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新風|玻璃瓶不要扔!它是「城市礦產」回收有大效益

2020-12-19 澎湃新聞

垃圾分類新風|玻璃瓶不要扔!它是「城市礦產」回收有大效益

微信公號「綠色上海」

2018-10-24 17:00

如果說我們的城市有一座由可回收物組成的「礦山」,那麼廢玻璃就是這座「礦山」中最亟待開採的礦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廢玻璃的那些事兒。

為什麼收廢品的人拒收廢玻璃?

「廢玻璃」毫無疑問是「可回收物」,可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尷尬的情況,收廢品的人拒收廢玻璃,甚至白送也不要!其實這主要是玻璃製品體量大、不易存儲;重量大、運輸成本高;破損麻煩、回收利潤低導致的。

回收廢玻璃需要經分類、清洗後,一部分廢玻璃經挑選後可直接重新應用,另一部分經粉碎、預成型、加熱焙燒後,可生產玻璃或做成各種建築材料。但是收集玻璃瓶再打碎加工到運輸的成本太高,導致廠家沒有回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玻璃製品廠家都有自己的流水線生產,生產成本低,寧願直接用原料加工。沒有了玻璃製品廠家的需求,從事玻璃回收加工的廠家就少了,廢品回收站自然也就不願意收玻璃品了。

廢玻璃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回收利用

收廢品的人不收,這就錯誤地引導老百姓不得不把家裡的廢玻璃瓶當普通垃圾扔掉。可是,你知道嗎?這樣做,廢玻璃作為可再生資源不但被大量浪費,更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矽酸鈣和矽酸鈉等,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其中的二氧化矽是很難自然分解的。相比以塑料垃圾為主的白色汙染,廢舊玻璃製品在自然環境下更是難以分解,也無法在填埋中降解,甚至部分還含有鋅、銅等重金屬,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玻璃是不可燃物質,一旦進入了垃圾焚燒爐,就會軟化附著在爐壁上,影響焚燒效率。因此,廢玻璃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回收利用。

小編在此提醒,收廢品的人拒收廢玻璃,我們也不能把他們扔進「幹垃圾」桶哦!正確的做法是投放到小區公共區域設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如果小區有開展兩網融合服務站點,還可以將可回收物交投到這裡,由保潔員分揀後納入廢品回收系統。

廢玻璃回收利用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我國,廢玻璃的量相當可觀,一年會產生5000萬噸左右廢玻璃。通過對廢玻璃進行回收和利用,不但有經濟效益,更有重大環境效益。

據統計,利用回收的玻璃再生玻璃,可節約煤、電能源10%-30%,減少空氣汙染20%,減少採礦廢棄的尾氣80%。

按一噸計算,回收一噸廢玻璃可以節約石英砂720公斤,少用純鹼250公斤,節約長石粉60公斤,節約煤炭10噸,電400度。一噸廢玻璃回爐後可再生2萬個500克裝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20%。

回收一個玻璃瓶所節約的能量,大約可以讓一個100瓦的燈泡點亮4個小時,可以讓一臺電腦運行30分鐘,可以看20分鐘的電視節目。

廢玻璃回收處理方式

廢玻璃回收處理方式主要分為:作為鑄造用熔劑、轉型利用、回爐再造、原料回收和重複利用等,實現變廢為寶。具體如下圖:

廢玻璃回收利用前景

與國外相比,國內廢玻璃回收率僅為13%,遠低於50%的世界平均水平,大量的廢玻璃還沒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到目前為止國內的廢玻璃回收利用並沒有真正實現產業化,這也是廢玻璃回收效益低的根本原因。

上海正努力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據了解,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產能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分揀品種最齊全的生產加工線,建成了我國首個以廢玻璃回收利用為核心的「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被納入示範基地的上海市燕龍基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清華說,引進德國技術的這套系統,可以將分揀處置後的玻璃雜質含量控制在3‰,還能將廢玻璃按照顏色細分為透明、純白、棕色、綠色等。由於分揀得精細、雜質低,這些廢玻璃再生利用後的價值也能獲得較大提升。隨著4條自動化分揀線的建成投產,公司將形成初期65萬噸/年的碎玻璃回收加工能力,徹底解決上海市及周邊地區碎玻璃回收的難題。這套智能化廢玻璃分揀處置系統,最大程度節省了手工作業,改變了以往碎玻璃分揀過程中對於水洗的依賴,首創了「乾洗」分揀法,提高了分揀效率和質量,成功解決了廢水處理的汙染難題。

(原標題為《「城市礦產」——廢玻璃的回收和利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垃圾分類,廢玻璃,回收利用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多是「巨無霸」……垃圾分類,他們是...
    公共場所扔垃圾不難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想扔垃圾並不費事。在公交車站站臺、紅綠燈路口、街心小花園……各種顏色和造型的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通常是混合投放的單桶。在火車站等人群停留的地方,也設置有分類垃圾桶,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都有。
  • 市政廳|城市案例:紐西蘭奧克蘭的垃圾是如何被分類回收的
    但奧克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光腳,有在水泥地操場上光腳打球的,有在草地上光腳跑步的,有光腳逛超市的,有光腳在馬路上走的。能光腳走的地方,大概也髒不到哪裡去。  要保持城市的整潔,必須做好垃圾處理工作。我在這裡介紹一下奧克蘭的垃圾分類。
  • 調查垃圾分類:多數人弄不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6日,本報記者對設在人流量大的公交站臺、學校、小區門口、廣場等附近的分類垃圾箱做了一番調查,結果顯示,隨機調查的50個人中有32個人不了解垃圾應如何分類,13個人略知分類情況,僅有5個人比較清楚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 日本:重垃圾分類更重回收處理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辦法大同小異,以東京都澀谷區為例,在澀谷區政府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生活垃圾分類圖表,有日語和中英韓語種版本。在區政府可以領取到垃圾分類圖表。澀谷區生活垃圾基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和大件垃圾,在很多垃圾投放點懸掛的標示牌上都有這4類垃圾的投放日期。
  • 過期藥品拆掉包裝再扔?藥師:這種垃圾也要先分類再扔
    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投放到藥店專門的回收站,然後由監管部門統一處理。但是一些市民表示,目前上海藥品回收站數量有限,他們只能自行處理過期藥品。還有市民反映,他們的藥只能扔在平時的生活垃圾裡,但是因為擔心完整的藥品會被不當回收再利用,會把它拆開來剪碎,再扔掉。
  • 廢舊玻璃瓶回收率極低 環保人士:政府應鼓勵回收加工
    央廣網福州2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最近,福州市民林小姐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家裡成堆的玻璃容器無處放,找到廢品回收人員,對方卻拒絕回收玻璃製品。記者採訪發現,遇到類似煩惱的市民並不少,而目前廢舊玻璃瓶即便白送,回收人員都不要,只能當垃圾扔掉了。對此,環保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應鼓勵回收加工。
  • 城市樓宇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中心 國際化城市服務升級管理品牌
    城市樓宇垃圾分類的難題該如何破解?再生資源回收鏈的再深化管理,成為城市現代化管理服務升級關鍵一環。拱墅區湖墅街道在2019年率先啟動高畝產樓宇——綠地商務中心一期再生資源回收中心。樓宇把7號樓B2層閒置設備機房打造為專用的「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安排專人每日按時統一回收紙類、塑料類、玻璃類、泡沫類、金屬類等可回收物。通過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按照「六統一」標準,即統一標誌、價格、計量工具、營業時間、制度、著裝,進一步固定再生資源回收人員及車輛,形成回收、分揀、集散為一體的回收體系,擦亮樓宇控量品牌。
  • 垃圾分類小知識|可回收垃圾有哪些?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為要什麼進行垃圾分類?請看短視頻↓↓↓看了短視頻是不是覺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呢?垃圾分類有哪幾種?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1、可回收垃圾;2、溼垃圾;3、有害垃圾;4、幹垃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可回收垃圾都有哪些!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資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經汙染、適宜回收循環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等五類,是現階段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工作和影響垃圾減量的重要因素。
  • 日本的垃圾分類真是個「技術活」
    日本的垃圾分類真是個「技術活」第二看臺實習記者 胡定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作為可再生資源 廢舊玻璃瓶為何沒人回收?
    3月29日下午,家住西區玉龍灣小區的鮑女士從家中收拾出十幾個廢玻璃瓶,每個都洗刷好期待有人上門回收,結果收廢品的小販拒絕回收,即便白送也不要,她只好將其丟棄。鮑女士很困惑,玻璃作為可再生資源,這樣丟棄是不是既浪費又汙染環境呢?
  • 調查: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不同小區實施措施和情況差異大記者走訪發現,以北京為例,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差異比較大,甚至相鄰的兩個居民生活區,實施情況可能就完全不一樣。家住北京朝陽區某小區的安一依(化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她們小區內執行的比較好,除了做了垃圾桶分類,還有專門回收水泥、油漆、木材和玻璃等裝修垃圾的場地,也有回收舊衣物的投放箱。
  • 北京首個垃圾分類小區,扔垃圾需刷臉開蓋 網友:這個方法太硬核
    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1號院,垃圾分類竟然用上了「人臉識別」!居民扔垃圾前得先「刷臉」,系統識別後自動打開分類投放口,並根據所投垃圾為投放人進行積分。居民用手機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領取足夠家庭一個月使用的免費垃圾袋,垃圾袋上還印有二維碼標識。垃圾分類網和再生資源回收網「兩網融合」旨在進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垃圾分類的質量。「之所以在新風街1號院開展試點,是因為這個院垃圾分類已經有10多年的基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風街1號院是北京市最早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
  • 垃圾分類帶動千億新市場
    不僅是塑料製品廠,最近,伴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 一些涉及製造業、服務業、回收業企業,都發現了新市場。甚至有分析顯示,垃圾分類將帶動約2000億的市場規模。明年,全國46城都將進入垃圾分類時代,這一藍海也在以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引得各路巨頭與創業者爭相湧入。
  • 在日本扔垃圾:分類錯了會被「退貨」
    房東是日本一個大公司,房租比較高,管理也不錯。但在我來的最初幾天,就因為垃圾問題受到了「驚嚇」。 有天在樓下大堂,看到角落裡有一些裝在塑膠袋裡的報紙、書籍,袋子上貼著醒目的紙條,用嚴厲的口吻寫著「請不要把報紙書籍當可燃垃圾扔,請嚴格遵循垃圾分類。」原來,報紙和書籍是資源物品,不能圖省事往可燃垃圾裡一扔了之,必須用繩子捆好,在規定的日子裡送到資源回收點。
  • 別瞎扔!垃圾分類看「顏色」廣州部分分類果皮箱已是「桶袋一色」
    在臨江大道獵德段,7月21日記者觀察發現,路邊的分類果皮箱不管如何分類,內膽只套上黑色垃圾袋,市民不管顏色照樣往已套了黑色垃圾袋的果皮箱丟垃圾。但在7月22日,臨江大道獵德段的分類果皮箱已全部按可回收物套藍色垃圾袋,其他垃圾套灰色垃圾袋去區分。
  • 混著放是垃圾,分類就成了資源!垃圾分類的好處你知道嗎?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大連這個社區把分類垃圾投入回收箱,微信當場顯示可換錢數
    在扔垃圾時,如果告訴你,只要把玻璃瓶、易拉罐、快遞盒、舊窗簾、塑料舊玩具等垃圾,分好類,投放到指定地點,當場告訴你能換回多少錢,你還會亂扔嗎?前不久,大連中山區葵英街道清泉社區增加了5處「智能回收箱」,小區裡掀起了一波垃圾分類新風尚。「智能回收箱」是一個藍白色調的長方形箱體,分有「玻璃、塑料、金屬、紙類、織物」五格,中間有一個掃描機。
  • 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
    原標題: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文/華義) 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各地垃圾分類回收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定時定點,二是大件垃圾等需要預約且付費,三是罰則嚴厲。
  • 綜述: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新華社東京4月12日電 綜述: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  在東京,經常可以看到高聳入雲、或方或圓的大煙囪,這些就是垃圾處理廠的標誌。東京每個區都有一兩個垃圾處理廠,它們不僅能回收資源,還可用焚燒垃圾的熱量發電、提供熱水等。
  • 垃圾分類:四個垃圾桶前面滯留了半小時 手中的垃圾還在
    有的人在得知垃圾分類正式實施的前一晚,把家中要的不要的垃圾全部都扔掉了,為的就是第二天不要被門口保潔阿姨盯著分類;有的人在7月1號垃圾分類政策實施之前就已經在某寶網上購買了垃圾分類書籍,便於提前適應最嚴格分類政策的到來,據不完全統計,垃圾分類書籍銷量較去年同一時間增長了500%;為了提倡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