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商家開始積極創新銷售模式,於是線上預訂+線下無接觸配送方式應運而生。從蔬菜、肉類、水果到餐飲,銷售模式的轉變不僅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口糧,更讓不少商家在這個特殊時期迎來了銷售旺季。
全新配送方式帶來新商機
疫情防控期間,為保住市民的「菜籃子」,城區內農貿市場、超市等照常營業,位於協臺壩菜市的湯記棒棒雞也不例外。
「早上七點半就開賣了。」湯記棒棒雞店主張芸說,聯繫米皮供應商家、預估銷售量、清點預訂單……為保證市民能吃到棒棒雞,她頭天就要備貨,每天早上七點前就要到店進行全面消毒。由於美團外賣平臺關閉,親自前來購買棒棒雞的市民,均由店內員工包裝好,消毒後,再拿出去交給市民。同時,也有不少老顧客在微信上提前預訂和購買,路程遠的則需要聯繫跑跑。
「在疫情期間能吃到棒棒雞,簡直太幸福了。」家住貴陽路的陳女士給記者說道,她是一個冬吃辣子雞,夏吃棒棒雞的人。以往只有夏天才會購買的棒棒雞,在這個冬天也常出現在她家餐桌上,她喜歡配上涼米皮和家人一起享用。由於是湯記棒棒雞的老顧客,她從微信上了解到棒棒雞一直在營業,且沒有漲價,對於一個三口之家來說,79元的套餐加15元的配送費,在這一時期已經很划算了。
每天賣出200多隻雞
採訪期間,記者看到,湯記棒棒雞的店門外,有不少市民自覺保持距離排隊等待購買;張芸的微信也一直在響,她認真地在本子上記錄著今天的訂單;外賣小哥陸續前來,並用消毒液進行自身消毒;店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外賣包裝噴灑酒精進行消毒。
「每天要賣200多隻雞,400至500斤米皮。」張芸說,冬天是棒棒雞的淡季,然而這段時間的生意,不僅比往年同期生意好,甚至比往年夏天的生意都要好。每天光是微信上的訂單就有100多單,前來購買的市民也很多,棒棒雞庫存充足,每天都能滿足市民的需求,而米皮基本是每天下午三四點就賣完了,因為米皮是在合作商家處購買的,所以不太能保證數量。
同樣位於協臺壩市場的仁懷張記棒棒雞,窗口前也有市民正在購買,店主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的生意比往常好,每天棒棒雞的銷量在100隻以上。
「每天能賣200至300斤米皮、米粉等。」協臺壩一專門賣米皮、米粉的攤主告訴記者,例如米皮、米粉、綠豆粉等方便食品的銷量也比往常好,每天的銷量都在100至200斤之間,每天都能銷售完。
(文章來源: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