  • K12教育機械臂Magician Lite發布,越疆完成了全齡段的AI教育布局
    由深聲科技提供技術支持提到機械臂,我們很多時候會想到他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早已不滿足機械臂只能用在工廠裡。比如在醫療領域,機械臂可以作為病人的假肢,完成吃飯、刷牙等一系列日常動作;而在教育領域,機械臂可以教孩子們組建機器人,或者鍛鍊他們對智能製造關鍵流程的構建能力;在商業領域,機械臂可以幫助商家來衝咖啡、製作煎餅果子、3D列印等,提高商家的工作效率。
  • 「MyBuddy.ai」獲 100 萬美元...
    據外媒報導,美國 MyBuddy.ai籌集了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General Catalyst、Y Combinator 和 Google Assistant Investments Program 共同投資。該輪融資,公司將用於開設新的課程內容以及市場拓展。
  • 松下研發AI自動檢查焊接零件系統,可與機械臂結合使用
    儘管焊接是由機器人自動進行的,但是檢查工作還是需要人工核對。這套系統總價為數千萬日元(包括機器人在內)。松下將於5月27日發布這套系統,初步目標是每月銷售30臺。該系統是與處理工業機器人軟體的Linkwith公司(濱松市)合作開發的,通過安裝在手臂機器人末端的傳感器將焊接部分的形狀讀取為三維數據。
  • 盤點在中國市場最賺錢的十大機器人公司
    發那科是全球最多樣化的自動化工廠、機器人和智能機械的製造商。發那科自成立以來,在機器人領域一直領先於全球,2008年發那科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個突破20萬臺機器人的廠家,市場份額穩居第一。日本機器人發展較早,並在1992年,發那科公司開辦了機器人學校,為客戶與學員提供實體樣機技術培訓。
  •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 邱智麗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新加坡的機器人初創公司擬進軍光學產品市場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的一家名為Eureka Robotics的機器人技術初創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像人的手一樣細緻而精確地拾取精密的光學鏡片和反射鏡。根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光學儀器和鏡頭製造市場價值19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270億美元。阿基米德擁有6軸機械臂,該臂由算法控制,這些算法使用人工智慧(AI)來計劃其運動軌跡,並且計算在其握力中施加多少力來創建一個可以模仿人的手指靈巧度和人眼視敏度的系統。
  • AI每日精選:北京地鐵研究刷臉安檢;LG電子波士頓開設機器人實驗室
    投融資1.美國AI配鎖公司「KeyMe」再融資3500萬美元1 月 16 日消息,美國「KeyMe」再次獲得 3500 萬美元融資,由美國消費品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Brentwood Associates 領投。
  • ...Grab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後,Drive.ai 全球擴張首站定於新加坡
    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矽谷自動駕駛明星創業公司 Drive.ai 新引入一筆 1500 萬美元的投資,資方包括東南亞打車服務提供商 Grab (其他資方信息不詳),這家公司是 Uber 在東南亞最大的對手。
  • 王小川傅盛產品撞臉,AI四教父落地戰打響
    總的來說,吳恩達的學術名聲還是更為響亮,作為一個「AI教父」、「AI明星」,他的一舉一動都頗受人關注。而在產業界,吳恩達的新公司Landing.ai稍顯「雷聲大,雨點小」,暫時還沒有對外透露更多落地信息。
  • GE成立Avitas機器人工業檢測系統公司;1分鐘做7個漢堡,機器人快餐...
    迄今為止,該機器人總共花費了200萬美元,而且還需要改進的軟體和測試,以便為太空做準備。 GE Ventures公司6月13日在德國柏林宣布,成立一家專門提供先進檢測服務的公司—Avitas系統公司。該公司將使用預見性數據分析、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為油氣、運輸和能源行業提供先進檢測服務。
  • 百度AI開發者大會 機械臂「茶博士」與王海峰逗趣互動
    7月3日,百度CTO王海峰博士在「Baidu Create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主論壇上,與「茶博士」的逗趣互動十分搶戲,這個獲得滿堂喝彩的「茶博士」其實是一個機械臂。  這個茶藝機械臂,背後是機器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通過綜合運用這些AI技術,百度打造了一個可以語音交互,又擁有高超茶藝水平的茶藝機器人。  茶藝機器人的伶俐言辭要歸功於百度的語音能力,以及智能對話系統訓練和服務平臺UNIT。
  • 國內知名的倉儲機器人:阿里京東誰更強?
    另外,京東還使用了六軸機械臂來進行貨物的分揀。在分揀過程中,京東使用了視覺識別的技術,分揀前,貨物會先進入一個黑箱中進行識別,然後機械臂再按照貨物的不同品類進行分揀。據悉,該機械臂每小時可以完成3600次分揀,幾乎可以說是每秒一個。通過AGV智慧機器人和機械臂的配合,對貨物安排和分揀的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 燒完1.5億美元後,瑞森可最終走向倒閉
    近日,位于波士頓的瑞森可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突然喧布關閉,此消息一出引起了行業的震驚,瑞森可曾是一家世界領先的協作機器人公司,其推出的Baxter和Sawyer機器人產品曾是被視為最具成長性的智能協作機器人,使得機器與人類一起工作的理念又進了一步。瑞森可的產品在市場上似乎還沒有真正打開,而資金不足使得公司不得不停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