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年底,中日甲午戰爭中發生了一幕驚天慘劇:旅順大屠殺。
120年前,中日兩國卻同時對這次大屠殺驚人地選擇了沉默……
怎麼回事?
1894年10月24日,在由陸軍大將山縣有朋指揮的第一軍為右翼,入侵遼東的同時;遼南,也由陸軍大將大山巖率領的第二軍為左翼,在遼東半島東岸登陸,攻佔金州、旅大。其中,大山巖的第二軍共計25000人,由戰艦掩護,在花園口登陸,由於清廷一心只想保旅順港,所以花園口並未設防,日軍登陸歷時12天,清軍竟坐視不問,只有當地農民自發地組織起來進行了以卵擊石的抵抗,稍縱即逝地遲滯了一下日軍的行動。
11月6目,日軍擊潰了在金州設防的連順、徐邦道兩部清軍,兵鋒直指大連灣。大連灣守將趙懷業聞風率部潰逃。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度假似地佔領了大連灣,大大方方地休整了10日後,進逼旅順……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與威海衛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門戶。而且,作為北洋水師重鎮,由李鴻章耗時16年、耗資數千萬建成的船塢、炮臺、軍儲等,實力都為北洋軍之首,號稱「遠東第一軍港」。
駐守旅順的清軍,原有記名提督黃仕林部、記名總兵張光前部各2營,後又各增募2營,共八營4100人。戰前,還增加了臨元鎮總兵薑桂題4營、記名提督程允和4營,計8營4000人。1894年11月初,朝廷又派記名提督衛汝成的5營3000人,再加上金州、大連灣敗退的連順、徐邦道、趙懷業殘部,總兵力14700人,可謂兵強馬壯。
然而,清軍兵力雖多,但各部間卻互不聯絡,均無固守之心。八位統領更是互不隸屬,各行其是。雖然臨戰前公推薑桂題為總督都,但他戰守無策,一味告援,不能改變諸軍相互坐視觀望的局面。日軍於11月17日拂曉,分兵三路進犯旅順……
18日上午10時,日軍搜索騎兵隊在旅順土城子被3000清軍包圍,死傷55人突圍而去。
11月20日,日軍對旅順形成了包圍。21日凌晨2時發起總攻,6時40分,日軍逼近各炮臺。最先失守的是椅子山最西的炮臺,日軍奪此炮臺後,炮兵在椅子山西面布好炮陣,同時炮擊椅子山其它三個炮臺,清軍發炮應戰,但由於日軍大炮命中率高,三個炮臺相繼被催毀,隨後步兵發動進攻,椅子山失守。椅子山一失守,松樹山就在劫難逃了。日軍在椅子山炮擊松樹山炮臺,炮彈擊中火藥庫,松樹山炮臺徹底被毀,跟著,二龍山、雞冠山失陷;中午,黃金山、摸珠礁、老礪嘴等海岸炮臺也全部失陷;晚上,部署在旅順港口周圍的20多座炮臺150多門大炮盡陷,清軍戰死2000餘人,日軍僅陣亡280人。
之後,悲劇就發生了,日軍攻佔旅順後,因有潰兵散勇在旅順街區進行了抵抗,日本人不分青紅皀白地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死難者達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對於這次大屠殺,李鴻章1896年訪美時接受紐約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中國的報人們不願將真話告訴讀者……」與此同時,日本的媒體也在儘量掩蓋真相,他們顛倒黑白,把日軍屠殺平民說成是屠殺穿了百姓衣服的清軍……然而,西方媒體卻千方百計地向世界報導了屠殺的真相。
據英國人艾倫的《龍旗翻卷之下》記載:「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 「天黑了,屠殺還在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迴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裡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而據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克裡曼描述:「我見一人跪在兵前,叩頭求命。兵一手以槍尾刀插入其頭於地,一手以劍斬斷其身首。有一人縮身於角頭,日兵一隊放槍彈碎其身。有一老人跪於街中,日兵斬之,幾成兩段。有一難民在屋脊上,亦被槍彈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槍尾刀刺插十餘次。戰後第三日,天正黎明,我為槍彈之聲驚醒,日人又肆屠戮。我出外看見一武弁帶兵追逐三人,有一人手抱著一無衣服的嬰孩,其人急走,將嬰孩跌落,一點鐘後,我見該孩已死,兩人被槍彈打倒。其第三人即孩子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手執槍尾刀者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纏白布紅十字,欲救之,但不能阻止。兵將刀連插伏地之人頸項三四下,然後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11月24日,我與威利阿士至一天井處,看見一具死屍。即見兩兵屈身於死屍之旁甚為詫異。一兵手執一刀,此兩人已將屍首剖腹,剜出其心……我經過各街,到處見屍體均殘毀如野獸所齧。被殺之店鋪生意人,堆積疊在道旁,眼中之淚,傷痕之血,都已結冰成塊。甚至有知靈性之犬狗,見主人屍首之僵硬,不禁悲鳴於側,其慘可知矣。」
據英國法學家胡蘭德的《關於中日戰爭的國際公法》記載:「當時日本官員的行動,確已越出常軌。他們從戰後第二天起,一連四天,野蠻地屠殺非戰鬥人員和婦女兒童。」 「其中有一個叫鮑紹武的人說:我們來參加收集屍體時,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慘的是,有一家炕上,母親身邊圍著四五個孩子,小的還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一有良知的日本人木森在他的《旅順大屠殺》一書中揭露:「11月22日晚9時,五名日軍闖進家住四十八間房的張秀蘭家。當時其丈夫外出做生意未歸,張秀蘭抱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守著62歲的婆婆和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兒在家,日軍闖進來後,先將兩歲的孩子奪過來投進水缸裡溺死,然後一名日軍將張秀蘭摁到炕上急欲強姦。此時張秀蘭正趕上月經期,日本兵強姦未成,氣急敗壞,一把將刺刀插入她的下體,張秀蘭慘叫一聲昏死過去,日本兵又抽出軍刀將女人的頭砍下來。兩個小女孩嚇得藏在奶奶身後直哭,兩個日本兵立即撲上去,老奶奶上前阻攔,也被刺死。然後,五個日本兵輪姦了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達一個多小時……最後,將小女孩殺害……」
這幕曠世慘劇發生在1894年年底。也就是在這一年,那個叫「慈禧」的老佛爺,在北京那座為她擴建的頤和園裡,正沉迷於自己的萬壽慶典,她環顧文武群臣,不無得意地對她的臣子們說:「誰讓我不愉快,我就讓誰不高興!」她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建頤和園,一些大臣曾有微辭,這番話是說給那些大臣們聽的。這種不能保護自己子民的家天下,不倒臺才怪。——哀號的旅順倒在了血泊之中……
為了遮掩和毀滅屠殺平民的罪證,從1894年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日軍先後對旅順市街的被害者屍體進行了徹底的清理和草草的掩埋,繼而焚屍滅證。第一處焚屍地為現今的萬忠墓溝下,這裡焚燒的屍體最多;第二處是修建船塢時的舊窯地,現今為順山街溝裡;第三處是黃金山東麓,就是日軍在旅順大屠殺時形成的第一批萬人坑。
由於日本政府對屠殺事件的真相進行了成功的掩蓋,當旅順口被攻陷的消息傳到日本本土時,日本本土多處遊行以慶祝勝利,山呼萬歲。東京股票市場也反彈暴漲,「盛況宛如鼎沸」。大本營隨後將大山巖的第二軍在旅順劫掠的大批「戰利品」運送回國,展示於東京靖國神社,參觀者絡繹不絕……而當屠殺的報導終於浮出水面時,日本社會也為之震驚了。1894年11月26日,英國《泰晤士報》率先刊出電訊,向全世界最早披露了有關「旅順大屠殺」的消息。11月29日,美國的《世界報》刊登了來自中國的一則報導:「日軍在旅順不分老幼全都槍殺,三天時間,掠奪與屠殺達到了極點」。該報又於12月12日、13日、19日、20日連續數日刊登戰爭特派員克裡曼的長篇紀實報告:《日本軍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稱「日本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引起軒然大波。而英國《泰晤士報》與《標準報》跟進報導,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們在得悉事件詳情的同時,無不對遠東的暴行感到戰慄、痛心、憤怒」。
關於中日甲午戰爭,史學界有一準確的評論:甲午戰敗,李鴻章失去權力,也失去了北洋海軍;對於晚清,30年自強運動,至此,全盤破產。後來,李鴻章重新被啟用赴日本談判,籤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關於《馬關條約》,慈禧在李鴻章臨行前交待了她的底限,除了賠銀子,可以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澎湖列島。李鴻章赴日,在電臺被破譯、慈禧底限全部暴露的情況下,沒有割讓遼東半島,是李鴻章的功勞,說他是賣國賊不夠準確。清廷因為剛剛耗巨資建完頤和園,國庫空虛,賠償日本人2億兩白銀與3000萬兩贖遼費,只好轉嫁給民間百姓——
在遼寧省檔案館,至今保留著清廷在民間每家每戶攤派銀兩的詳細檔案……
老百姓遭屠殺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知跑哪去了;需要給屠殺者銀子時,政府才想起了可憐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