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周末,凌晨,霍山縣磨子潭鎮胡家河村小松尖村民組的貧困戶黃文元家又來了四位淮南的攝影愛好者,他們是特地到這裡來拍小松尖雲海雪景的。中午,幾位攝影師在他家吃過土灶飯,每人還買了兩斤黃家自產的百花蜂蜜,滿意而歸。
「盼了幾輩子,咱山溝溝終於盼來了扶貧人。現在家門口的路修好了,房蓋好了,日子過好了,睡覺都覺得這日子有奔頭了!」送走客人的黃文元算了算今天的收入,高興地咧開了嘴。
白雲生處有人家
胡家河村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與嶽西縣黃尾鎮接壤,總面積42.6平方公裡,是典型的庫區村、生態村、水電村。全村轄36個村民組,810戶,人口3115人。2016年精準核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9戶共636人。
因為交通不便,父母都有慢性病需要常年用藥,再加上女兒上學等原因,2014年,家住小松尖這個海拔近千米大山頭上的黃文元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黃家有30畝竹園,5畝茶園,還有幾畝田地。由於山路不通車,賣毛竹、賣茶葉都得靠雙腳一步步走幾十裡山路才能到山下集鎮交易。山裡種莊稼收成本來就少,還得提防野豬等畜牲禍害。老話說,「靠山吃山」,黃家幾代人都住在這大山裡,卻也只能勉強糊個溫飽。十多年前,黃文元娶自四川的妻子實在忍受不了這裡的偏僻窮困,拋下年幼的女兒改嫁他鄉。「上有老、下有小」,祖孫三代的生活重擔就壓在了黃文元一個人身上。
「家住深山,交通不便;房屋破舊,亟須修繕;家裡老的老、小的小,上學的上學、生病的生病;既無致富門路,更無脫貧信心……這就是我第一次到戶走訪時黃家的基本戶情。」看到黃家現狀,幫扶責任人、霍山縣地震局局長張穎也很是頭痛。
扶貧帶貨找出路
2016年深秋的一天,張穎又一次走訪黃文元家。父子倆正忙著給家裡養的幾箱土蜂取蜜。第一次親眼看到金燦燦的蜂蜜從蜂巢中汩汩流出,張穎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這問那,充滿了欣喜。
「咱這一年四季都有各色草木野花盛開,大山裡種地又不打農藥,我們家的蜂蜜是真正的百花蜜,都是滋補養人的好東西!」黃文元自豪地介紹他家的寶貝。
那一天,黃文元家總共取了上百斤蜜。甜蜜的收穫讓黃家喜出望外,但也為陡增的蜂蜜犯了愁。自家吃,送親戚都用不了許多,想賣出去,又找不到合適的銷售門路。
晚上,張穎將自己用手機隨拍的圖片分享到朋友圈裡,還專門為黃家的蜂蜜編發了幾句打油詩:「高山百花蜜,天然無添加,美顏又滋補,歡迎來選它。一斤不嫌少,十斤不嫌多。指尖見愛心,扶貧靠大家。」張穎心裡想,哪怕只有一個人買,也算是對黃家的扶貧盡了一份心。
沒想到,朋友圈一發出去,她的微信圈就「炸」了,「叮叮咚咚」的消息聲音響個不停。她的親戚、朋友、同事們都在說:「給我來兩斤,咱也算給國家扶貧大業出了力!」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張穎就幫黃家賣了20斤蜂蜜,2400元現金全部到帳。手慢沒搶到的人還千叮嚀萬囑咐,下次一定幫他多留存幾斤。
為了讓黃家也能感受到社會力量的關愛,經黃文元允許,張穎將他的聯絡方式告訴了各地的愛心人士,逐漸放手讓黃文元自己學著為客戶快遞自產的生態產品。
「不能再宣傳了!今年我家的蜂蜜已經全部賣光了!」樸實的黃文元在電話裡忙不迭地對張穎說。2019年,黃家僅蜂蜜一項就賣了2萬多元。
危房改造遷新居
黃文元家祖居的老房子距今已經有65個年頭了。老房子抵擋不過歲月風雨的侵蝕,早已破敗不堪。
2018年,縣裡開始推行危房改造政策,黃文元家4口人,按人均2萬元的標準,他家可以爭取到8萬元的改造補貼。再向親戚們挪借點,2018年底,黃文元家在老房的原址上拆房蓋房,建起了一幢100多平米的磚瓦房。
張穎再去黃家時,看到新落成的新房背靠青山,面朝雲海。三間臥室,一個客廳,寬敞的廚房潔淨衛生,灶旁的自來水譁譁流淌。坐在門前平整光潔的水泥稻場上,黃家人臉上滿是笑容。
安居才能樂業,自從家裡蓋起了新房,黃家人終於在全村人面前挺直了腰杆。黃文元自己算了一筆帳,2019年,他家的毛竹、茶葉、蜂蜜、藥材、山貨等加一起少說也有收入4萬餘元。2020年6月9日10點08分,投資標的1370萬元的村組路——謝家畈至小松尖路段鋪設的水泥路全部連接合龍。黃家門前那不足2米的砂土臍帶路終於變成了4米寬的平整水泥公路。
2020年7月,黃文元的女兒黃菲高中讀完,報考了心儀已久的一所中藥學院。縣裡有專門面對貧困學生每年五、六千元的教育資助,加上 「雨露計劃」,以及縣裡規模企業贊助等等,她以後每年上學也不需要家裡負擔多少了。
黃文元在路口點燃了早就準備好的幾箱大煙花。五彩繽紛的絢麗煙花,「叮叮咚咚」地綻放在湛藍的天空上。煙花點燃了村民們的歡呼聲,也點燃了包括黃家在內所有小松尖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來源:六安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