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法然上人臨終絕筆,句句珍貴無比!

2020-12-11 智慧20191314

文|淨宗法師

一枚起請文

(《大正藏》第83冊第236頁)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

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以兩手印為證。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

源空 御判

壹. 簡非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

「簡非」有兩種:非觀念,非悟念。

01

非觀念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

淨土宗說的念佛,不是中國、日本這些有智慧的人宣揚的觀念念佛。

要觀念的話,一定要有智慧,以智觀境,而且這個智慧不是一般的世間智慧,乃是出世無漏智,這是不容易達到的。如果這麼理解念佛,就難了,我們都做不到。

淨土宗講的念佛不是觀念的念佛

像《觀經》十六觀裡就有觀念的念佛,也有稱念的念佛。一般人都覺得觀念的念佛更殊勝,因為更難,也要求更有智慧,可能功德也更大。

其實,這不是淨土宗彌陀本願規定的行法

02

非悟念

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

也不是廣學經文教理、大開圓解、能悟明心性的念佛。

前面觀念的念佛,就整個大範圍來講,還屬於淨土宗之內的一種行法,但是只有智者才能做到。

這裡的「學文悟念心之念佛」就是聖道門各宗所講的,比如禪宗開悟自心自性,所謂「自性清淨佛性觀」,也算一種觀;還有天台的止觀,唯識宗的唯識觀,這都屬於念佛的內容。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把它稱為「念自佛」,也屬於念佛,是念自性佛。

貳. 顯是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這就是淨土宗的念佛,不是為了開悟,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目標。

方法呢?

唯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是觀念。加了一個「」字,有「排除」的意思,就是只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而已,不是其他的。「而無疑」是代表安心。

「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重新說一下信行。「思『決定往生』」,這是內在的信心;「而稱念」,外在就稱念彌陀佛名,除此之外沒別的事了。

其實這句話很好懂,淨土宗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方法就是稱念這句名號,安心就是沒有懷疑,知道決定往生,做的事就是口稱彌陀,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事。

前面說「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般人還容易做到;後面說「無疑,思『決定往生』」,這要多多聽聞才能決定,不然的話決定不下來。

如果決定不下來,就不能做到「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覺得這樣不夠,還要修點別的功德來補充,讀誦經典,拜懺,這樣就不單純,會鬧出很多事。

叄. 釋疑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

可能有人還有懷疑,「只是稱念,除此之外就沒別的事了。但是,其他的先不說,不是還有『安心、起行、作業』,還有『三心、四修、五念』嗎?」所以下面就解釋。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淨土宗的經文和祖師的法語都說到「三心、四修」,不過這當中要正確理解。

「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我們只要心中有這樣的想念,知道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這樣三心、四修都含在裡面了。「三心」是安心,「四修」是作業。

我們知道《一枚起請文》很短,才一百多字,如果再濃縮的話,其實就是第二段「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如果再濃縮的話,就是十一個字「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

如果再濃縮的話,簡稱就是四個字「稱念定生」,也就是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裡說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八個字。

肆. 誡勸

01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

「誡」是誡止,不要在這之外。

很多人都願意把事情複雜化,深奧化,「像這樣就能把淨土宗的核心要點抓到了?」是的。如果在這之外,另外存在什麼深奧的道理、高妙的修行,結局將是「外於二尊之憐愍」。

「二尊」是釋迦佛和彌陀佛。

本來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憐憫我們這樣無智、罪業深重之人,我們沒辦法修行高難度的觀念、悟念,沒辦法廣學多聞等,所以才把一切功德聚於六字名號當中,賜予我等,但只稱念,決定往生

結果我們不甘平凡,認為在這之外還別有深奧,這就沒有正確理解兩土世尊的慈悲,而漏於彌陀的本願救度。

這就是「誡」。

對淨土門,就是以很單純的心來接受彌陀的救度,單純地稱念名號,除此之外沒有深奧。

再怎麼深,會比六字名號更深嗎?會比彌陀本願更深嗎?

所以,不要複雜化,不要高深化,那都是凡夫自己心地的思量,以凡夫之心來測量佛智,一定會漏於彌陀本願。

02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這句話真是過來人講的,力量特別大。因為法然上人自己就是這樣的,他八宗兼學,當時被稱為全日本第一名的智者。

但是他說,想相信念佛法門,想入念佛法門得其真髓,哪怕根機上根利智,釋迦牟尼佛一代講經說法都可以修學,「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

一般人如果是這樣,就覺得不得了了,被別人認為是古佛再來,覺得非常珍重。往往會讀《楞嚴咒》,都捨不得放下,「我誦了多少經,我怎麼捨得?」

但是法然上人說,「能學一代之法」,這些都不重要,都如同無,如同零,清空了。

為什麼?

「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因為一代之法跟六字名號相比等於是文句,六字名號才是摩尼寶珠

話說回來,果真是智者,真正了達一代之法的究竟目的,最後還是歸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兩相比較,六字名號才是一代佛法的根本結晶

並不因為學了一代之法,學富五車,就起驕慢,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反而能看清自己,如同一文不知,好像一個大字都不認識的愚痴人一樣,而不要顯示自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一代之法都歸於一向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只要能一向念佛,哪怕一個字都不認識,就已經總攝一代教法了

這段法語確實特別慈悲,特別簡潔有力,可以反覆讀,自然就明白了,非常簡單明了。

伍. 印證

以兩手印為證。

蓋上手印來證明「淨土宗的教法就是如此,這是我親筆所寫」。

陸. 付囑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

有關淨土宗如何正確安心,如何起行,這張紙上記載的已經達到頂點了。我源空知道的都在這張紙上。

為防止我死後有人誤解,或者有人以我的名義錯誤地宣揚,我把自己知道的記載在這裡。

「源空御判」,這是法然上人親筆寫的。「御」就是親自,是他親自判示的。

慧淨法師譯《一枚起請文》

相關焦點

  • 李白臨終前絕筆詩 對自己人生做了一個總結
    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然而一生坎坷,晚景悽涼,他在臨終前的一首絕筆詩,讀起來悽涼悲壯。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生活窘迫的李白不得不去投靠同一個家族的叔叔李陽冰,沒有過多久,李白就病逝,臨終前留下一首絕筆詩《臨路歌》,對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總結。根據前人的考證,《臨路歌》中的「路」字應該是當作「終」字,出錯的原因估計是古代刻書時因形近而誤。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然而,臨終前唐伯虎所寫的一首詩,其影響比任何知名畫作都要更加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
  • 法然上人念佛法語金言
    法然上人復鎌倉禪尼云:「同願極樂而念佛之人,雖其人卑賤,應思父母慈悲,優劣平等。法然上人釋彌陀無量慈悲,視十方一切「同願極樂念佛之人」,平等是一,無別無二。「於貧窮者,應予資助;」此句法語,淺意識之眾認為是世間貧窮之人,予以布施,濟貧幫助之意。其實不然,法然上人並非此意。
  • 《法然上人全集》法語
    佛力加持彌陀護佑葉落臺現《法然上人全集》精要法語法然上人念佛金言妙語:「如何嫌棄此法,亦不被此法所遺漏。若言時已下者,則末法萬年之末,法滅以後獨盛。如何嫌棄此法,亦不被此法所遺漏。大勢至菩薩應化的法然上人,闡釋阿彌陀佛無量慈悲,救度十方眾生的願心無量,金剛永恆,歷久彌堅。如有眾生嫌棄彌陀救度此法,彌陀救度眾生悲心耐心皆無量,直到被彌陀救度徹脫輪迴,成佛終止。
  • 你覺得誰的臨終絕筆最霸氣
    秋風秋雨愁煞人。 ——競雄女俠秋瑾 此句作為著名愛國巾幗秋瑾女士的遺言而廣為傳誦,實際是秋瑾引用了清代詩人陶澹人的詩句。 當年她留守大通學堂被清軍包圍,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 日本僧侶效法先賢 念佛行腳紀念法然上人
    『念佛行腳』起源於法然上人的遺骨安奉在比睿山時,因為深怕僧兵來襲,因此曾將遺骨從京都市太秦西光寺運至光明寺火化,所以從一九七八年開始,每年都選定在這天舉行紀念『法然上人的念佛行腳』法會。參加法會的都是日本淨土宗各派寺院僧侶,從太秦西光寺出發,寒冷的天候中人人口念『南無阿彌陀佛』,疾行步走到光明寺。
  • 鎌倉時代畫卷《法然上人傳》
    規格:32.7×1409.3cm鎌倉時代 14世紀松永安左衛門氏捐贈東京國立博物館在人們強烈意識到了「末法時期」的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法然(1133~1212)廣說佛法勸誡人們專修念佛,作為淨土宗的鼻祖被人們敬仰。
  • 原文轉載《大正藏八十三冊》《法然上人全集》法語篇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兩手印為證。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法藏菩薩往昔發起本願之故,應信彌陀如來之自在神力。此外若存深奧,今生必受一切護法神祇責罰,來世漏於彌陀本願,墮於無間地獄矣!
  •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什麼意思?
    快樂在滿足中尋求,有些人天天尋找快樂,但是找不到快樂,於是天天憂傷,為什麼這樣,因為他不滿足。如果每個人都能心中滿足 「我夠用了、我夠穿了、我夠吃了……」人間的物質看淡一點,什麼也不要掛在心上,那麼你的煩惱就不會多。心中無缺便是「富」。
  • 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溺死絕筆,什麼困難讓人「以死明志」?
    「以死明志」在當代人聽起來或許是個很愚蠢的詞,卻真的有人為之奉行了。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到成都大學毛洪濤先生的事了吧,小編再次梳理一下:10月15日毛洪濤先生失聯,在微信留下「絕筆信」。小編再給大家看一個成都大學發布的訃告:如果成都大學這樣評價逝者,那麼逝者在朋友圈的「絕筆信」又算什麼?並且值得注意的是主持追悼會的還是校長。
  • 日本知恩院舉行聖像擦拭儀式迎接法然上人八百年忌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11年是日本淨土宗開祖法然上人的八百年忌,日本京都知恩院於2010年12月25日在大殿中舉行法然上人聖像擦拭儀式。法然上人的聖像安放在知恩院大殿中央平日不開放的櫥櫃裡。  當天由住持伊藤唯門跡帶領僧信二眾2千餘人,稱念「阿彌陀佛」聖號進行儀式。
  • 一首《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
    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一曲《女人的眼淚最珍貴》句句入心,送給天下女人!2020新歌!
  • 趙婷:葉永烈的「絕筆·絕響」與「專藏」
    「絕筆·絕響」系列並非只作舊物呈現的書信集,書信只是記憶的引子,是歷史的證物,葉老將書信背後的來龍去脈、傳奇故事娓娓道來,時微笑,時帶淚,書寫者的人品性情歷歷在目,字裡行間深藏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悠然迴響。正如《絕響》封底上所寫的:「有些人名,有些歷史,已經被時光放入收納盒,不再示人。然而,還有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卻在葉永烈的細心收藏、記錄下,得以借書信留存。
  • 李煜這首流傳古今的臨終絕筆,句子清新優美,字裡行間都是憂愁
    李煜是古代文學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最著名的身份就是南唐後主,沒錯,李煜是一代帝王,但是他確實一位不稱職的君王,他不但對政治一竅不通,還賣國求榮,自己落得終生被囚禁的下場。可能也正是因為李煜在治國方面的昏庸,才讓他在文學上頗有建樹,李煜一生所作詩詞無數,並且每一首都十分經典,即便是流傳至今,李煜的詩詞依然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 第1043回:祇園青蓮寺知恩院,法然上人圓光大師
    本尊為法然上人像(本堂)及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堂)、開基(創立者)為法然上人。知恩院的三門(正門)始建於元和七年(1621年)由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興建,高有24米,寬有50米,屋瓦用了七萬塊。也是日本現今少數存有的大型木造二重門。三門樓上放置釋迦如來像、十六羅漢像和知恩院「七不思議」之一的白木棺。在三門上還有高掛靈元兲皇御賜「華頂山」的匾額。
  • 患癌老人躺病床上,半年沒法喝一口水,臨走前給醫院寫了封絕筆信
    85歲老人寫在輸液卡上的絕筆信畢道義的小女兒回憶說,臨終前1天,父親好像有預感似的,執意要給醫護人員寫一封感謝信,表達自己的心情。那時,畢道義拿筆已經非常吃力,用盡渾身力氣,才分3次在輸液卡上寫下一段話:(有些地方看不清楚)十五院院長同志:本次因喉管狹窄住院,離心臟太近,恐怕危險,不能手術,拖到今日,感謝您們。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他可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奇才,甚至超過李白、杜甫、陶淵明。據說在一次嚴肅的公務員考試中,蘇軾寫了一篇霸氣的文章,叫《刑賞忠厚之至論》,當時的閱卷人梅聖俞看到後大為驚嘆,於是便將此文推薦給了主考官歐陽修。
  • 他雙腿被炸斷後,拔劍自刎,給妻子的絕筆信令人淚如雨下
    在這場長達十四年的戰爭中,千萬人流離失所,舉目望去,我們賴以生存的熱土上遍布瘡痍。但也是因為這場戰爭,讓逐漸沉睡的炎黃子孫憤然覺醒,讓無數有志青年紛紛走出家門走上街頭,走進前線保衛家國。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無數烈士,他們的人生如陡然升起的燦爛煙花一樣精彩短暫,卻絢麗無比,照亮了一方天地。
  •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 日文寫成筆跡潦草
    明信片上寫著「如此嗜煙,使我對她愛意全消」。這是魯迅生前的收藏。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博物館    「沒想到半夜又喘起來。因此,十點鐘的約會去不成了,很抱歉。拜託你給須藤先生掛個電話,請他速來看一下……」    「廣平兄:依我想,早該得到你的來信了,然而還沒有,大約閩粵間的通郵不大便當,因為並非每日都有船……」即將於明天在廣州博物館開幕的《魯迅生平與創作》展覽中,魯迅先生寫給許廣平的書信手札、魯迅去世前一天寫的「絕筆信」(複製品)以及魯迅兒時佩戴的銀飾等一批珍貴文物,從上海魯迅紀念館「借」來廣州與觀眾見面。
  • 這11位高僧大德臨終都說了什麼?含淚大分享
    弘一大師法相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個字,交給侍者妙蓮師。 六、宣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