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在日本是王道,對於這個國家快速老齡化的人口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仍然非常不願意放棄現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推動更多日本人轉向使用無現金支付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日本人是世界上最熱衷於現金囤積的人。日本越來越多的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抵制變革,這可能導致日本在採用移動應用支付和電子貨幣方面進一步落後於其他國家。
東京希望到2025年將無現金結算的比例,從當前的40%翻一番,最終達到80%,以刺激勞動生產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相形見絀。據行業遊說組織日本支付協會(Japan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韓國96%的交易和中國66%的交易是無現金交易。
向數字交易的轉型將有助於日本應對人口萎縮和勞動力市場吃緊的問題。無現金支付還將允許商店自動進行銷售估算,銀行也將削減成本高昂的自動櫃員機網絡。
10月1日,政府推出了一項退稅計劃,以減輕銷售稅上調帶來的痛苦,這一舉措提高了交易的吸引力,促使購物者放棄現金,轉而購買電子貨幣。
由於有著3000億日元的專項補貼,如果消費者在小商店和便利店使用無現金支付,將獲得積分形式的退款。
大型科技公司已採取積極行動,推廣其電子貨幣支付系統,其中包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雅虎日本(Yahoo Japan Corp)、電子商務公司Mercari和即時通訊應用運營商LINE Corp。
有些已經初見成效。由軟銀(SoftBank)和雅虎日本(Yahoo Japan)共同擁有的二維碼支付應用PayPay的會員數量自8月以來增加了500萬,達到1500萬,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的推廣活動。
東日本鐵路公司(East Japan Railway Co)的電子結算系統會員人數也達到了1100萬,自去年9月以來增加了100多萬。
東日本鐵路公司負責IT業務發展的副總經理Tomoyuki Soyama表示:「電子支付的便捷性令客戶受惠,而我們則收取費用,並以無票券方式降低成本。」「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估計,涉及現金交易的直接成本(包括收銀臺的人工)每年約為7萬億日元,這意味著無現金化將大幅降低此類成本。
便利店連鎖運營商Lawson Inc負責金融服務和數字業務的高級副總裁Satoshi Kumagai說,無現金支付的銷售比例從10月份的20%上升到了25%。
熊谷勝對路透表示:「考慮到勞動力短缺,以及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的需求,我們希望所有交易都能實現無現金化。」「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幫助那些沒有現金難以購物的老年人。」
日本家庭一半以上的資產是現金和存款。這一比例隨著老年人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一些人堅持使用現金作為防止浪費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喜歡現金,不是嗎?」東京一位65歲的婦女一邊看著一個無現金支付應用的橫幅,一邊說。「我對無現金化不感興趣。我覺得很不舒服,如果我丟失了我的手機。還不清楚我花了多少錢和從錢包裡拿錢相比。」
許多小企業也在努力向無現金支付轉變,或者認為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
日本超市行業遊說團體主席河野幸男(Yukio Kawano)說,夫妻店依靠每日現金收入來運營,因此不能過於依賴應收帳款。
由於引進機器的成本和高昂的交易費用,在大約200萬家被認為有資格獲得無現金支付補貼的小企業中,只有不到一半在政府campaign上註冊。
日本的低犯罪率、超低利率和遍布全國的自動取款機網絡,長期以來使現金在日本頗具吸引力,這使得日本人很少有動力轉向無現金支付。
然而,隨著商業銀行整合其自動取款機,減少消費者獲取現金的渠道,這一趨勢可能會逐漸改變。
儘管如此,說服佔人口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改變他們的做法並不容易。
在東京銀座繁華的購物區,許多小商店還沒有接受無現金交易。
70歲的Mitsuo Kotake是一家小花店的老闆,他說他三個月前就開始提供PayPay了。
但他補充說,對他的客戶來說,輸入密碼和設置應用程式簡直是太複雜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來為自己心愛的人的墳墓買花的老年人。
他說:「年輕人很容易使用,但老年人不熟悉。」「我自己不用現金。但現今無疑是必要的。」
翔正國際多年來一直不斷開發與完善日本商務考察深度研修服務。幫助國內企業赴日本進行企業遊學,深度考察,標杆學習,工廠參觀等服務,提供定製並有精益生產、智能製造、醫藥化工、電力電氣等多個主題可由您自由選擇;翔正國際每年都有定期出行的公開團組,一人也可隨團出行,更方便大家的選擇。助力中國企業看到更多,走的更遠。
翔正國際,做有價值的海外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