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態環境修復需注意的幾個方面-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4 光明數字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時再次強調:「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月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長江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管理措施,有效地扼制了長江流域汙染物排放增加與生態破壞加劇的勢頭,部分區段和支流生態環境出現好轉。但是,由於受傳統發展方式的影響,長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長江經濟帶主要汙染物排放基數大,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排放總量在全國的佔比近43%、37%和43%;長江經濟帶生態系統保護不足,溼地、淺灘及河道等遭到人為損害與破壞,部分生態保護區被擠佔,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服務功能沒有充分顯現,部分支流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下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我們在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強化主體功能,優化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化主體功能,就是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明確發展方向,完善開發和保護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形成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儘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空間規劃體系,推進「多規合一」。城市化地區,要優化空間結構,留足生態空間,確保水土氣資源不超載,防止城市病發生。糧食主產區,要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保障農產品綠色健康與供給。生態功能區,要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升生態資源質量、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要持續降低人口壓力,減少當地居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經濟依賴。

    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增強長江經濟帶優質生態產品生產和供給能力。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事關我國重要生態寶庫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立和形成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節洪水等生態服務功能的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廊道非常重要。通過開展森林、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提升流域國土面積綠色覆蓋率,特別是提高沿江地區退耕還林、退埦還湖,人工造林比例,優化長江經濟帶生態屏障網格體系,提升森林質量與溼地系統功能,增強生態保障能力。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制度,拓展補償領域,提高補償標準,完善補償方式,保證生態功能區政府、企業和居民專心投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嚴控汙染物排放,改善長江經濟帶環境質量。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安全面臨巨大威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汙染物排放過大。要實施最嚴格的汙染防控制度,推廣「河長制」「湖長制」,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的聯防聯控體系,顯著降低汙染物排放基數,全面遏制、根本扭轉部分流域、河段、湖泊水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重點實施化工汙染、船舶汙染以及尾礦庫治理工程,增加流域截面水質監測點,實現全流域、全天候實時監控,擴大流域汙染物監控範圍,確保沿線工業汙染源排放全面達標。推進沿線城鎮特別是中上遊地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大整治,補齊小城鎮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短板」。構建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壯大清潔生產技術,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推動現有產能改造提升、有序轉移,提升防範長江經濟帶環境風險能力。

    改進自然資源開發管理,確保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但自然資源無序和過度開發又會破壞生態環境。長江經濟帶城市發展和水利、礦產開發存在著對水、土、林、礦等自然資源的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現象,破壞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自然資源管理而言,就是要保護優先、永續利用和代際均衡。為此,要強化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利用監管,按照自然資源類型、自然資源空間分布,進行分區分類精準管控。劃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嚴格落實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改進幹部政績考核辦法,實施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自然資源損失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完善水、土、林、礦等產權交易市場,推進自然資源有償使用。

    (作者:成金華,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副書記、教授;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研究」[18VSJ037]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長江生態環境修復需注意的幾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時再次強調:「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圍繞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5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等代表委員。
  • 水生態治理的傳奇-光明日報-光明網
    生態站建立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資料庫,在梁子湖設置300多個監測點,常年觀測收集大氣環境數據、水體環境數據、水生植物數據等,為科學分析湖泊生物群落重建和生態修復等理論提供了依據。洪水還未退去,就帶著學生大範圍採集種子,為梁子湖生態修復作準備。5年過去了,如今梁子湖約三分之二湖區水質繼續保持二類,又變回了一湖清水。     這不是於丹第一次讓梁子湖重現生機。     1998年的特大洪水讓梁子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整個梁子湖水生植被覆蓋率驟然減少了50%。
  • 生態環境部: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4日會議指出,要始終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做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斷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會議指出,生態環境部系統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把握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綠色內涵,始終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嚴格落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斷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重慶如何擔起「上遊責任」 體現...
    圍繞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5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等代表委員。
  • 中國騰退長江岸線158公裡 水利部:長江幹流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11日從中國水利部獲悉,中國近年來開展的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共清理騰退長江岸線158公裡。「目前,長江幹流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侵佔長江岸線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長江江蘇段蜿蜒432.5千米,岸線總長1169千米,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個設區市,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長江大保護,江蘇責任重大。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光明日報|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
    光明日報|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 2021-01-07 09:25:2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龍軍] [編輯:洪曉懿]字體:【大 中 小】 湖南位處長江中遊,擁有163公裡黃金水道和被譽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在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 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我市持之以恆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紀實
    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紮實開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和綠化提升工作,著力改善和提高長江池州段造林綠化水平。 「對長江岸線退化林、碼頭、沙場、林地『天窗』、裸露地、工業園區、礦山等進行調查摸底,制定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綠化提升行動方案,明確造林樹種選擇、苗木規格、栽植模式及管護措施,針對成片造林、補植補種、退化林修復和撫育經營分別作出指導,科學選擇樹種,有序推進長江岸線綠化。」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 在長江非法採砂獲刑,多人為生態環境修復「買單」
    任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逐利行為,都是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公然挑釁,必然會受到道德遣責和法律的制裁。近期,多起涉環境資源案件在法院宣判,將盡最大可能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衛綠水青山。其中,5名被告人暨附帶民事訴訟被告被判令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41.0177萬元,並連帶負擔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費4萬元。
  • 安徽全面打造美麗長江經濟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據安徽日報報導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也是千百萬人民的熱切期盼。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 (安徽)經濟帶,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強力開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等,嚴守汙染物入江「防線」,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
  • 江蘇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綠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將為保護長江帶來什麼
    新華社發 秦天寶:將長江流域作為獨立的立法對象進行綜合立法,是基於其系統性、完整性和聯繫性的整體考量。長江保護法填補了我國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在流域立法方面的空白,為長江流域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和綠色發展等提供了全方位法律保障,其作用是全面、深遠的。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文件,江蘇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全面謀劃、系統推進和完善全省長江經濟帶保護修復攻堅戰的作戰體系,為系統推進保護修復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態度】李義松:江蘇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五大亮點
    作者:李義松(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 在追責中注重懲罰犯罪行為和修復被損害的環境相結合,是江蘇檢察機關保護生態環境工作的一大亮點。
  • 省檢察院發布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情況
    12月8日上午江蘇省檢察院舉行全省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江蘇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情況,並發布一批典型案例。據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汪莉介紹,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最高檢部署要求,積極發揮檢察職能,加大對涉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各類案件的辦理力度,著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社會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重慶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通過加強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斷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正成為重慶新的靚麗名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將為保護長江帶來什麼
    長江保護法填補了我國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在流域立法方面的空白,為長江流域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和綠色發展等提供了全方位法律保障,其作用是全面、深遠的。  2.既是長遠所需,也是當務之急  光明智庫:長江保護法的頒行,對於推進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大意義和戰略考量?
  • 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瀘州納溪檢察在行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周少峰 文/圖) 近期,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檢察院組織了系列公益訴訟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檢察院、納溪區人民法院、納溪區公安分局、納溪區農業農村局、東升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賠償被告及部分群眾代表參加了系列投放活動。
  • 重慶如何破解長江上遊生態修復難題?專家學者開出生態「處方」
    專家指出,當前重慶的生態環保攻堅戰已經進入關鍵期,要精準發力,形成多部門聯動機制,從綜合治理、水資源管理、林業生態建設等多方面做文章,解決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2018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兩年前,穿永川城而過的臨江河還是居民口中的「臭河」,城區居民群眾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