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元治
山地元治(1841一1897),出生於日本土佐高知,父親是藩士山路元恆。他自幼尚武,性情暴戾。少時一目失明,故時人稱其「獨眼龍」。失明的原因是在他13歲那年,因為頑皮,在與小夥伴玩耍的時候,被竹子刺穿了右眼。山地連疼帶嚇,哇哇大哭著跑回家去找娘。他的母親山地仲非但沒有安慰受傷的兒子,反而大罵山地沒有出息,不像個男人,連這點疼痛都忍受不了,丟了武士的名聲。山地被母親罵了後,再也沒有哭。如此母教,讓小小年紀的山地,自幼就透出了一股狠勁。
山地的母親山地仲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組建了侵華第二軍,司令官是大山巖大將,山地元治中將為第一師團長,主要任務是在花園口登陸,攻佔金州丶大連灣,切斷旅順後路,最後攻克旅順要塞。
山地在出發前,大張旗鼓地做了幾件吸引外界眼球的「壯舉」:他把自己心愛的坐騎獻給天皇,表達他的忠心;他在東京芝紅葉館舉行訣別宴會,宴請包括乃木希典丶西寬二郎等在內的「帝國陸軍中以慓悍驍勇」著稱的將領。他在席間向部下表達他不攻克北京決不返回日本的決心;他還編制了1500人戰死名簿。
10月24日,日軍陸續順利登陸莊河花園口,在這期間沒有遇到清軍抵抗。接下來山地率部攻陷金州城,輕取大連灣。
日軍攀登金州城(戰後擺拍)
清軍將領徐邦道在金州石門子向山地第一師團開火,打響了清軍自日軍花園口登陸以來,進行抵抗的第一槍。後徐邦道部因敵眾我寡,缺少援兵而敗走。山地第一師團稍作休息後,刀鋒直指旅順後路。經過與清軍幾次規模不大的戰鬥,日軍連戰連勝,捷報頻傳,山地已經不把清軍放在眼裡,對於攻佔旅順,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山地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時候,11月18日,徐邦道、薑桂題、程允和等在旅順外圍的土城子設伏阻擊日軍,給日軍以迎頭痛擊。
徐邦道
經過激戰,擊斃日軍11人,擊傷37人,清軍取得了土城子阻擊戰的勝利。得勝的清兵割下被打死的日兵首級,意氣風發,班師返回旅順。日軍首次受挫失敗,山地作為主官深感恥辱,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十分惱怒。
第二天,在雙臺溝附近,山地接到部下報告:「我騎兵偵察兵約20名在土城子被清兵俘虜,偵查隊長中萬德次中尉和隨同士兵,首級被清軍砍下並斷肢割除睪丸。」山地還親眼看到衛生兵擔架上,被虐殺後肢體殘缺不全的士兵屍體。
日軍衛生隊在土城子抬屍首
山地的復仇怒火被點燃,打開了罪惡的潘多拉盒子。日軍經過巷戰攻入旅順市區後,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山地下達了「除婦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殺勿論」的命令。日軍殺人殺紅了眼,不管是不是清兵,連同普通百姓中的婦女老幼統統視為清兵,「全部剪除」。
一些日兵將山地下達無差別屠殺令寫進日記中,戰後披露出來,成為山地罪惡歷史的見證。上等兵關根房次郎寫道,土城子事件後,「山地將軍曾有過如下命令……從今往後即便是平民,若有妨礙我軍者亦將格殺勿論。」與關根同一個聯隊的小川幸三郎在日記中寫道:11月21日下午3時30分以後突入旅順城區之際,「曾接到命令稱,自集結地出發時凡見到成年男性清國人均應當場捉拿並將其處死,以斬殺為宜,兵士們均躍躍欲試。」
漥田仲藏在他的《徵清從軍日記》中寫道,日兵「只要見到清軍便欲屠之為快,在旅順城區遇見平民也將全部處死,道路上四處堆滿了死屍而導致前行不便」,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大屠殺後的旅順
旅順市區的大街小巷,成為日軍瘋狂屠殺中國無辜同胞的死亡地帶。在日軍的瘋狂屠殺下,旅順口屍橫遍地,血流成河。整個市區只留下36個中國人,組成抬屍隊,清理日軍殺人現場,以掩蓋其大屠殺的罪證。
山地以屠殺近兩萬中國人的代價,發洩他心中的憤怒,洗刷他蒙受的恥辱。他站在淌滿中國人鮮血的土地上,大發狂言:「若無此雪地冰封,吾將山海關一氣攻下。」
山地元治
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山地就是旅順大屠殺的罪魁禍首,證據確鑿,不容抵賴。但如果更深入地分析這個問題,旅順大屠殺又不完全是山地的個人行為,而是國家行為,日本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歷史學家大谷正說:「旅順大屠殺絕不是下級軍官與士兵對清軍殘虐行徑的一時報復,也不是偶然出現的事件,而是甲午戰爭時期日軍組織結構本身的缺陷所引發的問題。」(《啟微.甲午戰爭》大谷正.著)含蓄地將矛頭指向了日本政府。
山地做為一個職業軍人,一心效忠天皇,而不參與政治。在伊藤博文第一次組閣期間,有段時間農商務大臣的位子空缺,政府邀請山地入閣就任這個職位。山地推辭說,我是天皇陛下的武官,如果是君命的話,無論是去內閣還是下到民間我都會服從,我除了君命之外什麼都不接受。」
山地元治
日軍攻陷旅順後,山地念念不忘遠在東京皇宮內的天皇,他將在旅順掠奪的兩頭雙峰駱駝作為戰利品,獻給了天皇的兒子皇太子,未來的大正天皇。後來這兩頭駱駝被送到了東京上野動物園。
日軍旅順大屠殺的暴行被歐美西方媒體曝光後,世界輿論一片憤怒譴責之聲,紛紛要求日本政府對事件展開調查並懲罰相關人員。這時的侵華日軍己經在海上和陸地戰場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軍隊士氣旺盛。伊藤博文丶陸奧等內閣大臣研究認為,在當前日軍戰場上節節勝利的形勢下,如果對前線軍隊進行調查,必將會涉及到大山巖、山地元治、乃木希典等日軍高級將領,顯然是不合時宜,也是極為困難的。
伊藤博文
「結果,伊藤博文與大本營商議之後決定:『因取證調查充滿危險而不可行,故只得全當不知,據情況予以辯解。』 最終對相關肇事者未加處罰,並將工作重點集中到了辯解上去。他們當時雖然充分運用了外務省組織的對外宣傳網絡,但傳遍全世界的旅順大屠殺使得西方各國對日本文明開化的質疑成了揮之不去的事實。」(《啟微.甲午戰爭》大谷正.著)
乃木希典
在日本政府的庇護下,山地等製造旅順大屠殺的日軍將領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受到了日本政府的嘉獎。因為日清戰役的功勞,山地被授以勳章一等功,三級旭日大綬章,並被授予子爵。不過,好景不長,山地頭上用近兩萬中國人的鮮血換來的「光環」是那樣沉重,終於將他壓垮,最終要了他的命。1897年,山地死於腦溢血,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感謝劉震先生為本文提供部分資料)