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對清朝喪失的領土做一個統計,歷史書課本上明確寫明的清政府丟失的領土有150多萬平方公裡。但是,隨著歷史資料的不斷完善,人們發現其丟失領土遠不止150萬。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有三種,一說是588萬平方公裡。二說是631萬平方公裡。最多的是1400萬平方公裡,首先能肯定的是比150萬要多,而且多好幾倍呢?這是為什麼呀?
具體分析原因如下:
其實俄國最初只是個歐洲的小國家,起初俄國和中國是不接壤的,後來隨著日益發展,慢慢的走出了歐洲,向亞洲靠近,後來經過幾次大的擴張,就和中國有了接觸,直到大清康熙皇帝時,中國和俄國幹了一仗,雖然中國取得了勝利,由於當時的清朝目光短淺與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通過該條約俄國獲得了廣大的西伯利亞的地區的合法地位,中國則喪失了近千萬平方公裡,有人還說這個條約並非是不平等條約,真是個大大的笑話,隨著清朝的腐敗和無知,東北的其他領土也岌岌可危。
無知的清政府以老大自居,泱泱中華,天朝上邦,無所不有,導致閉關鎖國,才致使中國沒能趕上工業革命。國力日益衰弱這才是清末喪權辱國的條約籤署的根本原因,所以喪失領土,也是必然的結果。
清政府在東北的戰略和方針簡直失敗透頂。之前整個東北地區,包括現在已經劃入俄羅斯領土的西伯利亞、外興安嶺、貝加爾湖、庫頁島等廣大地區向來是中國少數民族政權有效統治的疆域。大清朝的統治者滿族更作為少數民族發源於東北。並在東北生活繁衍了將近幾百年。
清朝入關以後,一直把東北作為自己祖先的龍興之地。早在崇德年間就開始對東北地區設置圍牆,禁止尋常百姓進入東北地區,從康熙七年,清政府開始了對東北長達200多年的封禁,嚴禁漢人以及普通百姓進入東北地區。表面上這種封禁,雖然不能完全的防止所有人進入東北,但這種大環境之下,東北的人口肯定開始急速的減少。就連昔日繁華之地也逐漸變的荒涼起來,兩百年對於人類,人類已繁衍數代。兩百年的改變,使得東北變成了荒山野嶺,人煙稀少,但是我國北方的沙俄卻從未停止對中國領土的蠶食和掠奪。其間雖然有一部分內地人為了生計,也闖過關東,但對於大多數而言,畢竟是少數人。
沙俄是中國在領土上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當時與中國接壤的西方列強只有俄國,相比其他邊境小國大都處在各列強的鐵蹄之下,只有挨宰的份,哪裡還有反抗的意圖。而其他西方列強都自海上,他們的目的大多為了經濟利益。因此從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到《滿州善後條約》在各種不平等條約裡,大部分的喪失的領土都被俄國霸佔了,這樣細算下來,俄國真是貪婪呀,不過也不能怪別人,誰讓清朝腐敗無能呢,所以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有更大的發言權,才能不被別人欺負,這一條最為關鍵,不知您贊同此觀點嗎?
一家之言,有失偏頗,僅供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